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市2023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
历史
注意事项: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70分钟。
选择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卷相应位置,非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卷上,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
交回。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依据表中材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尚书·甘誓》载:夏启“恭行天之罚”,讨伐有扈氏
《诗经·商颂》载:“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尚书·汤誓》中商汤曰:“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征)”
《尚书·召诰》认为唯有“敬德”,才能“祈天永命”
A.民本思想是政治认同的基础
B.执政者注重社会权力的来源及合法性
C.夏商时期战争具有正义性质
D.夏商朝代更替体现王位世袭制的特点
2.汉初,利用“三老”的率众作用“导民以善”稳定局势,做出以“三老”为“民之师”暂替“以吏
为师”的政策性调整。后来,文帝、景帝虽重提“以吏为师”,这时的“吏”已远不同于秦代纯
粹的主法之吏,而强调廉吏为民表率,倡导官吏在地方行政治理的同时亦参与教化。汉代这
些措施意在
A.肃清秦朝体制残存的影响
B.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C.构建天下一家的社会秩序
D.削弱地方官吏职权
3.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鲜卑族的慕容氏已经建立了政权,并且成功入主中原,但仍旧采用晋
臣称呼自己,并没有称帝。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鲜卑族深受儒释道三教合流的影响
B.鲜卑族试图维持原有的生产方式
C.鲜卑文化与汉文化碰撞交融的反映
D.慕容氏慑于汉族中央集权的威严
4.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唐宋变革论”,认为:“唐代是中世的结束,而宋代则是近世的开
始。”其立论根据有二:其一,“从政治上来说,在于贵族政治的式微和君主独裁的出现”:其
二,“与此同时,人民的地位亦有显著变化”,“经过宋代王安石变法,人民拥有土地所有权的
意义更加确实”。但也有学者不同意他的观点,下列可以作为论据反驳“唐宋变革论”的是
A.战国时期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
B.隋唐政治成为天子和贵族的协议体
C.儒佛道三教合流宋明理学形成
D.两税法标志人民逐步摆脱佃农地位
高三历史第1页(共6页)》
是什么“万世之至论”。他强调“各从所好,各聘所长”,充分发挥个人的才能和个性。他的
主张
A.动摇了儒学统治地位
B.具有近代思想启蒙的意义
C.抨击了君主专制制度
D.反映正在成长的市民意识
6.鸦片战争后,以英国为代表的新兴工业资本的矛头指向富庶的中华帝国和葡萄牙人独占已
久的国际商港一澳门,使澳门面临了巨大的生存危机。这表明澳门生存危机主要源于
A.英国强大海军实力的威慑
B.葡萄牙推行专制独裁殖民统治
C.中国外贸出超地位的丧失
D.商业资本垄断贸易已不合时宜
7.梁启超曾说:“从甲午战役起,到民国六七年止,约二十年的中间。…这二十年间都是觉
得我们政治法律等等,远不如人,恨不得把人家的组织形式,一件件搬进来,以为但能够这
样,万事都有办法了。”这表明梁启超
A.反对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B.质疑改良主义
C.反思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D.宣传维新变法
8.1931年11月,中共临时中央通过的《职工运动决议案》强调:“应宣传苏维埃区域及苏联的
工人生活,宣传苏联五年计划与中国工人的关系”。目的在于
A.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
B.推动马克思主义在白区的传播
C.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做准备
D.大力宣传根据地建设的重要性
9.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在中国,为民主主义奋斗的时间还是长期的”,“要想在殖
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废墟上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来,那只是完全的空想”。在党的七届
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再次重申,向社会主义过渡将是一个“相当长的时期”。这些论断
A.意在说明民主革命的艰巨性
B.开始认识到中国革命的特殊性质
C.吸取了十月革命的成功经验
D.强调了发展新民主主义的必要性
10.1958年下半年计件工资制度被取消后,北京市职工年平均工资指数变化情况如下表
1957年
1958年
1959年
1960年
100%
85.169%
87.68%
86.63%
这表明取消计件工资制度
A.有利于促进消费品的供求平衡
B.主要目的在于缩小城乡差异
C.是八字方针指导下的合理调整
D.平衡了农轻重之间比例关系
11.图中阶段甲数据变化主要得益于
1978-2005年同内生产总值1830848
〔单似:亿元)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09214.6
B.解放思想深化改革
07四1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科教兴国战略实施
364244690607
1978198019851990199520002005年)
高三历史第2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