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项脊轩志》同步备课课件 苏教版必修5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 《项脊轩志》同步备课课件 苏教版必修5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1-03 08:41: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项脊轩志(明)归有光文体知识1.归有光字熙甫,号 ,别号 ,世称 ,明朝后期著名散文家,著有《 文集》,代表作除《项脊轩志》外,有《 》、《 》、《 》。其文风后人评价曰:“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具体而言,选材上多着眼于 ,以此表现母子、夫妻、兄弟等之间的深情,文笔 、 ,感情 ,
细节 。其散文对清代的 派影响很大。2.“志”即“记”,是古代一种 、 的文体,本文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名篇,即借写 的兴废,写与之有关的日常生活和 ,表达 、 的感慨以及对 、 和
的深切怀念。 震川项脊生震川先生震川先妣事略思子亭记寒花葬志家庭琐事清淡朴素真挚深沉生动传神桐城叙事抒情项脊轩家庭琐事物在人亡三世变迁祖母母亲妻子自然亲切篇章结构 问题思考:①试将第1段分为三层并概括三层大意。 ②修补、美化前后的项脊轩有何不同特点?③主人公为修补、美化项脊轩做了哪些工作?④作者居轩中读书、生活有何感受?⑤“杂植兰桂竹木于庭”、“万籁有声”两句各有什么表达作用?⑥第2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⑦将第3段分为三层并概括大意。⑧第5、6段写悼亡妻主要是通过哪两种笔法来寄托自己对亡妻深深的怀念之情?⑨全文不是一气写成,是分两次完成的,你能找到两者的分界吗?补记接上去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认识。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 ,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 ,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描述项脊轩修葺前后的不同风貌,以写景为主,字里行间倾注对小轩子的由衷喜爱。
A.修葺前景状:小、破、漏、暗
B.修葺后景状:不漏不暗
生气勃勃
焕然一新
C.居于轩中之乐
屈原以兰桂喻美德,宋代人以竹喻志节,文中“杂植兰桂竹木于庭”一句表明作者品格高洁,志趣高雅。“万籁有声”乃是以动衬静笔法,因各种声音都能充盈于耳,反倒显得周围之寂静。深得唐人王藉“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之意境。①文眼:表明全文情感基调。
②过渡:承上文“多可喜”,启下文“亦多可悲”。
追忆家庭变故、祖母和母亲。
A.诸父分家,庭中凌乱不堪
悲 B.悼亡母
C.忆祖母
①忆往事:幸福和谐的夫妻生活
②写景:亡妻留下的枇杷树两部分虽然写于不同时期,但都是围绕项脊轩写家庭生活琐事,抒发自己或喜或悲的感情,前后格调一致,情感贯通,可以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补记部分是写婚后与项脊轩有关的一段生活,主要表现丧妻前后的欢乐和悲伤,仍是紧扣了文眼。写作特点1.结构严谨,形散神聚。2.细节描写生动传神,人物栩栩 如生。3. 语言清淡朴素,不事雕琢而蕴满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