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单元 5《孔乙己》第2课时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单元 5《孔乙己》第2课时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1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08 22:53: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5 孔乙己
第2课时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CONTENTS 教学目录
学情回顾
01
精读课文
02
学情回顾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了解了其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今天,我们继续深入学习。
精读课文
品味第一部分
分析讨论
1.文中除了写孔乙己外,还描写了哪些人物?描写这些人物有何作用?
短衣帮
长衫客
衣着


喝酒方式


喝酒地点


喝酒目的
消寒解乏
娱乐消遣
对比,通过着意渲染这泾渭分明的两大社会群体,着重表现了他们生活状态的巨大差别。
掌柜
知道什么样的伙计才配伺候那些长衫主顾;
让伙计在酒中羼水;
知道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碍于荐头的面没有辞退伙计。
是一个刁钻精明、唯利是图、虚伪势利的生意人。
小伙计
在掌柜的眼里,小伙计是个“样子太傻”,又不会作假羼水,但又辞退不得的角色。“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
表明了咸亨酒店内冷漠、没有生气的氛围,也反映了当时冷漠的社会氛围和人际关系。
作用:通过写这些人,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具体环境和时代背景,为主人公的出场做铺垫。
2.文中是怎样介绍鲁镇的酒店的?有什么作用?
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
介绍酒店格局,为人物设定了特定的活动空间。
3.小说前3段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展示孔乙己所处的社会环境,揭示出当时社会贫富差距之大及人们的势利冷酷,从而揭示了造成孔乙己的人生悲剧的社会根源。
品味第二部分
1.“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与上文对照看,孔乙己的穿着和喝酒方式是矛盾的,这有何深意?周围人的语言和神情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状态?
孔乙己的穿着和喝酒方式是矛盾的,一方面体现了孔乙己的特殊身份、尴尬处境与矛盾思想,另一方面为其悲剧命运埋下了伏笔。周围人对孔乙己非但没有同情心,还取笑、嘲弄他,表现了民众的精神麻木和愚弱。
2.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
“捞”字表现了问话人怎样的口吻 “笼”字又揭示出孔乙己怎样的心态
秀才本来是考取的,这里的看客们却用了一个“捞”字,显示出问话人鄙视和嘲笑的口吻。“笼”字则揭示出孔乙己的自尊被戳痛时痛苦不安的表情。
3.孔乙己教小伙计写字时小伙计对孔乙己持怎样的态度?这说明了什么?
“我可以附和着笑”“又好笑,又不耐烦,懒懒的答他”“我愈不耐烦了,努着嘴走远”。表明了小伙计对孔乙己的漠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也显示了当时社会对不幸者的冷漠。
4.孔乙己给孩子们茴香豆吃,揭示了他怎样的性格特征
心地善良,对人热情,有与人交流、融入社会的渴望。
5.“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这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自然环境描写,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令,用萧索、凄清的自然环境营造了悲凉的氛围,使孔乙己的出场具有悲剧意味,暗示了孔乙己的悲剧结局。
6.“还欠十九个钱呢”这句话在文中多次出现,有何深意?掌柜的问话反映他怎样的心理
表明若非欠钱,孔乙己早被人遗忘,表明了孔乙己是个多余的人,也暗示了孔乙己生活穷苦的境地及悲惨结局。掌柜的问话“后来怎样”“后来呢”“打折了怎样呢”,都只关心事件的结局,完全是好奇心理,毫无同情心,冷漠至极。
7.读孔乙己最后一次来酒店喝酒的情形(第11段),觉得有一种震撼力,这种力量来自哪里?
这种震撼力来自孔乙己用“手”走来又走去的细节描写,这种震撼力包含着同情与批判,即作者所谓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品味第三部分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句话中“大约”和“的确”矛不矛盾?这句话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
不矛盾。“大约”表估计推测,因为没有人说起过这件事,没有确凿的根据,只是估计。
根据“到现在终于没有见”这样的情况估计,孔乙己的确死了,因为在那样冷酷无情的社会中,孔乙己肯定活不下去,所以用“的确”表示猜测的结论。这句话也流露出小伙计对孔乙己的同情。短短一句话,将叙述者“我”的思绪拉回到“现在”,在首尾呼应中强化了孔乙己人生的悲剧意味,深化了小说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