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化学京改版(2013)--酸与碱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盐酸用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用于金属表面除锈
B.在实验室用作干燥剂
C.人体胃液中含有盐酸,可帮助消化
D.实验室用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 B.稀释浓硫酸
C.检查气密性 D.称量固体
3.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如下:
物质 白醋 橘子汁 料酒 炉具清洁剂
pH 2~3 3~4 6~7 12~13
其中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是A.白醋 B.橘子汁 C.料酒 D.炉具清洁剂
4.将20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25%的稀硫酸。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实验步骤:计算、量取、混匀、装瓶贴标签
B.实验仪器: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细口瓶
C.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烧杯内壁慢慢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D.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5.下列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物质是
A.熟石灰
B.硫酸
C.烧碱
D.食盐
6.根据下列实验现象可以判断某溶液一定呈碱性的是( )
A.溶液中滴入石蕊仍为紫色
B.溶液中滴入酚酞显红色
C.溶液中滴入石蕊显红色
D.溶液中滴入酚酞不显色
7.实验小组用传感器探究稀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温度和pH的变化。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 B.30 s时,溶液中溶质为HCl和NaCl
C.该实验是将稀盐酸滴入稀NaOH溶液 D.从20 s到40 s,溶液的温度升高,pH增大
8.某物质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为蓝色,关于该物质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物质可能是氢氧化铜
B.该物质一定是纯碱的水溶液
C.可以将pH试纸放入该物质的稀溶液中测其pH
D.向该物质的水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溶液的pH一定变小
9.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CO2能否与H2O反应。滴加盐酸,待试管乙中液体变红后,将其加热至沸腾,红色不褪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中逸出的气体只含CO2
B.乙中液体变红,证明CO2能与水反应
C.加热后红色不褪去,说明碳酸受热不分解
D.欲达到实验目的,可将盐酸改为稀硫酸
10.某同学在探究“酸与碱能否发生反应”时,用稀NaOH溶液、稀盐酸和酸碱指示剂进行实验的过程见下图。下图所加试剂①②③分别是
A.稀NaOH溶液、石蕊溶液、稀盐酸
B.稀盐酸、石蕊溶液、稀NaOH溶液
C.稀NaOH溶液、酚酞溶液、稀盐酸
D.稀盐酸、酚酞溶液、稀NaOH溶液
11.化学实验中常会出现一些“出乎意料”的现象或结果,下列各项对相关异常情况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实验 验证氧气的化学性质 除去粗盐中的泥沙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检验实验室制出的二氧化碳
异常情况 未看到火星四射 滤液浑浊 测定结果偏大 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
选项 A.可能是温度未达到铁丝的着火点 B.可能是滤纸破损 C.可能是红磷的量不足 D.可能是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
A.A B.B C.C D.D
12.小明同学对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图1)进行了改进。如图2所示,试管丁、戊中各有一张每隔2厘米滴有一滴酚酞溶液的滤纸条,装有适量浓氨水的小药瓶固定在橡皮塞上,试管丁中小药瓶上的瓶塞已塞紧,试管戊中的小药瓶上无瓶塞。
关于图1、图2中的实验有以下说法:
①图2比图1的实验更环保、更节约;
②图1和图2的实验均能证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③浓盐酸有挥发性,仅将浓氨水换成浓盐酸也可达到实验目的的;
④如果丁中没有小药瓶,图2的实验也可达到实验目的;
⑤若将戊浸入冰水中,滤纸条不会变红。
以上说法中错误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③⑤ D.④⑤
13.图像能直观体现化学中的各种变化关系,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叙述的有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
B.向一定量的盐酸和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D.向等质量的Zn、Fe中滴加等浓度等质量的稀盐酸
14.某班甲、乙两组同学分别做常见酸和碱与指示剂反应的实验,使用的试剂有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和酚酞试液。实验后废液分别集中到各组的一个废液缸中。研究小组对两个组的废液进行检测,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不考虑酚酞和水)( )
废液来源 甲组 乙组
检测方法与结果 观察废液呈无色 观察废液呈红色
A.甲组废液中一定含有稀盐酸和稀硫酸
B.乙组废液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氯化钠、硫酸钠
C.直接将甲组的废液排入铸铁管下水道,可能腐蚀铸铁水管
D.将两组的废液处理后再排放,防止污染
二、填空题
15.氢氧化钠固体要密封保存。原因之一是它具有_____,容易潮解;原因之二是跟空气中_____反应而变质。
16.某学习小组用黑枸杞提取液作了以下实验:
实验一:室温时,将蒸馏水和不同pH的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放入14支试管中,分别向每支试管中滴加3滴黑枸杞提取液。实验结果如下:
pH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颜色 粉红 粉红 粉红 浅紫 浅紫 紫 紫 蓝 蓝 深蓝 深蓝 灰绿 黄 黄棕
实验二:室温时,向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4种物质,各滴加3滴黑枸杞提取液。
实验结果如下:
物质 稀盐酸 牛奶 蒸馏水 炉具清洁剂
颜色 粉红 紫 紫 黄
回答下列问题:
(1)炉具清洁剂的pH为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实验现象,不能确定牛奶呈中性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苏打溶液的pH为8.3,向小苏打溶液中加3滴黑枸杞提取液,再滴入稀盐酸至过量,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
17.溶液的配制是重要的实验操作,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操作为 _________。
(2)将浓溶液配制成稀溶液时,主要步骤有:①量取、②混匀、③计算、④转移,操作时正确的顺序为______(填数字序号)。
(3)将50g 98%的浓硫酸稀释成20%的稀硫酸,需要水的质量是 ______。
(4)实验后,所配制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可能是 (填字母序号)。
A.量取水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B.使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俯视读数
C.从量筒倾倒出浓硫酸时,浓硫酸洒出
D.转移配制好的溶液时,液体溅出
18.金属具有广泛的应用。
(1)下列金属制品中,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________(填字母)。
(2)波尔多液是一种农业上常用的杀菌剂,它由硫酸铜、生石灰加水配制而成,不能用铁质容器配制波尔多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防止金属锈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洁净的铁钉在下列情况下容易生锈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在干燥的空气中
B.在潮湿的空气中
C.浸没在植物油中
(4)铝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原因是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氧化铝难溶于水,却能溶于酸。写出氧化铝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水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向铁粉和氧化铜粉末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微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渣和滤液,向滤液中加一洁净铁片,未看到铁片有任何变化。则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
19.归纳是学习的重要方法,甲同学在复习所学盐酸的性质时,归纳出盐酸的四条化学性质(如图 所示,连线表示相互反应);乙同学为表示反应实质绘制如图。请根据下列图示和要求回答问题:
(1)图中为了验证性质①,甲同学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加到盐酸溶液中,溶液变________色;图中A 所表示的物质类别可能是___________,请写出与其相应的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如图描述了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微观实质,图中A为______________,B为________,C为_________________。(填入的化学式或离子符号)
(3)如图是镁和盐酸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从微观角度看,该反应有效相互作用的微粒是 ________(写微粒符号,下同),产生的新微粒是_________。
三、推断题
20.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连线两端的物质能反应,箭头相连的物质能转化(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略去)。已知G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④和⑤是植物界中最常发生的化学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G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此反应在实验室用于鉴定__________的存在。
(3)写出符合条件的①的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方程式________。
(4)写出反应②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一个应用实例_________。
四、流程题
21.某燃煤电厂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粉煤灰中含有较多的氧化铝。从粉煤灰中提取氧化铝的工艺流程如图。
(1)“酸浸”中使用的酸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HCl BH2SO4 CNa2SO4
(2)流程中涉及到的氧化物有______(写出1种即可)。
(3)“煅烧”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反应类型是______。
(4)该工艺的价值在于______。
五、实验题
22.小华同学对生石灰跟水的反应进行研究,请你帮她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现象 化学方程式或解释
向盛水的烧杯中投入一小块生石灰 烧杯壁发烫 说明_____ 化学方程式_____
静置后,取清液于两支试管中,向一试管中通二氧化碳 溶液变_____ 化学方程式_____
向另一试管中滴无色酚酞 溶液显_____色 此溶液是_____性溶液
23.根据下图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C装置中标有①的仪器名称为_______。
(2)实验室某小组同学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请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根据该反应原理,从控制反应速率的角度考虑,请从上图中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所选装置接口字母连接顺序为_______(连接顺序全对才得分)。
六、计算题
24.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环境监测工作者对某工厂“排放的废水中的硫酸含量进行了测定。取水样20 g,向其中逐滴加入氢氧化讷溶液至恰好完全中和,共消耗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氢氧化钠的质量为0.8 g。(废水中其它成分不参与反应)
(1)计算废水中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
(2)实验室做中和反应时,常用酚酞溶液作指示剂判断是否恰好完全反应,而不用石蕊溶液,原因是___________。
25.某兴趣小组取一块表面被氧化的铝片,将它放入稀盐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消耗盐酸的质量如图(其他杂质不与酸反应)。请回答:
(1)由如图可知,该反应产生H2的质量为______g。
(2)该铝片中铝单质的质量是多少?
26.将含有NaCl杂质的某烧碱样品10 g完全溶于90 g水中,再向所得溶液中慢慢滴入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在实验过程中,溶液的pH与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求10 g该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
(2)求a点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C
3.D
4.C
5.A
6.B
7.C
8.D
9.D
10.C
11.C
12.C
13.D
14.A
15. 吸水性 二氧化碳
16. 13 黑枸杞提取液在pH=6,pH=7的溶液中均会变紫,故不能确定牛奶呈中性,还可能呈弱酸性 溶液由蓝色变为紫色,又变为粉红色
17.(1)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
(2)③①④②
(3)195g
(4)ABC
18. C Fe+CuSO4=FeSO4+Cu B
Al2O3+3H2SO4=Al2(SO4)3+3H2O FeSO4 Cu
红 碱(或者盐) NaOH+HCl═NaCl+H2O OH- H+ H2O Mg、H+
H2、Mg2+
20.(1)CaCO3
(2) CO2二氧化碳
(3)
(4)食品袋中的干燥剂(或自热饭的热源)
21. B A12O3(或H2O) 分解反应 废物再利用(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22. 放热 CaO+H2O═Ca(OH)2 浑浊 Ca(OH)2+CO2═CaCO3↓+H2O 红 碱
23.(1)长颈漏斗
(2) b-g-h-e(或bghe)
24.(1)解:设废水中硫酸的溶质质量为x
故废水中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4.9%。
(2)石蕊溶液颜色变化不明显
25.(1)1.2
(2)解:设铝的质量为x
,
解得:x=10.8g
答:该铝片中铝单质的质量是10.8g。
26.(1)8 g (2)6.9%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