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繁星》(课件+音频朗读+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繁星》(课件+音频朗读+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1-02 21:47:52

文档简介

课件16张PPT。繁 星 作者:巴金
一、探究文本《繁星》是巴金1927年从上海赴法国留学途中在邮轮上写下的一系列文章中的一篇。结集为《海行杂记》,共38则。
认识作者: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主要作品有:《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二、教法探路(一)、请学生快速朗读课文,思考巴金描写了几次繁星美景?这几次描写的内在顺序是什么?
三次,时间顺序(二)、再读课文,说出作者三次看繁星的时间、地点,找出三次看星的情景和感受。从前 家乡 密密麻麻的繁星 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三年前 南京 静寂的夜,一片菜园
星群密布的蓝天 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它们常常在和我谈话一样 如今 海上 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 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霎······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三)、研究比较写三次看星的情景和感受有什么不同,并讨论一下,为什么三次看星的情景和感受会不相同。
这个不相同是因为随着作者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星空的观察和感知逐步深入精微了。(四)、深入研究三次写观星感受句子的含义和所表达的情感。
从前——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回到了母亲怀里似的。
表达了作者望星天产生的甜蜜、温馨之感和依恋之情。
好象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谈话一样。
表达了作者与星星亲密、投机的伙伴之感。
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写出了海上看星的无比舒心、安详和陶醉的感受,以及与星星的知心之情。
(五)、找出文中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句子,体会这些句子的精妙之处,并说说其表达作用。
比喻——“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象看见无数的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
拟人——“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排比——“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六)、领会一些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1、星光在我们的眼里虽然微小,······光明无处不在。
为什么星光虽小,光明却无处不在呢?
2、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为什么要用“觉得”两个字?
3、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
“跑”有什么作用?(七)、请学生谈谈自己有过的看繁星的经历或者说说你对星星、星空了解多少。三、走进教材2、了解背景:
1927年1月15日,巴金乘法国邮船“昂热”号离沪赴法,他去法国是为了学习经济学,“向西方找真理”,研究无政府主义理论,考察欧洲的社会运动。2月18日,“昂热”号邮船抵达马赛,19日抵达巴黎。在航行期间,巴金撰写了《海行杂记》38则。《繁星》是其中的一篇游记,写于1927年1月。3、赏析文本:
课文按照时间顺序,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壮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抒写了“我”由此产生热爱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感受,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美的感受。
由实到虚,虚实结合,是本文写作上显著的特点。在描写时,作者先写观察情景,后写感受。观察仔细,抒情真切。如“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母亲怀里似的。”因为星天是那么温馨亲切,才会给人如此的感受。文章语言质朴,理想和想象透着一种稚气,一颗童心,使全文浸润在作者的童心中,写景极纯极真。是繁星、星空把作者净化成一个纯真的孩童,又是作者把我们带入一个童话般的天地。4、拓展阅读:

巴 金
在一本比利时短篇小说集里,我无意间见到这样的句子:“星星,美丽的星星,你们是滚在无边的空间中,我也一样,我了解你们······是,我了解你们······我是一个人······一个能感觉的人······一个痛苦的人······星星,美丽的星星······”
我明白这个比利时某车站小雇员的哀诉的心情。好些人都这样地对蓝空的星群讲过话。他们都是人世间的不幸者。星星永远给他们以无上的安慰。
在上海一个小小舞台上,我看见了屠格涅夫笔下的德国音乐家老伦蒙。他或者坐在钢琴前面,将最高贵的感情寄托在音乐中,呈献给一个人;或者立在蓝天底下,摇动他那白发飘飘的头,用赞叹的调子说着:“你这美丽的星星,你这纯洁的星星。”望着蓝空里眼瞳似的闪烁着的无数星子,他的眼睛润湿了。我了解这个老音乐家的眼泪。这应该是灌溉灵魂的春雨吧。
在我的房间外面,有一段没有被屋瓦遮掩的蓝天。我抬头可以望见嵌在天幕上的几颗明星。我常常出神地凝视着那些美丽的星星。它们象一个人的眼睛,带着深深的关心望着我,从不厌倦。这些眼睛每一霎动,就像赐予我一次祝福。
在我的天空里星星是不会坠落的。想到这,我的眼睛也湿了。5、迁移训练:
紫藤萝瀑布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的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象_A_ (溅落、迸溅、溅起)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_B_(映衬、逗乐、挑逗)。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转。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 ,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象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象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迷、手足情的。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淡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一大株紫藤萝,他依傍一株枯槐爬的很高,但花朵从未有稀落,东一穗西一穗伶仃地挂在树梢,好象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看不见藤萝花了。
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的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装满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在这淡紫色的光辉和淡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1、根据文章内容,在第2段的横线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A” “B”两处。
A处应填 ____ B处应填____
2、本文描写的真是一条瀑布吗?为什么作者叫它紫藤萝瀑布?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迸溅挑逗不是。3、这篇散文是围绕对____ 的描写来抒发感情的。 4、文中写了两个时期的紫藤萝,把表示两个时期的时间词语找出来_________ 、_____ 。
5、不同的景色引发了作者不同的感慨,根据你的理解,概括回答两个时期作者看到紫藤萝的不同的感受(可以用文中的原句)。
紫藤萝十多年前 如今苏教版初中七上《繁星》教案2
●教学目标:?
1.掌握下列字词的音、形、义:?
半明半昧?????静寂?????霎眼????星群密布?
2.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3.欣赏文中描写的观看繁星的情景,领悟作者表达的感受。?
4.热爱生活,学会欣赏身边的美。??
●教学重点、难点:?
1.由景物引发的联想、感受。?
2.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恰当的表达感情。?
●教学时数:?一课时。?
??
●课前准备:?
教师:(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2)?向学生提供有关资料,以便学生正确把握课文内容。?
a.作者简介。??
b.写作背景。?
学生:(1)阅读课文及教师提供的材料。?
?????(2)普通话诵读课文,查工具书读准字音。?
?????(3)熟读课文第三段。?
??
●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二、导入新课:?
巴金热爱大自然,对夜空繁星的情景进行了观察感受,文中是如何写观察到的情景及感受的,让我们来仔细研读课文。?
三、研读课文:?
1.根据文后“探究练习一”第一句,理清课文结构。?
(学生先个人思考,然后讨论发言)?
??明确:?
第一部分(第1段):?描写“我”最爱看繁星,回忆从前在家乡夜晚望星天的情景和感受。?
第二部分(第2段):?回忆“我”三年前在南京读书时看望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第三部分(第3~4段):描写“我”在海上观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如学生将第3,4段内容分开为“在海上的每一天观看的情景与感受”,“有一夜看到的情景与感受”,也应加以肯定、认可)。?
2.作者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对繁星进行了观察,产生了不同的感受,文中哪些地方表达了这些感受?(学生先用铅笔在文中划出有关语句,然后与前后左右同学探讨交流,准备在全班发言)?
明确:?
?????“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好象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说话一样。”?
????“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话。”?
?????“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那四颗明亮的星星是头,下面几颗……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
3.作者把星天比作母亲,把星星比作朋友,并和它们说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
???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生动、形象的表达感情。?
作者把星天比作母亲,是为了突出他看繁星时温馨甜美的感受;把星天比作朋友,是为了突出作者看繁星时亲密和谐的感受,它们表达了作者对星空、繁星(即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童心、童趣不减。?
4.细读课文第三段:?
?(1)学生多种形式朗读。?
?(2)理解本段中心:写“我”每晚在美的环境中看繁星所产生的种种美的感受。?
(3)理清思路:?
仰???望??——>?欲???睡??——>??沉??睡?
(1—4句)?????(5—8句)?????(9—10句)?
(4)?按以上思路逐层分别背诵,然后合成背诵全段。?
5.阅读第五段,思考并回答问题:?
???(1)“那个天上的巨人”指什么??
??????——指英国人指给“我”看的天上那个像巨人般的星座。?
(2)怎样理解“那个巨人还在跑呢”??
——?一是那个星座有着像巨人在跑似的形状;二是因为“船在动,星也在动”。?
(此题如学生提出其他理由,只要合理亦可)?
四、作业?
1.诵读全文并背诵第三段。?
2.你观察过夜晚的星空吗?请写出你的感受。?
3.搜集有关星空的故事,并以文字记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