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氯及其化合物 第一课时 氯气的性质 课后巩固训练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84”消毒液是混合物,可以长期保存
B.“84”消毒液中含有次氯酸,所以“84”消毒液能使有色布条褪色
C.工业上将氯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制取漂白粉
D.漂白粉在空气中容易失效的原因是Ca(ClO)2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反应
2.下列有关Cl2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Cl2是一种黄绿色、密度比空气大的有毒气体
B.Cl2能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
C.干燥Cl2具有漂白性
D.红热的铁丝在Cl2中剧烈燃烧,产生棕色烟
3.用氯气给自来水消毒,某学生用自来水配制下列物质的溶液,药品不会产生明显变质的是( )
A.石蕊 B.硝酸银
C.氢氧化钠 D.氯化铝
4.用漂白粉溶液浸泡过的有色布条,避光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其漂白效果比通常更好的原因可能是( )
A.漂白粉被氧化了
B.有色布条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了
C.漂白粉溶液跟空气中的CO2充分反应,生成了较多量的HClO
D.漂白粉溶液蒸发掉部分水,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5.下列实验过程中,不会产生气体的是( )
6.漂白剂是破坏、抑制食品的发色因素,使其褪色或使食品免于褐变的物质。下列褪色的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过氧化钠使品红溶液褪色
B.氯水使有色布条褪色
C.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
D.漂粉精使某些染料褪色
7.已知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作干燥剂。如图所示,A处通入干燥的Cl2,关闭B阀时,C处湿的红色布条看不到明显现象,打开B阀后,C处红色布条逐渐褪色,则D瓶中装的是( )
A.浓H2SO4 B.NaOH溶液
C.浓盐酸 D.饱和NaCl溶液
8.检验氯化氢气体中是否混有氯气,可采用的方法是( )
A.用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
B.用湿润的有色布条检验
C.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中检验
D.用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检验
9.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列关于氯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①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②氯气能溶于水 ③氯气、液氯和氯水是同一物质 ④铜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蓝色的氯化铜 ⑤氢气在氯气中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 ⑥新制的氯水显酸性,向其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溶液后溶液呈红色
A.①② B.③④⑥
C.③⑤⑥ D.③⑥
10.(2020·福建漳平第一中学高一月考)某同学用下列装置进行有关Cl2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11.(1)将新鲜的花瓣放入干燥的氯气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氯水久置或光照条件下均会变成稀盐酸,同时释放出氧气,说明次氯酸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漂白液滴加少量稀HCl,漂白性增强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12.近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全球多地暴发,“84”消毒液与漂白粉均是大规模环境消毒剂。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的化学式为________,制备它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工业上将氯气通入石灰乳[Ca(OH)2]中制取漂白粉,漂白粉的有效成分的化学式为________,制备它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漂白粉溶于水后,与空气中的CO2作用,产生具有漂白、杀菌作用的次氯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已知I2遇淀粉变蓝色。“绿色化学实验”进课堂,某化学教师为氯气与金属钠反应设计了如图装置与操作以替代相关的实验。实验操作:钠与氯气反应的装置作如图改进,将一根玻璃管与氯气发生器相连,玻璃管内放一块黄豆粒大的金属钠(已吸净煤油),玻璃管尾部塞一团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球。先给钠预热,到钠熔融成圆球时,撤火,通入氯气,即可见钠着火燃烧,生成大量白烟。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反应生成的大量白烟是氯化钠晶体
B.玻璃管尾部塞一团浸有NaOH溶液的棉球是用于吸收过量的氯气,以免其污染空气
C.钠着火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
D.若在棉球外沿滴一滴淀粉碘化钾溶液,据其颜色变化判断氯气是否被碱液完全吸收
14.已知:KClO3+6HCl(浓)===KCl+3Cl2↑+3H2O,如图所示,将少量试剂分别放入培养皿中的相应位置,实验时将浓盐酸滴在KClO3晶体上,并用表面皿盖好。如表中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完全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现象 结论
A FeCl2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棕黄色 Cl2具有氧化性
B 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褪色 Cl2具有酸性
C 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Cl2具有漂白性
D 淀粉-KI溶液变为蓝色 Cl2具有还原性
15.下面是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探究氯水漂白性的活动记录:
[观察] 氯气的颜色:黄绿色;氯水的颜色:浅黄绿色。
[预测] 氯水中含有氯气分子。
[实验操作] 用两根玻璃棒分别蘸取盐酸和氯水,各滴在一片蓝色石蕊试纸上。
[实验现象] 滴有盐酸的试纸变红,滴有氯水的试纸中间变为无色,外圈变红。
[分析与结论] 氯水呈浅黄绿色,说明氯水中有氯气分子。滴有氯水的蓝色石蕊试纸外圈变红,说明氯水中有能使试纸变红的酸。中间变为无色,说明氯水中有能够使有色物质褪色的物质。
[问题与思考] 氯气溶于水发生反应Cl2+H2O===HCl+HClO,溶液中的水和HCl都没有漂白作用,能够使有色物质褪色的物质是氯水中的氯气分子还是氯水中的次氯酸呢?还是二者都有漂白作用?
(1)氯水中所含的分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氯水中所含的离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离子为________。
(3)氯水中某组分能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则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设使蓝色石蕊试纸褪色的是氯气分子,请你设计一个实验验证该假设是否合理。
实验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与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节 氯及其化合物 第一课时 氯气的性质 课后巩固训练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84”消毒液是混合物,可以长期保存
B.“84”消毒液中含有次氯酸,所以“84”消毒液能使有色布条褪色
C.工业上将氯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制取漂白粉
D.漂白粉在空气中容易失效的原因是Ca(ClO)2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反应
答案 D
解析 “84”消毒液是混合物,但不能长期保存;“84”消毒液中不含HClO,只有与空气中的CO2和H2O反应后才会产生HClO;工业上制取漂白粉是用Cl2与石灰乳反应;漂白粉在空气中容易失效的原因是Ca(ClO)2易与空气中的CO2和H2O反应生成HClO,HClO不稳定易分解。
2.下列有关Cl2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Cl2是一种黄绿色、密度比空气大的有毒气体
B.Cl2能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
C.干燥Cl2具有漂白性
D.红热的铁丝在Cl2中剧烈燃烧,产生棕色烟
答案 C
解析 Cl2是一种黄绿色、密度比空气大的有毒气体,故A正确;Cl2能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Cl2+H2O===HCl+HClO,故B正确;干燥氯气没有漂白性,HClO有漂白性,故C错误;氯气与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反应产生棕色的烟,故D正确。
3.用氯气给自来水消毒,某学生用自来水配制下列物质的溶液,药品不会产生明显变质的是( )
A.石蕊 B.硝酸银
C.氢氧化钠 D.氯化铝
答案 D
解析 氯气与水发生反应Cl2+H2O===HCl+HClO,溶液中存在的微粒有Cl2、HClO、Cl-、ClO-、OH-、H+、H2O。溶液呈酸性和漂白性,能使石蕊变红后又褪色,不能用自来水配制石蕊,A不符合;溶液中含有氯离子,氯离子和银离子反应生成AgCl白色沉淀,不能用自来水配制硝酸银溶液,B不符合;氯气、次氯酸、盐酸都能与NaOH反应,所以不能用自来水配制氢氧化钠溶液,C不符合;氯化铝和氯气、次氯酸、盐酸等都不反应,可用自来水配制氯化铝溶液,D符合。
4.用漂白粉溶液浸泡过的有色布条,避光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其漂白效果比通常更好的原因可能是( )
A.漂白粉被氧化了
B.有色布条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了
C.漂白粉溶液跟空气中的CO2充分反应,生成了较多量的HClO
D.漂白粉溶液蒸发掉部分水,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答案 C
解析 漂白粉中的次氯酸钙具有氧化性,难以被氧化,故A项错误;空气中的氧气在短时间内不能迅速氧化有色布条,故B项错误;用漂白粉溶液浸泡过的有色布条置于空气中,漂白粉中的Ca(ClO)2跟水和空气中的CO2充分反应,生成了具有漂白性的HClO,增强了漂白效果,与漂白粉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无关,故C项正确、D项错误。
5.下列实验过程中,不会产生气体的是( )
答案 C
解析 A项氯水中的HClO见光分解生成氧气;B项氯水中的H+与发酵粉中的NaHCO3反应生成CO2;C项氯水滴入FeCl2溶液反应生成FeCl3,没有气体产生;D项H2O与Na2O2反应产生O2。
6.漂白剂是破坏、抑制食品的发色因素,使其褪色或使食品免于褐变的物质。下列褪色的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过氧化钠使品红溶液褪色
B.氯水使有色布条褪色
C.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
D.漂粉精使某些染料褪色
答案 C
解析 过氧化钠具有漂白性,使品红溶液褪色,属于化学变化,A不符合题意;氯水中含有漂白性的次氯酸,使有色布条褪色,属于化学变化,B不符合题意;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使红墨水褪色,属于物理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C符合题意;漂粉精溶于水,产生ClO-,具有氧化性,使某些染料褪色,属于化学变化,D不符合题意。
7.已知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作干燥剂。如图所示,A处通入干燥的Cl2,关闭B阀时,C处湿的红色布条看不到明显现象,打开B阀后,C处红色布条逐渐褪色,则D瓶中装的是( )
A.浓H2SO4 B.NaOH溶液
C.浓盐酸 D.饱和NaCl溶液
答案 B
解析 由题意说明D处的液体能吸收Cl2,A、C、D选项中的溶液都不能吸收Cl2,故B项正确。
8.检验氯化氢气体中是否混有氯气,可采用的方法是( )
A.用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
B.用湿润的有色布条检验
C.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中检验
D.用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检验
答案 B
解析 A项,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遇HCl不变红色,遇Cl2不变红也不褪色,不能检验;B项,HCl不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Cl2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能检验是否有Cl2;C项,HCl气体通入AgNO3 溶液中发生反应HCl+AgNO3===AgCl↓+HNO3,Cl2通入AgNO3溶液中发生反应Cl2+H2O===HCl+HClO,HCl+AgNO3===AgCl↓+HNO3,不能检验;D项,HCl和Cl2都能使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褪色,不能检验。
9.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列关于氯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①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②氯气能溶于水 ③氯气、液氯和氯水是同一物质 ④铜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蓝色的氯化铜 ⑤氢气在氯气中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 ⑥新制的氯水显酸性,向其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溶液后溶液呈红色
A.①② B.③④⑥
C.③⑤⑥ D.③⑥
答案 B
解析 氯气和液氯中都只存在Cl2分子,是同一种物质,氯水是氯气的水溶液,氯水与氯气、液氯不是同一种物质,③错误;铜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棕黄色的氯化铜,④错误;新制的氯水中存在反应Cl2+H2O===HCl+HClO,新制氯水显酸性,其中的HClO具有漂白性,则向新制氯水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溶液后,溶液先变红后褪色,⑥错误。
10.(2020·福建漳平第一中学高一月考)某同学用下列装置进行有关Cl2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答案 D
解析 氯气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而不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氯气无漂白性,有漂白性的是氯水,A正确;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收集氯气时导气管应该长进短出,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尾气防止污染大气,B正确;铜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铜固体,产生棕黄色的烟,氯化铜溶于水,溶液呈蓝色,C正确;氯气能溶于水,也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导致烧瓶中压强减小,气球会由瘪变大,D错误。
11.(1)将新鲜的花瓣放入干燥的氯气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氯水久置或光照条件下均会变成稀盐酸,同时释放出氧气,说明次氯酸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漂白液滴加少量稀HCl,漂白性增强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答案 (1)花瓣褪色 新鲜的花瓣中含有水分,遇Cl2会产生HClO,HClO具有漂白性 (2)不稳定 2HClO2HCl+O2↑ (3)ClO-+H+===HClO
12.近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全球多地暴发,“84”消毒液与漂白粉均是大规模环境消毒剂。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的化学式为________,制备它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工业上将氯气通入石灰乳[Ca(OH)2]中制取漂白粉,漂白粉的有效成分的化学式为________,制备它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漂白粉溶于水后,与空气中的CO2作用,产生具有漂白、杀菌作用的次氯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NaClO 2NaOH+Cl2===NaCl+NaClO+H2O
(2)Ca(ClO)2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3)Ca(ClO)2+CO2+H2O===CaCO3↓+2HClO
解析 (1)“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为NaClO,制备NaClO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l2===NaCl+NaClO+H2O。(2)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为Ca(ClO)2,氯气和氢氧化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3)漂白粉中的次氯酸钙可以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次氯酸。
13.已知I2遇淀粉变蓝色。“绿色化学实验”进课堂,某化学教师为氯气与金属钠反应设计了如图装置与操作以替代相关的实验。实验操作:钠与氯气反应的装置作如图改进,将一根玻璃管与氯气发生器相连,玻璃管内放一块黄豆粒大的金属钠(已吸净煤油),玻璃管尾部塞一团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球。先给钠预热,到钠熔融成圆球时,撤火,通入氯气,即可见钠着火燃烧,生成大量白烟。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反应生成的大量白烟是氯化钠晶体
B.玻璃管尾部塞一团浸有NaOH溶液的棉球是用于吸收过量的氯气,以免其污染空气
C.钠着火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
D.若在棉球外沿滴一滴淀粉碘化钾溶液,据其颜色变化判断氯气是否被碱液完全吸收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给信息,Na在Cl2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22NaCl,NaCl为固态,故产生大量白烟,A正确;Cl2可与NaOH反应,故用NaOH溶液可吸收剩余Cl2,防止污染空气,B正确;Na着火燃烧时火焰颜色为黄色,C错;因为Cl2可与KI发生反应Cl2+2KI===2KCl+I2,I2使淀粉变蓝,D正确。
14.已知:KClO3+6HCl(浓)===KCl+3Cl2↑+3H2O,如图所示,将少量试剂分别放入培养皿中的相应位置,实验时将浓盐酸滴在KClO3晶体上,并用表面皿盖好。如表中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完全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现象 结论
A FeCl2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棕黄色 Cl2具有氧化性
B 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褪色 Cl2具有酸性
C 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Cl2具有漂白性
D 淀粉-KI溶液变为蓝色 Cl2具有还原性
答案 A
解析 A项说明Cl2具有氧化性。B项是Cl2与H2O反应生成了HCl、HClO,都可以使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褪色。C项是Cl2与H2O反应生成的HCl具有酸性,HClO具有漂白性。D项的反应为Cl2+2KI===2KCl+I2,说明Cl2具有氧化性。
15.下面是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探究氯水漂白性的活动记录:
[观察] 氯气的颜色:黄绿色;氯水的颜色:浅黄绿色。
[预测] 氯水中含有氯气分子。
[实验操作] 用两根玻璃棒分别蘸取盐酸和氯水,各滴在一片蓝色石蕊试纸上。
[实验现象] 滴有盐酸的试纸变红,滴有氯水的试纸中间变为无色,外圈变红。
[分析与结论] 氯水呈浅黄绿色,说明氯水中有氯气分子。滴有氯水的蓝色石蕊试纸外圈变红,说明氯水中有能使试纸变红的酸。中间变为无色,说明氯水中有能够使有色物质褪色的物质。
[问题与思考] 氯气溶于水发生反应Cl2+H2O===HCl+HClO,溶液中的水和HCl都没有漂白作用,能够使有色物质褪色的物质是氯水中的氯气分子还是氯水中的次氯酸呢?还是二者都有漂白作用?
(1)氯水中所含的分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氯水中所含的离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离子为________。
(3)氯水中某组分能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则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设使蓝色石蕊试纸褪色的是氯气分子,请你设计一个实验验证该假设是否合理。
实验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与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l2、H2O、HClO
(2)Cl-、H+、ClO-、OH-(极少量) H+
(3)AgNO3+HCl===AgCl↓+HNO3
(4)将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伸入盛有干燥氯气的集气瓶中 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不褪色 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只与氯气分子接触时不褪色,说明Cl2无漂白性,因此使蓝色石蕊试纸褪色的不是Cl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