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7张PPT。
在极端艰苦的三年国内战争中,有效地集中全国人力物力,最终战胜了敌人。但是,也引起了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群众的不满,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生产下降,社会不稳定。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三年国内战争时期,在经济上采用了什么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结果如何? 一战和三年国内战争使俄国的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1920年的工业总产值只等于战前的30%,钢产量只相当于战前的4.6%,生铁只有战前的3%左右。67%的铁路毁于战火。人民生活必需品如面包、衣服和肥皂这样起码的物品都十分匮乏。很多人经常挨饿。情景研究: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921年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针对这种形势,列宁做出了怎样的探索? 说出下图俄国发展情况出现的原因120100806040200谷物产量工业总产量作用:国家经济恢复到战前1913年的水平。原因:实施了新经济政策3、对新经济政策进行评价,综合所学,总结其对中国发展的启示。新经济政策的评价:
①提高了人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②巩固了苏维埃政权的基础。
③是对建设社会主义的一次有益探索。
新经济政策的启示:
①制定政策要立足国情,实事求是。
②改革中要有创新精神;
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发展。
④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水平。苏联是哪一年成立的?“苏联”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1922年从年代上区分沙俄、苏俄、苏联1547——1917 沙俄
1917——1922 苏俄
1922——1991 苏联
1991 ——至今 俄罗斯
如今苏联已成为历史名词 1924年1月列宁逝世
苏联进入斯大林时代
1928-1937年,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放弃新经济政策,转而进行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设,集中力量重点发展重工业,迅速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苏联怎样从落后的农业国迅速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莫斯科地铁站一直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漂亮的地铁,享有地下艺术殿堂之美称。原因有三:第一,它是世界上堪称最古老的地铁站,同时也是世界上效率最高的地铁站;第二,它是世界上最深入地底的地铁站;第三个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它保留了浓厚的斯大林时代色彩,是世界上最美丽、最宏伟的地铁站之一。苏联宣传画-集体农庄幸福快乐的少女 到1937年,全国基本完成农业集体化,参加集体农庄的农户,占全国农户的93%,耕地面积达99%,从而使社会主义成份在苏联的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绝对优势。 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 经济方面:社会主义工业化
农业集体化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1928-1937年) 政治方面:1936年通过新宪法 斯大林模式的作用以及由此产生的弊端是什么?为什么会形成这种模式?思考情景探究:还有积极性吗在莫斯科市政府召开的一次会议上,一位农民代表说:“你们号召我们改进耕作,实现机械化。这样我们就会得到发展,我们的收入将增加,我们将有更多的马、牛和机器,到那时你们会怎样呢?”
得到的回答是:“我们将把你作为富农加以剥夺。 ”——姜长斌《读懂斯大林》
实现农业集体化以后,苏联政府采取提高工业品价格、降低农产品价格的办法,要农民为工业化提供资金……
据统计……从农民手中拿走的粮食,约占其收获量的40%,而粮食收购价远低于生产成本。……一五计划期间,通过这些办法从农民手中得到的资金,在工业化资金中约占1/3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说:“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米吃,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A、“苏联的办法”指什么?农业集体化运动中的强迫性措施B、这些办法在客观上产生了哪些弊端?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导致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不平衡 小结: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俄、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怎样的特点? 二三十年代苏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总的特点是道路曲折。先后出现过两次重大转折。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 本课小结: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经历了两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列宁时期斯大林时期经济方面新经济政策政治方面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新生政权成立苏联(1922)加强了民族团结增强了社会主义力量经济方面政治方面推行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重工业)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颁布了1936年宪法苏联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标志着苏联社会主义的建成斯大林模式(1921年,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列出与1、2两课内容有关的大事年表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A、“列宁的思路”好在哪里?以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俄国国情决定的。这一创新精神直到今天仍焕发着强大的生命力。B、“后来苏联的模式”也被称为什么?C、这个模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斯大林模式
① 农轻重比例要协调
② 既抓产值和产量,也抓产品品种创新和产品质量提高;
③ 要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
④ 大力保护环境和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等;
⑤在政治上切实加强民主与法制。D、这个模式形成的背景如何?当时苏联外有帝国主义的包围,领导国家的权力需要集中起来,才能有效对付外部的挑战。同时由于当时苏联的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E、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给了我们什么教训?1、列宁认为,既然俄国无法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那么就“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这项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有深远指导意义的政策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
D.工业化政策 练习B2、下列对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理解,错误的说法是
A.苏俄的新经济政策是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积极探索
B.允许多种经济形式并存,表明资本主义经济有相当的生命力
C.新经济政策实行的时间非常短暂,表明它不太适合当时的国情
D.中国的改革开放实际上借鉴了新经济政策的一些理念 C3、十月革命后,列宁一直在探索俄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并依据国内形势的变化调整经济政策。在1922年初的苏俄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小商贩在自由市场出售面包
B.工人到市场购买粮食
C.农民的粮食全部交给国家
D.资本家经营鞋帽厂 C4、苏俄早期的领导人布哈林说:“我们过去认为,我们可以一举消灭市场关系。而实际情况表明,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苏俄“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的政策指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 赫鲁晓夫
D.戈尔巴乔夫改革B 5、1924年,列宁逝世,家住莫斯科的小姑娘尼娜给在国外的父亲写信告之此事,她在信封寄信人的地址栏上应写的国名是
A.沙皇俄国 B.苏维埃俄国 C.苏联 D.俄罗斯 C6、右边是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l921~1925年粮食产量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法令》的颁布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
D.农业集体化的推行
B前苏联的一则笑话:苏联时期莫斯科卢比扬卡(克格勃总部)大楼外。一个愁眉苦脸的男子一边走路一边自言自语:肥皂没有,电池没有,袜子也没有……这时旁边走过来一个看起来象是便衣的人小声对他说:公民同志,您要是再这样诋毁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就要拿手枪把敲你的脑袋了!那个男子看看便衣警察,继续自言自语:看看,连子弹也没有……”这则笑话
A.赞扬苏联人特别有幽默感
B.说明社会主义制度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讽刺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带来的物质短缺问题
D.表明苏联搞恐怖主义统治C1.最初加入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不包括
A、俄罗斯联邦 B、外高加索联邦
C、乌克兰 D、爱沙尼亚
D2.1928年后,苏联为实现工业化重点发展的是
A.农业 B.重工业
C.轻工业 D.商业 B巩固练习1.最初加入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不包括
A、俄罗斯联邦 B、外高加索联邦
C、乌克兰 D、爱沙尼亚
D2.1928年后,苏联为实现工业化重点发展的是
A.农业 B.重工业
C.轻工业 D.商业 B巩固练习3.苏联的成立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苏联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时间和标志是
A.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
B.1922年苏联成立
C.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
D.1937年农业集体化
4.苏联由农业国变为强盛的工业国是在A.十月革命后 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C.苏联成立后 D.两个五年计划后CD5.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标志是A.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的通过???
B.农业集体化方针的通过C 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D.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6.关于苏联农业集体化方针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新经济政策逐步被取消
B.主要是通过行政手段实现的C.为苏联工业化的实现创造了条件
D.与苏联农村的生产力水平基本适应CD7、这是流行于前苏联的一则笑话:某主妇到食品店买肉。“有肉吗?…‘没有。…’那牛奶呢?”“我们只管卖肉,过街那家店看有没有牛奶卖。”这则笑话( )
A.赞扬苏联人特别有幽默感
B.说明社会主义制度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讽刺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带来的物质短缺问题
D.表明苏联人特别爱吃肉、喝牛奶C8、斯大林曾说:“工业化的中心,工业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这一思想给苏联发展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
A.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B.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加速了农业化的发展
D.形成了过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B9、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是( )
A.废除粮食税,实行余粮征集制
B.实行农业集体化政策,消灭地主阶级
C.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D.推行计划经济,重点发展重工业C10、右边是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l921~1925年粮食产量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法令》的颁布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
D.农业集体化的推行B“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2)材料“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的“模式”指什么? 它的特点是什么?请回答(1)新经济政策是哪一年实施的?为什么说它比较好?(3)中国应从苏联模式中吸取哪些教训?答:(1)1921年,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答:(2)斯大林模式 。特点: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答:(3)要轻重比例协调发展,要维护农民利益,走节约型经济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