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_课外古诗词背诵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上_课外古诗词背诵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1-02 21:44: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65张PPT。课外古诗词背诵 八年级(上)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涡阳实验中学

青 青 园 中 葵, 朝 露 待 日 晞。

阳 春 布 德 泽, 万 物 生 光 辉。

常 恐 秋 节 至, 焜 黄 华 叶 衰。
百 川 东 到 海, 何 时 复 西 归?
少 壮 不 努 力, 老 大 徒 伤 悲。 长 歌 行
——汉乐府字音、字形
朝露(zhāo)
焜黄(kūn)

华叶(huā)

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
落,人死一去何时归!
—汉乐府《薤(xiè)露》
焜 黄 华 叶 衰光泽鲜丽的花叶到了秋天就会衰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论语》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劝学》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满江红》※惜 时※野 望 ——【唐】王绩 东 皋 薄 暮 望,
徙 倚 欲 何 依。
树 树 皆 秋 色,
山 山 唯 落 晖。
牧 人 驱 犊 返,
猎 马 带 禽 归。
相 顾 无 相 识,
长 歌 怀 采 薇。※字音字形※

东 皋(gāo) 薄 暮(bó)
徙 倚 (xǐyǐ) 犊(dú)首联(①②):时间、地点、心情。 颔联(③④):静景 秋野晚景(萧瑟恬静) 颈联(⑤⑥):动景 尾联(⑦⑧):典故 孤独抑郁 早 寒 江 上 有 怀

——【唐】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字音、字形
襄(xiāng)
曲(qū)

早 寒 江 上 有 怀
——【唐】孟浩然

首联(①②):季节 (深秋)、气候特征 颔联(③④):望乡之情 颈联(⑤⑥):思乡之情 尾联(⑦⑧):迷茫心情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字音字形
舟 楫(jí)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首联(①②):雄阔景象

颔联(③④):气势、声势
颈联(⑤⑥):即景生情
尾联(⑦⑧):用典【注】:
①垂钓者:喻执政者。
②羡鱼:《淮南子 说林训》:
“临河而羡鱼,不若归家织网。” 干谒诗是古代文人为推销自己而写的一种诗歌,类似于现代的自荐信。
一些文人为了求得进身的机会,往往十分含蓄地写一些干谒诗,向达官贵人呈献诗文,展示自己的才华与抱负,以求引荐 近试上张水部
—【唐】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
《近试上张水部》

是唐代诗人朱庆馀在应进士科举前所作的呈现给张籍的行卷诗。此诗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籍,以公婆比主考官,借以征求张籍的意见。全诗选材新颖,视角独特,以“入时无”三字为灵魂,将自己能否踏上仕途与新妇紧张不安的心绪作比,寓意自明,令人玩味。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黄 鹤 楼—【唐】崔颢(hào)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 鹤 楼

——(唐)崔颢

首联(①②):神话传说

颔联(③④):现实感受

颈联(⑤⑥):登楼所见
尾联(⑦⑧):思乡之情 送 友 人——【唐】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注】:兹(zī)【简析】:送 友 人——【唐】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写景﹞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叙事﹞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抒情﹞(对偶)(比喻)(对偶)(比喻) 因身处危逆境况(失意、离别、羁旅、流放、死亡等),中国古代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面对秋天的景致,感物伤怀,悲从中来,悲秋诗由此产生。中国古代诗歌中的“悲秋”情怀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柳永《雨霖铃》 古人关于悲秋的诗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战国楚·宋玉《九辩》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秋 词—【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注】:寂寥(liáo)春朝(zhāo)碧霄(xiāo)【简析】:秋 词—【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对比 议论 看法写景 抒情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绿池落尽红蕖却,落叶犹开最小钱 。
—宋·杨万里《秋凉晚步》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
—宋·苏轼《赠刘景文》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

描写秋天的名句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
—唐·杜甫《秋野五首》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描写秋天的名句陶 者—【宋】梅尧臣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注】:采用对比、夸张的手法,来反映贫富之间的尖锐对立。作者简介梅尧臣(
1002—
1060),
字圣俞,
宣州宣城
人。鲁 山 山 行—【北宋】梅尧臣适与野情愜,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译 文 恰恰和我爱好山野风光的情趣相合,千万条山路崎岖时高时低。   
一路攀登的山峰,(山峰)随着观看角度的变化而变化,幽深的小路,令我孤独迷路。   
傍晚,霜叶落下,熊爬上树,树林清静下来,鹿悠闲地在溪边饮水。   
人家都在哪里?云外传来一声鸡叫,暗示着有人家,仿佛在回答(只是很远很远)。【简析】:鲁 山 山 行—【北宋】梅尧臣适与野情愜,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首联】:写爱山的情趣。一个“惬”字,足以体会出当时作者心满意足的心情。【颔联】:近一步写山行。“改”字写出了山姿的万千变化。“迷”字则现出野景之幽和野情之浓。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颈联】:写“山行”所见的动景。【尾联】:写出“山行”者望云闻鸡的神态及喜悦之情,余味无穷。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汉乐府·长歌行》作者简介苏轼(102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人。散文“欧苏”、诗“苏黄”、词“苏辛”。作品《苏东坡集》《东坡乐府》。浣 溪 沙—【宋】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译 文 去游览蕲水清泉寺,寺在兰溪旁边,溪水向西流。
山下短短的兰芽浸在小溪里,松林里的沙路干净没有泥,在傍晚的细雨中子规鸟欢快地啼叫。谁说人生在世不能回到少年?门前的流水还能向西奔流,不要为年老时光流逝而叹息。【小序】:交代作词的背景。浣 溪 沙【简析】:—【宋】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上片】:清新春景 愉快心情【下片】:西流溪水 老当益壮 积极乐观作者简介陆游(1125
—1210),字
务观,自号放
翁,越州山阴
人。他是南宋
伟大的爱国诗
人。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宋】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译 文 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  
深夜里,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宋】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表述诗人的志向。【现实】“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梦境】“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赤胆忠心古诗词名句集锦【名句集锦】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3、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唐】王绩《野望》【名句集锦】4、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唐】孟浩然《早 寒 江上 有 怀》5、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6、晴川历历汉阳树,7、日暮乡关何处是﹖—【唐】崔颢(hào)《黄鹤楼》芳草萋萋鹦鹉洲。烟波江上使人愁。【名句集锦】8、青山横北郭,
9、浮云游子意,——【唐】李白《送友人》白水绕东城。落日故人情。10、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11、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唐】刘禹锡《秋词》【名句集锦】12、好峰随处改,
13、霜落熊升树,—【北宋】梅尧臣《鲁山山行》幽径独行迷。
林空鹿饮溪。 14、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宋】苏轼《浣溪沙》15、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