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肩辣手 记者当有天下责任 快笔如刀 报人不惜满腔热血
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鉴赏 评论:《报人邵飘萍》(1课时)
课前预习:
熟读课文,了解邵飘萍及本文背景资料,掌握生字生词。
相关课程标准: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材料,调查访问,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教学目标:
1、识记文中的规规矩矩、震撼、宽裕、简陋等字词和趋之若鹜等词义;了解人物评论(随笔)的文体特点。
2、抓住文章中重要词句的含义;根据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形象。
评价任务:
1.通过朗读,把握人物的优秀品质和精神。
2.学习本文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来塑造人物,表现人物的精神品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由背诵表现爱国之情和浩然正气的诗句格言引入。
1.学生展示积累的诗句: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作主人翁。 —— 朱德
2.严济慈先生也写了一副对联,“挥毫似剑伐魑魅,开一代报业新风;喋血如丹荐轩辕,树千秋志士典范。”
对联所写是我们今天所要认识的主人公“报人邵飘萍”同走近新闻前辈邵飘萍。(多媒体展示邵飘萍图片)
⒊教师板书课题,出示教学目标。
二、检查预习情况
⒈解决自此基础知识(多媒体展示)
积累字词
晨曦xī 豪气干gān 云 一世之枭xiāo 访晤wù
拉拢lǒng 觥gōng 筹交错 酒意正酣hān 攻讦jié
聘pìn 请 心急如焚fén 寻觅mì
⒉简介邵飘萍
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材料简介邵飘萍
中文名: 邵飘萍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浙江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东阳
出生日期: 1886年10月11日
逝世日期: 1926年4月26日
职业: 新闻媒体
毕业院校:浙江高等学堂(浙江大学前身) 信仰: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首创“北京新闻编译社” 创办《京报》 代表作品:《新闻学总论》和《实际应用新闻学》等
⒊ 学生借助资料了解随笔的特点(课件展示)
随笔这类文章,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在写法上,它们往往旁征博引,而不作理论性太强的阐释,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谨严,因此,富有“理趣”是它们的突出特色。
阅读这类文章,要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风格,提炼作者的主要观点品位妙语佳句,还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随笔是散文的一种,写随笔就像与邻家谈心般轻松,没有任何的负担,没有华丽的辞藻,严密的结构。随笔的形式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可以观景抒情;可以睹物谈看法;可以读书谈感想;可以一事一议,也可以对同类事进行综合议论。随笔也不受字数的限制,短的几十字,长的几百字,篇幅长短皆由内容而定。
写随笔最重要的是要表达出写作的意图:或者是一种快乐的心情,或者是一点小感悟,或者是一个新观点……总之,如同邻家大婶般亲切与平易近人。
生活随笔就是日常生活中心情、感悟、新观点、新发现……生活如浩瀚的大海,博大宽广,时时处处事事都可以写成文章。
三、初识邵飘萍——三声笑,展铁骨豪情
一读课文,教师分别指名多位学生高声朗读全文。注意不要错读和漏读。其他学生思考完成:
⒈请用简短的话概括文章内容。
⒉此篇随笔中介绍了关于邵飘萍的那几件事?作者是根据什么来确定详写和略写的内容的?
⒊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件?
教师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谈谈读完文章的文章的感受。
在学生思考、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叫3—5名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学生展示一:《报人邵飘萍》是一篇人物评论或称人物随笔。作者记叙了现代著名记者邵飘萍作为报人的那种勇敢、机智以及面临死亡时的铮铮铁骨。
学生展示二:邵先生被害、慷慨赴刑、被害原因、生平事迹等在刑场上邵飘萍的豪情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仰天大笑、哈哈狂笑、微微一笑,反映了他视死如归、无所畏惧的气概,这 “三笑”形象传神,留给读者回味的空间。
学生展示三:《报人邵飘萍》是一片人物评论,但是在结构上类似于消息得到金字塔式。按照内容的重要程度,作者做了详略的处理,先写谭嗣同、邵飘萍的被害,再写邵飘萍临刑前的情形,接着写他为什么被害,最后详叙述阿德生平事迹。这么写,有悬念,先写邵飘萍的遇难,使读者想要了解原因;再写他“代表着记者最高生涯的职业水准”,使读者想要了解何以见得。这样阅读效果不错,可以是人物形象鲜明,文章主旨突出。
教师总结: 文章关于邵飘萍的介绍让我们看到一位有着极高职业素养的报人形象,所以他被誉为“报人之先驱,新闻之典范。”
四、又识邵飘萍——两铁肩,担人间道义
毛泽东在与美国记者斯诺谈话时,不无深情地回忆说:“特别是邵飘萍,对我帮助很大。他是新闻学会的讲师……,一个具有热情、理想和优良品质的人。”毛泽东为何这样评价?
研读表现邵飘薄视死如归英雄气概的段落。
⒈大声品读课文,把最能表现邵飘萍英雄气概的语句划下来,并圈点批注
⒉按照以下形式说说对作为优秀记者的邵飘萍的理解。
要求:前一空填写对人物的评价(用一个词语),后面一个空举例说明。
①邵飘萍先生,他_________,你看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本课的学习,请仿照《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的写法写写你对他的认识。
学生小组内交流,精彩的全班交流。
教师多媒体展示一些例子课内交流。
⒊提问:为什么说邵飘萍“即使以今天的新闻从业标准来看,他也代表着记者最高的职业水准” ‘
(多媒体依次展示思考题)
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点拨。
明确一:文章从精神品质、职业水准和处世原则三个方面来表现,从中可以看出邵飘萍是 位视死如归、坚贞不屈、具有敏锐洞察力的优秀记者。尤其是他有敢于触犯当时禁忌的胆量和勇气。用“铁肩辣手”来评价他代表着记者最高的职业水准非常准确。 (多媒体展示板书)
明确二:他风流倜傥,慷慨豪爽,善于言辞,广泛交游,上至总统、总理,下至仆役百姓,他都靠得拢,谈得来。他重交情,讲排场,经常在酒楼饭馆宴请宾客,以期从客人的谈话中捕捉信息。邵飘萍已成为中国百年新闻史上最光彩夺目的名字,他用他的鲜血染红了言论、新闻、出版自由的理想。他是我国民主革命时期杰出的文化战士、著名新闻工作者和新闻教育开拓者。他以报纸和通讯社为武器,宣传真理,抨击邪恶,锐意改革,为新闻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
明确三:因为他的敏锐的捕捉信息的能力,从容和各界人士进行对话的能力,视死如归的精神,都是今天很多记者难以做到的
比如,邵飘萍了解中德断交的确切日期及在酒席问采集消息等事例,举例略。。
五、三识邵飘萍——一支笔,书人生追求
教师引导:与邵飘萍结为挚友冯玉祥将军曾这样形容邵飘萍的文字,他说:邵飘萍“主持《京报》握一枝毛锥,与拥有几十万枪支之军阀搏斗,卓绝奋勇,只知有真理,有是非,而不知其它,不屈于最凶残的军阀之刀剑枪炮,其大无畏之精神,安得不令全社会人士敬服!。”于是“飘萍一枝笔,抵过十万军”的美名就由此而传出。
学生研读课文表现邵飘萍处事原则的两段。教师投影展示问题及要求。
⒈ “世人皆醉我独醒”“铁肩棘手”,让学生找出这些说法的由来。
⒉全班齐读这两段,加深对邵飘萍的认识。
⒊思考:从文中的描述中,我们认识到了这是一位优秀的记者,能灵活处理内政外交但他为什么还被杀害呢?
学生讨论、发言,明确: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邵飘萍以报刊为阵地以笔墨为武器,刺得军阀们坐卧不安。他办报三年,就被捕了三次,受了9个月牢狱之灾,后又被迫两次流亡日本,但他不屈不挠,终其一生以“铁肩棘手”自警,追求进步宣扬正义、弘扬正气,1926年被张作霖以“勾结赤俄,宣传赤化”的罪名秘密杀害。
⒋拓展延伸:我们从文章中了解了新闻从业人员的哪些人格操守和业务素质?这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有怎样的启示?
甲生:美国报人约瑟夫 普利策说:“假使国家是一条船,新闻记者应是站在船桥上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报。他不计自身的成败荣辱和老板的喜怒盈亏,而是非功利的为信任他的读者服务。”从中可以看出,新闻记者必须有敏锐的洞察力,同时还必须有正直、高尚的人格。
乙生:著名记者范长江说:“有了健全的人格,才配做新闻记者。”邹韬奋先生的毕生志愿是“做个有益大众不为私图的新闻记者”,可见新闻记者必须有高尚的人格,努力追求真善美。
丙生:我认为对一个记者来说,最重要的素质——除了写作的欲望外,也许就是永不满足的的好奇心、灵活及随和的个性、善于总结经验的本领、在截稿期限压力下的气质和接受客观现实的宽容心。记者还必须胸怀大志、生气勃勃、意志坚定,而且首要的是能约束自我。
丁生:我以为新闻记者应该具备的素质包括:不断学习的习惯;追求真相的执着;客观公正的态度;追却朴实的文风;甘于吃苦的精神;丰富渊博的知识;宽容善良的情怀;尚俭守德的品格。
⒌教师小结过渡总结写法。在学生思考、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予以引导。
学生展示一:首尾呼应,深切追念。本文既然是怀念邵飘萍的文章,就要把握住怀念这个基调,开头以邵飘萍笑逸刑场写起,设想了三种临刑场面均能表现其视死如归的气概。结尾有补写了一些惨案,特别是“萍水相逢”这一词语的运用,是很凝重的话题又增添了一些诗意。
展示二: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形象。如为了表现邵飘萍的敏锐的新闻头脑,文章选取了邵飘萍了解中德断交的确切日期及在酒席间采集信息等事例,这样,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更加典型。
六、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小结:
颂不完的是功绩,唱不完的是豪情,有一种精神是永恒的,它不被时光的流失淹没,没有什么能比气节更鼓舞人心。古今往来,无数英雄,在祖国面临危难时胸怀救国救民之心,或驰骋硝烟弥漫的疆场,或周旋于血雨腥风的敌后,一个个铮铮铁骨、视死如归,展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的英雄气概。他们身上闪着无穷的英雄精神,给人犹如夕阳燃烧的炽热浪涛冲刷礁石的震撼。这种精神,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精华,我们应该崇尚这种英雄品质。
作业:
从古至今,我国有很多像邵飘萍一样的人,用自己的言行实践着自己的理想,请你课外搜集一些表达他们理想追求的诗,并简介他们的事迹。
板书设计
三声笑,展铁骨豪情
报人邵飘萍 两铁肩,担人间道义
一支笔,书人生追求
教学反思:
这堂“表达·交流”综合实践课,在设计本课时我结合本单元学习的重点,带着学生在文本的言语间徜徉,其表面语境触摸深层次的韵味,对重点语段关键词语重锤敲打,以迸溅出耀眼的火花。在研磨文本的过程中,让学生批注点评,谈自己的感受;注意联系生活,想象延伸;引用资料,深入探究……教学的重点突出、环节集中,并突出了“语文味”。同时也彰显了课堂的深度。
不足之处:在教学中还不能很好的驾驭课堂,以致于评价有些散乱。
使用建议:教师一方面精练自己的语言,更要在文本挖掘上下工夫,对文本有自己的解读,而不是像二道贩子一直现炒现卖一些廉价的东西。要做个有思想的教师,在课堂上多做点联系拓展的工作,让学生在比较鉴别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