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居民与聚落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总分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1、产业革命前,世界人口增长缓慢,从根本上说是由于( )
A.各国控制人口政策 B.生产力水平低
C.人口死亡率高 D.自然灾害和战争频繁
2. 以下大洲人口呈现低出生率、低死亡率的是( )
A.拉丁美洲 B.非洲 C.欧洲 D.亚洲
3. 关于世界人口的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
A.世界人口稠密区都分布在发展中国家 B.世界上的大平原都是人口稠密区
C.自然条件恶劣的地方,人口比较稀疏 D.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非洲
4. 右图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 下列地区人口较为稠密的是( )
A.中国长江中下游平原
B.巴西亚马孙平原
C.南极大陆
D.撒哈拉大沙漠
6. 某地区平均每20 000人中,当年出生并成活80人,死亡46人,这个地区一年中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为( )
A.4‰ 2.3‰ 1.7‰ B.4‰ 4.6‰ 0.4‰
C.8‰ 1.6‰ 3.4‰ D.10‰ 2.3‰ 7.7‰
7. 关于世界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因此人口总量最大
B.欧洲西部人口稠密,因此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C.人口稠密的国家,经济都欠发达
D.人口稠密的国家,人口总量不一定大
8. 区别人种的依据是( )
A.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 B.经济生活和文化程度
C.居住地区和历史发展 D.人体体貌特征
9. 北美洲的印第安人属于( )
A.黄色人种 B.白色人种 C.黑色人种 D.混血人
1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白色人种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人种
B.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英、美、法等发达国家
C.白色人种是优等人种,黑色人种是劣等人种
D.日本人是白种人
11. 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的居民主要信仰的宗教是( )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佛教 D.清真教
12. 人种、语言、文化、宗教相似的地区是 …( )
①北非 ②西亚 ③南亚 ④东南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3. 西班牙语在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使用,是因为( )
A.拉丁美洲与西班牙是同一个民族,有共同语言
B.二战后,大量西班牙人迁移到拉丁美洲
C.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历史上曾是西班牙的殖民地
D.拉丁美洲的国家都说西班牙语
14. 欧洲居民主要信仰( )
A.伊斯兰教 B.基督教 C.佛教 D.清真教
15. 小明收到在加拿大留学的姑姑用当地语言文字写给他的一封信,信使用的语言文字可能是( )
A.英语 B.西班牙语 C.汉语 D.俄语
16. 小明的爸爸在国外工作,写信回来告诉小明,该国多为白色人种,大多信仰伊斯兰教,通用阿拉伯语。你知道该国在下列哪个地区吗 …( )
A.极地地区 B.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C.西亚地区 D.拉丁美洲地区
17. 语言相同而主要人种不同的国家是( )
A.西班牙和墨西哥 B.法国和西班牙
C.美国和墨西哥 D.法国和美国
18. 埃及的大多数居民使用的语言是( )
A.英语 B.法语 C.西班牙语 D.阿拉伯语
19. 关于世界语言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都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
B.英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C.阿拉伯语在亚洲西部、非洲北部的许多国家中通用
D.汉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20. 下列国家的语言不以英语为主的是( )
A.澳大利亚 B.美国 C.德国 D.印度
21. 一般来说,寒带地区居民的住房比温带地区居民的住房 ( )
A.墙壁厚 B.窗户大 C.高大宽敞 D.记录的政治文化信息丰富
22. 下列条件中,不利于聚落形成的是( )
A.地势较为平坦的地区 B.河流沿岸
C.有铁路穿过的地区 D.森林覆盖率高的山坡上
23. 世界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很大,聚落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往往形成了不同的建筑风格以适应不同的环境。下面有关建筑与当地自然环境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东南亚的高架屋上层通风避潮,利于人们生活 。
B.西亚的厚墙土屋西亚经济落后,这种建筑建设费用较低 。
C.黄土高原的窑洞便于修建且冬暖夏凉适于人住。
D.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的冰屋北极地区冰天雪地,该建筑利于就地取材且能保温 。
24. 传统聚落的重要性在于( )
A.特色鲜明,不易仿造
B.民居可供人们欣赏,有旅游价值
C.它们从不同的侧面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
D.民居是当地居民的特色建筑,具有民族象征意义
25. 不同类型的聚落所呈现的景观有较大差异,是由于( )
A.劳动生产方式不同 B.有利于聚落的建造
C.有利于聚落的生产活动 D.有利于人们的居住
26. 下列关于聚落保护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如不对传统聚落加以保护,将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
B.应尽力保护那些具有传统特色的、民族特色的聚落
C.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D.对于那些较为破旧的聚落,应当拆除以利于美化环境
27. 在现在社会中经常会出现新的城市,你认为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
A.自然资源 B.旅游业的兴起 C.宗教活动 D.军事安全防卫
28. 在伊朗有一处世界遗产巴姆古城堡,它沦为一片废墟的原因是( )
A.人类大规模的开发 B.气候原因 C.地震原因 D.战争原因
29. 有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
①土壤肥沃,适于耕作 ②地形平坦 ③自然资源丰富 ④水源充足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③④ D.①③④
30. 我国的________地方简称“沪”,春秋时属吴,战国时当地渔民创造了捕鱼工具“扈”,称这一带为沪渎。你想一想,这个地方最早的聚落类型应属于( )
A.深圳 渔村 B.上海 渔村 C.天津 渔村 D.上海 耕作
二、 综合题(共40分)
31.读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A至F处所代表的主要语言:
A ,B ,C ,
D ,E ,F 。
(2)图中A处所在国家是 ,B处常见的宗教建筑是 ,C处主要为 人种。
(3)D、E、F三处语言都起源于 洲,这些语言为什么起源于该洲?
(4)下图人物主要生活在图中 (字母代号)地区,其对应的语言和宗教正确是( )
英语、基督教
法语、基督教
俄语、伊斯兰教
阿拉伯语、伊斯兰教
32. 某中学组织同学到华北平原一带春游。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画出了活动区域的土地利用分布图并写出了春游日记。请你根据选取的春游日记和土地利用分布图,分析回答。
春游日记:我们在白云湖边举行联欢活动。站在湖边望去,笔直的白云河直通大海。村庄均匀的散布在碧绿的麦田中,白云镇中一座高大的教堂从民居中拔起,教堂顶部巨大的十字十分醒目(形状如景观图)。在镇东南面乡村路与公路交汇处有一座工厂,工厂的烟囱里不停的冒出浓浓的黑烟。
(1)用“O”符号在图中相应位置上画出春游日记中描述的工厂。_____________
(2)归纳分析该地的地势特点。______________
(3)据当地人讲,历史上白云河弯弯曲曲,为了泄洪和排涝,人们把河流改造成笔直的形态。这里的洪涝灾害多发生在什么季节 _________
(4)据当地人讲,每到夏季,镇东南的工厂冒出的烟尘常常会飘散到白云镇,呛得人很难受。而到了冬季,这种现象基本不会发生。你认为其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
(5)根据该地的教堂,可以推知该地盛行过的宗教是____________。
33.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A、B代表的聚落类型: A________,B________。
(2)从形成时间看,______出现早。
(3)从交通运输条件看,交通便利的是________。
(4)从人口密度看,________人口较稠密。
(5)下列景观中,属于B的是( )
A.农田 B.高楼大厦
第三章居民与聚落 参考答案
选择题 (30×2=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C C A A D D A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A C B A C A D C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D B C A D B A B B
二、综合题(共40分)
31.读图,回答有关问题:(共18分)
(1)汉语 阿拉伯语 俄语 西班牙语 法语 英语(每空1分)
(2)中国 清真寺 白色 (每空2分)
(3)欧 殖民的扩张(每空2分)
(4)D(每空2分)
32、(1)
(2)西北高,东南低(3分) (3)夏季(2分)
(4)受季风的影响,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偏北风(意思正确即可)(3分)
(5)基督教 (2分)
33、 (共12分)(1)乡村 城市 (2)A (3)B (4)B (5)B(每空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