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济南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1-02 17:27: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济南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12月月考
语文试题
一、(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爱憎(zēng) 蓓蕾(bèi) 给予(gěi) 茕茕孑立(qióng)
B. 羸弱(léi) 缜密(zhěn) 青荇(xìng) 装模作样(mú)
C. 扁舟(piān) 树杪(miǎo) 岑寂(cén) 一蹶不振(juē)
D. 嘈杂(cáo) 氤氲(yūn) 挟带(jiā) 初露头角(lù)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按摩 缥渺 各行其是 郑重其事
B. 编缉 暮霭 皇天厚土 欢欣鼓舞
C. 潦草 惊蛰 拭目以待 没精打采
D. 涅槃 暴燥 举世瞩目 幻化无定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她们不仅应有强韧的力量,也要不失其温柔的 。乔治·桑就是这类女性的典范。
②作家塑造的人物形象,往往是以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人物为 创作而成的。
③一辆货车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了侧翻事故,交通消防等部门的人员迅速赶赴出事现场,并做出了紧急 。
A.禀性 原型 处置 B.本性 原形 处置
C.禀性 原形 处治 D.本性 原型 处治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近日,位于青岛黄岛区的石油输油管线发生爆炸,爆炸声如石破天惊,令人不寒而栗。
B.每次见他,他都意兴阑珊地讲述近来的垂钓经历,又问我有什么好的钓点没有,末了自然还要邀我下回同去。
C.几年前,学界几乎没有人对他的学说感兴趣,可现在当他被尊奉为大师之后,登堂入室的求教者简直要踏破他家的门槛。
D.傅雷以其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倾听着万里之外儿子的每一次心跳。细读《傅雷家书》,我们体会到傅雷对儿子的孺慕之情在信中处处流露。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说实话,当时对自己的稿子能否被刊用,没有抱太大的希望,因为那时经常在该报发表文章的都是一些大家。
B.近视患者都应当接受专业医师的检查,选择合适的眼镜,切忌不要因为怕麻烦、爱漂亮而不戴眼镜。
C.每周四发的薪水,往往周五、周六两天里就被挥霍一空,有些上班族甚至连下周二、周三的伙食费都提前预支了。
D.只有当劳动与兴趣、爱好乃至理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潜藏在每个人身上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
二、(每题3分,共18分)
6.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余嘉其能行古道 嘉:赞许
A. 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恶:厌恶
纵一苇之所如 如:如同,好像
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次:驻扎
B. 连辟公府不就 辟:开辟
视事三年,上书启骸骨 视事:治事,任职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C. 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讽谏:讽刺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假:借助,利用
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狼藉:杂乱不堪的样子
D. 举酒属客 属:劝请,邀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咎:责怪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A.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今其志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B. 权知其意,执肃手曰
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
顺流而东也
C.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D. 师不必贤于弟子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8.下列各组句子,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 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B.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C.自书典记之,未之有也 而今安在哉
D.农人告余以春及 刘备天下枭雄
9.下列各组句子,不全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夫晋,何厌之有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B.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一时收禽,上下肃然
C.员径八尺,合盖隆起 顷之,烟炎张天
D.或师焉,或不焉 进住鄂县之樊口
10.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侣鱼虾而友麋鹿
B.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 舞幽壑之潜蛟
C.唐浮屠慧褒始舍于其址 常在于险远
D.园日涉以成趣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11.下列加点词语都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1)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 (2)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3)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4)外托服从之名 (5)公车特征拜郎中 (6)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7)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 (8)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 (9)衡下车,治威严
(10)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11)沃野万里,士民殷富 (12)永元中,举孝廉不行 (1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A.(1)(3)(5)(6)(7)(8)(9)(10)(12)(13)
B.(1)(2)(5)(6)(7)(8)(9)(10)(12)(13)
C.(1)(3)(4)(6)(8)(9)(10)(11)(12)(13)
D.(1)(3)(5)(6)(7)(8)(9)(11)(12)(13)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共12分)
关木匠传
【明】袁中道
关木匠,名廷福,少与诸匠伍,无所知名。
予族有佣,病死。佣亦豪族也,唆佣儿为证,以诉于官。廷福方持斧凿为人架屋回,闻之,夜入城。至旦,私呼佣儿饮,携出城可四五里,复与饮。佣儿醉,夜乃卧之破庙中。是日晡,县官讯两家狱,佣家仓促失其儿。县官曰:“若状言有子可证者,今安在?”佣家无以应。县官以为欺己,反得罪。明日佣儿还,事已定,无所用之。知为关廷福所为,予族大德之。里中乃始知有关廷福也。
里中柞林潭边,有麦田数百亩,初为予家有,有周姓者云是己产,连年构讼。予家厌讼,乃贱其直以与一霍姓者。于是两家大争,麦熟时,周乃觅勇士数十人往刈,周人刀梃备至,颠踣满野。正困苦时,廷福为人伐木回,过见之不平。大怒,持手中斧向之。周人皆走,立杀其魁一人。霍氏惧,知周必诉于官,度廷福且走,己当独罪,乃急呼与饮。既至,霍楔其门,廷福笑曰:“我为公抱不平,杀人至死,罪自我当之,若走,非男子也。”
周果诉霍于官,不及廷福。县官讯两家狱,廷福从旁出曰:“杀人者关廷福也,周强霍弱,廷福一时见不平,提斧杀之。大丈夫自杀自当,岂以祸及平人,霍氏无罪。”县官壮而怜之,授以意,令以主谋归霍氏。廷福不易辞。县官不得已,定如律。每年讯,上官皆疑之,几经历十余讯,竟不易辞,卒死狱中。
廷福不识一字,亦不知何者为义侠,然其抱不平,至死不挠,大有男子气。今世士大夫,遇小小利害,即推诿他人,以宽己责,况生死之际乎!彼所谓读天下之书者也!乡人曰:“囚耳,乌足道?”予日:“士大夫慷慨就义,即呼之曰忠臣,曰义士。惟曰‘囚耳,囚耳’。此所谓真意气也!”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知为关廷福所为,予族大德之????? 德:感激
B.乃贱其直以与一霍姓者??????????? 直:价值、价格
C.竟不易辞,卒死狱中????????????? 竟:竟然
D.佣家无以应???????????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岂以祸及平人????????? 自王侯以下,莫不愈侈
B.知周必诉于官?????????????????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我为公抱不平????????????????? 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D.度廷福且走????????????????? 不出,火且尽
14.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关廷福侠义的一组是( )
(1)至旦,私呼佣儿饮,携出城可四五里,复与饮(2)大怒,持手中斧向之(3)度廷福且走,己当独罪,乃急呼与饮(4)周果诉霍于官,不及廷福(5)我为公抱不平,杀人至死,罪自我当之,若走,非男子也(6)每年讯,上官皆疑之,几经历十余讯,竟不易辞,卒死狱中
A.(1)(3)(5) B.(1)(4)(6)
C.(2)(4)(5) D.(2)(5)(6)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廷福与佣工的儿子喝酒,致使佣工的儿子大醉,无意之中帮助袁氏家族赢了官司。
B.关廷福持斧相救以解霍氏之困,而霍氏为求自保,欲借饮酒之名不让他离开霍家。
C.关廷福锄强扶弱的义举感动了县官,他本想帮助廷福减轻罪刑,但廷福不改供词。
D.文末批评了当世士大夫和不明大义的乡人,称赞了普通百姓真正的慷慨意气。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05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须用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纸上,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上交。
2.答题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座号填写清楚,密封线内答题无效。
(请将答案写到答题纸上.)
四、16.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20分)
(1)若状言有子可证者,今安在?(3分)
译文:__????????????????????? ??
(2)县官壮而怜之,授以意,令以主谋归霍氏。(3分)
译文:__????????????? ??????????
(3)乡人曰:“囚耳,乌足道?”(3分)
译文:??????????????????????
(4)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4分)
译文:__????????????? ??????????
(5)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3分)
译文:__????????????? ??????????
(6)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4分)
译文:__????????????? ??????????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0题。(共15分)
日月行色
杨闻宇
我们村西有一条河,流水清澈,平平的河滩廓大宽展,自远处眺望,浅亮亮的河水仿佛是铺晾在沙滩上的一派银箔,轻轻闪烁。
农村兴订婚,“订”者“定”也,仪式既简单又庄重,记得订了婚的第二天,她随我涉水过河以后,有意地、稍稍拉开些距离,不即不离,不紧不慢地行走在匀净细软的沙滩上。夕阳衔山,晚烟萦树,河那边农家矮矮的房屋半掩在烟霭里,上下远近静极了。她不上二十岁,刚刚撞破乡下小女儿的“壳”儿,正要步入农家姑娘的行列。我斗胆拧过头去,想仔细瞧瞧她。她那儿仿佛早就防着我呢,倏地摆过脸去,避开了我,故意注视那落日。顺着她的眼光瞄过去,西方天际遥远的地平线上起伏着矮矮的黛青色的山峦,那就地绵延着的黛青色与她那披下的洁亮浓密的乌发是同一个色调。半边脸颊红红的,与衔山半隐的落日遥相映衬,如火的晚霞从侧面铺张开来,勾画出秀婉窈窕的一尊倩影。
她没有回头,却轻轻放过一句话来:“村里那么多赢人、出众的女子,你咋就……”
“村里人说你聪敏、灵性。”我回答。
“谁说的?”
“老人都这样说。老人经的事稠,我信老人的话。”
她顺下睫毛,不吭声了。我反问了一声:“你……你对我的印象呢?”
滩上晚风习习,清畅、爽凉。她翘起指尖掠掠被晚风扰散了的鬓角,不打算回答。这怎么成!你能问我,我就问不得你么?我暗暗用目光逼住她。她见躲不过去,微微咬咬唇儿,有点不怀好意地瞟了我一眼:“你一定要我说,不说不行吗?”
我郑重地点点头。
“你是个鳖熊!”声不高,字咬得很重。
鳖者,水底烂泥里的硬壳软体爬行运动;熊者,天下蠢笨无二的“黑瞎子”。在我们那个地方,这是恶狠狠的、咬牙切齿的比喻。
“谁说的?这是谁说的?”我止住脚步,脚底猛地腾起一股无名火,屏住呼吸,胸脯一起一伏。
她那细密的牙儿咬住唇儿,眯缝起细长的眸子,平静地、神秘地斜睨住我:“也是村里老人说的!”说这话时,眼波活似乌油油一眨闪电,那一瞬间,致使她的全身在收束将尽的晚霞里显得益发俏丽、撩人。我“咕咚”咽下一口唾沫,像是咽下一个砣秤锤。
“这么说,你……你信那些老不死的嚼舌头了?!”
她垂低头,没有了任何声息。伸出一只脚在软沙上划过来划过去,划过去又划过来,金黄色的细沙净净亮亮的,宛若凝结在地的晚霞,纯洁无比。
“有话早说,回头还来得及。往后后悔就迟啦。”我正告她,催她重新表态。订婚仅仅是个形式,这“订婚”与“结婚”之间,才横亘着爱河里真正的关口。
她抬起美丽的细长的眼睛,瞅了瞅东方那刚刚托起新月而呈现暗紫色的山垣,脚趾依然下意识地划着弧圈,划着划着,长长地舒一口气:“唉!老人还说来:灵性人是鳖熊的奴!”
17.本文开头两段的场景描写有哪些特点和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本文在构思上具有先抑后扬的特点,请作具体说明,并分析其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本文的人物语言有哪些特色?请分别举例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简要概括本文女主人公的形象特点与文章主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默写(10分)
(1)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纵一苇之所如, 。
(3) ,知来者之可追。 ,觉今是而昨非。
(4) ,而不知其所止; ,羽化而登仙。
(5)寄蜉蝣于天地, 。哀吾生之须臾,
(6)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 ,
,用之不竭。
六、作文(60分)

??? 周家果然将霍氏告到官府,(诉状中)没有提到关廷福。县官审理两家的官司,关廷福从人群中走出来说: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