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上 第4章熔化与凝固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将熔化过程中的冰放到0 ℃的恒温箱后( )
A.冰继续熔化
B.冰不能继续熔化,原来的冰熔化成的水会开始凝固
C.冰不继续熔化,水也不凝固
D.如果冰的质量太少,它将继续熔化
【答案】C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凝固与凝固现象
【解析】【分析】熔化的条件:①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凝固的条件:①达到凝固点;②向外放热,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熔化过程中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此温度为冰的熔点,也是水的凝固点。将其放入0℃ 的冰箱中时,由于和空气的温度相同,因此冰不能吸热而熔化,水不能向外放热而凝固。
故选C。
2.小美同学对冰加热,她将冰熔化成水直到沸腾的过程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像中的DE段是冰的熔化过程
B.AB,CD段物质在吸热,BC,DE段物质没有吸热
C.水的凝固点是0 ℃
D.BC段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没有吸收热量
【答案】C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
【解析】【分析】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是温度保持不变,据此结合熔化图像分析判断。
【解答】A.根据图像可知,100℃是水的沸点,即DE段应该为水的沸腾过程。而BC段保持0℃不变,则这个阶段为冰的熔化过程,故A错误;
BD.在冰熔化前、熔化中和熔化后的每个阶段中,物质一直在吸热,故B、D错误;
C.在吸热过程中,冰保持0℃不变,那么冰的熔点为0℃。因为水的凝固点与冰的熔点相同,所以水的凝固点为0℃,故C正确。
故选C。
3.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如图所示。当烧杯里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
A.熔化一部分 B.一点儿都没熔化
C.全部熔化 D.下边的熔化,上边的没熔化
【答案】B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
【解析】【分析】晶体熔化的条件:①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
【解答】烧杯里的水从酒精灯火焰吸热,由于火焰的温度远远高于冰的凝固点,因此烧杯内的冰可以达到熔点0℃且能继续吸热,因此能够不断熔化。试管里的冰,从烧杯里面吸收热量,当温度达到熔点0℃后,就不能再从烧杯内吸收热量,因此它不会熔化。
故选B。
4.如图所示是某种固态物质加热变成液态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由图可知该物质( )
A.是晶体,熔化持续了8 min B.在A点是液态,B点是固态
C.在A点的内能比B点的小 D.在OA段的比热容比BC段的大
【答案】C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比热容
【解析】【分析】根据晶体的熔化图像提取信息,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
【解答】A.根据图片可知,当物质吸热时,有段时间温度保持不变,即有熔点,那么它是晶体。4min时开始熔化,8min时结束熔化,那么熔化持续了:8min-4min=4min,故A错误;
B.A点为固态,B点为液态,AB之间为固液混合态,故B错误;
C.B点比A点时吸收的热量多,因此B点内能大于A点内能,故C正确;
D.OA段为固态,而BC段为液态,OA段比BC段倾斜角度大,即质量相同的该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固态吸热时间小于液态吸热时间,即固态吸收热量小于液态吸收热量。根据Q=cm△t可知,OA段的比热容小于OB段的比热容,故D错误。
故选C。
5.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都上升
B.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C.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
D.天上飘落的雪花是非晶体
【答案】B
【知识点】晶体与非晶体
【解析】【分析】根据晶体和非晶体的不同点分析判断。
【解答】A.在熔化过程中,晶体的温度保持不变,而非晶体的温度上升,故A错误;
B.晶体有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故B正确;
C.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吸热,故C错误;
D.天上飘落的雪花为晶体,故D错误。
故选B。
6.如图所示,能大致反映晶体凝固过程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解析】【分析】根据晶体凝固的特点判断。
【解答】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向外放热,但是温度保持不变。当完全凝固后,晶体的温度继续下降,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7.把0 ℃的水和-5 ℃的一块冰混合后,放在一个与外界隔热的容器里,那么过一段时间后,可能的状态是 ( )
①冰 ②水 ③冰水混合物
A.①或② B.①或③ C.②或③ D.①②或③
【答案】B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现象
【解析】【分析】晶体熔化的条件:①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晶体凝固的条件:①达到凝固点;②向外放热,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①0℃是水的凝固点,-5℃的冰从水中吸收热量,即水向外放热,那么水肯定会凝固,但是无法判断是否完全凝固;
②0℃是冰的熔点,冰从水中吸热后,即使达到0℃,也不能从水中继续吸热,因此这部分冰肯定不能熔化。
综上所述,过一段时间后,可能的状态是完全是冰,或者为冰水混合物。
故选B。
8.(2022七上·丽水期末)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
A.冬天树叶上结霜
B.夏天小草上凝露珠
C.秋天树林中的雾
D.初春冰雪消融
【答案】D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
【解析】【分析】确定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从而弄清物态变化的名称。
【解答】A.冬天树叶上结霜时,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后直接由气态变成固体形成的,发生凝华现象,故A不合题意;
B.夏天小草上凝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后由气态变成液态形成的,发生液化现象,故B不合题意;
C.秋天树林中的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后由气态变成液态形成的,发生液化现象,故C不合题意;
D.初春冰雪消融,即冰雪吸热后由固态变成液态形成,发生熔化现象,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9.(2021七上·三门期末)严寒的冬天,为防止汽车水箱内的水结冰,以保证汽车正常运行,可以往汽车水箱里加入防冻剂,这是因为加入防冻剂后( )
A.凝固点降低 B.沸点降低 C.质量变大 D.比热变大
【答案】A
【知识点】熔点和凝固点
【解析】【分析】根据凝固点的定义分析。
【解答】水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时,水不断的向外放热,但是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就是水的凝固点。不放防冻剂时,水在0℃就开始结冰,而加入防冻剂后,水凝固时温度远远低于0℃,即它的凝固点降低了,导致水不容易凝固,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10.(2020七上·温州期末)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如图所示。当烧杯中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
A.熔化情况不能确定 B.全部熔化
C.一点都没熔化 D.下边的熔化,上边的没熔化
【答案】C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
【解析】【分析】晶体熔化的条件:①温度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当烧杯中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仍然为冰水混合物,则温度仍然为0℃。试管内冰块的温度也会达到0℃,但是此时无法再从烧杯中吸热,因此试管中的冰一点都不熔化,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1.(2019七上·温州期末)如图所示是“探究某物质的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第 10 min 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B.在 EF 段,该物质继续吸热
C.该物质的熔化过程持续了 10 min
D.该物质的凝固点是 45 ℃
【答案】D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解析】【分析】根据对物质熔化和凝固的理解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图像可知,从A到D不断吸热,BC段温度保持不变,则BC段为熔化过程,CD段为液态,则第10min时,物质处于液态,故A错误;
从D到G,物质温度不断降低,即不断放热,故B错误;
该物质从第3min开始熔化,到第6min熔化结束,则熔化过程持续了3min,故C错误;
该物质熔化时的温度为45℃,则它的熔点为45℃,故D正确。
故选D。
12.(2020七上·南浔期末)如图所示是加热-30℃的冰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BC段是冰的熔化过程,温度不变,说明熔化不需要吸热
B.水的沸点是98℃,说明当地的大气压高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C.冰熔化时温度保持0℃不变,说明冰是晶体
D.加热相同时间,冰升温比水快,说明冰的比热容比水大.
【答案】C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比热容
【解析】【分析】(1)晶体熔化的条件:①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
(2)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
(3)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有无熔点了;
(4)根据公式Q=cm△t分析判断。
【解答】A.BC段是冰的熔化过程,温度不变,但是仍然要继续吸热,否则熔化无法进行,故A错误;
B.水的沸点是98℃,说明当地的大气压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故B错误;
C.冰熔化时温度保持0℃不变,那么冰有熔点,说明冰是晶体,故C正确;
D.加热相同时间,冰和水吸收相同的热量。根据公式Q=cm△t可知,在质量相同的条件下,冰升温比水快,说明冰的比热容比水小,故D错误。
故选C。
13.甲、乙两个烧杯里都有冰水混合物,甲杯里的冰少一些,乙杯里的冰多一些,甲杯放在阳光下,乙杯放在背阴处。在两杯里的冰都还未完全熔化时,比较它们的温度,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杯水的温度高 B.乙杯水的温度高
C.两杯水的温度相同 D.无法比较温度的高低
【答案】C
【知识点】熔点和凝固点
【解析】【分析】冰和水能够共存的温度只有它的熔点,也就是0℃。
【解答】如果冰和水不再相互转化,无论它们的质量多少如何,那么它们的温度都是0℃,即两杯水的温度相同。
故选C。
14.下列用相同质量的0℃的冰和0℃的水冷藏鱼时,哪个效果更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0℃的冰比0℃的水温度更低,所以用冰效果会更好
B.0℃的冰和0℃的水温度相同,所以效果一样
C.0℃的冰和0℃的水温度相同,但冰熔化时要吸收热,所以用冰的效果更好
D.0℃的水比0℃的冰取材更加方便,所以用水效果更好
【答案】C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凝固与凝固现象
【解析】【分析】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不变,但是要吸收大量的热。
【解答】用0℃的冰冷藏鱼时,冰首先吸收大量的热发生熔化但温度保持不变。当全部变成0℃的水后才会温升高,因此0℃的冰冷却效果比0℃的水更好。
故选C。
15.(2019七上·长兴期末)根据表中几种物质的熔点,同学们提出了几种看法,其中正确的是( )
物质 固态水银 金 固体酒精 钢 钨 甲苯
熔点(℃) -39 1064 -117 1515 3410 -95
A.固态酒精与甲苯不是晶体
B.水银温度计能测低于-40℃的气温
C.纯金掉在钢水中不会熔化
D.钨在3410℃可以是液体
【答案】D
【知识点】熔点和凝固点
【解析】【分析】熔点是晶体熔化时的温度,非晶体没有熔点。
【解答】A、 固态酒精与甲苯都要固定的熔点,故都是晶体,错误;
B、水银的凝固点是-39℃,-40℃水银已经凝固成固体,故不能使用,错误;
C、金的熔点低于钢的熔点,故
纯金掉在钢水中会熔化 ,错误;
D、钨的熔点是3410℃,故3410℃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正确。
故答案为:D
二、填空题
16.
(1)观察海波的熔化图像:开始加热时并没有熔化,温度 ,体现在图像上是一段倾斜上升的直线;达到一定温度(熔点)时才开始 ,在熔化时温度 ,表现在图像上是一段 ;继续加热当全部熔化成液体后,温度 ,表现在图像上是一条倾斜上升的直线。(如图甲所示)
(2)观察松香的熔化图像:开始加热时,物质是先 ,再 ,最后 。从开始加热直到全部熔化成为液体,其温度 。(如图乙所示)
【答案】(1)不断上升;熔化;保持不变;水平的直线;又开始上升
(2)变软;变稀;变成液体;不断上升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
【解析】【分析】(1)根据图甲分析海波熔化前、熔化中和熔化后的温度变化特点解答。
(2)根据图乙分析松香熔化前、熔化中和熔化后的温度变化特点解答。
【解答】(1)观察海波的熔化图像:开始加热时并没有熔化,温度不断上升,体现在图像上是一段倾斜上升的直线;达到一定温度(熔点)时才开始熔化,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表现在图像上是一段水平的直线;继续加热当全部熔化成液体后,温度又开始上升,表现在图像上是一条倾斜上升的直线。(如图甲所示)
(2)观察松香的熔化图像:开始加热时,物质是先变软,再变稀,最后变成液体。从开始加热直到全部熔化成为液体,其温度不断上升。(如图乙所示)
17.物质从 变成 的过程叫作熔化,熔化过程中要 热。物质从 变成 的过程叫作凝固,凝固过程中要 热。
【答案】固态;液态;吸;液态;固态;放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凝固与凝固现象
【解析】【分析】(1)根据熔化的定义解答;
(2)根据凝固的定义解答。
【解答】(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作熔化,熔化过程中要吸热。
(2)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作凝固,凝固过程中要放热。
18.(2021七上·瑞安月考)有一杯掺有少量酒精的水,小涛同学想测出这杯混合液的凝固温度(已知水的凝固点为0 ℃,酒精的凝固点为-117 ℃)。他将这杯液体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内,并将温度计正确插入混合液中,每隔2分钟把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记入下表中。
时间/分钟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温度/ ℃ 4 2 0 -2 -4 -6 -6 -6 -6 -6 -8
状态 液 液 液 液 液 液 固、液 固、液 固、液 固、液 固 固
(1)当实验进行到22分钟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填“A”“B”或“C”);
(2)该混合液的凝固点是 ℃;
(3)由上表可知此混合液属于 (填“晶体”或“非晶体”);
(4)在水中掺入酒精,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由以上分析可推测,一定量的水中掺入酒精质量越大,混合液的凝固温度 (填“越高”“越低”或“不变”)。
【答案】(1)B
(2)-6
(3)晶体
(4)越低
【知识点】熔点和凝固点
【解析】【分析】(1)根据量筒的读数方法进行分析解答。(2)也就是说晶体加热中只有在达到熔点时温度才是不变的,其他时间也是上升的,而非晶体没有熔点也就是说非晶体只要加热温度就上升。
【解答】(1)图中读数的时候,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保持相平,故A、C错误,B正确。
(2)混合液从第10分钟到第18分钟温度一直保持在-6℃不变,所以混合液的凝固点是-6℃。
(3)表中所示混合液有固定的凝固点,该物质是晶体。
(4)水的凝固点是0℃,掺入酒精后混合液的凝固点变成了-6℃, 凝固点降低了。
已知水的凝固点为0℃,酒精的凝固点为-117℃,一定量的水中掺入酒精质量越大,混合液的凝固温度越低。
19.(2020七上·仙居期末)如图是甲、乙两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1)由图判断出 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 。
(2)CD段表示乙物质处于 态。
【答案】(1)乙;210 ℃
(2)液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
【解析】【分析】(1)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有无熔点;晶体熔化时,虽然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叫熔点;
(2)根据图像可知,AB段为固体,CD段为液态,而中间的BC段为固液混合态。
【解答】(1)由图可知,在加热的过程中,甲的温度一直上升,而有段时间乙的温度保持不变,即有熔点,因此判断出乙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210 ℃。
(2)CD段表示乙物质处于液态。
20.(2020七上·缙云期末)如图甲是“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将试管放入大烧杯的水中,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固体的熔化
过程。
(1)如图甲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将试管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进行加热的好处是 。
(2)该固体熔化的图像如图乙,由图像可知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 “非晶体”)。该物质的熔化过程用了 分,第 10
分钟该物质处于 态。
【答案】(1)使固体受热均匀
(2)晶体;8;固液共存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解析】【分析】(1)将物质放入试管内,再将试管放入烧杯的水内加热,这种方法叫“水浴法”,可以使物质均匀受热,且减缓温度上升的速度,便于观察和记录现象。
(2)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有无熔点;图像上温度保持不变的时间就是熔化的时间,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如图甲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将试管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进行加热的好处是:使固体受热均匀。
(2)根据乙图可知,该固态从7min~15min时温度保持不变,因此它应该有熔点,属于晶体。它的熔化过程用了:15min-7min=8min,第10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
21.(2020七上·余杭月考)用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每隔1分钟用温度计测一次物质的温度及观察其状态,并记录数据,作出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像,如图乙所示。
(1)通过烧杯中的水对试管中的冰加热,目的是 。
(2)第4分钟时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试管中物质的状态为 。
(3)由图乙可知,AB段升温比CD段快,这是因为 。
(4)冰熔化过程的特点是 。
【答案】(1)使冰均匀受热
(2)固液共存
(3)水的比热比冰的比热大
(4)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解析】【分析】(1)试管与烧杯中的水的接触面积更大,里面的冰受热更均匀,且熔化较为缓慢,容易观察并记录现象和数据。
(2)根据乙图确定第4分钟时冰的温度情况,并对它的状态进行判断。
(3)根据公式Q=cm△t可知,当质量相同的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升高的温度与比热容成反比。
(4)根据晶体熔化的特点解答。
【解答】(1)通过烧杯中的水对试管中的冰加热,目的是使冰均匀受热。
(2)第4分钟时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试管中物质的状态为固液共存。
(3)由图乙可知,AB段升温比CD段快,这是因为水的比热比冰的比热大。
(4)冰熔化过程的特点是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22.(2019七上·新昌期末)用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每隔1分钟用温度计测一次物质的温度及观察其状态,并记录数据,作出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像如图乙所示。
(1)通过烧杯中的水对试管中的冰加热,目的是 。
(2)第4分钟时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试管中物质的状态为 。
(3)由图乙可知,CD段吸收的热量比AB段 。
【答案】(1)使冰均匀受热
(2)固液共存
(3)多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
【解析】【分析】(1)用烧杯内的水对物质加热,叫“水浴法”加热,由于物质全部浸泡在水中,所以受热比较均匀;
(2)当晶体在熔点时,由于既有液体,也有固体,所以处于固液共存的状态;
(3)使用相同的热源加热,那么物质吸收的热量与加热时间成正比。
【解答】(1)通过烧杯中的水对试管中的冰加热,目的是使冰均匀受热。
(2)根据乙图可知,BC段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因此冰处于熔化状态,那么试管中物质的状态为固液共存;
(3)根据乙图可知,CD段吸热:10min-6min=4min,AB段吸热2min,因此CD段吸收的热量比AB段多。
1 / 1浙教版科学七上 第4章熔化与凝固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将熔化过程中的冰放到0 ℃的恒温箱后( )
A.冰继续熔化
B.冰不能继续熔化,原来的冰熔化成的水会开始凝固
C.冰不继续熔化,水也不凝固
D.如果冰的质量太少,它将继续熔化
2.小美同学对冰加热,她将冰熔化成水直到沸腾的过程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像中的DE段是冰的熔化过程
B.AB,CD段物质在吸热,BC,DE段物质没有吸热
C.水的凝固点是0 ℃
D.BC段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没有吸收热量
3.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如图所示。当烧杯里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
A.熔化一部分 B.一点儿都没熔化
C.全部熔化 D.下边的熔化,上边的没熔化
4.如图所示是某种固态物质加热变成液态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由图可知该物质( )
A.是晶体,熔化持续了8 min B.在A点是液态,B点是固态
C.在A点的内能比B点的小 D.在OA段的比热容比BC段的大
5.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都上升
B.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C.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
D.天上飘落的雪花是非晶体
6.如图所示,能大致反映晶体凝固过程的是( )
A. B.
C. D.
7.把0 ℃的水和-5 ℃的一块冰混合后,放在一个与外界隔热的容器里,那么过一段时间后,可能的状态是 ( )
①冰 ②水 ③冰水混合物
A.①或② B.①或③ C.②或③ D.①②或③
8.(2022七上·丽水期末)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
A.冬天树叶上结霜
B.夏天小草上凝露珠
C.秋天树林中的雾
D.初春冰雪消融
9.(2021七上·三门期末)严寒的冬天,为防止汽车水箱内的水结冰,以保证汽车正常运行,可以往汽车水箱里加入防冻剂,这是因为加入防冻剂后( )
A.凝固点降低 B.沸点降低 C.质量变大 D.比热变大
10.(2020七上·温州期末)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如图所示。当烧杯中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
A.熔化情况不能确定 B.全部熔化
C.一点都没熔化 D.下边的熔化,上边的没熔化
11.(2019七上·温州期末)如图所示是“探究某物质的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第 10 min 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B.在 EF 段,该物质继续吸热
C.该物质的熔化过程持续了 10 min
D.该物质的凝固点是 45 ℃
12.(2020七上·南浔期末)如图所示是加热-30℃的冰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BC段是冰的熔化过程,温度不变,说明熔化不需要吸热
B.水的沸点是98℃,说明当地的大气压高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C.冰熔化时温度保持0℃不变,说明冰是晶体
D.加热相同时间,冰升温比水快,说明冰的比热容比水大.
13.甲、乙两个烧杯里都有冰水混合物,甲杯里的冰少一些,乙杯里的冰多一些,甲杯放在阳光下,乙杯放在背阴处。在两杯里的冰都还未完全熔化时,比较它们的温度,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杯水的温度高 B.乙杯水的温度高
C.两杯水的温度相同 D.无法比较温度的高低
14.下列用相同质量的0℃的冰和0℃的水冷藏鱼时,哪个效果更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0℃的冰比0℃的水温度更低,所以用冰效果会更好
B.0℃的冰和0℃的水温度相同,所以效果一样
C.0℃的冰和0℃的水温度相同,但冰熔化时要吸收热,所以用冰的效果更好
D.0℃的水比0℃的冰取材更加方便,所以用水效果更好
15.(2019七上·长兴期末)根据表中几种物质的熔点,同学们提出了几种看法,其中正确的是( )
物质 固态水银 金 固体酒精 钢 钨 甲苯
熔点(℃) -39 1064 -117 1515 3410 -95
A.固态酒精与甲苯不是晶体
B.水银温度计能测低于-40℃的气温
C.纯金掉在钢水中不会熔化
D.钨在3410℃可以是液体
二、填空题
16.
(1)观察海波的熔化图像:开始加热时并没有熔化,温度 ,体现在图像上是一段倾斜上升的直线;达到一定温度(熔点)时才开始 ,在熔化时温度 ,表现在图像上是一段 ;继续加热当全部熔化成液体后,温度 ,表现在图像上是一条倾斜上升的直线。(如图甲所示)
(2)观察松香的熔化图像:开始加热时,物质是先 ,再 ,最后 。从开始加热直到全部熔化成为液体,其温度 。(如图乙所示)
17.物质从 变成 的过程叫作熔化,熔化过程中要 热。物质从 变成 的过程叫作凝固,凝固过程中要 热。
18.(2021七上·瑞安月考)有一杯掺有少量酒精的水,小涛同学想测出这杯混合液的凝固温度(已知水的凝固点为0 ℃,酒精的凝固点为-117 ℃)。他将这杯液体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内,并将温度计正确插入混合液中,每隔2分钟把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记入下表中。
时间/分钟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温度/ ℃ 4 2 0 -2 -4 -6 -6 -6 -6 -6 -8
状态 液 液 液 液 液 液 固、液 固、液 固、液 固、液 固 固
(1)当实验进行到22分钟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填“A”“B”或“C”);
(2)该混合液的凝固点是 ℃;
(3)由上表可知此混合液属于 (填“晶体”或“非晶体”);
(4)在水中掺入酒精,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由以上分析可推测,一定量的水中掺入酒精质量越大,混合液的凝固温度 (填“越高”“越低”或“不变”)。
19.(2020七上·仙居期末)如图是甲、乙两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1)由图判断出 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 。
(2)CD段表示乙物质处于 态。
20.(2020七上·缙云期末)如图甲是“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将试管放入大烧杯的水中,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固体的熔化
过程。
(1)如图甲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将试管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进行加热的好处是 。
(2)该固体熔化的图像如图乙,由图像可知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 “非晶体”)。该物质的熔化过程用了 分,第 10
分钟该物质处于 态。
21.(2020七上·余杭月考)用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每隔1分钟用温度计测一次物质的温度及观察其状态,并记录数据,作出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像,如图乙所示。
(1)通过烧杯中的水对试管中的冰加热,目的是 。
(2)第4分钟时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试管中物质的状态为 。
(3)由图乙可知,AB段升温比CD段快,这是因为 。
(4)冰熔化过程的特点是 。
22.(2019七上·新昌期末)用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每隔1分钟用温度计测一次物质的温度及观察其状态,并记录数据,作出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像如图乙所示。
(1)通过烧杯中的水对试管中的冰加热,目的是 。
(2)第4分钟时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试管中物质的状态为 。
(3)由图乙可知,CD段吸收的热量比AB段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凝固与凝固现象
【解析】【分析】熔化的条件:①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凝固的条件:①达到凝固点;②向外放热,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熔化过程中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此温度为冰的熔点,也是水的凝固点。将其放入0℃ 的冰箱中时,由于和空气的温度相同,因此冰不能吸热而熔化,水不能向外放热而凝固。
故选C。
2.【答案】C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
【解析】【分析】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是温度保持不变,据此结合熔化图像分析判断。
【解答】A.根据图像可知,100℃是水的沸点,即DE段应该为水的沸腾过程。而BC段保持0℃不变,则这个阶段为冰的熔化过程,故A错误;
BD.在冰熔化前、熔化中和熔化后的每个阶段中,物质一直在吸热,故B、D错误;
C.在吸热过程中,冰保持0℃不变,那么冰的熔点为0℃。因为水的凝固点与冰的熔点相同,所以水的凝固点为0℃,故C正确。
故选C。
3.【答案】B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
【解析】【分析】晶体熔化的条件:①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
【解答】烧杯里的水从酒精灯火焰吸热,由于火焰的温度远远高于冰的凝固点,因此烧杯内的冰可以达到熔点0℃且能继续吸热,因此能够不断熔化。试管里的冰,从烧杯里面吸收热量,当温度达到熔点0℃后,就不能再从烧杯内吸收热量,因此它不会熔化。
故选B。
4.【答案】C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比热容
【解析】【分析】根据晶体的熔化图像提取信息,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
【解答】A.根据图片可知,当物质吸热时,有段时间温度保持不变,即有熔点,那么它是晶体。4min时开始熔化,8min时结束熔化,那么熔化持续了:8min-4min=4min,故A错误;
B.A点为固态,B点为液态,AB之间为固液混合态,故B错误;
C.B点比A点时吸收的热量多,因此B点内能大于A点内能,故C正确;
D.OA段为固态,而BC段为液态,OA段比BC段倾斜角度大,即质量相同的该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固态吸热时间小于液态吸热时间,即固态吸收热量小于液态吸收热量。根据Q=cm△t可知,OA段的比热容小于OB段的比热容,故D错误。
故选C。
5.【答案】B
【知识点】晶体与非晶体
【解析】【分析】根据晶体和非晶体的不同点分析判断。
【解答】A.在熔化过程中,晶体的温度保持不变,而非晶体的温度上升,故A错误;
B.晶体有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故B正确;
C.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吸热,故C错误;
D.天上飘落的雪花为晶体,故D错误。
故选B。
6.【答案】B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解析】【分析】根据晶体凝固的特点判断。
【解答】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向外放热,但是温度保持不变。当完全凝固后,晶体的温度继续下降,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7.【答案】B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现象
【解析】【分析】晶体熔化的条件:①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晶体凝固的条件:①达到凝固点;②向外放热,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①0℃是水的凝固点,-5℃的冰从水中吸收热量,即水向外放热,那么水肯定会凝固,但是无法判断是否完全凝固;
②0℃是冰的熔点,冰从水中吸热后,即使达到0℃,也不能从水中继续吸热,因此这部分冰肯定不能熔化。
综上所述,过一段时间后,可能的状态是完全是冰,或者为冰水混合物。
故选B。
8.【答案】D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
【解析】【分析】确定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从而弄清物态变化的名称。
【解答】A.冬天树叶上结霜时,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后直接由气态变成固体形成的,发生凝华现象,故A不合题意;
B.夏天小草上凝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后由气态变成液态形成的,发生液化现象,故B不合题意;
C.秋天树林中的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后由气态变成液态形成的,发生液化现象,故C不合题意;
D.初春冰雪消融,即冰雪吸热后由固态变成液态形成,发生熔化现象,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9.【答案】A
【知识点】熔点和凝固点
【解析】【分析】根据凝固点的定义分析。
【解答】水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时,水不断的向外放热,但是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就是水的凝固点。不放防冻剂时,水在0℃就开始结冰,而加入防冻剂后,水凝固时温度远远低于0℃,即它的凝固点降低了,导致水不容易凝固,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10.【答案】C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
【解析】【分析】晶体熔化的条件:①温度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当烧杯中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仍然为冰水混合物,则温度仍然为0℃。试管内冰块的温度也会达到0℃,但是此时无法再从烧杯中吸热,因此试管中的冰一点都不熔化,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1.【答案】D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解析】【分析】根据对物质熔化和凝固的理解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图像可知,从A到D不断吸热,BC段温度保持不变,则BC段为熔化过程,CD段为液态,则第10min时,物质处于液态,故A错误;
从D到G,物质温度不断降低,即不断放热,故B错误;
该物质从第3min开始熔化,到第6min熔化结束,则熔化过程持续了3min,故C错误;
该物质熔化时的温度为45℃,则它的熔点为45℃,故D正确。
故选D。
12.【答案】C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比热容
【解析】【分析】(1)晶体熔化的条件:①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
(2)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
(3)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有无熔点了;
(4)根据公式Q=cm△t分析判断。
【解答】A.BC段是冰的熔化过程,温度不变,但是仍然要继续吸热,否则熔化无法进行,故A错误;
B.水的沸点是98℃,说明当地的大气压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故B错误;
C.冰熔化时温度保持0℃不变,那么冰有熔点,说明冰是晶体,故C正确;
D.加热相同时间,冰和水吸收相同的热量。根据公式Q=cm△t可知,在质量相同的条件下,冰升温比水快,说明冰的比热容比水小,故D错误。
故选C。
13.【答案】C
【知识点】熔点和凝固点
【解析】【分析】冰和水能够共存的温度只有它的熔点,也就是0℃。
【解答】如果冰和水不再相互转化,无论它们的质量多少如何,那么它们的温度都是0℃,即两杯水的温度相同。
故选C。
14.【答案】C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凝固与凝固现象
【解析】【分析】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不变,但是要吸收大量的热。
【解答】用0℃的冰冷藏鱼时,冰首先吸收大量的热发生熔化但温度保持不变。当全部变成0℃的水后才会温升高,因此0℃的冰冷却效果比0℃的水更好。
故选C。
15.【答案】D
【知识点】熔点和凝固点
【解析】【分析】熔点是晶体熔化时的温度,非晶体没有熔点。
【解答】A、 固态酒精与甲苯都要固定的熔点,故都是晶体,错误;
B、水银的凝固点是-39℃,-40℃水银已经凝固成固体,故不能使用,错误;
C、金的熔点低于钢的熔点,故
纯金掉在钢水中会熔化 ,错误;
D、钨的熔点是3410℃,故3410℃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正确。
故答案为:D
16.【答案】(1)不断上升;熔化;保持不变;水平的直线;又开始上升
(2)变软;变稀;变成液体;不断上升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
【解析】【分析】(1)根据图甲分析海波熔化前、熔化中和熔化后的温度变化特点解答。
(2)根据图乙分析松香熔化前、熔化中和熔化后的温度变化特点解答。
【解答】(1)观察海波的熔化图像:开始加热时并没有熔化,温度不断上升,体现在图像上是一段倾斜上升的直线;达到一定温度(熔点)时才开始熔化,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表现在图像上是一段水平的直线;继续加热当全部熔化成液体后,温度又开始上升,表现在图像上是一条倾斜上升的直线。(如图甲所示)
(2)观察松香的熔化图像:开始加热时,物质是先变软,再变稀,最后变成液体。从开始加热直到全部熔化成为液体,其温度不断上升。(如图乙所示)
17.【答案】固态;液态;吸;液态;固态;放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凝固与凝固现象
【解析】【分析】(1)根据熔化的定义解答;
(2)根据凝固的定义解答。
【解答】(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作熔化,熔化过程中要吸热。
(2)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作凝固,凝固过程中要放热。
18.【答案】(1)B
(2)-6
(3)晶体
(4)越低
【知识点】熔点和凝固点
【解析】【分析】(1)根据量筒的读数方法进行分析解答。(2)也就是说晶体加热中只有在达到熔点时温度才是不变的,其他时间也是上升的,而非晶体没有熔点也就是说非晶体只要加热温度就上升。
【解答】(1)图中读数的时候,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保持相平,故A、C错误,B正确。
(2)混合液从第10分钟到第18分钟温度一直保持在-6℃不变,所以混合液的凝固点是-6℃。
(3)表中所示混合液有固定的凝固点,该物质是晶体。
(4)水的凝固点是0℃,掺入酒精后混合液的凝固点变成了-6℃, 凝固点降低了。
已知水的凝固点为0℃,酒精的凝固点为-117℃,一定量的水中掺入酒精质量越大,混合液的凝固温度越低。
19.【答案】(1)乙;210 ℃
(2)液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
【解析】【分析】(1)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有无熔点;晶体熔化时,虽然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叫熔点;
(2)根据图像可知,AB段为固体,CD段为液态,而中间的BC段为固液混合态。
【解答】(1)由图可知,在加热的过程中,甲的温度一直上升,而有段时间乙的温度保持不变,即有熔点,因此判断出乙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210 ℃。
(2)CD段表示乙物质处于液态。
20.【答案】(1)使固体受热均匀
(2)晶体;8;固液共存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解析】【分析】(1)将物质放入试管内,再将试管放入烧杯的水内加热,这种方法叫“水浴法”,可以使物质均匀受热,且减缓温度上升的速度,便于观察和记录现象。
(2)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有无熔点;图像上温度保持不变的时间就是熔化的时间,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如图甲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将试管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进行加热的好处是:使固体受热均匀。
(2)根据乙图可知,该固态从7min~15min时温度保持不变,因此它应该有熔点,属于晶体。它的熔化过程用了:15min-7min=8min,第10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
21.【答案】(1)使冰均匀受热
(2)固液共存
(3)水的比热比冰的比热大
(4)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解析】【分析】(1)试管与烧杯中的水的接触面积更大,里面的冰受热更均匀,且熔化较为缓慢,容易观察并记录现象和数据。
(2)根据乙图确定第4分钟时冰的温度情况,并对它的状态进行判断。
(3)根据公式Q=cm△t可知,当质量相同的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升高的温度与比热容成反比。
(4)根据晶体熔化的特点解答。
【解答】(1)通过烧杯中的水对试管中的冰加热,目的是使冰均匀受热。
(2)第4分钟时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试管中物质的状态为固液共存。
(3)由图乙可知,AB段升温比CD段快,这是因为水的比热比冰的比热大。
(4)冰熔化过程的特点是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22.【答案】(1)使冰均匀受热
(2)固液共存
(3)多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
【解析】【分析】(1)用烧杯内的水对物质加热,叫“水浴法”加热,由于物质全部浸泡在水中,所以受热比较均匀;
(2)当晶体在熔点时,由于既有液体,也有固体,所以处于固液共存的状态;
(3)使用相同的热源加热,那么物质吸收的热量与加热时间成正比。
【解答】(1)通过烧杯中的水对试管中的冰加热,目的是使冰均匀受热。
(2)根据乙图可知,BC段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因此冰处于熔化状态,那么试管中物质的状态为固液共存;
(3)根据乙图可知,CD段吸热:10min-6min=4min,AB段吸热2min,因此CD段吸收的热量比AB段多。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