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化学京改版(2013)---构成物质的微粒
一、单选题
1.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氧气,下列关于氧气说法错误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B.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
C.氧气有助燃性,可用于航天
D.氧气能供给呼吸,与体内的物质反应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2.浩瀚的大海美丽而富饶,钠元素是其中含量较高的元素。下图为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有关钠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核外有3个电子层 B.质子数为11
C.易失电子形成阳离子 D.“+”表示钠原子带正电
3.通过对宏观现象的观察推理,可以建立起对微观粒子的认识。下列对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B.水银温度计的汞柱升高或降低——汞分子间有间隔
C.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的更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D.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化学变化中分子分为原子,原子又结合成新的分子
4.如图所示,封闭在注射器中的空气被压缩后,气体分子的
A.个数减少 B.质量减小 C.间隔减小 D.种类减少
5.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下列都由离子构成的一组物质是
A.氯化钠、硫酸铜 B.水、干冰 C.金刚石、氧化汞 D.氦气、氨气
6.如图所示,检查装置气密性时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对此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装置内气体分子的数目增多
B.装置内气体分子的间隔变大
C.装置内气体分子的种类发生变化
D.装置内气体分子的大小发生变化
7.某海水淡化系统(如下图)工作时,蒸发腔中的水在光热作用下变为水蒸气,太阳能风扇将水蒸气吹到冷凝腔冷凝,实现海水淡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光热作用下,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B.液态水变为水蒸气,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C.水蒸气冷凝为水,水分子本身变小
D.海水变为淡水,水分子化学性质不变
8.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a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如图),根据这个实验获得的正确结论是
A.金原子核带正电荷 B.金原子是实心球体,紧密排列
C.金原子中有带负电的电子 D.金原子核的质量与a粒子质量相当
9.原子核中一定含有的粒子是( )
A.中子 B.质子 C.电子 D.质子和电子
10.下列有关粒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B.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C.原子可转化成离子,离子不能转化为原子 D.钠原子和钠离子核电荷数相同
11.下列物质含有氢分子的是( )
A.H2 B.H2O2 C.H2CO3 D.H2O
12.考古学家通过测定碳14的含量等方法将人类生活在黄土高原的历史推前至距今212万年。碳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相对原子质量为14,则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A.6 B.8 C.14 D.20
二、填空题
13.在宏观、微观与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元素、物质、微粒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①应填_____,②应填_____,③应填_____,④为带正电荷的粒子,应填_____。
(2)图2是氧、硫、氯三种元素的粒子结构示意图。
①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中 x的数值是_____。
②氧和氯两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它们原子中的_____不相同,氧元素和硫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它们原子的_____相同。
14.把分子的几种基本性质(A—D)的序号填在相应内容的横线上。
A 分子的体积很小;
B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 分子之间有间隔;
D 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1)打开酒瓶就可以闻到酒味__________。
(2)可将大量的氧气压入钢瓶中_________。
(3)一滴水中大约含有1.67×l021个水分子_________。
(4)有的物质能与氧气反应,有的不能__________。
15.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几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寻找规律,填入如图1序号所对应的空白①_______;
(2)图2是A、B、C三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
①最外层电子数达到稳定结构的有_______(填字母);
②其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__(填字母)。
(3)在水、汞和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是_______;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填名称)。
(4)若“”表示一个氢原子,则“”表示_______(填化学符号)。
16.下图是过氧化氢分子分解的示意图,请你从观察到的信息写出你所获得的化学知识。
(1)微观上:过氧化氢是由______构成的,一个过氧化氢分子是由________构成的;在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______(填“改变”或“不变”,下同),原子的种类_____________。
(2)宏观上:过氧化氢是由__________组成的,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 _________(填“改变”或“不变”,下同) ,元素的种类__________。
三、实验题
17.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实验。
(1)A中现象:烧杯②中溶液变红。请用分子的知识解释“变红”的原因_____。
(2)B中集气瓶底部有少量水,其作用是_____。
(3)C实验完毕,集气瓶内水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不能继续上升,这种现象说明氮气具有_____的性质;若从烧杯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明显小于瓶内原空气体积的,可能存在的原因是_____(写出一条即可)。
18.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实验A能说明氨分子不断运动的实验现象是______,该实验说明浓氨水具有______ 性。
(2)实验B验证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白磷的作用是______,白磷熄灭试管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水倒流入试管中,最终量筒中液面约降至______ mL刻度线处,原因______。
四、计算题
19.已知一个碳原子的质量中,而一个氧原子的质量为,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求:(写出计算过程)
(1)该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结果取整数)
(2)一个镁原子的实际质量。(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数)
20.已知一个X原子的质量为9.296×10-26 kg,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 kg,又知X原子中的质子数比中子数少4。
求:(1)X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结果保留整数)。
(2)X原子的电子数是多少。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D
3.B
4.C
5.A
6.B
7.C
8.A
9.B
10.D
11.A
12.A
13. 原子 分子 原子核 质子 8 质子数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14. B C A D
15.(1)原子
(2) A、C AB
(3) 汞 水分子
(4)H2
16.(1) 过氧化氢分子 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 改变 不变
(2) 氢元素和氧元素 改变 不变
17. 氨分子不断运动,进入滴有酚酞的蒸馏水中,使酚酞试液变红 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难溶于水 红磷量不足,没有把氧气消耗完(或装置漏气;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了止水夹。)
18. 纸花变红 挥发 消耗试管中的氧气 20 白磷燃烧消耗30 mL氧气,使试管内气体压强减小
19.(1)16
相对原子质量=,
则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2)3.986×kg
一个镁原子的实际质量为=
20.(1)56 (2)26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