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高一语文考试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
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一至六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5题。
材料一:
乡村建设是一项伟大工程,作为理念源远流长,但作为实践探索开始于近代。新中国成立
后,乡村建设成为消除贫穷、实现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从传统农业社会中的井田制、宗族乡绅制等管理体制到清末民初的乡村实验,从革命时期
的延安模式到建设时期的大寨模式,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小岗村模式到新时代的十八洞村模式,
乡村建设从理念进入实践,不断丰富、不断积累,呈现一个渐进的过程。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明确要求必须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
随着脱贫攻坚不断取得新进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正式提出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
理有效、生活富裕”为基本内容的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提出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摄兴战略实
施的有效衔接,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发展思路。
乡村建设需要系统价值思雏,要从传统的“农村思维”定式转型到全面发展的“乡村思维”上
来,将乡村视作一个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的生命共同体。乡村建设不只是乡村经济建设,而是
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的全面建设:乡村振兴也不是单纯的乡村经济的振兴,而是让
2
乡村文明整体复兴、全面发展的振兴。
乡村建设要体现六大价值内涵:生命价值、生活价值、生产价值、生态价值、文化价值和治理
价值。其中生命价值是生命延续发展的根本,是最深刻的价值内涵。而文化价值则是乡村建设
的精神之魂,它蕴含着古老中国“敬畏自然”“天人合一”的生态精神。乡村建设就是要通过去粗
取精、古为今用,加工、挖掘和提升这些文化元素的价值。
未来乡村建设是一项前瞻性系统工程,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价值取向是决定未来乡村建
设的核心和灵魂,它决定着未来乡村建设的方向和内涵。“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以“人本
化、田园化、生态化、数智化、融合化、共享化、现代化”为未来乡村建设的价值坐标,统领未来乡
村建设。
【高一语文第1页(共8页)】
003A
·HUN,高一语文考试参考答案
1.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原文是“乡村建设从理念进人实践,不断丰富…”,而
不是“从实践进入理念”。
2.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目前乡村环境…重要路径”说法错误,乡村环
境治理优化和基础设施建设是巩固、提升的内容。
3.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的能力。农民工进城的利益保障不到位,这不利于农民的流动。
4.①具体论述了乡村建设的方向和重点;②思考了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思路。(每点2分,言
之有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概括文章内容首先要通读全文,抓住关键词句,然后用简洁通顺的语
言概括。材料二关键词句主要有“在治理与互动中找准重点方向推进及优化乡村建设”“既要克服冒进思想,
又要抓住时机积极稳妥推进”等。
5.①存在“大水漫灌”式扶贫,缺少针对性;②存在单一的“农村思维”,缺少全面性;③存在“行政区划限制”,缺
少协调性;④存在不尊重农民流动规律的现象,缺少客观性;⑤存在“冒进思想”,缺少稳妥性。(一点1分,写
出四点得满分,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本观点的能力。首先需要学生认真阅读原文,结合文章内容找出乡村建设在过去存
在的问题,然后结合题干概括答题。
6.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主要是老梁认为老林没有进行实际调研”理解
不当,从“村中民居多为清末建筑,原汁原味,还是省级传统文化村落,加之山色湖光,发展生态旅游得天独
厚”信息可知,老林进行了调研;且从后面“生态旅游也发展起来了”等信息可知,这个方案是符合实际的。
7.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小说内容的能力。“是因为老林心中有愧,不愿面对村里的乡亲”说法错误。
从后文中“但他现在想通了,不管是谁,心里装着老百姓,真干了,干好了,都是好样的!”等信息来看,A项说
法无依据。
8.①积极探索,想要在扶贫中大有一番作为。②为扶贫半途而废失落。③为扶贫事业后继有人而欣慰。(每点
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梳理小说情节的能力。分析“老林扶贫的心路历程”,要先梳理小说情节,即老林扶贫的经
历,然后结合其具体内容加以分析说明
9.①野荆花制成的荆花蜜成为乡亲们致富的产品,一户带一户,大户带小户,村里的荆花蜜叫响了品牌。②野
荆花是广大基层帮扶工作者优秀品格的象征,作者借野荆花突出了基层工作者甘于平凡、积极奉献的精神,
表达出对基层扶贫工作者的赞关与歌颂。③以野荆花为载体,既凸显了小说的主题,又营造出浓浓的诗情画
意氛围,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标题意蕴的能力。分析小说为什么以“某某”为题,可从作品的内容、主题、意义等方面
进行探究。“野荆花”是小说中的具体内容,同时又具有象征意义,解答时注意结合具体内容进行闸述。
10.A【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原文标点)韩得楚救,必轻秦。轻秦,其应秦必不敬。是我困秦、韩
之兵,而免楚国之患也。
11.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掌握古代文言知识的能力。“绝”字前者意思是“断绝”,后者是“横渡”。
12.C【解析】本题考查归纳概述内容要点的能力。“挑选军队前去帮助韩国,韩国得到了楚国的救援”说法错
误,文中只是说“声言援救韩国”。
13.(1)大王不如通过张仪同秦国讲和,贿赂秦国一座大城,让秦国去攻打楚国。(得分点:“因”“赂”“伐”各1
分,句意1分】
(2)倚仗楚国虚假的诺言,轻易停止同强大的秦国讲和,一定会被天下人耻笑。(得分点:“恃”“轻”“为”各1
分,句意1分)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对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的理解,翻译时要注意
抓得分点。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3页)】
003A
H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