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5-1《论语》十二章 (共4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5-1《论语》十二章 (共4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08 07:58: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5张PPT)
孔 子
删述六经, 垂宪万世
德侔天地, 道冠古今
《论语》十二章
论 语
先秦诸子散文
1.先秦包括夏、商、西周,以及春秋、战国等历史阶段。“先秦诸子”是指当时各学派的代表人物或者他们的著作。
2.先秦说理散文的发展:
《论语》语录体;
《孟子》对话体;
《庄子》由语录体向专论体过渡(许多篇章以多则构思奇妙的寓言结构成文);
《荀子》已发展为有标题的论说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体制已经成熟。(《劝学》)
3.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的一生
(1)30岁前,3岁丧父,少年丧母,位卑而有志于学。
(2)30—50岁,欲仕不能。
(3)50—55岁,在鲁从政。
(4)55—68岁,周游列国,历尽艰辛,乐在其中。
(5)65—73岁,安居鲁国,办教育,理六经。复古主义者,一生致力于恢复周礼。
“任何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都是丧家狗。”——李零《丧家狗》
4.儒家传统经典:《易》《书》《诗》《礼》《乐》《春秋》(六经或六艺)六艺还指,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
3.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的一生
(1)30岁前,3岁丧父,少年丧母,位卑而有志于学。
(2)30—50岁,欲仕不能。
(3)50—55岁,在鲁从政。
(4)55—68岁,周游列国,历尽艰辛,乐在其中。
(5)65—73岁,安居鲁国,办教育,理六经。复古主义者,一生致力于恢复周礼。
“任何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都是丧家狗。”——李零《丧家狗》
4.儒家传统经典:《易》《书》《诗》《礼》《乐》《春秋》(六经或六艺)六艺还指,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
今天我们怎么读中国传统经典
去政治化,去宗教化,去神秘化。动用我们的同理心,想象进入他们生活的世界中,去接近他们的心灵遗产。以此观照自我,完成自我的圆融,领略人生行走的智慧。“读者阅读经典不是单纯的将个人无条件的交出去来服从经典,而是应当在阅读的过程中吸收,反思乃至批判一个强大的具有反思能力的读者,在阅读经典的过程中能够不断的丰富自我。”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李山
夫子自道——以经解经
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曰:君子曰讷于言而敏于行。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 ”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君子远其子,你想到了什么?
12.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陈亢(音刚)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 ”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 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3.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4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思考:1.好学的内容
2.对你的启发
4.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则从吾所好。”

义者,宜也。
反面:见利忘义、见钱眼开、不义之财,为富不仁
正面:见利思义、见得思义、义以为上、见义勇为、义薄云天、义然后取......
意义:利要合乎道、仁、礼,义然后取,在物质利益面前保持超然、独立、高尚的人格,保持精神的旷达。
“不妨清高一些”
6.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质是先天的、朴实无华的,是质朴本性;
文是后天的,经过修饰获得的,如衣着装饰、谈吐文采之类。
“质胜文”,显得粗野、鄙俗。
“文胜质”,显得浮华、虚伪。
启示:后天文化的熏陶要与人性本质的质朴敦厚相平衡。
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 君子人也。
当面对最严重最可怕的大事和挫折的时候,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撼动他。
南怀瑾解读
“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小事糊涂没关系,面临大节当头时,怎么都变动不了才行。
历史上许多忠臣义士,临大节而不可夺,最有名的如文天祥、陆秀夫,可以说是儒家的光荣人物。但是研究文天祥的生平,上半生风流放诞,花花公子,他做太守的时候,歌姬如林,一天到晚喝酒听歌。
可是当国家大难来临的时候,连与太太儿女们告别的时候都没有。尤其难得的是从容就义。所谓“慷慨捐身易,从容就义难。”
而且他从容到什么程度呢 元朝的忽必烈,对他十分尊崇、十分重视,硬是空着牢相的位置等了他三年,只要他一点头,就可以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忽必烈和他谈过好几次,口口声声尊称他文先生,推崇他,要请他出来,他就是不答应。这样坐了几年牢,最后一次和忽必烈谈话时,他对忽必烈说,你这样对我,推崇我,我非常感谢你,也可以说你是我一个知己,既然是知已,那你就要成全我。
忽必烈见他在牢里三年,始终如此,知道实在没有办法了,于是答应他说,好吧!那就明天吧!文天祥听了这句话,马上就跪下来说,谢了!谢了!在他三年坐牢的时候,他的一个学生,恐怕他受不了而变节,备办了三牲祭品,并写了一篇祭文去生祭他。文天祥照样吃了祭品,看了那篇祭文,然后让人转告他的学生,要他们放心,他绝不会做对不起宋朝的事情。他的上半生,吃、喝玩、乐,什么都来,可是“临大节而不可夺”。
南怀瑾《论语别裁》
汪精卫早年曾因刺杀清廷摄政王而被俘入狱。
在审讯过程中,汪精卫完全做好了慷慨就义的思想准备,所以非常坦然。在狱中,他写下了那首著名的《慷慨篇》:
衔石成痴绝,沧波万里愁。孤飞终不倦,羞逐海鸥浮。姹紫嫣红色,从知渲染难。他时好花发,认取血痕斑。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留得心魂在,残躯付劫灰。青磷光不灭,夜夜照燕台。
汪精卫最后却留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汪精卫原本在国民党内是有崇高威信的,但长达二十余年与蒋介石的争权夺利让他将个人之争凌驾于民族生死存亡之上,在这样的争夺与斗法之中汪渐渐变得心态扭曲,成为了一名只知道追逐权力欲望的政客。
对“大局”、“大事”和“大势”的布局、判断和处置上汪精卫犯了不可饶恕的错误。
一个当年视死如归的革命志士的蜕变,恰恰说明“初心”在权力腐蚀面前是如何的靠不住。历史学家傅斯年曾经著文分析汪的心理,从读书人对名誉的追求,演变为权力欲,再激为领袖狂,其潜藏在“救国”动机背后的,是想成就一番惊天动地伟业的个人欲望,它使革命者的道德、人格渐渐扭曲变味。
甘愿成为帝国主义侵华帮凶的汪精卫比蒋介石年长七岁,也比蒋介石出名要早得多,但当汪集团投日叛国的那一刻,蒋介石明白他带领的中国如果坚持不断抵抗就会被国人拥护、被百姓支持还能吸引国际援助。可是如果放弃抵抗也许就会被国际列强刮分,而那些所谓的中日亲善、和平运动永远不会有结果。蒋介石果然准确地判断对了失控的日本在开战之后疯狂邪恶举动。最终,坚决抵抗的蒋介石坚持到了胜利的那一天,其个人也走向了人生的巅峰,而胆怯投降的汪精卫则死在了他乡。
担当与责任
思考:
如果原来的士人,是一群职业群体的话,那如今这部分人分化到哪里去了呢 你想到哪些人和事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 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君子完美人格养成——智慧、仁心、勇敢(君子三达德)
真正的勇者不是行为壮烈,而在于内心强大,不存在惧怕之心,横逆忧患之来,淡然处之,这才是大勇,故言“勇者不惧”。
《莲的心事》席慕蓉
我 是一朵盛开的夏荷
多希望
你能看见现在的我
风霜还不曾来侵蚀
秋雨也未滴落
青涩的季节又已离我远去
我已亭亭 不忧 也不惧
现在 正是
我最美丽的时刻
重门却已深锁
在芬芳的笑靥之後
谁人知我莲的心事
无缘的你啊
不是来得太早 就是
太迟
10.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韧(迟钝曰∶其言也韧,斯谓之仁已乎 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初乎 ”
注:司马耕,字子牛,牛言多而躁。
现代启迪:节制自我为中心、自我膨胀的习惯
有原则的筛选外界信息。
“克己”正面事例举例:
曹参伟大的地方在于,作为一个政治家,他扔掉了自己的野心,“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他的眼光在天下人,他能够看出这个时代天下真正的需要,并且能够彻底压抑自己的野心,这已经可以上升为一种伟大的人格了。
反面你能想到谁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仲弓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出门好像去见责宾,役使民众好像去承担重大祀典。自己所不想要的事物,就不要强加给别人。在邦国做事没有抱怨,在卿大夫的封地做事也无抱怨。”
仲弓说:“我冉雍虽然不聪敏,请让我照这些话去做。”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孔子说:“我找不到奉行中庸之道的人和他交往,只能与狂者、狷者相交往了。狂者敢作敢为,狷者对有些事是不肯干的。”
"圣人教人不是个束缚他通做一般,只如狂者便从狂处成就他,狷者便从狷处成就他。" 王守仁《传习录》卷下
2.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 人而不仁,如乐何 ”(《八佾》)
巧言令色,鲜矣仁。
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礼”:区分等级,使各阶层有序,有序则不乱;“乐”︰“统同”,即抒发感情,使情绪得以纾解,促进社会和谐。
“仁”是礼、乐的基础。礼的核心是秩序,乐的核心是和谐。
“仁”: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对待别人的素质。是君子人格的核心。
“礼”:原是祭祀时一种仪态,后成为古代社会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
补充:“八佾”
佾是奏乐舞蹈的行列,也是表示社会地位的乐舞等级、规格。
一佾指一列八人,八佾八列六十四人。按周礼规定,只有天子才能用八佾,诸侯用六佾,卿大夫用四佾,士用二佾。
季氏是正卿,只能用四佾,他却用八侑。孔子对于这种破坏周礼等级的僭越行为极为不满。
11.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
你自己想有所树立,马上就想到也要让别人有所树立;你自己想实现理想,马上就会想到也要帮助别人实现理想.能够从身边小事做起,推己及人,这就是实践仁义的方法。
现实意义:推己及人,共情心;
不以自己的标准强加于人(己所欲,亦勿强施于人)
孔子提出“仁”的背景先秦时代是如何的
“弑君三十六,灭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春秋二百多年,发生大小战事450余次。争地之战,杀人盈野;争城之战,杀人盈城,生命不过是攻城略地的棋子、草芥。”
“仁”在现在还需要提倡吗
仁的内涵:
仁者,人也。
“仁”的思想,基本含义就是“爱人”。
“仁”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他人的关怀和爱护从消极面来说,“仁”要求我们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从积极面来说,“仁”要求我们做到仁”要求我们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综合来说,“仁”强调一种推己及人的“恕道”精神。
联系我们发的素材和看的《新闻周刊》发表你的看法。
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最可宝贵的财富。
中华文化的人格理想是君子之道。
君子之道之于中国,有如骑士精神之于欧洲,武士道之于日本。不了解君子之道,就像一个中国人无法讲清楚自己是谁。
“君子”一贵族、上层统治者
血统和政治地位为标准(孔子之前)
孔子→“德性”内核,重塑“君子”理想人格形象。
据杨伯峻先生考证,“君子”一词在《论语》中共出现过107次,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部《论语》就是一部关于“君子”的学说。
君子,孔子心目中的理想人格
“君子”的历史演变
1、妻子对丈夫的称呼。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2、女子对所爱的情人的称呼。
如:君子阳阳,左执簧,右招我由房。其乐只且《君子阳阳》
3、对周天子的称呼。
4、对诸侯王的称呼。
5、对士大夫的称呼。
6、泛指地位较高的人,常与小人对举。
《论语》中寻找“君子”特质
1、找出有关君子的所有句子。(107次)
①有道德的人
②在高位的人
2、找出有关小人(野人)的所有句子。
(24次)
①无德之人
②老百姓
君子之道
一直喜欢“君子”二子,因为它最能体现中国正道之人的价值取向。在我看来,君子比勇士更儒雅,比绅士更正义,较之书生酸腐之气,比之英雄少了几分草莽之气。君子达可兼济天下,穷可独善其身。孔孟之道,即君子之道;可君子之道,却又不拘泥于孔孟之道。
君子必守道,君子之道,在于心系苍生。
君子之道,在于不事权贵,古往今来,身为君子者,必定是藐视权贵,宁折不弯。
“不容何病 不容然后见君子!”作为一个人,一定要让别人都接纳我们,才是我们的光荣吗 如果你是在一个更高的标准和理想下看到问题,看到缺憾,那么你应该努力去改变,在你追求理想的时候,社会不那么容易接受你,这是荣耀而不是耻辱。
总 结:
世有孔丘,“君子”始立。可以说,是在孔子的精心重塑和不遗余力的维护下,“君子”一词才散发出如此高贵的气质。而自从有了“君子”这一理想人格,我们的文化便有脊梁,余秋雨先生说:“对中国文化而言,有了君子,什么都有了;没有君子,什么都徒劳。”此言得之。
岳不群道:“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 ’较量武功高低,自古贤者所难免,在下久存向左师兄讨教之心。只是今日五岳派新建,掌门人尚未推出,在下倘若和左师兄比剑,倒似是来争做这五岳派掌门一般,那不免惹人闲话了。”左冷禅道:“岳兄只消胜得在下手中长剑,五岳派掌门一席,自当由岳兄承当。”岳不群摇手道:“武功高的,未必人品也高。在下就算胜得了左兄,也不见得能胜过五岳派中其余高手。”他口中说得谦逊,但每一句话扣得极紧,始终显得自己比左冷禅高上一筹。左冷禅越听越怒,冷冷的道:“岳兄‘君子剑’三字,名震天下。“君子”二字,人所共知。这个‘剑’字到底如何,却是耳闻者多,目睹者少。今日天下英雄毕集,便请岳兄露一手高明剑法,也好让大伙儿开开眼界!”
《笑傲江湖》
面对春秋战国的纷乱社会
儒家的回应:
儒家热衷于重建社会秩序,企图以道德礼制重整人心,克制当时人们泛滥的私欲。所以孔子不断教人去追求仁义,成为君子,目的皆是希望重现一个和谐的理想社会。
道家的回应
道家所关心的,却是人处于乱世之下如何立身处世而自保,道家主张既然万事万物皆摆脱不了自然规律的变化,所以人也必须遵照自然规律而生活。
道家的终极关怀是于乱世中寻找个人的自我救赎,自保全生的方法,具有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
儒家和道家的比较
儒家所重的是群体社会。
道家所关怀的是个人。
儒家之于道家
国学大师南怀瑾对中国的儒释道三家比喻:
儒家像粮食店,绝不能打。否则,打倒了儒家,我们就没有饭吃——没有精神粮食;佛家是百货店,像大都市的百货公司,各式各样的日用品俱备,随时可以去逛逛,有钱就选购一些回来,没有钱则观光一番,无人阻拦,但里面所有,都是人生必需的东西,也是不可缺少的;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去理会它,可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所以这三家,是碰不得的,是不可动摇的,更不必说“打倒”了。
三、结合时代背景,你怎么看孔子的人生选择和处事方式
孔子不是真理发言机,
他会开玩笑,他有自己的生活,
有活在那个时代的种种矛盾和痛苦。
可怜的:童年很苦,一生也不顺
可爱的:观点、师生关系
可敬的:明知不可闻而为之,孔子勇于担当责任的精神,显示了我国传统文化人格的本质。
勇于担当民族重任的悲壮示崇高的人格: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羿上射九日、下除猛兽以拯救百姓,大禹为治理洪水八年在外、三过家门而不入....
任务活动三:理解与写作
纷繁复杂的世间,有时需要直面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联系实际,谈谈你当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