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七年级下册英语 巧变感叹句的方法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冀教版七年级下册英语 巧变感叹句的方法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英语
更新时间 2022-12-08 08:24: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巧变感叹句的方法》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
本节课取材于英语冀教版七年级(下)第六单元: Unit Review(Grammar)----感叹句,适合于七年级学生。
感叹句是用来表示赞美、惊讶、喜悦、愤怒、厌恶等强烈感情的句子。在《英语课程标准》中是需学生在初中阶段重点掌握的语法之一,在生活中使用频率很高,但在实际生活的运用中,学生常常会犯各种错误,如“What a bad weather!”“How beautiful girl she is!”等。基于以上三点,我认为掌握感叹句的窍门非常重要。所以,这节课我通过复习感叹句句式的构成,巧妙的引出变感叹句的方法,然后通过贴近生活的实例展示和练习用一段口诀归纳小结作为结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变感叹句的方法的进程而设计了此课。
教学设计:
一、Teaching Content:
Unit 6 Unit Review(Grammar)Grammar:感叹句
二、Teaching Aims:
1、知识目标:通过举例展示,让学生轻松、正确的掌握变感叹句的方法。
2、能力目标:在实际生活中,能正确熟练地表达感叹句。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学好英语的兴趣。
三、Teaching Key and Difficult Points:
指导学生用所学方法,巧变感叹句
四、Teaching Methods:
演示法、分析法、对比法、归纳法
五、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Warming up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优美句式:
“How beautiful!”
“What a sunny day!”
而这些句式都是由陈述句变来的。
(所选例句注重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这样即可吸引学生兴趣又可满足学生运用所学英语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需求。学生会感到蕴藏于教学活动中的欢乐与愉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Step 2: Revision
指导复习感叹句的几种主要句式构成:
How + 形容词 / 副词 + 主语+谓语!
What + a/an +形容词 + 可数名词单数+ 主语+谓语!
What + 形容词 + 不可数名词+ 主语+谓语!
What + 形容词 + 可数名词复数 + 主语+谓语!
(通过认识感叹句的主要句式构成,为下一步学习巧变感叹句的方法奠定基础。)
Step 3: Presentation
展示例句He is a very clever boy.来指导学生认识巧变感叹句的方法。
一断:把陈述句中的主谓部分与其他部分断开,使句子成为两部分。即就是断于动词之后
二去:即去掉句中出现的副词,如so, very 等。
三加:根据前面的所认识的感叹句句式在第二部分前加上正确的感叹词what或how
四换:将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内容互换位置
五感叹:在句末加入感叹号,使之成为完整的感叹句。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很多学生对感叹句结构背的滚瓜烂熟,但遇到相关的练习题却做不对,究其原因,是没有掌握方法。因此,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比教给知识更重要。在教学中,通过演示、对比、分析,让学生认识巧变感叹句的方法,从中体会方法的重要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Step 4: Production
1. It is very warm today .
2. They are beautiful flowers .
(在选择的练习题中,通过与教材紧密结合,又与生活紧密结合的例句,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巧变感叹句的方法。这样,既帮助他们提高了学习的进程,而且为他们提供了自己经历学习的过程,有了体验学习过程的机会,使他们在运用知识时更加熟练,更加得心应手。)
Step 5: Summary:
指导归纳变感叹句的方法:口诀
巧变感叹句 ,一二三四五
How与形副接,What名词连
主谓不用变,常置句后面
省略它们也常见。
(好的课堂小结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一段话,一个结构图,一个表格甚至是一句话都能为学生点出重点。所以,我通过口诀的方式进行小结。让学生在认知、思考、学习中最终收获成功。)
Step 6:Homework:课本P94(Grammar in use)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巩固和延伸,及时科学的作业设计可帮助学生有效的记忆所学知识。可给学生提供表现自我,发展自我的空间。同时,也使他们会体验到乐趣,体验到生活,体验到创新,体验到成功。)
教学总结:
此课设计科学合理,符合七年级学生年龄特征,具有易学、易会、易用的特点,对新知识的呈现直观、形象,方法好,真正解决了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实现了语言学习与语言运用的有机结合,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PAGE
3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