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1.(史料实证)右图是西周青铜器伯卣(yǒu)。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材料及图片反映出我国商周时期的成就主要体现在 ( )
A.铸造业方面 B.制瓷业方面 C.造船业方面 D.纺织业方面
2.考古学家在商朝的多处遗址中,发现青铜铸造业有着较细的分工,不仅有世代从事生产、擅长专精技艺的工匠,而且生产规模宏大,技艺水平高超。据此推断,商朝能够铸造出司母戊鼎的条件有( )
①分工细致
②技艺精湛
③原料丰富
④规模宏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周礼》载:“金有六齐(配方):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这说明当时的工匠在青铜器的制作中,已能准确掌握铜、锡的比例。下列说法能正确反映材料内容的是( )
A.青铜器的工序复杂
B.青铜器的铸造工艺
C.金文的形成与发展
D.青铜器的象征意义
4.西周利簋(青铜器)上有一段铭文:“武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右吏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这段铭文印证了《尚书·牧誓》中关于牧野之战的记载。这说明该青铜器的特点是 ( )
A.工艺高超
B.制作精美
C.种类多,规模大
D.具有史料价值
5.从右图所示的甲骨文中我们可以得出的正确信息是 ( )
A.商朝文化繁荣
B.商朝经济发达
C.商朝的奴隶众多
D.商朝的刑罚残酷
6.读史明智,鉴往知来。当下的疫情,就是特殊的课堂。我们可以从我国数千年来抗击疫病的历史中获取对当下防控疫情的启示。假如我们可以从文字记载中查找有关“瘟疫”的信息,那么这些信息最早可能出现在 ( )
A.炎黄时期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7.2022年是甲骨文发现 123周年,“一片甲骨惊天下”,中华基因永传承。以下关于甲骨文的表述正确的是 ( )
①发现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
②是刻在竹简上的文字
③记载的内容涉及祭祀、战争等
④证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8.商朝时期的大量青铜器和甲骨文证明了中华文明的悠久、辉煌,是中华民族的骄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铜”铸文明】
(1)图中的两件青铜器分别是什么 从图中你能发现青铜器的哪些特点 青铜器除了用来做礼器,还有哪些用途 请列举两例。
【说文解字】
(2)请把甲骨文和相应的现代汉字用线连起来。
(3)说说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4)通过上述探究活动你有何感想
1.“鼎”是青铜器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关于“鼎”的来历及作用: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具发展为传国重器;国灭则鼎迁,九鼎先后迁徙于阳城、亳京、镐京。历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由此可见,“鼎”是 ( )
A.祭祀用的礼器
B.饮食用的食器
C.娱乐用的乐器
D.国家和权力的象征
2.由甲骨文发展而来的汉字,不仅是一种传情达意的工具,还是联结和维系中华民族的根。观察下面有关甲骨文的图表,从中可以提取到的信息是 ( )
A.甲骨文记录了中华文明的起源
B.甲骨文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比较成熟的文字
C.通过甲骨文可以了解商周时期的历史
D.甲骨文是世界上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教材知识】
高超 食器 等级 泥范铸造法 司母戊鼎 龟甲 王懿荣 体系较为完整 中国文字 商朝 象形 基本结构
【基础巩固】
1.A 2.B 3.B 4.D 5.D 6.C
7.C 据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主要出土于河南、陕西、山东等地,最早发现于安阳,故①错误;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②错误,④正确;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③正确。故选C。
8.(1)图(a):四羊方尊;图(b):司母戊鼎。特点:形制雄伟,气势宏大,纹饰华丽,工艺高超。用途:兵器、酒器、食器等。
(2)A—③ B—④ C—① D—②
(3)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
(4)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创造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
【思维进阶】
1.D
2.B 依据题干的图表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题干图表表明甲骨文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比较成熟的文字,B项符合题意。故选B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