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包身工 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7 包身工 学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19.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08 12:22: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语言建构]
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
褴褛(lán lǚ)  谄媚(chǎn) 譬如(pì)
籼米(xiān) 搽粉(chá) 账簿(bù)
蹒跚(pán shān) 骷髅(kū lóu) 嘈杂(cáo)
蓬头(pénɡ) 隶属(lì) 锭壳(dìnɡ)
胆怯(qiè) 莴苣(wō) 虐待(nüè)
(二)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1)扛 (2)轧
(3)哄
2.语境辨析法
这首诗写得太拗(ào)口了,但他执拗(niù)不改,气得我把笔杆都拗(ǎo)断了。
二、写对字形
(1)  (2)
(3) (4)
三、积累词语
1.理解辨析
(1)权力·权利
“权力”指政治上的强制力量;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权利”与“义务”相对,指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权利”经常做“享受”“享有”等的宾语,“权力”经常做“行使”“使用”等的宾语,“权力”可构成“权力部门”“权力机关”等词组,“权利”不能。
(2)营利·盈利
两者都与“利润”有关,但词性不同。“营利”指谋求利润,一般指主观上,是动词。“盈利”指赢利,扣除成本后所得的利润,一般指客观上,是名词。
2.明确词义
(1)横七竖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假思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指有的横,有的竖,杂乱无章,形容纵横杂乱。(2)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语言运用]
1.判断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写法和词语运用的正误,并将错误的改正。
在包身工所有者——带工老板的立场来看,后面的两种当然是很不利了,罚工钱就是减少他们的利润,停生意不仅不能赚钱,还要贴她二粥一饭,于是带工头脱口而出地就爱上了欧打这办法。每逢端午重阳年头年尾,带工头总要对拿莫温们送礼,那时候他们总得谄(xiàn)媚地讲……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脱口而出”应为“不假思索”;“欧”应为“殴”;“谄”应读chǎn。
2.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这是杨树浦福临路东洋纱厂的工房。长方形的、红砖墙严密地封锁着的工房区域,________。
A.一条水门汀的弄堂马路把它划成狭长的两块
B.一条水门汀的弄堂马路将它划成狭长的两块
C.被一条水门汀的弄堂马路划成狭长的两块
D.一条水门汀的弄堂马路使它划成狭长的两块
C [承前应用被动句,与前面的主语相搭配。]
3.指出下面句子中的语病,并改正。
在这千万被饲养者中间,没有光,没有温情,没有人道,没有热……没有法律,没有希望。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语序不当,应改为“没有光,没有热,没有温情,没有希望……没有法律,没有人道”。
[资料链接]
电影艺术家——夏衍
夏衍(1900—1995),原名沈乃熙,字端先。1929年与郑伯奇等组织“艺术剧社”,在戏剧界发起无产阶级戏剧运动,并积极参与“左联”的筹建工作,成为我国左翼文艺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夏衍的文学成就主要集中在话剧创作方面。在各个历史阶段都曾产生较大的影响,促进了中国现代话剧艺术的成熟。作品有《赛金花》《秋瑾传》《上海屋檐下》《心防》和《法西斯细菌》等。
本文写于1935年。它所反映的是“一·二八”战争以后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前的国统区的黑暗。那时在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下,农民生活极为困苦。苏北地区每年都有大批无法度日的农家妇女被诱骗到上海做包身工。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步步深入,人民的抗日情绪不断高涨,上海工人运动十分活跃,而资本家为了摆脱罢工的威胁,大量地雇用包身工来代替普通的自由劳动者。文章是作者在纱厂工人的热心帮助下,深入工厂实地观察了三个月,获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写成的,对于动员人民起来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起了积极的作用。
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是文艺通讯、速写、特写等的总称,被誉为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能迅速及时地“报告”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事件、问题及其发展趋势,迅速地反映现实生活,兼有文学性、新闻性和政论性的特点。因为它是“报告”,要求反映事实,所以具有真实性;因为它是“文学”,又要求所反映的真人真事要有典型性,并允许一定的“艺术加工”,具有文学性。《包身工》就是我国现代报告文学的代表作。
[文本鉴赏]
文章以包身工一天的活动作为线索,采用点面结合的手法,既介绍了包身工的居住、饮食、劳动等情况,又对“芦柴棒”等典型人物进行了细致的描写,真实地描述了旧中国包身工的苦难生活,无情地揭露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残酷压榨中国劳动人民的罪行,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罪恶制度的愤怒控诉,对包身工命运的深切同情,对帝国主义资本家、工头老板的无比愤恨。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答案] ①包身工的来历 ②命运悲惨
任务一 赏析文章的语言和表达技巧
1.赏析文章开头“蜂房般的格子铺里的生物已经在蠕动了”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包身工们的住所比喻为蜂房,将她们的活动喻为生物的蠕动,一方面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她们住宿条件的拥挤、恶劣,另一方面也表明了她们社会地位的低下,没有了人的尊严。
2.文章第二段“芦柴棒,去烧火!还躺着,猪猡!”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句话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芦柴棒”形象地再现了小女孩瘦弱的形象特征,表明了其受摧残、剥削之严重;而“猪猡”这一称呼更是对包身工们的侮辱,表明资本家根本不把包身工当作人看待,写出包身工地位的低贱卑微。
3.“这种文明的惩罚,有时候会叫你继续到两小时以上。两小时不做工作,赶不出一天该做的‘生活’,那么工资减少又会招致带工老板的殴打,也就是分内的事了。”其中加点的部分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句中加点的词语属于褒词贬用,是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说明无论哪种惩罚方式,其残酷程度是一样的,只不过看上去比直接的殴打更省力,也不那么血腥罢了。表现了作者对带工老板的残酷无情的极大嘲讽和强烈的愤慨。
4.文章最后部分作者由包身工制度引发了哪些联想?这样写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包身工制度→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通过联想,把包身工和墨鸭比较,指出墨鸭养活船户,包身工养活带工老板,但船户对墨鸭没有怎么虐待,带工老板却残酷压迫包身工,连一点施与的温情也没有,强烈地揭示了包身工受压迫的惨重,人不如墨鸭的命运。②包身工的处境→16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通过联想指出20世纪的工人却和16世纪的奴隶受着同样惨无人道的待遇。③包身工的预言→美国进步作家索洛警告19世纪美国资产阶级的话。这样的联想,既控诉了资本家对包身工的剥削压迫,又表现了作者对包身工制度必然灭亡,新社会必然出现的信心。
任务二 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情感
5.“已经是旧历四月中旬了,上午四点过一刻,晓星才从慢慢地推移着的淡云里面消去,蜂房般的格子铺里的生物已经在蠕动了”这句话强调了哪些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强调了时间之早,才清晨四点过一刻,更令人心惊的是,那里面不是“人”,而是“生物”。可见,她们过的是非人的生活,更没有人的尊严。
6.“打呵欠,叹气,寻衣服,穿错了别人的鞋子,胡乱地踏在别人身上,叫喊,在离开别人头部不到一尺的马桶上很响地小便”,这几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描写了包身工起床时的情景。疲倦,拥挤,昏沉,杂乱,连一点羞耻心都没有,这哪里是豆蔻年华少女们的生活啊!这些细节描写,足以显示出包身工们所过的非人的生活,她们已被摧残成没有知觉的“生物”了。
7.本文是一篇震撼人心的报告文学。文章渗透着哪几方面的感情?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对包身工及其家庭的深切同情。全篇文字都渗透着作者的这种感情,从描写她们的住、食、工作,到她们有病不能休息、累死方可停息的悲惨命运,无不表现出作者对她们深深的同情。可以说,作者是流着泪写的,我们是流着泪读的。②对帝国主义资本家、“带工”老板及其走狗的憎恨。在文中,作者除了通过正面的言行描写来刻画他们贪婪、冷酷、毫无人性的嘴脸,还用了很多反语对他们进行鞭笞。③深深的悲哀之情。这种悲哀之情很复杂,既有对包身工及其家庭不幸的悲哀,也有对包身工与“外头工人”、包身工之间关系冷漠的悲哀,还有对整个民族的悲哀。
任务三 分析文章的文体特征
8.这篇文章中用到的材料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新闻事实,一类是背景材料。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在课文中是如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本文在叙述了一些新闻事实之后,往往引入一些背景材料,揭示包身工制度的起源、发展等情况。中间都有一些转折性的词句,使得衔接自然流畅。比如写四点一刻被骂作“猪猡”的包身工起身的情景之后,就以“但是,她们正式的名称却是‘包身工’”一句作为过渡,写这些乡下姑娘是如何被带工老板骗到城里来的。在介绍了四点半包身工们吃粥的情景后,就用“廉价的机器”来衔接,引出了日本厂家特别愿意雇用包身工的原因,对包身工受剥削、受压榨的情况做了具体、详细的介绍。
分析文体特征
1.要注意以鉴赏表达技巧为基础。在包括新闻性、文学性、背景资料、读者在内的艺术领域内选择合适的角度作为探究点,不可遗漏,也不可强加。
2.要注意以分析表达效果为中心。明确手法技巧与主题、情感之间的关系,探究时,把手法技巧与“效果”结合起来,但不可架空分析。
3.要紧扣文本有理有据分析。解答时要从文本入手,从文本中引述论据,围绕已定观点作分析论述。
任务四 合作探究
9.包身工制度是20世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现在学习这篇报告文学是否还有现实意义。你是怎样认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一)虽然包身工制度已经不存在了,但同样的管理工人的手段还在个别地方零星存在着,我们常常用“现代包身工”来指代这些遭受不公正待遇的工人。我们可以继续关注类似的社会问题,比如农民工问题。
(示例二)课文虽然是老文章,反映的也是20世纪初的事情,和我们的时代有些隔膜,但文章中表现出一种社会责任感、一种对于人的尊严和生存权利以及劳动权利的尊重,这些情感是永恒的。从这个角度讲,文章仍然有它的时代意义和人文内涵,可以引导我们关注现实,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人权意识。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点面结合
本文在选材上,注重点面结合。文章既有对包身工悲惨遭遇的概括介绍,对包身工群体形象的面的描写,如作者在记叙中集中写了包身工的起床、早餐、上工、收工等四个场面,这面上的记叙与描写概括了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和劳动状况,又有对“芦柴棒”“小福子”等典型人物的点的生动描写,作者以“芦柴棒”为例,通过“生病被打”“被泼冷水”“抄身”等细节描写,写出了包身工奴隶般的的悲惨命运。“小福子”遭到拿莫温和东洋婆毒打惩罚的描写,也反映了包身工的不幸遭遇。这样安排选材,使文章点面结合,增添了文章的内涵,读者读起来如亲临其境。
2.写法指导
常见的点面结合“三方法”
一是整体与局部相结合。在描写某一个人或事物时,把整体记述和局部的详细刻画相结合。可先整体,后局部;也可先局部,后整体。
二是详略相结合。以叙述的事件整体为面,在叙述过程中,详写的其中的几个情节或细节为点。
三是一般与个别相结合。先描述一个群体的状态,再描述其中的某个个体的状态。群体为面,个体为点。
3.迁移运用
请你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一个场面,2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随着老师的一声哨响,比赛开始了。同学们摆好了姿势,用脚顶着脚,身子往后倾,双手像只铁钳似的,用力抓住大麻绳。绳中间的红绸带一会儿移向猛虎队,一会儿又移向雄狮队,互不相让。此时,我方的队员们一个个都红了眼,有的人脸憋得通红,有的人龇着牙、咧着嘴在较劲,还有的人双手紧握绳子铆足了劲向自己的方向拉。双方啦啦队的队员们,也齐声呐喊,不停地为自己队擂鼓助威。我的手都拽红了,脖子憋得通红,两只手像刀割一样疼,可绳子还是不动一下,双方进入僵持状态。我咬紧牙关,忍着疼痛,心想:一定要坚持下去,不能放松,要赢,一定要赢。比赛到了关键时刻,我们还是使劲地拔着,越拔手上就越“狠”,我们的腿不断地往后移,越挪越远,红绸从中间慢慢地向我们这边移动。最后,我们队使出了全力,随着啦啦队的喊声,红绸一下子移向了我方,我们雄狮队胜了。
[素材采撷]
1.素材积累
20世纪30年代,在上海,有一群和我们年纪相仿的女孩被人骗到上海日本纱厂当女工,从此阳光永远和她们绝缘,陪伴她们的是无尽的黑夜与屈辱。到了现代社会,虽然包身工制度已经不存在了,但同样的管理工人的手段还在个别地方存在着。我们常常用“现代包身工”来指代那些遭受不公正待遇的工人。生活总是这样,总有一些污秽妨碍我们对鲜花的赞美。大家不必灰心失望,只要正义在心中,生活将永远阳光灿烂。
【应用角度】 “关注弱势群体”“社会良知”“人权”“关爱生命”“生命的抗争”“爱心”等。
2.素材应用
在如今的市场经济大潮中,有些工厂主为了牟取更多的利润,竟然置劳动法规于不顾,出现了使用童工、延长劳动时间、增大劳动强度以及减少劳动报酬等丑恶现象。身处新时代的我们,应警惕包身工悲剧在新时代重演。
我们可以将“芦柴棒”放在记忆里,将她当作人物形象去分析;我们也可以将那家东洋纱厂放进历史里,把它当成一个典型去分析,然后一起去谴责它;我们更应该正视这类现象,避免悲剧在新时代重演,更好地把握未来。
1.[先贤语录]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论语·为政》)
[明理知义] 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后来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樊迟说:“不要违背礼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成长启示] 孔子极其重视孝,要求人们对自己的父母尽孝道,无论他们在世或去世,都应如此。但这里着重讲的是尽孝时不应违背礼的规定,否则就不是真正的孝。可见孝不是空泛的、随意的,必须受礼的规定,依礼而行就是孝。
2.[先贤语录]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论语·为政》)
[明理知义] 季康子问道:“要使老百姓对当政的人尊敬、尽忠而努力干活,该怎样去做呢?”孔子说:“你用庄重的态度对待老百姓,他们就会尊敬你;你对父母孝顺、对子弟慈祥,百姓就会尽忠于你;你选用善良的人,又教育能力差的人,百姓就会互相勉励,加倍努力了。”
[成长启示] 本段文字是在谈如何从政的问题。孔子主张“礼治”“德治”,这不单单是针对老百姓的,对于当政者仍是如此。当政者本人庄重严谨、孝顺慈祥,老百姓就会对当政的人尊敬、尽忠又努力干活。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