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方案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戎、诸”4个生字。会写“戎、尝、诸”3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结合注释理解古文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教学重难点】
能结合注释理解古文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1.课件出示《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的配图,学生猜故事。
2.学生思考并交流这些故事的共同点。
预设:(1)这些故事的主人公都是儿童。
(2)两个故事中的小朋友都很有智慧。
(3)两个故事都是古代的。
小结过渡:这些故事的主人公都是我国古代的儿童,他们的故事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文言文,认识一位不凡的少年。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熟悉的古代儿童故事,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之间的桥梁,自然过渡到新课的学习。
二、初读诗文
过渡:要想学好古文,知人论世是第一步,下面让我们来了解课文中的主人公和故事的时代背景吧。
1.人物介绍
王戎(234年-305年),字濬冲。琅玡郡临沂县(今山东省临沂市)人。晋朝名士、官员,“竹林七贤”之一,自幼聪慧。
2.作品背景
《王戎不取道旁李》选自《世说新语·雅量》。《世说新语》是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记述了人物的轶闻琐事、言谈举止,文字质朴而意味隽永。其中的不少故事,成了诗词中常用的典故。成语“道旁苦李”就出自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
3.情境诵读
播放《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情境课文(诵读版),学生可先听读古文,初步感知诗文内容。
听读要求:
(1)注意字词读音。
(2)注意断句和节奏。注意点拨“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一句的停顿。
4.纠正读音
学生自由朗读古文,随后正音。
(1)自读要求:
①自由朗读古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②把古文读给周围的同学听一听。
5.全班齐读《王戎不取道旁李》
6.集中识字
本课中有几个生字,我们一起来看看怎么识记它们吧。
róng zhū jìng weí
戎马 诸位 竞争 唯一
(1)戎,后鼻音róng,半包围结构,部首是戈字旁,“戈”代表兵器,“ ”代表铠甲,两部分合在一起指武器。
(2)诸,翘舌音zhū,左右结构,左窄右宽,部首是言字旁,可解释为“众”,可以组词“诸位”。
(3)竞,后鼻音jìng,上下结构,部首是立字头,课文中的意思是“争着”,可以组词“竞争”“竞选”“竞相开放”。书写时注意与“竟”区分,在“竟”字的基础上去掉口字中间的一横。
(4)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部首是口字旁,课文中意思是“只有”,可以组词“唯一”“唯独”。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疏通课文中的生字词,读通读顺古文,读出节奏。简要介绍、交流故事人物和作品背景,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过渡:同学们,你们是否也像我一样好奇位列“竹林七贤”的王戎小时候的故事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一探究竟吧!(板书:王戎不取道旁李)
三、问题探究
(一)合作探究
1.探究任务
学生自由诵读古文,借助课文注释和插图,用自己的话来讲述故事。
2.探究活动
理解文意
点拨:
(1)解读文题:“王戎不取道旁李”就是“王戎不摘路边的李子”。
(2)字词注释:
①“尝”是“曾经”的意思。
②“诸”是“众多”的意思。
③“竞走”是“争着跑过去”的意思。
④“唯”是“只有”的意思。
⑤“信然”是“的确如此”的意思。
在学习文言文时,课文注释是我们理解文意的好帮手,借助注释说说课文的大意。(板书:借助注释)
学生交流讨论课文大意,教师适时点拨“多子折枝”的意思是有许多成熟的李子,把枝头都压弯了。这一句我们可以借助课文插图来理解。(板书:结合插图)
(3)文意: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孩子一起出去玩耍。他们看见道路旁边的李树上有许多成熟的李子,把枝头都压弯了。大家争着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不动。有人问王戎为什么不去摘李子,他回答说:“李子树在路边竟然还有那么多的果子,这一定是苦李子。”大家摘下来一尝,的确如此。
讲述故事
借助课文注释和插图,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1)小组练说,结合注释说故事。
一人练说一句,四人合作讲完整的故事。
(2)小组展示,教师点拨。
课文中的三个“之”内涵不同。联系上下文讨论可知,第一个和第三个“之”指代的是李子;第二个“之”指代的是王戎不去摘李子这件事,“人问之”用现代汉语中常用的说法可以解释为“人问王戎为什么不去摘李子”。
这是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式来理解文意。(板书:联系上下文)
(3)学生练习,展示评价。
分层要求:
①第一层级:讲述有困难的学生,重在练习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述完整。
②第二层级:学有余力的学生,练习把故事讲生动,添加人物语言、心理活动。
小结:要想用自己的话来讲述故事并不简单,借助注释、结合插图、联系上下文可以帮助我们讲清故事,展开想象可以进一步帮助我们讲好故事!
四、书写指导
(1)教师出示“戎、尝、诸”这些生字并引导学生观察,交流书写注意点。
点拨:
①“戎”字半包围结构,笔顺为“横、短横、撇、斜钩、撇、点”。两个撇画要写出区别,第一个是竖撇,第二个是斜撇。
②“尝”字上下结构,上略短下略长,“云”第二横与党字头大致同宽。
③“诸”是左右结构的字,并且左窄右宽。“者”的撇画要写得舒展,注意和“讠”的提相穿插。
(2)学生练写,师生共评。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通过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结合插图、展开想象等方法,理解了课文意思,学会了用自己的话来讲述这个故事。
六、作业布置
讲一讲: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
王戎不取道旁李
借助注释
用自己的话 结合插图
讲述故事 联系上下文
展开想象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方案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竞、唯”2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3.能解释“树在道旁而多子,此李必苦”的原因。
【教学难点】
理解并能解释“树在道旁而多子,此李必苦”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1.回顾故事内容:借助课文注释、插图,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文意: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孩子一起出去玩耍。他们看见道路旁边的李树上有许多成熟的李子,把枝头都压弯了。大家争着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不动。有人问王戎为什么不去摘李子,他回答说:“李子树在路边竟然还有那么多的果子,这一定是苦李子。”大家摘下来一尝,的确如此。
小结过渡: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课文,进一步了解这位天才少年王戎。
设计意图:再次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巩固复述能力,回顾课文内容,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再读诗文
1.指名读《王戎不取道旁李》,注意字词读音、断句和节奏。
2.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再次熟悉古文,读出节奏。回顾课文内容,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过渡:同学们,你们是否也像我一样好奇:为什么王戎如此肯定“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就让我们一起进入课文来一探究竟吧(板书:王戎不取道旁李)
三、问题探究
合作探究
1.探究任务
思考探究: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2.探究活动
看到“道旁李树多子折枝”,王戎和诸小儿的反应截然不同,圈画出两者不同的反应,展开想象。(板书:道旁李树多子折枝)
交流:诸小儿反应:竞走取之(板书:竞走取之)
王戎反应:不动(板书:不动)
(1)聚焦诸小儿的表现,想象他们当时的想法。
出示填空: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心想:_________________,乃竞走取之。
预设:这么多李子,真想摘几个尝尝!
看王戎站立不动,诸小儿心想:_______________,乃问之:“_____________ ”
预设:王戎怎么还不来?那李子都归我们啦! 你怎么不摘路边的李子?
过渡:“诸小儿”看到“道旁李树多子折枝”时,全都“竞走取之”,这是小孩子的正常表现,那么王戎是什么反应呢?
(2)聚焦王戎的表现,想象王戎当时的想法。
出示填空: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王戎心想:____________,便知道此必苦李。于是站立不动。
预设:如果路边的李子味道好,肯定已经被人们摘光了;现在树上还剩这么多李子,说明没人要摘来吃。
(3)两者对比,感受形象。
同样是“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是“竞走取之”,王戎却通过观察,进行思考,最后得到“此必苦李”的判断。这个结论得到了诸小儿的验证。此时,“诸小儿”会说些什么呢?
出示填空:
诸小儿取之,信然,乃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设:王戎,你真善于思考,我们要向你学习!
小结:这个故事中,王戎与其他孩子不同的表现,让我们充分感受到,王戎是一个善于观察思考、遇事冷静推断、不盲从的孩子,果真就如课文注释①说的那样,聪慧过人!(板书:善于观察思考、遇事冷静推断)
设计意图:通过揣摩人物心理,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感受王戎善于思考、并能进行推理判断的特点。
四、拓展延伸
阅读《王戎观虎》的故事,了解故事大意,感受王戎的另一面。
王戎观虎
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魏明帝于宣武场上断虎爪牙,纵百姓观之。王戎七岁,亦往看。虎承间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易颠仆,戎湛然不动,了无恐色。
1.理解文意: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大意。
注释:
①魏明帝:即曹魏明帝曹叡。
②断虎爪牙:即把老虎关在笼子里。
③承间:承着空隙。
④辟易颠仆:神色慌乱,躲避不迭,以致跌倒。
⑤湛然:深沉稳重的样子。
译文:魏明帝在宣武场上把老虎关在笼子里,任凭百姓观看。王戎当时七岁,也去看了。老虎乘隙攀住栅栏大吼,吼声震天动地,围观的人全都吓得退避不迭,跌倒在地。王戎却非常镇定,一动也不动,一点也不害怕。
2.感受形象:圈画“观者”与王戎看到老虎后的反应,感受王戎形象。
观者:无不辟易颠仆。
王戎:湛然不动,了无恐色。
观者全都神色慌乱,躲避不迭,以致跌倒,而王戎非常镇定,一动也不动,一点也不害怕,通过两者对比,衬托出少年王戎的勇敢镇定。
五、书写指导
1.教师出示“竞、唯”这些生字并引导学生观察,交流书写注意点。
点拨:
①“竞”是上下结构的字,上宜横短,下横要长。“口”不宜写大。竖弯钩圆转自然。
②“唯”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隹”横画均匀、平行,竖画正直;底横稍长。
2.学生练写,师生共评。
六、课堂小结
小结: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善于观察思考、遇事冷静判断的王戎。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也要向王戎学习,养成独立思考不盲从的好习惯。
七、作业布置
背诵并默写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