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1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共2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2-08 14:1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第1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目前高空跳伞的最高纪录由谷歌副总裁阿兰-尤斯塔斯保持着,他的跳伞高度是41419米。
思考:两个人跳伞为什么要配备特质的宇航服?
1
大气的组成
大气的主要成分
1
N 、 O 、CO 、O 、
水汽和杂质、氩气等
干结空气
大气成分的作用
2

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大气成分的作用
2
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N、 H、 Ca、P等
C

o
大气成分的作用
2
光合作用的原料
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CO
大气成分的作用
2
大量吸收紫外线
“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O
大气成分的作用
2
产生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影响地面和大气的温度。
水汽
大气成分的作用
2
形成凝结核——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杂质
大气成分的作用
2
大气污染物
臭氧空洞
地球大气上空臭氧层的臭氧从1970年代开始以每十年4%的速度递减,在春季时连对流层的臭氧也在减少,形成所谓臭氧层空洞。
臭氧被消耗的主要原因是人类使用的冰箱、冰柜释放大量的氟氯烃(商品名称为氟里昂),氯化物和溴化物对臭氧分解的催化作用引起的。
Ozone depletion
我太难了。。。
活动探究
了解大气含氧量减少对人体产生的影响
我国已建成甘肃榆中、青海多巴、云南海埂、河北兴隆、云南呈贡等国家级高原体育训练基地。目前,世界公认的平原运动员进行高原训练的最佳高度为海拔1800-2400米。
地点 榆中 多巴 海埂 兴隆 呈贡
海拔/m 1996 2366 1888 2118 1906
经度 104°02′E 103°31′E 102°41′E 117°22′E 102°48′E
纬度 35°52′N 35°52′N 25°01′N 40°36′N 24°53′N
表2.1 我国部分高原训练基地的地理坐标
海拔/m 0 1000 2000 3000 4000
含氧量比 100% 89% 78% 70% 61%
目前,世界公认的平原运动员进行高原训练的最佳高度为海拔1800-2400米。我国的高原训练基地的海拔在这个范围内吗?推测运动员在更高海拔训练反而达不到理想成绩的原因。
表2.2 不同海拔与海平面的含氧量比
思考
思考
在奥运会等世界重大体育赛事中,来自非洲埃塞尔比亚、肯尼亚的中长跑运动员往往成绩优异。在非洲地形图上,找出在两个国家,归纳它们共同的地形特点。由此,你能推测这两个国家中长跑运动员成绩优异的原因吗?
埃塞尔比亚
肯尼亚
2
大气的垂直分层
对流层
平流层
高层大气
宇宙空间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温度/℃
海拔/km
12
50
2000~3000(大气上界)
气温
短波
对流层
平流层
高层大气
臭氧层
电离层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温度/℃
海拔/km
12
50
2000~3000(大气上界)
气温
短波
平流层
高层大气
臭氧层
电离层
对流层
对流层
1
位置
大气圈最底部
(平均0~12km)
划分依据
大气的温度、密度等物理性质和运动状况。
组成
干结空气质量的3/4,几乎全部的水汽和杂质,大部分污染物。
特点
海拔越低,温度越高;纬度越低
,厚度越厚;冬季薄,夏季厚。
与人类关系
人类生产生活的位置,可形成风、云、雨、雪、雾等天气现象。
吸收地面辐射增温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温度/℃
海拔/km
12
50
2000~3000(大气上界)
气温
短波
对流层
平流层
高层大气
臭氧层
电离层
平流层
2
位置
大气圈中间位置
(平均12~50km)
划分依据
大气的温度、密度等物理性质和运动状况。
组成
存在臭氧层,氧气稀薄,极少的水汽和杂质。
特点
海拔越高,温度越高;30km以上时温度迅速上升。
与人类关系
无云雨现象,能见度好,适合航空飞行。
臭氧吸收紫外线增温
目前高空跳伞的最高纪录由谷歌副总裁阿兰-尤斯塔斯保持着,他的跳伞高度是41419米。
思考:阿兰-尤斯塔斯跳伞的大气环境与视频中极限跳伞运动员有何不同?他需要携带哪些装备?
答案:跳伞的高度不同,极限跳伞是位于对流层中,阿兰-尤斯塔斯跳伞位于平流层中;他需穿戴特制宇航服,以保证恒温、恒压和氧气的正常供应。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温度/℃
海拔/km
12
50
2000~3000(大气上界)
气温
短波
对流层
平流层
高层大气
臭氧层
电离层
高层大气
3
位置
大气圈的最上层
(平均50km~大气上界)
划分依据
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等物理性质和运动状况,平流层以上的大气统称高层大气。
组成
空气密度非常小,存在电离层。
特点
海拔升高,温度先会下降;随后温度又持续上升。
与人类关系
有流星、极光现象;有人造卫星、空间站、宇宙火箭等。
课堂小结
大气主要成分
大气成分的作用
大气
的组成
垂直分层
对流层

平流层

高层大气

人与大气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