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3.1 水循环课件(共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3.1 水循环课件(共3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2-08 17:31: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1节 水循环
如图所示,若将①地球上的水,②沼泽、河流、湖泊和地下水中的液态淡水,③河流和湖泊中的淡水三者分别汇集起来,只不过形成三个小水珠。直径分别约为1 384千米、273 千米、56 千米。
地球上水的体积与地球体积大小对比
1.图中的三个水珠并不太大,但地球却被称为“水的行星”,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水珠”虽然不大,但地球上的水覆盖了地球表面的大部分面积。从太空中望去,地球大部分被蓝色的海洋包围,所以人们称地球是“水球”。
2. 地球上淡水资源的储量并不多,而人类每天都在大量取用它,这会不会造成水资源的枯竭呢 为什么?
不会。淡水资源的储量虽然不多,但通过水循环,这些水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不停运动,使地球上水的总量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若发生较大程度的气候变化或严重的污染,这些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将可能减少。
地球上的水有哪些形态,在数量和分布上有何特点?
地球上的水体主要包括哪些类型?主体是那种类型?

地球
上的
数量最少
但分布最广
数量最大
分布次之
仅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
97%
主体
供应人类
所需淡水
形态
气态
液态
固态
水体类型
海洋水
陆地水
大气水
数量最少
分布最广
人类可利用的淡水占淡水总量的0.3%
冰川是地球淡水的主体,主要分布在两极地区和中低纬度高山地区,水量占全球淡水储量的 2/3 以上。
《宋书》对此的解释原理是什么?蒸发的海水去哪里了?
江河奔流不息,最终注入大海,为什么大海的水没有增多?公元5世纪,南朝史学家沈约在《宋书》中对此问题作了解释:太阳加热海水,使海水蒸发;河流注入大海,补充蒸发的消耗,使海水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
阅读材料
思考
1
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
水循环
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等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水循环的类型包括:
海陆间循环(发生在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循环)
陆地内循环(发生在陆地上的水循环)
海上内循环(发生在海面上的水循环)
蒸发
降水
海上内循环
蒸发、蒸腾
降水
陆地内循环
蒸发
水汽输送
降水
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
下渗
海陆间循环
水循环示意图
水循环的类型特点
类型 主要环节 特点
海上内循环 循环水量最大
对全球热量输送有重要意义
海陆间循环 最重要的循环
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陆地内循环 循环水量少,对干旱地区非常重要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减轻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下图是我国某城市依据“海绵城市”原理建设的道路绿化带。读图完成下题。
1.“海绵城市”可以起到的影响有(  )
A. 减少水资源
B. 加剧地面沉降
C. 减轻城市内涝
D. 加剧城市热岛效应
C
思考:
人类活动能够干预和影响水循环哪些环节?
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水循环环节 人类活动
地表径流 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填河改陆、围湖造田
地下径流 地下工程建设、地下水人工回灌,抽取地下水
地下交通线路修建破坏渗流区的地质结构,改变地下水的渗透方向
局部地区大气降水 人工降雨
蒸发 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可以增加局部地区的水汽供应量
下渗 城市铺设渗水砖可以增加下渗;城市路面硬化,可减少下渗
目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活动探究
认识砂田影响的水循环环节
宁夏中部气候干旱,人们在耕作土壤表面铺设厚10——15厘米的砂石覆盖层,发展农作物种植,这就是砂田,砂田作物的产量较高,品质较好。
砂田和裸田的蒸发量
4月末种植前砂田和裸田不同程度含水量
1.分析砂石覆盖层对水的下渗的影响。
2.读图1,比较砂田和裸田蒸发量的差异,说明砂石覆盖层对蒸发的影响。
3.读图2,比较4月末砂田和裸田土壤含水量,归纳砂田影响的水循环环节及其作用。
2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水循环的意义
把各圈层联系起来,使各种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动态平衡。
水循环的意义
把各圈层联系起来,使各种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动态平衡。
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水循环的意义
把各圈层联系起来,使各种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动态平衡。
源源不断向海洋输送大量泥沙、有机物与无机盐。
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水循环的意义
把各圈层联系起来,使各种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动态平衡。
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源源不断向海洋输送大量泥沙、有机物与无机盐。
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水循环的意义
影响着全球的气候和生态。
把各圈层联系起来,使各种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动态平衡。
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源源不断向海洋输送大量泥沙、有机物与无机盐。
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课后总结
自然界的水循环
水循环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过程
人类影响
类型
海陆间循环
陆地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课堂训练
1.图为某城市水循环示意图,如果扩大城市绿地面积,图中四个环节发生的变化正确的是( )
a增加
b增加
c减少
d不变
C
课堂训练
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2)~(3)题。
(2)图中正确表示海陆间水循环的组合是( )。
A. A→B B. A→C→D→E C. F→D→G D. I→D→G
B
(3)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海陆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 )。
A. 春 B. 夏 C. 秋 D.冬
B
课堂训练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水循环各环节的名称:
A______,C________,E______,F________。
(2)由A与B组成的水循环叫__________;
由D与E组成的水循环叫__________。
(3)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南水北调工程与哪一个环节关系最密切?___。
(4)最能代表我国夏季东南风的环节是___。
(5)环节B与E水量较大的是___。
蒸发
水汽输送
降水
地表径流
陆地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F
C
E
3
洪涝灾害防治
感知洪涝
洪涝灾害
洪水灾害
雨涝灾害
暴 雨
水利工程失 事
冰雪融化
江河湖泊水量迅猛增加,水位急剧上涨,水流冲出天然水道或人工堤坝所造成的灾害
由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
低洼地区
积水、淹没
我国洪涝灾害发生频率高,影响范围广,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探究洪涝——之成因
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武汉易产生洪涝灾害的原因。
自然:长江流域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河流众多,河流流量大;长江下游地势低平,易造成排水不畅;
人为:长江流域植被遭到破坏,城市不透水路面增加,水的下渗作用减少,河流流量增大;长江中游地区围湖造田活动频发,降低了河湖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排洪能力。
淹没农田
洪涝危害巨大,洪水常常淹没农田。
洪涝灾害的危害
破坏基础设施
洪水会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
引发生态问题
洪涝还会引起河流泥沙淤塞、水土流失等问题。
容易引发疫情
此外,洪涝过后容易引发疫情,威胁人类身体健康。
防治措施 具体措施
工程措施
非工程措施
洪涝灾害的防治
利用气象卫星对强降雨天气、水情进行监测,能够有效防御洪涝灾害。
提高强降雨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可以减轻洪涝灾害的损失。
防御洪涝灾害,需要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
有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和分洪区(或滞洪区、蓄洪区),完善排涝设施等
加强洪泛区的建设管制、建立洪水预警机制、落实居民撤离应急预案、推行防洪保险等。
课堂训练
D
F
E
A
C
B
M
N
P
(1)水循环的原动力是___________
太阳辐射
(2)海洋水在太阳辐射作用下,大量的海水(A)______形成水汽,水汽被(B)________到陆地上空,在适当的条件下凝结形成(C)_____,降落到地面的水,通过(F)___________和(D)_________ 又返回海洋,这种水循环称为_________循环,它使陆地水不断得到_______、_________,使水资源得以______。
蒸发
输送
降水
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
海陆间
补充
更新
再生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