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全效提优• 2022华师大版八上科学期末模拟测试卷(含解析、答题卷)(适用宁波)

文档属性

名称 期末全效提优• 2022华师大版八上科学期末模拟测试卷(含解析、答题卷)(适用宁波)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华东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12-07 19:30:07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全效提优 2022华师大版八上科学期末模拟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20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一个成年人正常的步行速度大约是(  )
A.1.2米/秒 B.24米/分 C.36千米/时 D.48分米/秒
[解析]正常成年人步行速度一般为1m/s-1.5m/s左右。
[答案]A
2、小明将乒乓开满置于漏斗内,下图中利用电吹风能将乒乓球吹出漏斗的是( )
[解析] A、当用电吹风在漏斗上方向下吹风时,乒乓球上方空气流速大于下方空气流速,上方压强小于下方压强,但由于乒乓球被漏斗口挡住,乒乓球不会被吹出漏斗。故A不合题意;B、当用电吹风在漏斗下方向上吹风时,乒乓球下方空气流速大于上方空气流速,下方压强小于上方压强,乒乓球不会被吹出漏斗。故B不合题意;C、当用电吹风在漏斗左方向右吹风时,乒乓球左方空气流速大于右方空气流速,左方压强小于右方压强,乒乓球不会被吹出漏斗。故C不合题意;D、当用电吹风在漏斗上方从左往右吹风时,乒乓球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下方空气流速小,压强大,所以乒乓球能被吹出漏斗。故D符合题意。
[答案 ]D
3、某同学乘坐高铁,看到车厢内显示的车速为216km/h,他估测自己随车厢通过隧道用了10s,则隧道长度约为(  )
A. 600m B.60m C.2160m D.7776m
[解析]已知为216km/h=60m/s,时间10s,根据S=vt=60m/s×10s=600m。
[答案]A
4、呼吸的全过程包括下面四个环节,其正确顺序是(  )
①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②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③肺的通气 ④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A. ③→①→④→② B. ③→④→①→② C. ①→②→③→④ D.③→①→②→④
[解析] 呼吸时,首先是肺部与外界气体交换即③肺的通气,然后完成肺泡与肺内气体的交换即①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氧气进入肺泡内的毛细血管中,由血液循环将之带到全身各器官和组织细胞利用,即④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然后是组织与毛细血管间又气体交换,即②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这样氧气源源不断提供给组织细胞而组织细胞产生二氧化碳等被血液循环带到一定器官排出体外。
[答案]A
5、下面四幅图所呈现的情景中,主要利用了流体力学中“流速越大,压强越小”这一原理的是(  )
[解析]A.卫星升空是利用了力的作用的相互性,与液体压强与流速关系无关;不符合题意;B.客机的机翼设计上表面凸起,下表面平面的形状,空气流过上表面时流速大压强小,空气流过下表面时,流速小压强大,从而使其上下表面产生压强差而产生升力,符合题意;C.复兴号列车高速行驶是电流做功驱动的结果,与液体压强无关,不符合题意;D.蛟龙号深潜器通过改变自身重力实现下潜和上浮,与浮力有关,与流体压强无关,不符合题意。
[答案]B
6、下列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
A. 鞋底上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B. 书包拉链拉动不顺畅,在拉链上抹些蜡
C. 自行车刹车时,需用力捏闸 D. 拧瓶盖打滑,在手和瓶盖间垫一块毛巾
[解析] A、鞋底上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通过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A不符合题意。B、书包拉链拉动不顺畅,在拉链上抹些蜡,这是减小摩擦,故B符合题意。C、遇紧急情况时用力捏闸,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故C不符合题意。D、拧瓶盖打滑,在手和瓶盖间垫一块毛巾,通过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B
7、疫情期间我们通常用“84消毒液”对教室、食堂等场所进行灭菌杀毒。“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化学式NaClO],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
A. 1 B.-1 C.+1 D.0
[解析]单质时元素的化合价是0,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为正价或负价,所以先排A和D ;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设氯元素化合价为x,则有+1+x+(-2)=0得x=+1。
[答案]C
8、以下受力分析情况正确的是(  )
[解析] 将一木块按在墙壁上静止不动,木块竖直方向受到一对平衡力作用:重力和摩擦力,水平方向也受到一对平衡力:手的压力和墙壁的支持力,A正确;B木块沿光滑斜面上滑,斜面对木块没有摩擦力,故B不正确;C球静止在竖直的墙角处,墙壁对球没有压力,C不正确;D物体在水中下沉时受到的重力应大于浮力, D不正确。
[答案]A
9、如图为掷出的实心球的运动轨迹,实心球离开手后在空中飞行过程中最高点所受到的力(  )
A.只有重力 B.重力和手的推力
C.重力和空气阻力 D.重力、空气阻力和手的推力
[解析]地球上任何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图中球在空中飞行时,受到重力及空气对球的阻力作用,但球脱手后在空气中最高点时手的作用已不存在。
[答案]C
10、如图是短道速滑男子500m决赛中某一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把冰刀磨得很锋利,是为了增大摩擦力
B.冲过终点后不能立即停止滑行,是因为运动员具有惯性
C.以滑行中的运动员作为参照物,观众是静止的
D.运动员用力蹬冰面就会向前运动,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解析] A.把冰刀磨得很锋利,减小了接触面积,增大了压强而不是增大摩擦力,不正确;B.冲过终点后不能立即停止滑行,是因为运动员具有惯性,正确;C.以滑行中的运动员作为参照物,观众是运动,不正确;D.运动员用力蹬冰面就会向前运动,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正确。
[答案]B
11、如图,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地面上,重30N的物块在AB段受F=10N的水平拉力作用,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到B点时撤去水平拉力,物块仍继续运动,到C处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AB段物块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大小为10N
B.在AB段物块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大小为20N
C.在BC段物块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大小为10N
D.在C点物块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大小为30N
[解析]物块在水平面上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AB段时其受到摩擦力为f=F=10N,到B点时还在滑动属于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但这两者都没变,所以摩擦力还是10N,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即水平向左;而到了C处静止时,摩擦力为0,故C符合题意。
[答案]C
12、如图是粗盐提纯实验的部分操作,其中操作错误的是( )
[解析]A.取一定量粗盐时,使用药匙且瓶塞倒放,正确;不符合题意;B.溶解时使用玻璃搅拌可加速溶解,正确,不符合题意;C.过滤时没有用玻璃引流,这样容易将液体洒到外面,所以不规范,符合题意;D.加热蒸发时,搅拌加受热均匀防止飞溅,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C
13、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就会运动 B.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一定不受力的作用
C. 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D.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解析] A、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不一定就会运动,当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时,其运动状态不变,即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A错误;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可能不受力,也可能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故B错误;C、只有物体受到非平衡力作用时,其运动状态才会发生变化;故C错误;D、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且是非平衡力的作用;因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D正确。
[答案]D
14、如图为探究甲、乙两种物质m-V图象。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体积相同的甲、乙两种物质,甲的质量是乙的两倍
B. 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乙的体积是甲的2倍
C. 甲、乙两种物质,质量均和体积成正比
D. 甲、乙两种物质,密度均和体积成反比
[解析] A选项:由图像可知,体积相同的甲、乙两种物质,甲的质量是乙的两倍,故A正确;B选项:由图像可知,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乙的体积是甲的两倍,故B正确;C选项:质量和体积成正比描述正确,故C正确;D选项:密度和体积无关,故D错误。
[答案]D
15、一圆柱体先后放入密度为ρ1和ρ2的两种液体中,均处于漂浮状态,如图所示。圆柱体在两种液体中所受浮力依次是F1和F2,则(  )
A.ρ1>ρ2 F1>F2 B.ρ1<ρ2 F1<F2 C.ρ1<ρ2 F1=F2 D.ρ1>ρ2 F1=F2
[解析]两物体都在液体中漂浮,此时符合F浮=G排液=G物,由图可知,同一圆柱体在两种液体中漂浮时,受到的浮力都等于其重力,同一个圆柱体重力不变,所以不同液体中浮力相等,即F1=F2;根据F=ρ液gV排可知,ρ1V排1=ρ2V排2,且 V排1<V排2,所以ρ1>ρ2 。
[答案]D
16、如表是小明同学设计的“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有关实验和相关记录。
试管号码 1 2 3 4 5
加入物质 馒头碎屑、清水 馒头碎屑、唾液 馒头碎屑、唾液 馒头碎屑、唾液 馒头块、唾液
温度 37℃ 37℃ 100℃ 0℃ 37℃
搅拌情况 充分搅拌 充分搅拌 充分搅拌 充分搅拌 不搅拌
时间 10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实验现象 变蓝 不变蓝 变蓝 变蓝 变蓝
下列对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若以1、2号为一组实验,作出的假设可以是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B.若以2、3、4号为一组实验,可以得出“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
C.以“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为变量时,2和5是对照实验
D.2号试管滴加碘液不变蓝,是因为淀粉已完全被消化分解成了葡萄糖
[解析] A、1、2号为一组实验,变量是唾液,作出的假设可以是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A正确;B、2、3、4号为一组实验,变量是温度,可以得出“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B正确;C、2和5为一组实验,变量是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C正确;D、2号试管滴加碘液不变蓝,是因为淀粉已被消化分解成了麦芽糖,D错误。
[答案]D
17、晴热的某天,甲、乙两株同种植物在相同条件下CO2吸收速率的变化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甲植株在a点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B. 乙植株在18时有机物积累量最多
C. 曲线b-c段和d-e段下降的原因不同
D. 两曲线b-d段不同的原因可能是甲植株气孔无法关闭
[解析] 分析图示可知,这一天的6:00(甲曲线的a点)和18:00时左右,甲乙两植物光合作用吸收CO2的速率和呼吸作用释放CO2的速率相等;在6:00之前,甲乙两植物的光合作用已经开始,但光合作用比细胞呼吸弱,故选项A错误;在18时后,甲乙两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开始小于细胞呼吸,有机物的积累最多的时刻应为18:00时,,故选项B正确。图示曲线的b~c段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气孔部分关闭导致叶内二氧化碳浓度降低,d~e段下降的原因是光照强度减弱,光反应产生[H]和ATP的速率减慢。这两段下降的原因不相同,故选项C正确。b~d段,乙曲线的变化为植物的“午休现象”,是气孔关闭导致叶内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之故;甲植物可能不存在“午休现象”或气孔关闭程度很小或气孔无法关闭,故选项D正确。只有A符合题意。
[答案]A
18、小林在“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实验中,观察到如图所示的血液流动情况,对于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最好选择较厚的部位观察 B.需要在高倍镜下观察血液流动情况
C.可根据血液颜色的鲜艳程度分辨动脉与静脉 D.观察到的禅师属于体循环的局部,其中③为静脉
[解析] A、小鱼尾鳍内含色素,颜色深,视野较暗,因此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应该选择小鱼尾鳍含色素少,而不是选择较厚的部位观察,错误。B、正常情况下,使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情况,低倍镜比高倍镜的视野亮,错误。C、小鱼尾鳍内的血管为小动脉、小静脉、毛细血管,不能根据血液颜色的深浅分辨动、静脉,错误。D、图中①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小动脉,②的血管是毛细血管,③是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小静脉,正确。
[答案]D
19、如图表示德国科学家萨克斯所做的实验:把暗处理后的叶片在光照下2至4h后,经过脱色、漂洗并滴加碘液,结果锡箔覆盖部分呈棕色,而不被锡箔覆盖部分呈蓝色。实验说明( )
①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②光合作用需要光照 ③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④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A. ②④ B. ③④ C. ①② D. ①③
[解析]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淀粉)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某植物上的绿叶经阳光照射2至4h后,脱色并用碘液处理,结果锡箔覆盖的部位不呈蓝色,而不被锡箔覆盖的部位呈蓝色。该实验叶片的一半曝光,一半用锡箔遮光,这样形成一组对照组,既叶片的一部分见光,另一部分不见光,光是惟一的变量。又根据淀粉遇碘变蓝的特性,见光的部分变蓝说明有淀粉存在,遮光的部分没有变蓝而呈现碘蒸汽的颜色,说明未制造淀粉。因此通过此实验我们可以证明:见光的绿叶在光下制造了淀粉,未见光的绿叶不能制造淀粉。因此光合作用需要光,产物是淀粉。
[答案]A
20、如图,质量分布均匀的长方体重物A、B,密度分别为ρA和ρB,底面积分别为SA和SB,且SA>SB,将它们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现水平割去上半部分(如图中虚线所示),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A和pB,对地面的压力分别为FA和FB,下列物理量大小比较的关系正确的是(  )
A.FA<FB B.pA>pB
C.ρA>ρB D.切割前后A、B对地面的压强均不变
[解析]根据公式P=ρgh可知,当压强相等量,高度越大的密度越小,因为hA<hB,所以ρA>ρB;故C符合题意;当沿虚线截去上面一半时,剩余部分对地面压强分别为,根据PA=ρAghA, PB=ρBghB,可知,PA'=PB',若按1/3、1/4等比例截去时,它们对地面的压强也相等,如果不按比例截去,二者大小不确定,故B、D不符合题意;因为剩余部分对地面压强关系不确定,所以根据F=Ps可知,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也不确定,A不符合题意。
[答案]C
二、填空题(共7题,每空2分,共38分)
21、将纸餐盘、纸杯和吸管按照如图方式粘合在一起即成“纸杯船”。
(1)往纸杯里倒些水,水从吸管喷出时,纸杯船就会前进,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杯内装水越多,吸管喷水越远,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 往纸杯里倒水,水从吸管喷出是地,纸杯会前进,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是施力物体;使船前进的力是水的推力,(2)杯内装水越多,杯中水中深度越大,吸管管口位于水中深度越大,压强就越大,所以压力越大,排水越远。
[答案] (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22、马铃薯(俗称“土豆”)是人们十分喜爱的食物之一。请回答下列问题:
(1)食用的马铃薯属于该植物的________(填器官名称)。
(2)把切好的土豆丝放入清水中,过一段时间后发现土豆丝变得硬挺,从细胞液浓度分析,这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土豆也即洋芋,是植物的地下茎,富含淀粉;(2)细胞易吸水或失水主要取决于细胞液浓度与周围环境中水溶液的浓度,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周围时细胞就吸水,否则就易失水。所以切好的土豆丝放入水中,因土豆细胞内的细胞液浓度大于周围环境中水溶液的浓度,所以浸入清水中,细胞因吸水而膨胀变硬挺。
[答案] (1)茎 (2)土豆细胞液浓度大于周围溶液浓度,细胞吸水
23、一辆警车沿同一平直公路追击另一辆有超载嫌疑的卡车,当卡车从警车旁边经过时开始计时,两分钟后警车开始追击,4分钟后警车追上卡车,两车的s﹣t图象如图所示,车的长度忽略不计。则卡车经过警车后行驶了    m,被警车追上,警车追击的速度    。
[解析] (1)由图象可知,卡车经过警车后行驶了4分钟,被警察追上,行驶的距离是2.4km=2400m;
(2)警车追击时的速度为:v1=s1/t1=2.4km/2min=2400m/120s=20m/s。
[答案] (1)2400; (2) 20m/s。
24、如图甲所示的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有些下垂,但弹簧和原先一样,是完好的,当它不测量时,指针不指零。该弹簧测力计需先   ,否则测得的值比真实值偏   。当它未校零受到某一拉力时,指针如图乙所示,则这个拉力的大小等于   。
[解析] 在使用弹簧测力计前,要注意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并检查指针是否对准0刻度线,若指针不指零,指针有些下垂,该弹簧测力计不能拿来直接测量物体的重力或拉力,需先调零,否则测量值将偏大。如图乙所示,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0.2N,则这个拉力的大小等于3.6N﹣0.2N=3.4N。
[答案] 不能;调零;大;3.4N。
25、用一弹簧测力计挂着一实心圆柱体,圆柱体的底面刚好与水面接触(未浸入水),如图(甲),然后将其逐渐浸入水中,图(乙)所示是弹簧测力计示数随圆柱体逐渐浸入水中深度的变化情况,则圆柱体受到的最大浮力是   N;圆柱体刚浸没时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强是   pa。
[解析] (1)由图可知,圆柱体重G=2N,当圆柱体全浸入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4N,圆柱体受到的最大浮力(全浸入时):F浮=G﹣F′=2N﹣1.4N=0.6N;
(2)由图知,圆柱体刚浸没时下表面所处的深度:h=12cm=0.12m,圆柱体刚浸没时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强:p=ρgh=1×103kg/m3×10N/kg×0.12m=1200Pa。
[答案] 0.6、1200。
26、如图所示,A、B、C、D、E表示与人体新陈代谢直接相关的生理过程。请回答:
(1)完成A过程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
(2)B过程叫做________内的气体交换。
(3)尿液形成包括[D]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E]肾小管的_________作用。
[解析] 图示表示了人体新陈代谢的部分生理过程,包括了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血液循环、尿的形成等生理过程。图中过程A、B、C、D、E表示与人体新陈代谢直接相关的生理过程,A表示吸收,B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C表示组织细胞与血液的气体交换,D表示肾小球和肾小囊壁过滤作用,E表示肾小管的重吸收过程。(1)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的过程叫做消化;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吸收。分析图示可知:过程A表示营养物质的吸收,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2)B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经过B过程,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肺泡中的氧气扩散到血液,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3)(4)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D表示肾小球和肾小囊壁过滤作用,E表示肾小管的重吸收过程。
[答案](1)小肠 (2)肺泡 (3)重吸收
27、如图,水平地面上的一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甲,物体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
(1)0~2秒,物体没有被推动,此时物体受到的阻力   推力(填“>”、“=”或“<”);
(2)2~4秒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   N;
(3)若6秒时,撤去推力,并马上对物体施加一个水平向左、大小为3N的拉力,画出物体向右减速运动的过程中的受力情况。
[解析](1)由F﹣t图象可知,0~2s内的推力F=1N,由v﹣t图象可知,物体速度为0,处于静止状态,
则物体受到的阻力和推力是一对平衡力,二力大小相等;
(2)由F﹣t图象可知,4s~6s内的推力F′=2N,由v﹣t图象可知,物体以v=4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则此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F′=2N;由v﹣t图象可知,2s~4s内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因滑动摩擦力只与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运动的速度无关,所以,物 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不变,则第2s~4s时受到的摩擦力仍然为2N;
(3)若6s时,撤去推力,物体运动的方向不变,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也不变,并马上对物体施加一个水平向左、大小为3N的拉力,此时拉力和摩擦力的方向相同,竖直方向受到向上地面的支持力和向下自身的重力,则物体的受力情况如下图所示:
[答案] (1)=;(2)2;(3)见解析
28、为研究植物呼吸作用,小科进行了以下实验:
I.选取两份等量且生长状况相同、具有完整根茎叶的新鲜菠菜,编号为甲组和乙组。
甲组菠菜用开水烫2~3分钟,乙组不作处理。然后将两份菠菜分别放入两个不透光且密闭的相同恒温箱中,将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探头置于箱内(如图1)。
Ⅱ.连接计算机、数据采集器和传感器探头,采集24小时装置内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数据,并自动生成两种气体浓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2和图3。(不考虑微生物呼吸作用对本实验的影响)
实验分析与评价:
(1)实验中采用的箱子是不透光的,目的是 。
(2)根据图2和图3可知,乙组氧气浓度先降低得快后降低得慢,二氧化碳浓度先升高得快后升高得慢,原因是随着呼吸作用的进行,装置内氧气浓度降低,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从而导致菠菜呼吸作用 。
[解析](1)植物在有光照时,既有呼吸作用也有光合作用,而光合作用只有在有光时才发生,呼吸作用没有光时也能进行,所以研究呼吸作用时应遮光避免光合作用的干扰 ;(2)图2与图3可知乙组氧气浓度先降低得快后降低得慢,二氧化碳浓度先升高得快后升高得慢,原因是随着呼吸作用的进行,装置内氧气浓度降低,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从而导致菠菜呼吸作用减慢。
[答案](1)避免光合作用对实验的干扰 (2)减慢
三、探究题(共3题,每空2分,共20分)
29、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实验中,
(1)如图,将长方体木块置于水平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 拉动木块,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根据 知识即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2)实验记录的数据如表:
①分析2、4、5三组实验数据,可得到相关结论,下列实例与结论相符的是 。(填字母代号)
A. 用力压黑板擦擦去黑板上的粉笔字 B.汽车轮胎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②分析1、2、3三组实验数据,可以写出滑动摩擦力f与压力F的关系式为:f= 。
[解析](1)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木块时, 木块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和测力计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示数;(2)分析序号2、5、6三组数据可知:压 力相同,接触面越粗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越 大,摩擦力越大;A.用力压黑板擦擦去黑板上的粉笔字,是通 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的,故A不符合题 意; B.汽车轮胎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 通过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加摩擦力的, 故B符合题意。②分析1、2、3三组实验数据可知,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压力越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越大,摩擦力越大,且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成正比,即f/F=1.2N/4N=0.3,所以f=0.3F。
[答案](1)水平匀速 二力平衡 (2)①B ②0.3F
30、飞机在空中飞行时都有一定的迎角(机翼轴线与水平气流的夹角)。飞机飞行时的升力除了与机翼形状有关外,是否还与迎角大小有关?为了研究这一问题,在老师的帮助下,语馨利用电风扇、升力测力计、飞机模型,按图甲方式进行如下实验。
①闭合电风扇的开关,调节挡位使其风速最大,并使飞机模型的迎角为0°,记录测力计的示数。重复5次实验并计算升力平均值。
②改变迎角大小,使其分别为5°、10°、15°、20°,重复步骤①。
③处理相关数据得到“升力与迎角的关系”如图乙。
(1)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语馨若要进一步研究“飞机的升力与其飞行速度的关系”。利用现有器材,如何操作可以模拟飞机不同的飞行速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资料显示:本实验结论与实际相符,且飞机迎角一定时,飞行速度越大升力也越大。若某飞机以500km/h的速度做水平匀速直线飞行时的迎角为θ1,而以800km/h的速度做水平匀速直线飞行时的迎角为θ2(θ1、θ2均小于15°)。请比较θ1、θ2的大小关系:________。
[解析](1)分析乙图可知,图像变化先增大后减小,且在仰角15度时达到最大,然后开始又变小;故飞机以一定的速度飞行时,迎角从0°到20°,随着迎角的增大,飞机所受升力先增大后减小,迎角为15°附近时,升力达到最大;(2)研究飞机升力与飞行速度关系时实验变量只有一个,就是飞行速度;而飞行速度是通过风扇吹动的气流速度来模拟的,因此只要改变风扇的速度或改变风扇与飞机模型间的距离就可以了;(3)飞机在水平匀速直线飞行时升力是一定的,根据“飞机迎角一定时,飞行速度越大升力也越大”可知,飞行时的升力一定,速度越大,其仰角越小,所以θ1>θ2。
[答案] (1)飞机以一定的速度飞行时,迎角从0°到20°,随着迎角的增大,飞机所受升力先增大后减小,迎角为15°附近时,升力达到最大;(2)改变电风扇的挡位来改变风速大小(或改变电风扇与飞机模型的距离);(3)θ1>θ2。
31、某课外兴趣小组同学利用弹簧测力计和量筒研究“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多少的关系”,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和数据记录表格:
①在量筒中加入水,读出量筒内水面位置的刻度。
②把系有细线的铁块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测出铁块的重力。
③把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铁块浸没在盛有水的量筒里,再次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④读出量筒内水面位置升高后的刻度。
⑤计算铁块排开水的体积。求出铁块排开的水受到的重力。
铁块浸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N 铁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N 水的体积/cm3 水和铁块的总体积/cm3 排开水的体积/cm3 排开的水受到的重力/N
(1)实验过程中,小组同学发现设计的表格中缺少一项,该项是________。补充完整后,完成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实验后,该组同学进行了反思:
(2)量筒中不能加入太多的水,否则无法直接测出________,从而不能得出实验结论。
(3)通过以上实验得出结论不可靠,理由是________。
A.没有进行多次重复实验 B.没有换用其它液体进行实验
C.没有进行物体部分浸入水中时的实验
[解析](1)利用称重法测浮力时,F浮=G-F示,而表格中没有铁块浸没之前的自身重力一项;
(2)该实验是研究浮力与排开液体之间关系,需要测量排开水的体积,而如果量筒内水太多时,铁块浸没后,水会溢出量筒,从而导致无法准确测出排开的水的体积;(3)A由于该实验是探究规律性的实验,所以需要多次实验,A正确;B规律性实验寻找普遍规律,所以要用多种液体进行重复实验;B正确;C进行部分浸入水中实验时,如果误以为是浸没,则会出现不符合结论的现象,故C正确。
[答案] (1)铁块的重力/N (2)水和铁块的总体积或水的体积 (3)ABC
四、解答题((第32题9分,第33题6分,第34题7分,共22分)
32、药品扑热息痛(C8H9NO2)常用于缓解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等症状,成人每日服用量不超过2g。
(1)该药品由________种元素组成;
(2)其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
(3)已知某种感冒药成分中每片药含扑热息痛的质量为325mg,则一名成人感冒患者每日服用该种片剂的量应不超过________片。
[解析](1)根据化学式可知,扑热息痛由C、H、N、O四种元素组成的;
(2)相对分子质量:12×8+1×9+14×1+16×2=151
(3)服用量2g/0.325g≈6.15(片),为了不超剂量,所以服用不能超过6片。
[答案] (1)4 (2)151 (3)6
33、如图,置于水平桌面上的容器装有某种液体。液体的体积为2.0×10-3m3,液体的深为0.5m,若容器重为20N、底面积为2.0×10-3m2,容器底受到液体的压强为5.0×103Pa。(g取10N/kg)求:
(1)液体的密度。
(2)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
(3)这个装着液体的容积器对桌面的压强。
[解析] (1)由液体压强公式变形得:液体的密度:;
(2)由可得,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
(3)由可得,容器内液体的质量:;
液体的重力为:;
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为:;
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
[答案] (1)液体的密度为1000kg/m3。(2)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为10N。(3)这个装着液体的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2×104Pa。
34、如图甲所示,水平放置的方形容器里有一个重为6N、边长为10cm的立方体物块M(开始时容器内无水)。已知容器高20cm,物块M与容器底部不密合,且M底部与容器底部之间用一段5cm长的细线相连,假设细线足够牢固。现以5ml/s的恒定水流向容器内注水,当注水时间t=130s时,可画出容器中水的深度h随注水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请解答下列问题:
(1)当t=130s时,物块在水中的状态是 。(选填“完全浸没”或“部分浸入”)
(2)当t=130s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大小是 N。
(3)图乙中a的值是多少?(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4)持续以原来的流速向容器内注水,则当t= s时容器恰被注满。
(5)上述过程中容器内的深度h与注水时间t的关系,下列最符合的选线(假设物块始终保持水平)是
(选填字母代号)。
[解析](1)物体M体积V=(0.1m)3=0.001m3;物体全部浸没时,浮力为F=ρgv=1.0×103kg/m3×0.001m3×10n/kg=10N>6N,故部分浸入水中;(2)当t=130s时,注入水的体积V水=5mL/s×130s=650mL=6.5×10-4m3;加入的水的重力为G水=ρgV=1.0×103kg/m3×10N/kg×6.5×10-4m3=6.5N;所以水对底部的压力F=G=6.5N+6N=12.5N;(3)当t=30s时,正好是物体M刚开始漂浮状态时,F浮=G物=6N;ha=F浮/ρ水g=6N/1.0×103kg/m3×10N/kg×(0.1m)2=0.06m=6cm;(4)从30s到130s,物体漂浮,随水面上升;水面增加的高度h增=10cm-6cm=4cm ;水增加的体积V水=5mL/s×(130s-30s)=500mL=500cm3;容器底面积500cm3/4cm=125cm2;容积V总=Sh=125cm2×20cm=2500cm3; 当水加满时,加入水的体积V总水=(2500-1000)cm3=1500cm3;加满水的时间t总=V总水/v=1500cm3/5mL/s=300s。(5)根据公式h=V水/s水=vt/s可知,当加水时间和加水速度相同时,水面升高快慢也水柱的底面积大小成反比;开始阶段物体受的浮力小于重力,静止在底面,此时水柱的底面积S水=S容-S物;当漂浮时浮力大小等于重力,物体随水面升高,细线拉直前,水柱底面积S水=S容;细线拉直后,物体不再上升,水柱底面积S水=S容,即水柱的底面积先变大后变小再变大;根据水面升高速度和底面积的反比关系可知,水面升高速度先变小,后变大再变小;因此水面高度随时间变化图像:第一段比较陡,第二段比较缓,第三段比较陡,第四段又比较缓,D符合题意。
[答案](1)部分浸入 (2)12.5N (3)a为6 (4)300 (5)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全效提优 2022华师大版八上科学期末模拟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20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一个成年人正常的步行速度大约是(  )
A.1.2米/秒 B.24米/分 C.36千米/时 D.48分米/秒
2、小明将乒乓开满置于漏斗内,下图中利用电吹风能将乒乓球吹出漏斗的是( )
3、某同学乘坐高铁,看到车厢内显示的车速为216km/h,他估测自己随车厢通过隧道用了10s,则隧道长度约为(  )
A. 600m B.60m C.2160m D.7776m
4、呼吸的全过程包括下面四个环节,其正确顺序是(  )
①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②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③肺的通气 ④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A. ③→①→④→② B. ③→④→①→② C. ①→②→③→④ D.③→①→②→④
5、下面四幅图所呈现的情景中,主要利用了流体力学中“流速越大,压强越小”这一原理的是(  )
6、下列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
A. 鞋底上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B. 书包拉链拉动不顺畅,在拉链上抹些蜡
C. 自行车刹车时,需用力捏闸 D. 拧瓶盖打滑,在手和瓶盖间垫一块毛巾
7、疫情期间我们通常用“84消毒液”对教室、食堂等场所进行灭菌杀毒。“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化学式NaClO],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
A. 1 B.-1 C.+1 D.0
8、以下受力分析情况正确的是(  )
9、如图为掷出的实心球的运动轨迹,实心球离开手后在空中飞行过程中最高点所受到的力(  )
A.只有重力 B.重力和手的推力
C.重力和空气阻力 D.重力、空气阻力和手的推力
(第9题图) (第10题图) (第11题图)
10、如图是短道速滑男子500m决赛中某一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把冰刀磨得很锋利,是为了增大摩擦力
B.冲过终点后不能立即停止滑行,是因为运动员具有惯性
C.以滑行中的运动员作为参照物,观众是静止的
D.运动员用力蹬冰面就会向前运动,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11、如图,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地面上,重30N的物块在AB段受F=10N的水平拉力作用,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到B点时撤去水平拉力,物块仍继续运动,到C处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AB段物块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大小为10N
B.在AB段物块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大小为20N
C.在BC段物块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大小为10N
D.在C点物块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大小为30N
12、如图是粗盐提纯实验的部分操作,其中操作错误的是( )
13、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就会运动 B.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一定不受力的作用
C. 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D.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14、如图为探究甲、乙两种物质m-V图象。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体积相同的甲、乙两种物质,甲的质量是乙的两倍
B. 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乙的体积是甲的2倍
C. 甲、乙两种物质,质量均和体积成正比
D. 甲、乙两种物质,密度均和体积成反比
(第14题图) (第15题图)
15、一圆柱体先后放入密度为ρ1和ρ2的两种液体中,均处于漂浮状态,如图所示。圆柱体在两种液体中所受浮力依次是F1和F2,则(  )
A.ρ1>ρ2 F1>F2 B.ρ1<ρ2 F1<F2 C.ρ1<ρ2 F1=F2 D.ρ1>ρ2 F1=F2
16、如表是小明同学设计的“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有关实验和相关记录。
试管号码 1 2 3 4 5
加入物质 馒头碎屑、清水 馒头碎屑、唾液 馒头碎屑、唾液 馒头碎屑、唾液 馒头块、唾液
温度 37℃ 37℃ 100℃ 0℃ 37℃
搅拌情况 充分搅拌 充分搅拌 充分搅拌 充分搅拌 不搅拌
时间 10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实验现象 变蓝 不变蓝 变蓝 变蓝 变蓝
下列对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若以1、2号为一组实验,作出的假设可以是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B.若以2、3、4号为一组实验,可以得出“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
C.以“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为变量时,2和5是对照实验
D.2号试管滴加碘液不变蓝,是因为淀粉已完全被消化分解成了葡萄糖
17、晴热的某天,甲、乙两株同种植物在相同条件下CO2吸收速率的变化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甲植株在a点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B. 乙植株在18时有机物积累量最多
C. 曲线b-c段和d-e段下降的原因不同 D. 两曲线b-d段不同的原因可能是甲植株气孔无法关闭
(第17题图) (第18题图)
18、小林在“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实验中,观察到如图所示的血液流动情况,对于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最好选择较厚的部位观察 B.需要在高倍镜下观察血液流动情况
C.可根据血液颜色的鲜艳程度分辨动脉与静脉 D.观察到的禅师属于体循环的局部,其中③为静脉
19、如图表示德国科学家萨克斯所做的实验:把暗处理后的叶片在光照下2至4h后,经过脱色、漂洗并滴加碘液,结果锡箔覆盖部分呈棕色,而不被锡箔覆盖部分呈蓝色。实验说明( )
①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②光合作用需要光照 ③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④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A. ②④ B. ③④ C. ①② D. ①③
(第19题图) (第20题图)
20、如图,质量分布均匀的长方体重物A、B,密度分别为ρA和ρB,底面积分别为SA和SB,且SA>SB,将它们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现水平割去上半部分(如图中虚线所示),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A和pB,对地面的压力分别为FA和FB,下列物理量大小比较的关系正确的是(  )
A.FA<FB B.pA>pB
C.ρA>ρB D.切割前后A、B对地面的压强均不变
二、填空题(共7题,每空2分,共38分)
21、将纸餐盘、纸杯和吸管按照如图方式粘合在一起即成“纸杯船”。
(1)往纸杯里倒些水,水从吸管喷出时,纸杯船就会前进,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杯内装水越多,吸管喷水越远,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1题图) (第22题图) (第23题图)
22、马铃薯(俗称“土豆”)是人们十分喜爱的食物之一。请回答下列问题:
(1)食用的马铃薯属于该植物的________(填器官名称)。
(2)把切好的土豆丝放入清水中,过一段时间后发现土豆丝变得硬挺,从细胞液浓度分析,这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一辆警车沿同一平直公路追击另一辆有超载嫌疑的卡车,当卡车从警车旁边经过时开始计时,两分钟后警车开始追击,4分钟后警车追上卡车,两车的s﹣t图象如图所示,车的长度忽略不计。则卡车经过警车后行驶了    m,被警车追上,警车追击的速度    。
24、如图甲所示的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有些下垂,但弹簧和原先一样,是完好的,当它不测量时,指针不指零。该弹簧测力计需先   ,否则测得的值比真实值偏   。当它未校零受到某一拉力时,指针如图乙所示,则这个拉力的大小等于   。
(第24题图) (第25题图) (第26题图)
25、用一弹簧测力计挂着一实心圆柱体,圆柱体的底面刚好与水面接触(未浸入水),如图(甲),然后将其逐渐浸入水中,图(乙)所示是弹簧测力计示数随圆柱体逐渐浸入水中深度的变化情况,则圆柱体受到的最大浮力是   N;圆柱体刚浸没时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强是   pa。
26、如图所示,A、B、C、D、E表示与人体新陈代谢直接相关的生理过程。请回答:
(1)完成A过程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
(2)B过程叫做________内的气体交换。
(3)尿液形成包括[D]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E]肾小管的_________作用。
27、如图,水平地面上的一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甲,物体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
(1)0~2秒,物体没有被推动,此时物体受到的阻力   推力(填“>”、“=”或“<”);
(2)2~4秒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   N;
(3)若6秒时,撤去推力,并马上对物体施加一个水平向左、大小为3N的拉力,画出物体向右减速运动的过程中的受力情况。
28、为研究植物呼吸作用,小科进行了以下实验:
I.选取两份等量且生长状况相同、具有完整根茎叶的新鲜菠菜,编号为甲组和乙组。
甲组菠菜用开水烫2~3分钟,乙组不作处理。然后将两份菠菜分别放入两个不透光且密闭的相同恒温箱中,将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探头置于箱内(如图1)。
Ⅱ.连接计算机、数据采集器和传感器探头,采集24小时装置内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数据,并自动生成两种气体浓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2和图3。(不考虑微生物呼吸作用对本实验的影响)
实验分析与评价:
(1)实验中采用的箱子是不透光的,目的是 。
(2)根据图2和图3可知,乙组氧气浓度先降低得快后降低得慢,二氧化碳浓度先升高得快后升高得慢,原因是随着呼吸作用的进行,装置内氧气浓度降低,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从而导致菠菜呼吸作用 。
三、探究题(共3题,每空2分,共20分)
29、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实验中,
(1)如图,将长方体木块置于水平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 拉动木块,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根据 知识即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2)实验记录的数据如表:
①分析2、4、5三组实验数据,可得到相关结论,下列实例与结论相符的是 。(填字母代号)
A. 用力压黑板擦擦去黑板上的粉笔字 B.汽车轮胎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②分析1、2、3三组实验数据,可以写出滑动摩擦力f与压力F的关系式为:f= 。
30、飞机在空中飞行时都有一定的迎角(机翼轴线与水平气流的夹角)。飞机飞行时的升力除了与机翼形状有关外,是否还与迎角大小有关?为了研究这一问题,在老师的帮助下,语馨利用电风扇、升力测力计、飞机模型,按图甲方式进行如下实验。
①闭合电风扇的开关,调节挡位使其风速最大,并使飞机模型的迎角为0°,记录测力计的示数。重复5次实验并计算升力平均值。
②改变迎角大小,使其分别为5°、10°、15°、20°,重复步骤①。
③处理相关数据得到“升力与迎角的关系”如图乙。
(1)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语馨若要进一步研究“飞机的升力与其飞行速度的关系”。利用现有器材,如何操作可以模拟飞机不同的飞行速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资料显示:本实验结论与实际相符,且飞机迎角一定时,飞行速度越大升力也越大。若某飞机以500km/h的速度做水平匀速直线飞行时的迎角为θ1,而以800km/h的速度做水平匀速直线飞行时的迎角为θ2(θ1、θ2均小于15°)。请比较θ1、θ2的大小关系:________。
31、某课外兴趣小组同学利用弹簧测力计和量筒研究“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多少的关系”,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和数据记录表格:
①在量筒中加入水,读出量筒内水面位置的刻度。
②把系有细线的铁块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测出铁块的重力。
③把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铁块浸没在盛有水的量筒里,再次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④读出量筒内水面位置升高后的刻度。
⑤计算铁块排开水的体积。求出铁块排开的水受到的重力。
铁块浸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N 铁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N 水的体积/cm3 水和铁块的总体积/cm3 排开水的体积/cm3 排开的水受到的重力/N
(1)实验过程中,小组同学发现设计的表格中缺少一项,该项是________。补充完整后,完成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实验后,该组同学进行了反思:
(2)量筒中不能加入太多的水,否则无法直接测出________,从而不能得出实验结论。
(3)通过以上实验得出结论不可靠,理由是________。
A.没有进行多次重复实验 B.没有换用其它液体进行实验
C.没有进行物体部分浸入水中时的实验
四、解答题((第32题9分,第33题6分,第34题7分,共22分)
32、药品扑热息痛(C8H9NO2)常用于缓解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等症状,成人每日服用量不超过2g。
(1)该药品由________种元素组成;
(2)其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
(3)已知某种感冒药成分中每片药含扑热息痛的质量为325mg,则一名成人感冒患者每日服用该种片剂的量应不超过________片。
33、如图,置于水平桌面上的容器装有某种液体。液体的体积为2.0×10-3m3,液体的深为0.5m,若容器重为20N、底面积为2.0×10-3m2,容器底受到液体的压强为5.0×103Pa。(g取10N/kg)求:
(1)液体的密度。
(2)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
(3)这个装着液体的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34、如图甲所示,水平放置的方形容器里有一个重为6N、边长为10cm的立方体物块M(开始时容器内无水)。已知容器高20cm,物块M与容器底部不密合,且M底部与容器底部之间用一段5cm长的细线相连,假设细线足够牢固。现以5ml/s的恒定水流向容器内注水,当注水时间t=130s时,可画出容器中水的深度h随注水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请解答下列问题:
(1)当t=130s时,物块在水中的状态是 。(选填“完全浸没”或“部分浸入”)
(2)当t=130s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大小是 N。
(3)图乙中a的值是多少?(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4)持续以原来的流速向容器内注水,则当t= s时容器恰被注满。
(5)上述过程中容器内的深度h与注水时间t的关系,下列最符合的选线(假设物块始终保持水平)是
(选填字母代号)。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全效提优 2022华师大版八上科学期末模拟测试 答题卷
一、选择题(共20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填空题(共7题,每空2分,共38分)
21、(1) ;(2) ;
22、(1) ;(2) ;
23、 ; ;
24、 ; ; ;
25、 ; ;
26、(1) ;(2) ;(3) ;
27、(1) ;(2) ;
(3)
28、(1) ;
(2) 。
三、探究题(共3题,每空2分,共20分)
29、(1) ; ;
(2)① ;② ;
30、(1) ;
(2) ;
(3) ;
31、(1) ;
(2) ;
(3) 。
四、解答题((第32题9分,第33题6分,第34题7分,共22分)
32、(1) ;(2) ;(3) ;
33、(1)解:
(2)解:
(3)解:
34、(1) ;(2) ;
(3)解:
(4) ;
(5) 。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