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化学人教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滚动训练含答案
人教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一、选择题。
1、聪聪同学查阅资料获取了有关物质燃烧的新信息:2Na+Cl2 2NaCl;
2Mg+CO2 2MgO+C。由此形成以下几点认识:
①钠与氯气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②镁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③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
④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应有所选择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危险化学品泄漏或爆炸事件常给我们敲响安全警钟,操作不当就会存在安全隐患。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
A.点燃氢气,提前验纯 B.燃气泄漏,点火检查
C.矿井作业,注意通风 D.油库重地,严禁烟火
3、考试复习阶段,小刘同学梳理了以下化学知识,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对性质与用途的认识 B.对鉴别方法的认识
①石墨有导电性,可用作电极②一氧化碳有可燃性,可用于冶金工业 ①区分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后搅拌②区分过氧化氢溶液和纯水,加二氧化锰
C.对安全的认识 D.对实验现象的认识
①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一定要进行灯火实验②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 ①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②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A.A B.B C.C D.D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油是一种混合物 B.可燃冰是可再生能源
C.煤燃烧时只生成二氧化碳 D.“西气东输”中的“气”是指氢气
5、如图所示,科学家提出了一种经济理想的获得氢能源的循环体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氢气作燃料的优点是燃烧热值高,产物无污染
B.在此循环中发生了反应:2H2O2H2↑+O2↑
C.燃料电池可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光照条件下分解水,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寻找合适的催化剂
6、俄乌冲突以来国际油价的持续“高烧”,引发人们对未来能源供需及价格的深切关注,并且促使人们寻求石油的替代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我们应珍惜化石燃料,因为它们既是燃料,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且不可再生
B.国家决定推广乙醇汽油的应用,乙醇汽油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C.在合理使用化石燃料的同时,我们应努力寻求开发新能源
D.汽车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7、如图所示是一种在阳光下能不断摇摆的塑料小花,花盆表面的太阳能电板在光照下,产生电流驱动电动机,使小花左右摆动。下列有关该小花摆动过程中能量转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叶片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B.电动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C.太阳能电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D.小花将动能转化为化学能
8、下列图标中,与消防安全无关的是( )
A. B. C. D.
9、如图所示的图标中,表示“禁止烟火”的是( )
A. B. C. D.
10、燃料电池是一种将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直接转换成电能的装置。下列燃料电池比较适合宇宙飞船上使用的是( )
A.O2~CH4燃料电池 B.O2~C2H5OH燃料电池
C.O2~CO燃料电池 D.O2~H2燃料电池
11、为探究燃烧的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白磷是可燃物,红磷不是可燃物
B.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
C.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未达到它的着火点
D.实验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及隔绝氧气
12、下列图标表示有腐蚀性物质的是( )
A. B. C. D.
*13、通常需要备有防爆器材和设立安全措施的是( )
①化工厂 ②煤矿矿井 ③汽油加油站 ④面粉加工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4、欲鉴别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甲烷4种气体,现有一盒火柴,还需要用到下列实验用品中的( )
A.装有蒸馏水的烧杯 B.装有无色酚酞的烧杯
C.冷而干燥的烧杯 D.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15、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
A.垃圾分类处理 B.使用一次性塑料餐盒
C.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D.将工业废气处理后排放
二、填空题。
16、我国首创的高楼导弹灭火系统,试验已取得圆满成功,有望解决城市高楼消防的难题。
(1)某住宅装修时违规使用了易燃的聚氨酯泡沫,从燃烧条件看聚氨酯泡沫是__________。
(2)灭火导弹可穿透钢化玻璃,实施快速灭火。如果打开全部门窗,会使火势迅速扩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高楼发生火灾,下列被困人员在火灾现场的自救方法错误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身上着火,用手拍打扑灭
B.如果火势不大,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逃离
C.被火势围困在高层建筑时使用楼内电梯迅速撤退
D.逃生路线被火封住,应退回室内,关闭门窗,向门窗浇水,并拨打119求救
(4)灭火导弹内填充了高效灭火剂聚磷酸铵类干粉,喷出后在可燃物表面形成一层玻璃状的覆盖层,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
*17、某同学在研究物质燃烧条件时,做了右图所示的实验,将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线圈罩在一支燃着的蜡烛火焰上,火焰很快熄灭了,原因是 。若将该铁丝圈放在高温下灼烧,看到的现象是 ,把铁丝圈取出冷却后铁丝表面呈黑色。试写出铁丝在高温时与空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8、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是非常重要的。
(1)将煤作为燃料,主要是利用碳与氧气反应放出的 ;有时燃气灶或煤炉会产生黑烟,是因为燃料中的碳不能 燃烧。
(2)汽车用柴油是由 加工的产品,汽车尾气中氮的氧化物直接排放到空气中,溶于雨水会形成 。
(3)你认为要减少酸雨的产生,可采取的措施有 (填序号)。
①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②把工厂烟囱加高 ③燃煤脱硫
19、科学地利用燃烧反应,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是非常重要的。
(1)煤的主要成分是碳,请写出碳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做饭时,锅底出现黑色物质,需要调 (填“大”或“小”)炉具或灶具的进风口,使燃料充分燃烧;
(3)请写出成语“釜底抽薪”体现的灭火原理: ;
(4)如果发现火险或遭遇火灾,应采取的应急措施是 (写出一条即可)。
20、甲烷是优质气体燃料,用途广泛。
(1)炒菜时,观察到厨房里天然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锅底出现大量炭黑时,应当将天然气灶的进风口调 (填“大”或“小”)。
(2)为及时发现天然气泄漏,常在天然气中加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乙硫醇(C2H5SH),乙硫醇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C2H5SH+9O24CO2+6H2O+2X,则X的化学式为 。若在厨房中闻到乙硫醇的难闻气味,表明厨房的天然气可能已泄漏,下列应急措施可行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关闭气源阀门 B.轻轻打开门窗通风
C.打开抽油烟机排气 D.在厨房内使用手机拨打火警电话“119”
(3)在加热条件下,甲烷与氧化铜发生反应,生成铜、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中表现出还原性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21、小文在学习“燃烧与灭火”的内容时,做了以下实验,用两种不同方法熄灭蜡烛火焰。
(1)以上实验依据的灭火原理是:
实验1:_____________ ,实验2______________ ;
(2)请你再举一个生活中灭火的实例________________ 。
22、近年来,世界各国人民的节能意识日益增强,科学家也在开发新能源、研制新产品、提高化学能的转化效率等方面做着积极的努力。
(1)有待继续开发、利用的能源有:
(请回答三种)。
(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一个由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例子:
(写化合反应)。
(3)氢气具有燃烧热值高且 的特点,被认为是最清洁的能源。
23、可燃物燃烧条件的验证实验如图所示。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请你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三个实验中,白磷会燃烧的是 (选填序号)
(2)通过A、C实验对比,证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三、实验探究题。
24、学习了燃烧和灭火的知识后,某同学进行了相关探究:
(1)在做“燃烧的条件”实验时,把同样大小的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如图所示,观察到的现象是 先燃烧,通过此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2)在生活中观察到:点燃的小木棒燃烧端朝上,往往没燃尽就熄灭,而燃烧端朝下,往往不易熄灭。从燃烧的条件来看,你认为燃烧端朝上的小木棒,没燃尽就熄灭的最主要原因是 ,若将小木棒事先涂油,燃烧端朝上也不易熄灭,请说明原因: 。
(3)“火立熄”是一种新型的家用灭火用品,它接触到火焰3~5秒后炸开,释放的粉末覆盖在燃烧物上,同时放出不可燃气体使火焰熄灭,其灭火原理是 。
25、化学兴趣小组在鲁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课外探究实验,他们将剪断的火柴头置于酒精灯灯芯上,点燃酒精灯,意外的发现灯芯上的火柴头居然没烧着!这是什么原因呢?请你随他们一起探究。
【猜想与假设】猜想1:灯芯与焰心交界处温度低于火柴头的着火点。
猜想2:灯芯与焰心交界处氧气浓度太低,不支持火柴头的燃烧。
猜想3:两者均是影响因素。
【査阅资料】①火柴头主要由KClO3、MnO2、易燃物及粘合剂等组成,用红外线测温仪测得火柴头的着火点约是303.4℃.②火柴头在氧气浓度为12.2%的气体中不能燃烧。
【实验验证1】为了验证猜想1,小明利用高温传感器测定酒精灯灯芯和焰心交界处的温度 (如图1),得到的数据如下:
测量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温度/℃ 236 243 240
(1)小明进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使实验结论更准确。
(2)仅由上表可知,灯芯上火柴头未烧着的原因是没有达到火柴头的着火点 。
(3)请写出火柴头擦燃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资料提供物质)2KCl+3O2↑ 。联想到火柴燃烧时出现的白烟,小明推测白烟的成分可能是五氧化二磷 。
【实验验证2】为了验证猜想2,小红用注射器抽取酒精灯灯芯和焰心交界处的气体,并利用氧气传感器测量氧气的体积分数,数据如下表。
测量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值
氧气的浓度/% 5.93 5.29 6.53 5.92
(4)根据实验1、2探究内容,可知猜想 3正确。
(5)小红测出的几组氧气浓度存在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火焰的大小有关 。
【反思评价】图2是小组同学将火柴头置于装有空气的密闭的容器中燃烧,并用氧气传感器在容器顶端测量整个过程容器内氧气浓度变化,那么在B (填“A、B、C、D”)点时火柴头熄灭;请你根据所学推理并解释曲线AB段、BC段、CD段氧气浓度变化的原因。①氧气的量在减小 ;②蜡烛熄灭后,随着容器冷却,下面的氧气向顶端扩散,所以氧气浓度升高 ;③最后氧气又均匀的分散在容器中,所以降低,直到均匀 。
四、计算类综合题。
26、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
(1)化石燃料有煤、 和天然气等,它们是 (填“可”或“不可”)再生能源。
(2)某工厂每天燃烧的煤含硫0.16 t,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该工厂每天产生的二氧化硫的质量是多少
2022—2023学年化学人教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滚动训练含答案
人教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一、选择题。
1、聪聪同学查阅资料获取了有关物质燃烧的新信息:2Na+Cl2 2NaCl;
2Mg+CO2 2MgO+C。由此形成以下几点认识:
①钠与氯气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②镁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③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
④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应有所选择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答案】B
2、危险化学品泄漏或爆炸事件常给我们敲响安全警钟,操作不当就会存在安全隐患。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
A.点燃氢气,提前验纯 B.燃气泄漏,点火检查
C.矿井作业,注意通风 D.油库重地,严禁烟火
【答案】B
3、考试复习阶段,小刘同学梳理了以下化学知识,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对性质与用途的认识 B.对鉴别方法的认识
①石墨有导电性,可用作电极②一氧化碳有可燃性,可用于冶金工业 ①区分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后搅拌②区分过氧化氢溶液和纯水,加二氧化锰
C.对安全的认识 D.对实验现象的认识
①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一定要进行灯火实验②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 ①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②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A.A B.B C.C D.D
【答案】B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油是一种混合物 B.可燃冰是可再生能源
C.煤燃烧时只生成二氧化碳 D.“西气东输”中的“气”是指氢气
【答案】A
5、如图所示,科学家提出了一种经济理想的获得氢能源的循环体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氢气作燃料的优点是燃烧热值高,产物无污染
B.在此循环中发生了反应:2H2O2H2↑+O2↑
C.燃料电池可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光照条件下分解水,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寻找合适的催化剂
【答案】B
6、俄乌冲突以来国际油价的持续“高烧”,引发人们对未来能源供需及价格的深切关注,并且促使人们寻求石油的替代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我们应珍惜化石燃料,因为它们既是燃料,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且不可再生
B.国家决定推广乙醇汽油的应用,乙醇汽油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C.在合理使用化石燃料的同时,我们应努力寻求开发新能源
D.汽车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答案】B
7、如图所示是一种在阳光下能不断摇摆的塑料小花,花盆表面的太阳能电板在光照下,产生电流驱动电动机,使小花左右摆动。下列有关该小花摆动过程中能量转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叶片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B.电动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C.太阳能电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D.小花将动能转化为化学能
【答案】C
8、下列图标中,与消防安全无关的是( )
A. B. C. D.
【答案】C。
9、如图所示的图标中,表示“禁止烟火”的是( )
A. B. C. D.
【答案】B
10、燃料电池是一种将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直接转换成电能的装置。下列燃料电池比较适合宇宙飞船上使用的是( )
A.O2~CH4燃料电池 B.O2~C2H5OH燃料电池
C.O2~CO燃料电池 D.O2~H2燃料电池
【答案】D
11、为探究燃烧的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白磷是可燃物,红磷不是可燃物
B.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
C.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未达到它的着火点
D.实验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及隔绝氧气
【答案】A
12、下列图标表示有腐蚀性物质的是( )
A. B. C. D.
【答案】C
*13、通常需要备有防爆器材和设立安全措施的是( )
①化工厂 ②煤矿矿井 ③汽油加油站 ④面粉加工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14、欲鉴别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甲烷4种气体,现有一盒火柴,还需要用到下列实验用品中的( )
A.装有蒸馏水的烧杯 B.装有无色酚酞的烧杯
C.冷而干燥的烧杯 D.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答案】D
15、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
A.垃圾分类处理 B.使用一次性塑料餐盒
C.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D.将工业废气处理后排放
【答案】B
二、填空题。
16、我国首创的高楼导弹灭火系统,试验已取得圆满成功,有望解决城市高楼消防的难题。
(1)某住宅装修时违规使用了易燃的聚氨酯泡沫,从燃烧条件看聚氨酯泡沫是__________。
(2)灭火导弹可穿透钢化玻璃,实施快速灭火。如果打开全部门窗,会使火势迅速扩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高楼发生火灾,下列被困人员在火灾现场的自救方法错误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身上着火,用手拍打扑灭
B.如果火势不大,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逃离
C.被火势围困在高层建筑时使用楼内电梯迅速撤退
D.逃生路线被火封住,应退回室内,关闭门窗,向门窗浇水,并拨打119求救
(4)灭火导弹内填充了高效灭火剂聚磷酸铵类干粉,喷出后在可燃物表面形成一层玻璃状的覆盖层,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
【答案】(1)可燃物
(2)打开门窗起到补充氧气(或增大氧气浓度)的作用
(3)AC (4)隔绝氧气
*17、某同学在研究物质燃烧条件时,做了右图所示的实验,将一根光亮的铁丝绕成线圈罩在一支燃着的蜡烛火焰上,火焰很快熄灭了,原因是 。若将该铁丝圈放在高温下灼烧,看到的现象是 ,把铁丝圈取出冷却后铁丝表面呈黑色。试写出铁丝在高温时与空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铁具有良好的导热性,使蜡烛的温度降低到其着火点以下
铁丝红热 3Fe+2O2Fe3O4
18、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是非常重要的。
(1)将煤作为燃料,主要是利用碳与氧气反应放出的 ;有时燃气灶或煤炉会产生黑烟,是因为燃料中的碳不能 燃烧。
(2)汽车用柴油是由 加工的产品,汽车尾气中氮的氧化物直接排放到空气中,溶于雨水会形成 。
(3)你认为要减少酸雨的产生,可采取的措施有 (填序号)。
①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②把工厂烟囱加高 ③燃煤脱硫
【答案】(1)热能(或热量) 充分 (2)石油 酸雨 (3)①③
19、科学地利用燃烧反应,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是非常重要的。
(1)煤的主要成分是碳,请写出碳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做饭时,锅底出现黑色物质,需要调 (填“大”或“小”)炉具或灶具的进风口,使燃料充分燃烧;
(3)请写出成语“釜底抽薪”体现的灭火原理: ;
(4)如果发现火险或遭遇火灾,应采取的应急措施是 (写出一条即可)。
【答案】(1)C+O2CO2; (2)大;
(3)移走可燃物 (4)拨打电话119。
20、甲烷是优质气体燃料,用途广泛。
(1)炒菜时,观察到厨房里天然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锅底出现大量炭黑时,应当将天然气灶的进风口调 (填“大”或“小”)。
(2)为及时发现天然气泄漏,常在天然气中加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乙硫醇(C2H5SH),乙硫醇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C2H5SH+9O24CO2+6H2O+2X,则X的化学式为 。若在厨房中闻到乙硫醇的难闻气味,表明厨房的天然气可能已泄漏,下列应急措施可行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关闭气源阀门 B.轻轻打开门窗通风
C.打开抽油烟机排气 D.在厨房内使用手机拨打火警电话“119”
(3)在加热条件下,甲烷与氧化铜发生反应,生成铜、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中表现出还原性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答案】(1)大; (2)SO2;AB;
(3)CH4+4CuO4Cu+2H2O+CO2;CH4。
21、小文在学习“燃烧与灭火”的内容时,做了以下实验,用两种不同方法熄灭蜡烛火焰。
(1)以上实验依据的灭火原理是:
实验1:_____________ ,实验2______________ ;
(2)请你再举一个生活中灭火的实例________________ 。
【答案】(1)使可燃物得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使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隔绝 (2)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其它合理答案均可)
22、近年来,世界各国人民的节能意识日益增强,科学家也在开发新能源、研制新产品、提高化学能的转化效率等方面做着积极的努力。
(1)有待继续开发、利用的能源有:
(请回答三种)。
(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一个由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例子:
(写化合反应)。
(3)氢气具有燃烧热值高且 的特点,被认为是最清洁的能源。
【答案】(1)太阳能、水能、风能(或其他合理答案)
(2)C+O2 CO2(或其他合理答案) (3)无污染
23、可燃物燃烧条件的验证实验如图所示。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请你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三个实验中,白磷会燃烧的是 (选填序号)
(2)通过A、C实验对比,证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答案】(1)C; (2)温度达到着火点。
三、实验探究题。
24、学习了燃烧和灭火的知识后,某同学进行了相关探究:
(1)在做“燃烧的条件”实验时,把同样大小的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如图所示,观察到的现象是 先燃烧,通过此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2)在生活中观察到:点燃的小木棒燃烧端朝上,往往没燃尽就熄灭,而燃烧端朝下,往往不易熄灭。从燃烧的条件来看,你认为燃烧端朝上的小木棒,没燃尽就熄灭的最主要原因是 ,若将小木棒事先涂油,燃烧端朝上也不易熄灭,请说明原因: 。
(3)“火立熄”是一种新型的家用灭火用品,它接触到火焰3~5秒后炸开,释放的粉末覆盖在燃烧物上,同时放出不可燃气体使火焰熄灭,其灭火原理是 。
【答案】(1)乒乓球碎片;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2)小木棒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 着火点较低的油燃烧产生的热量,使小木棒温度较易达到着火点;
(3)⑶隔绝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
25、化学兴趣小组在鲁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课外探究实验,他们将剪断的火柴头置于酒精灯灯芯上,点燃酒精灯,意外的发现灯芯上的火柴头居然没烧着!这是什么原因呢?请你随他们一起探究。
【猜想与假设】猜想1:灯芯与焰心交界处温度低于火柴头的着火点。
猜想2:灯芯与焰心交界处氧气浓度太低,不支持火柴头的燃烧。
猜想3:两者均是影响因素。
【査阅资料】①火柴头主要由KClO3、MnO2、易燃物及粘合剂等组成,用红外线测温仪测得火柴头的着火点约是303.4℃.②火柴头在氧气浓度为12.2%的气体中不能燃烧。
【实验验证1】为了验证猜想1,小明利用高温传感器测定酒精灯灯芯和焰心交界处的温度 (如图1),得到的数据如下:
测量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温度/℃ 236 243 240
(1)小明进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使实验结论更准确。
(2)仅由上表可知,灯芯上火柴头未烧着的原因是没有达到火柴头的着火点 。
(3)请写出火柴头擦燃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资料提供物质)2KCl+3O2↑ 。联想到火柴燃烧时出现的白烟,小明推测白烟的成分可能是五氧化二磷 。
【实验验证2】为了验证猜想2,小红用注射器抽取酒精灯灯芯和焰心交界处的气体,并利用氧气传感器测量氧气的体积分数,数据如下表。
测量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值
氧气的浓度/% 5.93 5.29 6.53 5.92
(4)根据实验1、2探究内容,可知猜想 3正确。
(5)小红测出的几组氧气浓度存在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火焰的大小有关 。
【反思评价】图2是小组同学将火柴头置于装有空气的密闭的容器中燃烧,并用氧气传感器在容器顶端测量整个过程容器内氧气浓度变化,那么在B (填“A、B、C、D”)点时火柴头熄灭;请你根据所学推理并解释曲线AB段、BC段、CD段氧气浓度变化的原因。①氧气的量在减小 ;②蜡烛熄灭后,随着容器冷却,下面的氧气向顶端扩散,所以氧气浓度升高 ;③最后氧气又均匀的分散在容器中,所以降低,直到均匀 。
【答案】(1)小明进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使实验结论更准确;故答案为:使实验结论更准确;
(2)没有达到火柴头的着火点;
(3)2KClO32KCl+3O2↑;五氧化二磷;
(4)3;
(5)火焰的大小有关;
【反思评价】B;氧气的量在减小;蜡烛熄灭后,随着容器冷却,下面的氧气向顶端扩散,所以氧气浓度升高;最后氧气又均匀的分散在容器中,所以降低,直到均匀;
四、计算类综合题。
26、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
(1)化石燃料有煤、 和天然气等,它们是 (填“可”或“不可”)再生能源。
(2)某工厂每天燃烧的煤含硫0.16 t,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该工厂每天产生的二氧化硫的质量是多少
【答案及解析】(1)石油 不可
(2)设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为x。
S+O2SO2
32 64
0.16 t x
x=0.32 t
答:该工厂每天产生的二氧化硫的质量是0.32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