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化学人教版(五四学制)--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单选题
1.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矿泉水 B.河水 C.苏打水 D.蒸馏水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的成分按质量计算,氧气约占21%
B.很多物质在空气中可以燃烧,因为空气中的氧气具有可燃性
C.二氧化碳过量排放会引起温室效应,所以二氧化碳属于空气污染物
D.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出有色光,可以用于制造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3.下列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水蒸气 B.二氧化硫 C.二氧化氮 D.细颗粒物
4.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A.氮气、过氧化氢、氯酸钾
B.汞、蒸馏水、石油
C.稀有气体、石灰石、烧碱
D.洁净空气、氧化镁、液态氧
5.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常状况下,O2是无色气体
B.相同条件下,O2的密度大于CO2的
C.分离液态空气可获得O2
D.O2能够支持可燃物的燃烧
6.认识物质是学习化学的基础。下列物质属于单质的是
A.空气
B.干冰
C.液氧
D.生铁
7.在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气体中各滴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发现只有滴入到呼出气体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A.吸入的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 B.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高
C.呼出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 D.氧气在呼出气体中的含量比在吸入的空气中的含量低
8.如图是 “用双氧水制取一瓶氧气”实验的主要步骤,其中操作错误的是
A.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 B.收集干燥的氧气
C.检验装置气密性 D.验满
9.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减小
B.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C.在化学反应后其化学性质不变
D.过氧化氢分解反应中,只能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10.如图是用红磷燃烧法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装置图,有关此实验的结论与分析错误的是
A.此实验证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B.此实验证明,反应后组气瓶内剩余的气体,既不易溶于水,也不支持燃烧
C.该实验中的红磷还可以用硫来代替
D.若该实验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可能的原因之一是装置气密性不好造成的
1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中,不需要使用的一组仪器是
A.烧杯、玻璃棒 B.大试管、集气瓶 C.酒精灯、铁架台 D.导管、单孔塞
12.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图(装置气密性很好),下列对该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A.实验时铜粉换成碳粉,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B.用酒精灯在铜粉处加热时,不能推拉注射器
C.实验完毕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应先将气球内的气体全部挤出,再读数。否则会使测得实验结果偏小
D.正常操作情况下,反应结束后,消耗的氧气的总体积是整个装置内气体总体积的
13.如图所示,甲、乙两个气密性良好的集气瓶中都充满了空气,甲、乙瓶中的燃烧匙内分别放有足量的红磷和碳粉,A为止水夹。分别点燃红磷和碳粉,充分燃烧后,恢复至室温,打开A止水夹,燃烧杯中的水可能进入( )
A.先进入甲瓶,再进入乙瓶
B.进入甲瓶,不会进入乙瓶
C.两瓶都不会进入
D.同时进入甲、乙瓶
14.氧气是生命活动的必需气体。下列关于氧气的性质、制备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双氧水制取氧气时,先加固体二氧化锰,再加液体双氧水
B.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氧气
C.排水法收集氧气,待导管口出现连续而均匀气泡时,再将导管伸入瓶口收集气体
D.利用上图装置可比较MnO2和CuO对H2O2分解的影响
15.利用图甲所示装置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其中燃烧匙内的白磷用电加热装置点燃,瓶内气压用气体压强传感器测定,其变化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t1s-t2s压强迅速升高到最高点,容器中温度保持不变
B.t2s-t3s压强迅速下降,是瓶内氧气被消耗的过程
C.根据t4s时瓶内的气压值,不能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D.t5s后的实验操作是打开弹簧夹使水进入瓶内的过程
二、填空题
16.近年来我国很多地区经常发生雾霾天气,所以治理污染刻不容缓。
(1)PM2.5是指大气中微粒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你认为下列会形成PM2.5的是__________。
A 焚烧秸秆 B 汽车尾气排放 C 太阳能发电
(2)“低碳”是一种生活理念,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下列做法中符合“低碳”要求的是_______
A 节约纸张 B 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C 提倡使用节约技术和节能产品 D 少乘私家车,尽量乘坐公交车
17.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如图所示是硫粉、红磷、光亮的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装置;
(1)小明是个善于思考,善于总结的学生,做完实验后,他发现了一些共同点:在反应条件方面,三个实验都要______;在反应基本类型方面,三个化学反应都是______反应。
(2)小明同时也总结出在实验操作、生成物的种类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三个方面存在不同。其中甲中观察到的反应现象时______,丙中生成物的化学符号是______,丙中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______。
(3)小明还总结出:三个实验的集气瓶底部都放有少量水,其中甲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_;丙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_。
18.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大,不易溶于水,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空气资源,如在“新型肺炎”患者的治疗中为病人提供氧气呼吸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除此之外氧气还有很多其他性质及用途,自然界的氧气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它是比较活泼的气体,能跟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提供氧,具有氧化性。试回答。
(1)氧气的物理性质(写一点):___________;
(2)氧气的用途有:___________和支持燃烧;
(3)氧气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
(4)空气中氧气的来源是:_________。
19.下图所示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全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实验成功,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_________。如果实验不成功,没有看到上述现象,可能的原因是(答一条):________。
(2)小明同学在上这节课时因为身体上的原因,听讲不太好,老师讲的有些问题没有弄清楚。希望同学们给与解答:
①集气瓶内为什么要预先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砂?________.
②铁丝为什么要绕成螺旋状?________.
③铁丝前端为什么要系一根火柴?________.
20.物质变化的分类。将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化合反应、氧化反应、分解反应、燃烧、缓慢氧化等概念填写在下列概念图相应的空格内,举例用符号表达式表示。
物质的变化 举例:
三、实验题
21.用气体压力传感器可用于检测密闭体系内的气压变化,并以数字、曲线等多种形式形象地显示出来。下图1为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
连接好实验装置,将压力传感器接入电脑并打开,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进行实验,集气瓶内气压与时间关系如图2所示。
(1)图1装置中,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图2中CD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①_______,②_______;
(3)图2显示红磷熄灭后,瓶中氧气仍然剩余约8%,由此对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小于1/5,有什么新的认识:_______。
【继续探究】寿春学习小组想继续探究能否用镁条代替红磷测空气中氧气含量,他们用图3装置进行实验,镁条燃烧、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70%。
(4)如果镁条只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则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最多不超过其容积的_______%;但现在进入的水达到容积的70%,根据空气的组成,减少的气体不仅有氧气,还一定有_______。
(5)查阅资料学习后,镁条还能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生成碳和氧化镁,请写出镁与二氧化碳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6)综合以上探究学习,如果用镁条代替红磷,测量结果会_______1/5(填大于或小于)。若要用其他药品代替红磷测氧气含量,该药品必须满足什么条件?_______;_______。
22.根据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1)甲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用该装置收集气体,气体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实验时导管接近集气瓶底部的目的是_______。
(2)乙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点燃铁丝下端的火柴,待_______时,将铁丝伸入集气瓶内。实验时瓶底有水,若集气瓶炸裂,操作上可能的错误是_______。
四、计算题
23.小江同学从与医生的交谈中获悉:在标准状况下,成年人每分钟大约需要吸入8L氧气。问在标准状况下,成年人每小时大致所需空气的多少L?
24.工业制取氧气常用分离液态空气法,现分离880L液态空气制取液态氧气,实际制取147.84L液态氧气,求氧气的制取率(制取率=实际制取/理论制取)
25.一个成年人每天大约需要吸入20m3的空气,求这些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大约是多少千克______?(ρ氧气=1.43克/升)(温馨提示:1米3=1000升,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D
3.A
4.B
5.B
6.C
7.B
8.D
9.C
10.C
11.A
12.D
13.D
14.D
15.D
16. AB ACD
17. 点燃 化合 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刺激性气味 Fe3O4 增大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吸收二氧化硫,防止二氧化硫污染空气 防止高温的生成物炸裂集气瓶底
18. 无色无味气体 供给呼吸 氧化性 植物光合作用
19. 铁丝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如果氧气的浓度比较低或没用引燃铁丝或铁丝插入太快都有可能实验现象不成功 防止燃烧产生的熔化物溅落瓶底,使瓶底炸裂 增大铁丝与氧气的预热面积,聚热 引燃
20.
21.
(2) 温度降低气压减小 氧气减少气压减小
(3)红磷燃烧不能将空气中的氧气完全除去,所以进入瓶内的水的体积小于1/5
(4) 21 氮气
(5)
(6) 大于 只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生成物是固体或液体,不能是气体
22. 长颈漏斗 密度大于空气,且与空气中的物质不反应 便于排净装置内的空气 火柴快燃尽 铁丝挨集气瓶内壁太近,或高温物质溅到集气瓶内壁上
23.2400L或2285.7L
24.80%
25.5.72千克或6.01千克(前者按五分之一计算,后者按21%计算)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