《繁星》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繁星》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1-02 21:42: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你有何感想呢?繁 星 作者:巴金
扬州外国语学校
制作人:陈文善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祖籍浙江嘉兴,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现代小说家、散文家。?2003年11月,国务院授予巴金先生“人民作家”荣誉称号。?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和《寒夜》等。他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1982年至1985年相继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荣誉奖、法国荣誉勋章和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院士称号。
巴 金《繁星》的写作背景 这篇文章选自巴金的《海上杂记》。1923年,19岁的巴金和三哥毅然冲破封建家庭的樊笼到了上海,南京,考入东南大学附中补习班。在学习期间,参加了一些社会活动,著名的“五卅”运动对他的影响较大,他的民主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1927年1月15日,巴金乘法国邮船“昂热”号离沪赴法,他去法国是为了学习经济学,“向西方找真理”,研究无政府主义理论,考察欧洲的社会运动。2月18日,“昂热”号邮船抵达马赛,19日抵达巴黎。在航行期间,巴金撰写了《海行杂记》38则。《繁星》是其中的一篇游记,写于1927年1月。自主学习(一)、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思考巴金描写了几次繁星美景?这几次描写的内在顺序是什么?
三次,时间顺序(二)、再读课文,说出作者三次看繁星的时间、地点,找出三次看星的情景和感受。从前 家乡 密密麻麻的繁星 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三年前 南京 静寂的夜,一片菜园
星群密布的蓝天 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它们常常在和我谈话一样 如今 海上 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 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霎······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三)、研究比较写三次看星的情景和感受有什么不同,并讨论一下,为什么三次看星的情景和感受会不相同。那有什么相同之处吗?
不同时期、不同地点;
这个不相同是因为随着作者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星空的观察和感知逐步深入精微了。
都表达了对繁星的热爱,对光明的追求
(四)、深入研究三次写观星感受句子的含义和所表达的情感。
从前——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回到了母亲怀里似的。
表达了作者望星天产生的甜蜜、温馨之感和依恋之情。
好象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谈话一样。
表达了作者与星星亲密、投机的伙伴之感。
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写出了海上看星的无比舒心、安详和陶醉的感受,以及与星星的知心之情。
(五)、找出文中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句子,体会这些句子的精妙之处,并说说其表达作用。
比喻——“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象看见无数的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
拟人——“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排比——“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六)、领会一些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1、星光在我们的眼里虽然微小,······光明无处不在。
为什么星光虽小,光明却无处不在呢?
2、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为什么要用“觉得”两个字?
3、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
“跑”有什么作用?(七)、请学生谈谈自己有过的看繁星的经历或者说说你对星星、星空了解多少。3、赏析文本:
课文按照时间顺序,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壮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抒写了“我”由此产生热爱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感受,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美的感受。
由实到虚,虚实结合,是本文写作上显著的特点。在描写时,作者先写观察情景,后写感受。观察仔细,抒情真切。如“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母亲怀里似的。”因为星天是那么温馨亲切,才会给人如此的感受。文章语言质朴,理想和想象透着一种稚气,一颗童心,使全文浸润在作者的童心中,写景极纯极真。是繁星、星空把作者净化成一个纯真的孩童,又是作者把我们带入一个童话般的天地。4、拓展阅读:
这不是一颗流星    王周生 万人体育馆里,人们注视着场地当中那个铺着地毯的圆形舞台,灯光闪亮,报幕员轻盈地走到话筒前:“下面请看,戏熊。”
   我五岁的儿子突然站了起来,圆睁着两眼盯住演员出口处。一头黑熊,腰里系着红围裙,右前爪挽个篮子,直立着一扭一摆地走了出来,那笨拙的丑态立刻引起人们一阵哄笑。
   “妈妈,熊!”儿子嚷着,使劲推推我。
   “是的,熊。”我奇怪儿子激动的神态,动物园的熊他不是早见过了吗?
   “妈妈,”孩子仍是大声地嚷嚷,“要是这只熊死了,不是有熊皮了吗?”
周围的观众都转过头来,诧异地望着他,不知这孩子为什么要咒这可爱的马戏演员死掉。我对儿子没教养的行为生气了,一把把他按坐在位子上:“坐下!看戏可不许哇啦哇啦!” “妈妈!”孩子委屈地摇着我的手臂,喃喃说,“有了熊皮,不是可以给阿婆做熊皮手套了吗?” 我的心猛烈一震,孩子水晶般的眼睛望着我,犹如黑暗里闪亮的星。我紧紧地抱住他,眼泪洒在记忆的门里。  阿婆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三天了,中风的脑子始终昏迷着。只是那只未偏瘫的右手总想伸出来摸摸什么。这是一只永远不得空闲的手啊。她做了一辈子奶妈和保姆,长满老茧的手不知换过多少婴儿的尿布,洗过多少孩子的脚丫,也煮过多少味美可口的佳肴。此刻,这只手想干点儿什么呢?想摸摸孩子的脸蛋?想整整孩子的衣服?还是想再一次拎起她菜篮? 她躺在那里,静静的,静静的。  忽然,一个孩子跑进病房,噌噌的脚步声扰乱了病房的宁静,他跑到阿婆的床头,用胖胖的小手抚摩阿婆满是皱纹的脸,连声叫着:“阿婆,阿婆!” “呵!”阿婆沉重地叹了口气,中断的思维被稚气的声音 唤醒:谁呀,这是谁的声音?哦!这是她带的最后一个孩子——第19个。如果硬说她有什么 偏爱的话,她就最爱这第19个。他天真、活泼而又是最疼爱阿婆。阿婆拣菜,他忙着端板凳,还常冷不丁地把糖塞到阿婆嘴里,阿婆真是从嘴里甜到心里。于是她使劲地张了张嘴:“浩——波——”,发出三天来第一个声音,然后,她吃力地伸过手来抓住孩子的小手。
  “阿婆,阿婆!”稚气的声音更响地震动阿婆的鼓膜,“你好好休息,不要怕打针,要勇敢……”孩子突然顿住了,他看到阿婆红肿的手背,这是冻疮。妈妈给阿婆擦药膏时告诉他的。阿婆本来是不生冻疮的。有一次,三岁的小浩波一个人钻进厨房,好奇地想拎起装满开水的水壶,眼看水壶要从小凳上翻下来了,阿婆一把挡住了它,开水泼了出来,阿婆手背上烫起了好大好大的泡,她缠上绷带,还和妈妈抢着烧饭,抱孩子。从此,一到冬天,阿婆烫伤的手背就要生冻疮。孩子的小嘴又一次凑到阿婆的耳边“阿婆,等我长大了,一定给你买一副熊皮手套,你就不会生冻疮了。”阿婆的手更紧地握住了孩子的小手……
 阿婆躺在那里,静静的,静静的。是在回首往事?是在向往明天?仿佛等待孩子给她戴上暖和的熊皮手套…… ……我抹去眼泪,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孩子,阿婆已经去了,她再也不会回来了。你的熊皮手套她戴不到了!” “那我昨天晚上怎么还梦到阿婆了呢?”孩子不相信地望着我。   我想跟他说梦的原理,我想跟他说人死了就不能复生,可是我什么也没说,我的模糊的眼睛里只有孩子那星星般的眼睛在一闪一闪。我原以为,孩子天真纯朴的念头像流星一样会转瞬即逝,现在我明白,这绝不是流星,而是一颗心,这颗心比大人们更真诚更纯洁。   比较阅读 在读完《繁星》后,让我们与王周生及她的《这不是一颗流星》作一次心灵对话,看看这颗“星”与“繁星”的区别:
《繁星》 《这不是一颗流星》
作者 巴金 王周生
主旨 酷爱星天 赞美孩子真诚纯洁
热爱自然 希望社会充满友爱与温暖
“星” 朋友 纯洁真诚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