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2张PPT)
【时空定位】
18C60年代 19C中期 20C初
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电气时代
蒸汽时代
浪漫主义文学、绘画和现实主义文学、绘画
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
巴黎公社
印象画派
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确立与纵深发展(18C中后期~20C初)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确立
第二次
工业革命
1848马克思主义诞生
法、德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达尔文进化论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及所引起的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和生产资料相结合而形成的改造自然的能力
劳动力
劳动工具
劳动对象
生产关系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交换关系
产品的分配关系和它直接决定的消费关系
人们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
生产力
人类进入工业化的新时代——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生产方式:
手工生产→机器生产
生产组织形式:
手工工场→机器工厂
从英国扩展到法国、美国
德国、美国、法国、英国、俄国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革命性的变化
机器时代
工厂时代
蒸汽时代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
前提
条件 技术
劳动力
资本
市场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国内政局稳定,政府积极推动
通过圈地运动、殖民扩张、奴隶贸易等完成资本原始积累
圈地运动造就了大批自由劳动力
殖民扩张与掠夺、圈地运动提供了广阔的海内外市场
工场手工业的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
1624年英国议会就制定专利法,保护专利,鼓励发明。
一、工业革命的背景——首先在英国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概念解析】圈地运动
时间:
15世纪末-19世纪上半叶
含义:
15世纪晚期,英国贵族、地主用暴力大规模圈占土地、养殖羊群的现象;
刺激了羊毛出口业和毛织业的发展
供不应求,羊毛价格不断上涨
养羊业大赚,赶走农民圈地养羊
农民无地可耕,只能去打工
殖民扩张使英国对外贸易增加
(自由劳动力)
(国内市场)
(资本)
性质:一场农业的资本主义改造运动,导致农村土地所有制形式和经营方式的改变;
实质:暴力迫使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的过程;是早期资本原始积累的手段之一;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特别提示】英国圈地运动的影响
进步性
①使资本主义经济深入农村。圈地运动摧毁了小农经济,建立起资本主义的大农业。
②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生产力的发展。由于土地的集中,大部分领主采用先进的耕作方式,提高了产量。
③加快了英国城镇化的进程。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移居城市,加之工业的发展,使英国的城镇数量大大增加。
④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阶级条件。靠圈地发家的贵族地主成为资产阶级新贵族,为资产阶级革命打下了良好的阶级基础。
⑤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圈地运动造就了大批的资本主义发展所需的自由劳动力,积累了资本,扩大了市场,为工业革命准备了条件。
局限性:在圈地运动中,无数农民倾家荡产,流离失所。而政府不允许这些失去土地的人流浪。所以圈地运动是一场“羊吃人”的运动。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部门 发明创造 发明人 国籍 职业
棉纺织业 纺纱 珍妮纺纱机 哈格里夫斯 英国 织工
水力纺纱机 阿克莱特 英国 钟表匠
织布 水力织布机 卡特莱特 英国 理发匠
动力 改良蒸汽机 瓦特 英国 徒工
交通运输 汽船(1807年) 富尔顿 美国
火车(1814年) 史蒂芬孙 英国
开始标志
完成的标志:19世纪中叶,英国机器制造业实现了机械化。
标志性
成就
1771年,阿克莱特在曼彻斯特开办了第一家水力纺纱厂,成为近代工厂开端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①极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
②使工厂突破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使集中生产成为可能,推动了工业城市兴起
③应该于生产和生活等各个领域,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④造成环境污染问题
改良蒸汽机的影响
瓦特蒸汽机
“蒸汽机是工业城市之母”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3、特点:
(1)生产方式: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2)技术来源: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3)开始部门:首先发生在棉纺织业,以轻工业为主。
(4)范围:最先兴起于英国,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逐渐扩展到欧美其他国家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19世纪初期,当蒸汽机车轰鸣奔驰的时候……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快:“我看到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
滚滚浓烟下,是文明,还是野蛮?
在这里,文明创造了自己的奇迹,而文明人则几
乎又变成野蛮人……从这条污浊的排水管中,排出人类工业的最大一股潮流去滋润全世界;从这条肮脏的下水道中,排出纯金的潮流。在这里,人类的发展成就既是最完备的,又是最野蛮的。
——【英】阿萨·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
知识链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70年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1、条件:(建立在工业革命的基础上)
①19世纪中后期,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展;
②自然科学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
角度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资金 圈地运动、海外贸易、殖民掠夺的积累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积累
市场 殖民扩张和殖民战争,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国内市场的统一和扩大,如美、德;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原料 国内资源丰富,海外掠夺 殖民地和海外掠夺
劳动力 圈地运动使大批农民失去土地,流入城市,成为自由劳动者 美国:废除黑人奴隶制
俄国:废除农奴制
日本:废除封建等级制
技术 手工工场时期的积累 自然科学取得突破性成果
政治 前提 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和日本的普遍确立,政局稳定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2、主要成就
领域 主要成就 历史意义
电力技术的广泛开发和应用 (1)1866年,德国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成功; (2)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和电动机被制造出来; (3)19世纪80、90年代,美国爱迪生等人发明的电灯、电车、电影放映机等电器产品涌现。 电力成为补充、取代蒸汽的新动力,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内燃机 的创制 和应用 (1)19世纪七八十年代,内燃机相继在德国问世; (2)1885年,戴姆勒、本茨各自独立制成以汽油内燃机为引擎的三轮汽车; (3)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 内燃机创制带来的新式快速交通工具的诞生,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最具深远影响的成就。
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1)1876年,美国贝尔发明电话; (2)1899年,意大利马可尼试验无线电报成功。 新通讯方式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商业信息交流与传播。
化学工 业的兴起 (1)人们不仅用化学方法加工原料,而且采用合成方法制造新的材料;(2)石油化工业获得发展。 化学工业的发展,大大丰富了人类的生活。
改造旧 产业部门 通过新技术改造旧产业部门,如炼钢、纺织、采煤、机器制造和铁路运输等。 使旧产业部门焕发出新的活力。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1866年西门子发明了发电机
1870年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
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表
1886年卡尔·本茨发明内燃机汽车
1903年莱特兄弟飞机试飞成功
1877年爱迪生发明电灯
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
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成果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3、特点
①技术来源:科学技术和生产紧密结合及近代科学理论的指导。
②范围:第二次工业革命一开始就呈现出多元化局面,几乎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范围广、规模大、进展更迅速,进程也各具特色,处于领先地位的是美国和德国。
③时间:在一些后起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能充分利用其成果,加快经济的发展。
④重要部门:侧重于重工业和电力工业、能源工业领域,具有较强社会改造能力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科学与生产 生产经验的总结,科学技术与生产未紧密结合 科学技术与生产经验紧密结合,以近代科学为基础
动力 蒸汽时代(蒸汽机) 电力时代(电动机、内燃机)
能源 煤炭 电、石油
中心 英国 欧美多国,美德最为突出
时序 从英国向外扩散 欧美多国同时进行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石油巨头——美孚石油公司
由约翰·洛克菲勒于1882年创建,总部设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爱文市。拥有从采油、炼油到运输、销售几乎所有石油产品的生产和经营部门在全球大约200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拥有8.6万名员工,是世界最大的非政府油气生产商和世界最大的非政府天然气销售商,
分布在25个国家的45个炼油厂每天炼油640万桶;
在全球拥有3.7万多座加油站及100万个工业和批
发客户;每年在150多个国家销售大约2800万吨石
化产品。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影响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1、生产力:工业革命使生产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给实现了工业化的各国带来了空前的经济繁荣。(两次工业革命)
2、生产关系:工业革命使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发生重大变革,建立了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工业革命:手工工场——工厂)
随着技术的日益复杂、投资的不断扩大、竞争的日趋激烈、生产进一步集中,出现了垄断组织。(第二次工业革命:工厂——垄断)
3、生产关系或阶级结构:工业革命造成社会阶级结构的重大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逐渐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工业资产阶级通过改革进一步巩固了统治地位;工人阶级迅速崛起,为争取自己的权利展开斗争。(工人运动兴起)
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中间阶层的力量也开始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①生产组织形式的变革
手工工场
(工业革命前)
工厂制度(中小企业为主)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大企业(垄断组织)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
跨国公司
垄断组织
概念:大企业之间为控制生产与市场以获取更大利润而结成的经济联合体
目的:获取更大的利益
途径:兼并或相互联合
形式: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康采恩
实质:生产与资本的集中
②管理方式的变革
科学分析人在劳动中的机械动作,研究出最经济而且生产效率最高的所谓“标准操作方法”
泰罗制
福特制
1913年,福特创立了全世界第一条汽车流水装配线,这种流水作业法被称为“福特制”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
垄断组织产生
(19世纪末20世纪初)
垄断资本主义产生
直接原因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根本原因
实质
19C晚期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1933罗斯福新政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福特的流水生产线
1900年后,美国有20家小公司在生产作为昂贵玩物的汽车。
1909年福特集中生产廉价的“T型”,当时价格为950美元,此后逐年降价,1924年为290美元。
福特在生产中采用流水线,而效率提高的结果是产品价格下降,到20年代福特成了“廉价小汽车大王”,把汽车由富人的玩物变成穷人的仆人。
福特制的基本含义是大规模标准化生产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4、城市化:工业革命带来了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以工厂为中心形成了很多城市,在国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科、教、文卫、体等)、女性地位发生变化。
5、消极方面:工业革命导致了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城市居住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疾病与犯罪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在工人运动的推动下,欧美各国开始通过社会立法来解决这些问题。(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工人运动推动)
6、世界格局: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紧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继续向世界各地大肆扩张,逐渐形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世界格局。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7、资本主义思想文化方面:
① 自由主义思潮兴起;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产生。
②竞争意识、时间、纪律观念增强。
③ 民族主义、女权主义兴起。
④浪漫主义逐渐被现实主义取代。
⑤经济思想方面:自由主义思潮兴起,但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垄断日益渗透到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加强作用。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知识链接
自由主义思潮
1776年,英国经济学家亚当 斯密发表了《国富论》一书,要求进一步解除封建束缚,实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资产阶级积极展开了自由主义改革运动,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
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思潮兴起→自由放任政策
自由资本主义原则,取消关税贸易壁垒,促进世界经济交流联系加强。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多元史观解读工业革命
(1)文明史观:工业革命是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转折点。
(2)全球史观:工业革命中新型交通、通讯工具的发明,为世界各地联系的加强提供了物质条件,推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
(3)现代化史观:推动了全球现代化进程。促进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自由化;社会生活上的富裕、文明化。
(4)社会史观;工业革命带来了社会日益分化,产生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如贫困化、城市化问题、群体性社会事件、环境污染等等。
(5)革命史观:工业革命促进社会日益分裂成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从社会转型视角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
①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工业革命下的机器化生产方式是对传统生产方式的突破,新技术革命则使生产方式面临从单纯增长到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②工业现代化转型:工业革命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也是工业化的重要内容。
③城市化转型: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结构,加快了人口向城市的流动;使英国经济重心向拥有丰富煤铁资源的西北地区转移。
④社会思想转型:工业化和法国革命力量的联合,导致了1815年以后种种新学说的产生与发展,在1848年的欧洲革命中普遍发挥了作用。
⑤社会形态转型:经济上,工业取代农业占主导,城市化进程加快;政治上,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两大阶级,社会改革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意识形态上,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指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在政治经济上进行宰割、奴役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统治秩序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政治体系
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普遍确立
经济体系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核心)
殖民体系
资本主义列强压迫、奴役殖民地、
半殖民地和附属国形成的关系
深化理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形成雏形
新航路开辟
进一步拓展
早期
殖民扩张
基本形成
第一次
工业革命
最终形成
第二次
工业革命
(15~16世纪)
(16~18世纪)
(19世纪中期)
(19世纪末20世纪初)
通过新航路开辟,地区性的贸易开始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
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欧列强纷纷加入殖民扩张行列,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地方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在工业革命推动下,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并进行全球性的扩张,掠夺原料,抢占市场(商品输出),从而把全世界落后的自然经济地区纳入到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对外进行资本输出,在世界范围划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瓜分殖民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上已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和世界市场最终确立。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历程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方式
殖民扩张
1
国际贸易
的发展
2
人口、资本的流动
3
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的进步
4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成为帝国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资本输出地,东方从属于西方
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自然经济不断解体,旧思想、旧制度不断受到冲击,传播了先进政治制度、生产生活方式;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彻底打破了世界各地封闭孤立的状态,使世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有利于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奴役性
建设性
全球性
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评价
对亚非拉国家
对资本主义国家:
积极: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经济发展的速度加快。
消极:经济危机的世界性、传染性、破坏性增强。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中国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社会生活
政治
思想
阶级
经济
两次鸦片战争、双半社会;爱国官兵反抗、太平天国运动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师夷长技、中体西用,西学器物层面
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衣食住行风俗观念的近代化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政治
思想
经济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设厂自救”“实业救国”,出现民族工业的第一个高潮。
救亡图存运动高涨
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
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
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反思:在两次工业革命(第一次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期,第二次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到20世纪初)过程中,中国社会的状况如何?有何启示?
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闭关锁国,爆发鸦片战争后,被迫开放,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工业革命—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加重。
主动融入世界潮流;坚持对外开放;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坚持科技创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2020·北京高考·13】19 世纪 70 年代开始,俾斯麦制定政策,统一铁路管理,提高关税,抵制欧美廉价工业品和俄国廉价谷物的输入,得到大地主、大工业家的一致支持。德国的政策从“铁和血” 转变为“铁和谷”。这一变化( )①体现出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②有利于德国工业化的推进③确立了优先发展农业的经济战略④结束了对外扩张的军国主义传统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高考真题】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2021年北京卷】18世纪,英国地方科学社团大量出现,月光社是典型代表。该社重视知识的实际应用,鼓励相互合作解决技术和商业问题。成员必须为商人或专业人士,如瓦特、“英国陶瓷之父”韦奇伍德。成员还创办工厂,参观者众多,连国王都慕名而来。当时英国地方科学社团的活动( )①预示着电气时代的到来 ②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兴起③有利于将技术转化为经济效益 ④有助于形成重视科技的社会氛围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高考真题】
自然科学诞生的标志是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从广义上来看,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往往以1543年哥白尼的《回天体运行论》、维萨留斯的《人体的构造》、哈维的《心血运动论》以及伽利略新物理答学的问世为开端,故18世纪时近代自然科学早已经形成,排除②;根据材料“该社重视知识的实际应用,鼓励相互合作解决技术和商业问题”可概括出英国地方科学社团的活动有利于将技术转化为经济效益,③正确;根据材料“成员必须为商人或专业人士,如瓦特、‘英国陶瓷之父’韦奇伍德。成员还创办工厂,参观者众多,连国王都慕名而来”可知,该活动有利于形成重视科技的社会氛围,故④正确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2021年天津】某学者提出,随着交通工具的变革,人们对空间和距离的感知也会发生变化,并绘制了如下示意图予以形象地展示。据此可以认识到( )
A.科技发展消除了国家界限 B.世界文化多样性逐渐消失
C.世界从分散到整体的全貌 D.人类命运关联度不断提高
【高考真题】
根据材料可知,随着交通工具的变革,人们在空间和距离的隔阂越来越小,各地区各民族间的联系不断增强,反映了人类命运关联度不断提高,B项正确;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2022·广东高考·13】18世纪后期英国机器费用昂贵,工厂主想方设法让工人尽可能多干活。原来在工作中习以为常的唱歌、打瞌睡、喝酒、嬉戏等行为一概被禁止。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机器出现使工业结构发生根本变革
B.生产方式的转变推动了社会分化
C.蒸汽时代手工工人的生活境遇恶化
D.物价上涨制约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B
【高考真题】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来,随着机器生产的使用,工厂主与工人之间的关系上出现变化,可以推断出双方矛盾会加剧,因此选B,即推动了社会分化;A选项无法推断工业结构会发生变化,而且是“根本变化”;C选项可以看出工人的工作和生活境遇确实出现恶化,但18世纪后,不仅仅指蒸汽时代,还可以是后来的电气时代,而且将“当时”与“蒸汽时代手工工人的生活境遇恶化”连起来念似乎是个病句;D选项无法从材料看出物价上涨,也无法推断其制约工业革命的发展,与材料基本无关。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2021·湖北高考·13】1808年,一位英国人在印度孟买购买棉布时,惊讶地发现至少有一半产于英国,且价格比劳动力低廉的印度所产的便宜,而棉花却来自印度,这说明( )
A.印度开启工业革命进程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C.英国海上霸权初步确立 D.机器化大生产更具竞争优势
D
【高考真题】
据题意可知,英国从印度进口棉花,纺织的棉布比印度低廉劳动力制造的棉布还要便宜,这说明英国的大机器生产是由于印度的手工劳动的,D项正确;根据题意可知印度并没有开启工业革命进程,排除A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是在20世纪初,排除B项;材料信息和英国海上霸权的确立无关,排除C项。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2021·湖南高考·14】欧洲最早出版的科学期刊是19世纪中叶首批成立的各国科学院的院刊。随着科学家按其专业组成专业性学会进行研究,到1921年科学期刊已增至2.5万种,其中大部分是在19世纪后期增加的。这反映了( )
A.科学研究日趋大众化 B.科技成果改变人类生活
C.科学院数量迅猛增加 D.科学与技术结合更紧密
D
【高考真题】
科学研究大众化不符合史实,排除A;“改变人类生活”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B;材料体现的是科学期刊的增加,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19世纪中叶”“19世纪后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与技术结合更紧密,使得欧洲的科学期刊大量增加,故D项正确。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2021.1·浙江高考·20】下表为美国工业发展情况简表。结合所学与此表可知,这一时期的美国( )
①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②重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不断上升
③形成了发达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④《全国工业复兴法》实施效果显著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时间 生铁 钢 煤 石油 轻重工业比重
1860年 84万吨 1.2万吨 1820万吨 50万桶 2.4︰1
1900年 1401万吨 1035万吨 2.4亿吨 6362万桶 1.2︰1
【高考真题】
由表格信息可以看出,从1860年到1900年,美国的生铁、钢、煤、石油等物资产量大幅上升,说明生产效率大大提高,①正确;根据轻重工业比重的变化可以看出重工业比重不断上升,②正确;根据表格信息无法看出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③错误;实施《全国工业复兴法》是在20世纪30年代的罗斯福新政中,④错误。故选A,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2022·山东·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地图上的文明史
——张芝联等《世界历史地图集》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概括指出图1、图2的编绘者力图告诉我们些什么。
(2)如果让你绘制一幅1850年前后人类文明发展的地图,说说你的设计并说明理由。
【高考真题】
图1:早期人类文明多元、独立发展;人类文明由分散逐步走向区域性联系;扩张战争、人口迁徙、商贸活动是文明交流和联系的途径。
图2:以农业文明的视角看人类文明发展;1500年前后的世界虽然有地区上的差异,发展不平衡,但本质上是农业文明,水平较低。
(2)设计:1850年前后,世界各地区存在广泛而密切的联系,可以通过贸易、人口迁徙路线来表现(以西欧为中心)。将英国标注为“世界工厂”,以工业文明区域、农业文明区域进行空间区分,并将英、法、西等国的殖民地进行标记。
理由:1850年英国以及欧洲和美国已经完成或者进行工业革命,属于工业文明区域,其中英国工业化程度较高,成为世界工厂;同时期的亚非拉广大地区依然处于农耕文明时代,在经济上逐渐依附于欧美。同时,资 本主义列强加紧了对外侵略扩张,在世界各地建立了一系列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打破其封闭的经济结构,使之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一部分。火车、轮船等先进交通运输工具,使列强大量输出工业品,掠夺原料,甚至投资办厂更为便利,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2021·广东·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关于英国工业革命对工人阶级的影响,以下两种观点颇具代表性。
观点一 强迫工人、儿童每天工作16小时,将工人挤入贫民窟里,降低了他们的生活水平,摧毁了传统的手工行业,剥夺了工人们的尊严,将他们扔进没有灵魂的工厂和城市。
观点二 创造了许多充满机会的城市,给千百万人提供了工作,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和教育程度,并给予他们较大的自由,使他们在政治上和文化上有更大的作用。
材料二 英国工人阶级的历史是从18世纪后半期,从蒸汽机和棉花加工机的发明开始的。大家知道,这些发明推动了产业革命,产业革命同时又引起了市民社会中的全面变革,而它的世界历史意义只是在现在才开始被认识清楚。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45年)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种观点有何局限,并就英国工业革命对工人阶级的影响谈谈你的看法。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简述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
【高考真题】
局限:观点一放大了工业革命的局限性,忽视了工业革命的进步性;观点二忽视了工业革命的局限性,放大了工业革命的进步性。
看法:工业革命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促进城市化,提高民众的教育水平和生活水平,推动了政治民主化,其主要的局限性体现在加剧了贫富分化。
历史意义: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促使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为社会两大阶级;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使得东方从属于西方;工业革命破坏了生态环境。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2015年高考江苏卷23题:“大机器生产的非人性”(15分)
生产流水线是美国工业生产组织形式的一种创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亨利·福特的创新是用于生产的流水线。放上零件的人不去固定它,放上螺栓的人不用装上螺帽,装上螺帽的人不用去拧紧它。正因为流水线有如此的速度,福特才得以在以后的十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到1914年,路上行驶的每两辆汽车中就有一辆是福特汽车。 ——摘编自韦尔奇《美国创新史》
材料二 流水作业法的普遍采用推动了汽车时代的到来,从而引起了居住方面的革命……汽车的普及推动了一场社会革命,遏制了人口进一步向城市集中,从而使人口得以从饱和的城市向郊区扩散。 ——李庆余《美国现代化道路》
材料三 1921年,喜剧大师卓别林兴冲冲地参观了海蓝公园的福特工厂,并与福特在总装流水线旁微笑合影。当时人们把福特看作一个创造奇迹的大师,但在15年后,他已经成为劳动者的公敌。在《摩登时代》里,卓别林毫不客气地讽刺了他的这位资本家朋友和残酷的流水线。这部默片时代的经典电影也是迄今为止对大机器生产的非人性批判得最深刻的一部。 ——杜君立《历史的细节》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大机器生产的非人性”这一观点,从客观公正的立场写一篇小论文。(9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
【高考真题】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示例一: 从生产形式上看,劳动者成为了机器的附庸和奴隶。大机器生产使劳动者成为机器生产的辅助,在工作的速度、频率、时间等方面都由机器决定,都有严格规定,劳动者不能自主和随意更改,劳动者实际上被机器所控制,成了机器的附属品和奴隶。资本家为了盈利,经常延长工作时间,加上机器噪音,快节奏的工作,长期固定姿势,长期的单一行为等加剧人的紧张、衰老和疾病等的发生,这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人性、摧残了人的身心健康。在大机器生产下,工人工资低,工作环境恶劣,劳动时间长,工厂制度苛刻,工人受资本家剥削重,有的地方用童工和女工,这都体现了大机器生产的非人性的一面。
示例二:从生产后果上看,①大机器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但也使竞争更加激烈,常常导致一些工人的失业。如欧洲早期的三大工运就存在破坏机器现象。②大机器生产使机器的主人榨取工人的剩余价值,使资本家越来越富有,使工人越来越相对贫困,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③大机器生产促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成为世界强国,在世界市场中处于主导和中心的地位,他们依靠经济、军事优势进行殖民扩张,使广大的亚非拉国家成为其经济附庸和殖民地。大机器生产带来前所未有的噪音污染等环境污染。这严重损害生产者和附近居民的生活质量等。
【高考真题】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2015全国卷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
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
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
——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高考真题】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2015全国卷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
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
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
——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高考真题】
【示例 1】
观点: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确实具有乘法效应,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等)。(2分)
论述: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牛顿力学、热学等的进步,促使了蒸汽机的出现和机器的广泛使用;进一步推动工厂制的产生和发展;进而促使煤炭大量开采、交通运输等新兴行业的产生和迅速发展,促使了“蒸汽时代”的来临。。(9分)可见,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生产工具的改进速度加快,生产管理水平更加科学高效,劳动对象扩展迅速,科学技术放大了生产力诸要素,在生产力发展中确实具有乘法效应。(1分)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2015全国卷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
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
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
——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高考真题】
【示例 2】
观点:科学技术与生产管理具有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作用。(2分)
论述: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随着机器生产的发展和推广,工厂制应运而生。工厂制的产生和发展,大大提高了生产管理水平,进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了“电气时代”的到来,为流水线生产创造了条件,进一步促进了生产管理的科学化,如流水线生产在汽车工业中的发明应用,大大提高了汽车生产效率,流水线生产进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9分)综上,科学技术的进步有助于促进生产管理的科学化和效率提高,生产管理的科学化和效率提高又进一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1分)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工业革命”这个词有三层含义,首先它指工具改良和非生物动力在生产中的运用;其次它指劳动组织、工业结构及整个经济活动方式的转变;最后,它指由此产生的社会变化,指社会整体变革的过程。也就是说,“工业革命”是指一个历史时期,这个时期导致工业化社会的诞生。
——钱乘旦《第一个工业化社会》
选取典型史实,对工业革命的三个层次展开说明。(要求: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第一层次: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骡机、水力织布机等一系列发明创造,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生产,推动了棉纺织业发展。1785年,经过进一步改进的瓦特蒸汽机开始在棉纺织工厂使用。(4分)
第二层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了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劳动组织形式发生变革。轻工业得到较大发展,工业结构出现变化。为便于管理,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经济效益,资本家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标准化生产出现。(4分)
第三层次:工业革命推动人类社会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变,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思想理性化、社会生活世俗化,推动了社会的整体变革。(若有其它具体表述,言之成理,亦可得分)(4分)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