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江门市恩平黄冈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江门市恩平黄冈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08 10:29:37

文档简介

2022一2023学年度高二年级12月联考
一是农业社会语言。随着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科技智能社会转变,传统的农业社会词语正
语文试题
在衰变。比如,除了书面文献中的保留外,大量农业名物词语或将退出语言生活系统,而农业耕
作词语、地名、耕地名、农业谚语等,如不加保护,若干年后也可能被淡忘,它们所承载的历史文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化也将随之消失。因此,记录保存中国农业文明中的语言文明,以及各种各样的语言文化名物
郑蟈
注意事项:
事件,成为乡村振兴中不可忽视的语言工作。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
二是农村语言生活。现有的农村语言生活参与者将是中国最后一批传统意义上的农民
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传统农业社会的耕作语言交流都将成为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在这个临界点,抢救性地搜集、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
记录和整理这一代农民的语言和他们的语言生活,让后人牢记祖辈对人类的贡献,激励人们不
/物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断奋进,这对让中华民族能够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
从工具到资源再到遗产,不只是对语言性质和功能认识的变化和深化,更在于它使我们意
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
识到语言与乡村振兴关系的复杂性。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框架内,从中国告别传统农业社会的分
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水岭、临界点来观察和认识语言与乡村振兴的关系,我们需要行动起来,我们需要通过对语言意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识的唤醒,用语言行动来具体描述中国农业文明的历史和现实,解释中华语言文明的起源和发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展,服务乡村振兴中的新时代语言生活。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语言生活的现代化是农村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发挥语言文字在乡村振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中的作用,需要对农村语言文字生活和各种问题进行全面地了解,需要深入到乡村,到乡村语言
材料一:
生活中去观察、体验和奋斗」
O/长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乡村振兴是一个过程,在这个
(摘编自郭熙《乡村要振兴语言来帮忙》)
过程中,语言是个绕不开的话题。未来的关键在于,要通过不同的渠道和方式,让更多的人具有
材料二:
三个重要的语言意识:工具意识、资源意识和文化意识。
乡村语言治理既需要自上而下的规划引导,也需要自下而上的民风自觉:既需要提高信息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广大农村地区发展经济、开展学习、交流信息的重要工具,是国家认同
上传下达的速度和数量,又需要提高信息传递的质量。
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的重要工具,是全国人民齐心协力的民族团结精神的纽带。经过多年努
构建和谐语言生态。随着推普工作的深入和乡村重组工作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乡村将成为
力,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地位和作用已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对它的推广和
双言双语甚至多言多语社区。要注意构建以普通话为主、以其他语言或方言为辅的和谐语言生

使用越来越重视。但是,在广大农村地区进一步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普及和广泛使用
态,科学规划不同语言在不同场域的功能,确保乡村治理和各类人群生产生活所需信息得以顺
仍是一项重要任务,有必要在现有基础上采取措施,进一步充分发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通语
畅有效传递,助力乡村稳定健康发展。
O
通心”的工具作用。
提升乡村语言文明。语言文字的规范、文明使用是传递权成正确、健康积极信息的前提,是
在党和国家“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的方针指导下,将农村地区的民族语言或方言作
促进乡村治理和思想文化建设的基础工作。因此,在语言形式上要增强语言文字法律法规意

为资源的意识近年来有所提升。我国农村地区广大,通常我们所说的语言资源丰富主要表现在
识、语言规范意识和语体意识;在语言内容上要使用礼貌健康的语言,杜绝遗风陋俗,抵制谣言
农村。语言学者付义荣认为,针对乡村振兴,中国语言学应解决的问题包括:城乡融合中的语言
恶言。

问题,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中的语言问题,乡村社区重组中的语言问题,乡村教育中的语
推进乡村智慧治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正在深刻地改变着农村的生产、
言问题,乡村治理中的语言问题,等等。其实,乡村振兴中的语言资源意识不只是语言学界的
生活方式。在“互联网+”的乡村治理体系中,村民个人或家庭既是治理对象,又是治理主体:

事,它还涉及更深层的社会语言资源意识的深化。
既可以使用智能型终端及网络通讯等基础设施(如社交软件、公共服务APP软件等)及时接收
有专家据“十四五”规划预计,未来15年中国大概还有2亿人要进城,那必然会对农村的语
各种治理信息,又可以通过为相关部门及时获取民众对治理的实际需求与满意度提供数据支
言生活和语言资源产生进一步影响。语言及其传递的信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扩散,急
持,对其治理措施发生影响
速改变农民的生活。中国农村越来越多的人将告别传统农业社会的语言生活,进入一个全新的
(摘编自银晴、田静、苏新春《语言何以助力乡村振兴》)》
社会发展阶段。在乡村振兴的过程当中,有必要让广大干部群众科学地认识各民族语言和方言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的资源属性和多元价值,培育一致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的科学语言观。在乡村振兴中,乡村语言
A.我国丰富的语言资源都在地域广大的农村,将农村地区的民族语言或方言作为资源的意
资源既可以发挥经济作用,也可以发挥文化作用。
识近年来有所提升。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国农村将很快告别传统农业社会。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
B.中国农村告别了传统农业社会,这与乡村实施振兴战略是紧密相关的,农业文明的语言传
中华五千年文明总体上是农业文明。丰富的农业文明知识是通过华夏语言来传递和记录的
递也即将迎来转型。
当今中国农业文明的发展变化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同步,农业文明的语言传递即将转型,传统农
C.随着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传统农业社会语言和农村生活语言更是成为生生不息的中
业社会语言和农村语言生活将成为历史、成为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的宝贵文化遗产。
华文明的宝贵文化遗产。
高二大联考·语文第1页(共8页)
高二大联考·语文第2页(共8页)参考答案及解析
语文
2022一2023学年度高二年级12月联考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1.D【解析】A.“丰富的语言资源都在地域广大的农
②侧面说明湖南第一师范声望之高,黎锦熙接待何叔
村”错,材料一原文为“通常我们所说的语言资源丰
衡的诚恳热情也代表了学校有不拘一格招人才的开
富主要表现在农村”。B.“中国农村告别了传统农业
放胸襟和气度。③丰富了小说情节内容,增加了故事
社会”错,材料一原文为“中国农村将很快告别传统
的曲折感。(每条2分)
农业社会”。C.“农村生活语言”错,应为“农村语言
9.①他们积极上进。带若求知的热情并积极投身于师
生活”。
范学校的报名之中。②他们乐天达观。毛泽东、蔡和
2.C【解析】付义荣谈的是乡村治理中的语言问题,材
森等虽出身贫寒,却并不自卑,以开朗乐观的姿态报
料二的核心话题是乡村语言治理问题。
名学习。③他们才华横溢。蔡和森、萧子升等都是成
3.C【解析】A.可以支撑第二段“在广大农村地区进
绩优异的才子,而毛泽东更是阅历丰富,颇有见识。
一步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普及和广泛使用
④他们豪迈自信。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青年人在报考
仍是一项重要任务”的观点。B.可以支撑第四段“有
师范的过程中表现出对自己才学的充分自信。(每条
必要让广大干部群众科学地认识各民族语言和方言
2分,写出其中三条即可)
的资源属性和多元价值,培育一致性和多样性相结合
10.D【解析】该句译为:苏代说:“您不如多备厚礼,
的科学语言观”的观点。C.该选项只是谈对弱势群
以高位重金聘其回国。他要来了,把他软禁在槐谷,
体进行语言关怀。D.可以支撑第五段“传统农业社
让他终身不得离开,天下诸侯又怎么能图谋秦国
会语言和农村语言生活将成为历史,成为生生不息的
呢?”“何从图秦”的主语应是“天下”,故排除A和
中华文明的宝贵文化遗产”的观点。
C;“重其贽”“厚其禄”宜对举,再排除B。
4.材料一首先提出文章观点,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要让更
11,B【解析】“文中为后者之意”错,文中是一般敬辞。
多的人具有工具意识、资源意识和文化意识:(1分)接
A项两个句子中的“至”的含义分别是“到达”和
着从三方面对三个重要的语言意识逐层展开论述:(2
“最”:C项两个句子中的“崤”都指崤山:D项两个
分)最后总结全文,提出要充分发挥语言文字在乡村振
句子中的“斯”的含义都是“这”。
兴中的作用并指出做法。(1分)
12.C【解析】“分别用了不同的策略”错,苏代游说秦
5.①该地区的方言是一种乡村语言资源,能在乡村振兴
王与齐王,基本上用了相同的策略。另外,“恐吓,极
中发挥经济作用和文化作用。②该地区的方言是中
力威胁”也言过其实。
华农村文明的宝贵文化遗产,传递和记录着丰富的农
13.(1)大王您如今用什么来礼遇他呢?如果不挽留
业文明知识。③该地区多种方言并存能构建和谐语
他,他一定不会再感激大王。(“何以”“德”各1分,
言生态,助力乡村稳定健康发展。(答出一条得1分,
句意2分)
答出三条得满分)
(2)现在我处于困窘境地,而您正出使秦国并且掌
6.B【解析】“郁郁寡欢”在文中没有根据,且“反感”
握大权。(“困”“当路”各1分,句意2分)
语意过重,他只是不能理解毛泽东等人的做法。
14.(1)相同:都是用贫家女分得其他女子烛光的故事来
7.B【解析】“意在写黎对何的不理解"错误,这不是
类比,希望在困境中的自己获得苏代的帮助。(1分)
作者的行文意图
(2)不同:材料一是希望苏代帮助自己,(1分)材料
8.①侧面反映了当时民间缺乏合格的民国老师,民众风
二是希望苏代接济自己的妻子儿女。(1分)
气未开,新知识、新文化得不到普及的社会环境。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