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滚动训练(word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滚动训练(word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12-08 14:17: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滚动训练含答案
人教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
A. 粮库失火用水浇灭——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扑灭森林火灾时开辟隔离带——清除和隔离可燃物
C.用扇子扇煤炉,炉火越扇越旺——提供充足的氧气
D.图书、档案起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隔绝氧气
2、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
A.乘电梯逃离火灾现场 B.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C.室内着火时不急于打开门窗 D.火场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3、学习化学的目的并不在于要成为化学家,重要的是善于用化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从化学的角度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不慎将酒精灯碰倒导致失火,立即用水浇灭
B.易燃物和易爆物可以储存在露天或高温的地方
C.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火灾最合适用二氧化碳灭火器
D.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会造成环境污染,应停止使用化石燃料
4、将酒精灯的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可使其燃烧更旺的原因是(  )
A.减少酒精的挥发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增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5、不属于新能源开发和利用的是( )
A.火力发电 B.风力发电 C.氢燃料客车 D.太阳能电池路灯
6、用乙醇汽油(在汽油中加入10%乙醇)代替车用汽油,是目前缓和石油紧张的有效办法。用乙醇汽油代替汽油,不具有的优点是( )
A.改善空气质量 B.有效抑制温室效应
C.避免石油过渡开发 D.拓展农产品综合利用空间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稀有气体常做灭火剂
B.大气污染物主要包括总悬浮颗粒物、PM2.5和CO2等
C.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与软水
D.海洋有自净能力,所以不存在海水污染问题
8、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说法错误的是(  )
A.燃烧都是放热反应
B.在提供氧气和足够温度的前提下,可燃物可以在水下燃烧
C.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立刻用水浇灭
D.图书馆着火必须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9、厨房炒菜时,油锅着火,最适宜的灭火方法是( )
A.立即加水 B.撒沙子 C.盖上锅盖 D.用湿抹布扑盖
10、下列有关H2 、CH4、CO三种气体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都具有还原性,其组成元素的原子都易失去电子。
B.与空气混合遇火易爆炸,点燃前都要检查纯度。
C.燃烧时火焰颜色相同,燃烧产物相同
D.都是常见的可燃性气体,地壳中大量存在
11、某同学将燃着的红磷放入装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一段时间后,红磷熄灭,他立刻将燃烧匙取出,但此时红磷又开始燃烧。解释这种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红磷又接触到氧气
B.红磷的温度还高于它的着火点
C.燃烧时红磷转变成白磷,降低了着火点
D.瓶内的氧气不能耗尽红磷
12、中学生应有一定的安全常识,发现火险或遇火灾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液化气泄漏时,立即关闭阀门
B.室内起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C.炒菜油锅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灭火
D.被困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体逃生
*13、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意思是:“做人必须脚踏实地,事业才能有成,燃烧固体燃料时要将其架空,燃烧才能更旺”,从充分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  )
A.增大可燃物的体积 B.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14、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大量排放,造成的环境问题是温室效应
B.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是大气中CO2含量上升的主要原因
C.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是实效低碳排放的有效措施
D.大力发展火力发电符合“低碳经济”理念
15、通过下图所示实验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①既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甲烷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②既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③既说明水分解能产生氢气和氧气,又说明水是由H、O两种元素组成
④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二、填空题。
16、用右图装置做硫燃烧的实验。
(1)硫在空气中燃烧不如在氧气中剧烈的原因是 。
(2)观察到实验现象后,为尽量减少二氧化硫逸散到空气中,要使燃烧的硫立即熄灭,应采取的措施是 ,依据的灭火原理是 、

17、全球能源生产正向“氢能经济”转型,以可再生生物资源(如纤维素等)为原料生产氢气已成为能源研究的重点。是某新型能源转换与利用模式示意图。

(1)该模式中涉及的能源转化依次为太阳能→生物质能→氢能→    能。
(2)某有机物水相重整制取H2分两步进行,其中第一步反应可表示为
CxHyOz CO +H2(未配平),则x∶z=    。
(3)该系统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
(4)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H2和O2在常温下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与电解水相比,该模式制取氢气的主要优点是         。
18、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酒精灯火焰温度为500℃,请和他们一起思考:
(1)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
(2)A、C为白磷,B为红磷,用酒精灯对准A加热一段时间,A、B、C三处的燃烧情况为C先燃烧,B后燃烧,A不燃烧,请写出A不燃烧的原因_________。
19、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五一假日期间,同学们相约到天德湖公园野炊。来到烧烤区,小胖在烧烤架旁用打火机点火,普通打火机的容积约为10mL可加压装入600mL的丁烷气体,其原因是 (从微观角度解释);小李拿出烧烤用的木炭,他发现木炭是中空圆柱状的,请从燃烧的角度解释木炭制成中空状的原因是 ;野炊结束后,同学们残余的炉火用沙土盖灭,其原理是: ;然后用洗洁精清洗烧烤架,利用其 作用去除油污;野炊结束,同学们将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其中饮料瓶、矿泉水瓶、废纸等应放入标识 的垃圾桶中。
20、夏天蚊虫比较多,可用电蚊拍、杀虫剂杀灭蚊虫。但是,“电蚊拍+杀虫剂=火!”消防员对此进行了实验验证:将杀虫剂喷向通电的电蚊拍,通电的电蚊拍着火了。
(1)电蚊拍着火的原因是杀虫剂中所含的药物是__________,而“点火凶手”是电流产生的热。
(2)若使用过程中电蚊拍着火冒烟,应采取的灭火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关于杀虫剂等易燃易爆品存放和使用的注意事项中,错误的是______(填序号)。
A.不要存放在靠近火源的地方
B.使用时,静电产生的火花不可能引起爆炸
C.不要存放在高温的地方
*21、2021年10月,某地一车辆突然起火。经调查,事故起因是车主将打火机放在车内,经过持续暴晒,打火机爆炸引起可燃气体泄漏,遇车内火星引起二次爆炸而引发火灾。
(1)车内二次爆炸的原因是可燃气体遇到火星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____________而发生爆炸。
(2)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达到一定含量时,遇到明火会发生爆炸。已知几种气体的爆炸极限如下表,其中最容易发生爆炸的是__________,可燃性气体点燃前必须________。
可燃气体 H2 CH4 CO
爆炸极限(体积分数) 4.0%~74.2% 5%~15% 12.5%~74.2%
(3)下列物质在空气中达到一定含量遇到明火也会爆炸的是__________(多选,填序号)。
A.面粉   B.煤粉   C.液化石油气   D.二氧化碳
(4)家用燃气泄漏时,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煤、    和    常称为化石燃料。
(2)燃煤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其目的是:
               。
(3)化石燃料燃烧都会产生二氧化碳,它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温室气体,为减少它的排放,科学家致力于研究将过多的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转化为水和甲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零排放”。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生成下列物质。其中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这种产物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
A.甲醇(CH4O)  B.甲酸(CH2O2)
C.乙醇(C2H6O)  D.乙酸(C2H4O2)
(5)下列措施中,有利于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是    。
A.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B.植树造林,增大植被面积
C.将二氧化碳变废为宝,循环利用
23、2019年3月30日,四川省凉山发生森林火灾,30名扑火人员在扑火行动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向英雄致敬的同时,我们必须掌握一些消防安全知识。
(1)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部分图示。实验一是探究燃烧需要 可燃物;实验二中原来在热水里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后燃烧了,说明燃烧还需要氧气 。
(2)“防火胜于救火”,科学认识燃烧,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安全素养之一,下列有关认识错误的是BD 。
A.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
B.水能灭火,是因为水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油库、面粉厂、纺织厂和煤矿的坑道内等场所要严禁烟火,以避免引发爆炸
D.发现室内燃气泄漏,应立即打开排气扇通气
三、实验探究题。
24、下面是“燃烧的条件”实验活动的部分操作示意图:
(1)仪器①的名称为_ __;
(2)实验一加热片刻观察到A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B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 __;
(3)实验二观察到先燃烧的物质是__ __;若将铜片上的物质换成等量的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观察到木屑先燃烧,说明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____;
(4)实验三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如图所示的密闭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出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填序号)。
A.蜡烛燃烧需要氧气
B.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
C.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
D.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为84%
25、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的实验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查阅资料】
五氧化二磷白烟有毒,会刺激人的呼吸道。白磷的着火点40℃,红磷的着火点240℃。
【实验与事实】
【1】甲组同学依据图甲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如下的实验现象:
A.薄铜片上红磷不燃烧 B.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C.薄铜片上白磷燃烧
请用上述的实验现象的序号(“A”或“B”或“C”)填空;
①根据实验现象 B和C ,对比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②根据实验现象A 和C ,对比得出:可燃物燃烧,温度要达到它的着火点。
【2】乙组同学依据图乙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实验过程:
①通入N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
②只加热b干燥管,立即改通O2,a中无明显现象,b中红磷燃烧。
(1)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理由是步骤①中b通N2,不燃烧;步骤②中b通O2,燃烧 。
(2)实验过程②中,对比a、b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
【反思与拓展】
(1)乙组实验①中通入N2的目的是对比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
(2)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P2O5 。
(3)从环保角度分析,图乙 组实验更优秀,理由是不污染空气 。
(4)熄灭酒精灯的方法是盖灭酒精灯 ,其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 。
(5)图丙熄灭蜡烛火焰的方法中,利用“将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的原理的是
① (填序号)。
四、计算类综合题。
26、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生成葡萄糖并放出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若吸收88g二氧化碳,理论上可释放出氧气质量是多少?
2022—2023学年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滚动训练含答案
人教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
A. 粮库失火用水浇灭——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扑灭森林火灾时开辟隔离带——清除和隔离可燃物
C.用扇子扇煤炉,炉火越扇越旺——提供充足的氧气
D.图书、档案起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隔绝氧气
【答案】A 
2、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
A.乘电梯逃离火灾现场 B.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C.室内着火时不急于打开门窗 D.火场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答案】A
3、学习化学的目的并不在于要成为化学家,重要的是善于用化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从化学的角度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不慎将酒精灯碰倒导致失火,立即用水浇灭
B.易燃物和易爆物可以储存在露天或高温的地方
C.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火灾最合适用二氧化碳灭火器
D.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会造成环境污染,应停止使用化石燃料
【答案】C
4、将酒精灯的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可使其燃烧更旺的原因是(  )
A.减少酒精的挥发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增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答案】D 
5、不属于新能源开发和利用的是( )
A.火力发电 B.风力发电 C.氢燃料客车 D.太阳能电池路灯
【答案】A
6、用乙醇汽油(在汽油中加入10%乙醇)代替车用汽油,是目前缓和石油紧张的有效办法。用乙醇汽油代替汽油,不具有的优点是( )
A.改善空气质量 B.有效抑制温室效应
C.避免石油过渡开发 D.拓展农产品综合利用空间
【答案】B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稀有气体常做灭火剂
B.大气污染物主要包括总悬浮颗粒物、PM2.5和CO2等
C.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与软水
D.海洋有自净能力,所以不存在海水污染问题
【答案】C
8、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说法错误的是(  )
A.燃烧都是放热反应
B.在提供氧气和足够温度的前提下,可燃物可以在水下燃烧
C.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立刻用水浇灭
D.图书馆着火必须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答案】C。
9、厨房炒菜时,油锅着火,最适宜的灭火方法是( )
A.立即加水 B.撒沙子 C.盖上锅盖 D.用湿抹布扑盖
【答案】C
10、下列有关H2 、CH4、CO三种气体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都具有还原性,其组成元素的原子都易失去电子。
B.与空气混合遇火易爆炸,点燃前都要检查纯度。
C.燃烧时火焰颜色相同,燃烧产物相同
D.都是常见的可燃性气体,地壳中大量存在
【答案】B
11、某同学将燃着的红磷放入装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一段时间后,红磷熄灭,他立刻将燃烧匙取出,但此时红磷又开始燃烧。解释这种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红磷又接触到氧气
B.红磷的温度还高于它的着火点
C.燃烧时红磷转变成白磷,降低了着火点
D.瓶内的氧气不能耗尽红磷
【答案】C
12、中学生应有一定的安全常识,发现火险或遇火灾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液化气泄漏时,立即关闭阀门
B.室内起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C.炒菜油锅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灭火
D.被困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体逃生
【答案】B
*13、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意思是:“做人必须脚踏实地,事业才能有成,燃烧固体燃料时要将其架空,燃烧才能更旺”,从充分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  )
A.增大可燃物的体积 B.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答案】D
14、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大量排放,造成的环境问题是温室效应
B.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是大气中CO2含量上升的主要原因
C.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是实效低碳排放的有效措施
D.大力发展火力发电符合“低碳经济”理念
【答案】D
15、通过下图所示实验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①既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甲烷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②既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③既说明水分解能产生氢气和氧气,又说明水是由H、O两种元素组成
④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C
二、填空题。
16、用右图装置做硫燃烧的实验。
(1)硫在空气中燃烧不如在氧气中剧烈的原因是 。
(2)观察到实验现象后,为尽量减少二氧化硫逸散到空气中,要使燃烧的硫立即熄灭,应采取的措施是 ,依据的灭火原理是 、

【答案】(1)空气中氧气浓度比纯氧中浓度低
(2)伸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降温 隔绝氧气
17、全球能源生产正向“氢能经济”转型,以可再生生物资源(如纤维素等)为原料生产氢气已成为能源研究的重点。是某新型能源转换与利用模式示意图。

(1)该模式中涉及的能源转化依次为太阳能→生物质能→氢能→    能。
(2)某有机物水相重整制取H2分两步进行,其中第一步反应可表示为
CxHyOz CO +H2(未配平),则x∶z=    。
(3)该系统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
(4)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H2和O2在常温下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与电解水相比,该模式制取氢气的主要优点是         。
【答案】(1)电 (2)1∶1 (3)CO2 (4)2H2+O2 2H2O 
(5)不需消耗电能,节约能源
18、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酒精灯火焰温度为500℃,请和他们一起思考:
(1)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
(2)A、C为白磷,B为红磷,用酒精灯对准A加热一段时间,A、B、C三处的燃烧情况为C先燃烧,B后燃烧,A不燃烧,请写出A不燃烧的原因_________。
【答案】(1)4P+5O22P2O5 (2)不能与氧气接触
19、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五一假日期间,同学们相约到天德湖公园野炊。来到烧烤区,小胖在烧烤架旁用打火机点火,普通打火机的容积约为10mL可加压装入600mL的丁烷气体,其原因是 (从微观角度解释);小李拿出烧烤用的木炭,他发现木炭是中空圆柱状的,请从燃烧的角度解释木炭制成中空状的原因是 ;野炊结束后,同学们残余的炉火用沙土盖灭,其原理是: ;然后用洗洁精清洗烧烤架,利用其 作用去除油污;野炊结束,同学们将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其中饮料瓶、矿泉水瓶、废纸等应放入标识 的垃圾桶中。
【答案】压强增大,气体微粒之间间隙减小;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隔绝氧气;乳化作用; B。
20、夏天蚊虫比较多,可用电蚊拍、杀虫剂杀灭蚊虫。但是,“电蚊拍+杀虫剂=火!”消防员对此进行了实验验证:将杀虫剂喷向通电的电蚊拍,通电的电蚊拍着火了。
(1)电蚊拍着火的原因是杀虫剂中所含的药物是__________,而“点火凶手”是电流产生的热。
(2)若使用过程中电蚊拍着火冒烟,应采取的灭火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关于杀虫剂等易燃易爆品存放和使用的注意事项中,错误的是______(填序号)。
A.不要存放在靠近火源的地方
B.使用时,静电产生的火花不可能引起爆炸
C.不要存放在高温的地方
【答案】(1)可燃物 (2)用湿毛巾覆盖(合理即可) (3)B
*21、2021年10月,某地一车辆突然起火。经调查,事故起因是车主将打火机放在车内,经过持续暴晒,打火机爆炸引起可燃气体泄漏,遇车内火星引起二次爆炸而引发火灾。
(1)车内二次爆炸的原因是可燃气体遇到火星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____________而发生爆炸。
(2)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达到一定含量时,遇到明火会发生爆炸。已知几种气体的爆炸极限如下表,其中最容易发生爆炸的是__________,可燃性气体点燃前必须________。
可燃气体 H2 CH4 CO
爆炸极限(体积分数) 4.0%~74.2% 5%~15% 12.5%~74.2%
(3)下列物质在空气中达到一定含量遇到明火也会爆炸的是__________(多选,填序号)。
A.面粉   B.煤粉   C.液化石油气   D.二氧化碳
(4)家用燃气泄漏时,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有限空间内剧烈燃烧 迅速膨胀
(2)H2 验纯  (3)ABC (4)关闭阀门、开窗通风(合理即可)
22、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煤、    和    常称为化石燃料。
(2)燃煤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其目的是:
               。
(3)化石燃料燃烧都会产生二氧化碳,它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温室气体,为减少它的排放,科学家致力于研究将过多的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转化为水和甲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零排放”。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生成下列物质。其中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这种产物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
A.甲醇(CH4O)  B.甲酸(CH2O2)
C.乙醇(C2H6O)  D.乙酸(C2H4O2)
(5)下列措施中,有利于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是    。
A.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B.植树造林,增大植被面积
C.将二氧化碳变废为宝,循环利用
【答案】(1)石油 天然气 (2)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充分 
(3) CO2+4H2 2H2O+CH4  (4)B  (5)BC
23、2019年3月30日,四川省凉山发生森林火灾,30名扑火人员在扑火行动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向英雄致敬的同时,我们必须掌握一些消防安全知识。
(1)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部分图示。实验一是探究燃烧需要 可燃物;实验二中原来在热水里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后燃烧了,说明燃烧还需要氧气 。
(2)“防火胜于救火”,科学认识燃烧,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安全素养之一,下列有关认识错误的是BD 。
A.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
B.水能灭火,是因为水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油库、面粉厂、纺织厂和煤矿的坑道内等场所要严禁烟火,以避免引发爆炸
D.发现室内燃气泄漏,应立即打开排气扇通气
【答案】(1)可燃物,氧气;(2)BD。
三、实验探究题。
24、下面是“燃烧的条件”实验活动的部分操作示意图:
(1)仪器①的名称为_ __;
(2)实验一加热片刻观察到A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B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 __;
(3)实验二观察到先燃烧的物质是__ __;若将铜片上的物质换成等量的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观察到木屑先燃烧,说明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____;
(4)实验三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如图所示的密闭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出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填序号)。
A.蜡烛燃烧需要氧气
B.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
C.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
D.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为84%
【答案】(1)酒精灯; (2)燃烧需要可燃物;
(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4)D。
25、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的实验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查阅资料】
五氧化二磷白烟有毒,会刺激人的呼吸道。白磷的着火点40℃,红磷的着火点240℃。
【实验与事实】
【1】甲组同学依据图甲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如下的实验现象:
A.薄铜片上红磷不燃烧 B.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C.薄铜片上白磷燃烧
请用上述的实验现象的序号(“A”或“B”或“C”)填空;
①根据实验现象 B和C ,对比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②根据实验现象A 和C ,对比得出:可燃物燃烧,温度要达到它的着火点。
【2】乙组同学依据图乙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实验过程:
①通入N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
②只加热b干燥管,立即改通O2,a中无明显现象,b中红磷燃烧。
(1)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理由是步骤①中b通N2,不燃烧;步骤②中b通O2,燃烧 。
(2)实验过程②中,对比a、b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
【反思与拓展】
(1)乙组实验①中通入N2的目的是对比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
(2)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P2O5 。
(3)从环保角度分析,图乙 组实验更优秀,理由是不污染空气 。
(4)熄灭酒精灯的方法是盖灭酒精灯 ,其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 。
(5)图丙熄灭蜡烛火焰的方法中,利用“将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的原理的是
① (填序号)。
【答案】【实验与事实】
【2】甲组同学依据图甲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对比实验现象:
①根据实验现象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和薄铜片上白磷燃烧对比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②根据实验现象薄铜片上红磷不燃烧和薄铜片上白磷燃烧,对比得出:可燃物燃烧,温度要达到它的着火点。故可填写:①B;C;②A;C。
【2】(1)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理由是步骤①中b通N2,不燃烧;步骤②中b通O2,燃烧。
(2)实验过程②中,对比a、b中的实验现象,a中的红磷不燃烧,b中的红磷能燃烧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故可填写:(1)步骤①中b通N2,不燃烧;步骤②中b通O2,燃烧;(2)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反思与拓展】
(1)乙组实验①中通入N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当通入氧气,只加热b干燥管,b中红磷燃烧,说明了通入N2的目的是:对比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2)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
(3)从环保角度分析,图乙组实验更优秀,理由是不污染空气。
(4)熄灭酒精灯的方法是盖灭酒精灯,其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
(5)图丙熄灭蜡烛火焰的方法中,利用“将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的原理的是①用嘴吹灭。
故可填写:(1)对比说明燃烧需要氧气;(2)4P+5O22P2O5;(3)图乙;不污染空气;(4)盖灭酒精灯;隔绝氧气;(5)①。
四、计算类综合题。
26、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生成葡萄糖并放出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若吸收88g二氧化碳,理论上可释放出氧气质量是多少?
【答案及解析】(1)C6H12O6;
设理论上可释放氧气的质量为x。
264 192
88g x
x=64g
答:理论上可释放氧气的质量为64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