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1. 学习课文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掌握细节描写的作用。
2. 通过变形前后家人态度和主人公自己内心的变化对比,学会挖掘小说的主题。
3. 认识表现主义文学“荒诞悖谬”的艺术特色及格里高尔变形的象征意义。
素养目标
变形记(节选)
卡夫卡(1883— 1924),奥地利小说家,出生于奥匈帝国统治下的布拉格。他生活在奥匈帝国即将崩溃的时期,又深受尼采、柏格森哲学的影响,对政治事件也一直持旁观态度,故其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现代主义各文学流派,如“荒诞派戏剧”“意识流小说”等都深受卡夫卡作品的影响。其主要作品有《审判》《城堡》《变形记》等。
卡夫卡与法国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
作者简介
“变形”意思是“形状、格式起变化”,在课文中“变形”一是指小说的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二是指当时社会上人们心理上的“变形”。课文节选的是小说的第1 部分。
题目解说
写作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萧条,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黑暗的现实、痛苦的生活,使得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失去信心,一方面积极寻求出路,一方面又陷于孤独、颓废、绝望之中。
19 世纪末至20 世纪初,一些思想敏锐的艺术家认为世界是混乱的、荒诞的。他们著书立说,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人际关系,批判摧残人性的社会制度。现代主义文学应运而生。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人和人之间关系的冷酷,人对社会的绝望。艺术上强调使用极度夸张以至怪诞离奇的表现手法,描绘扭曲的人性,表现人的本能和无意识的主观感受,开掘个人的直觉、本能、无意识、梦幻、变态心理,描写半疯狂、疯狂的言行、心理。现代主义的优秀文学作品探索人的心灵,为揭示人的内心世界提供了新的艺术手法。
卡夫卡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用“现代主义”的艺术手法,写出人的“变异”,深化了现代主义文学的主题,揭露了社会现实。
资料链接
《变形记》内容概要
《变形记》分为三部分,用一、二、三标明。第一部分写格里高尔发现自己变成甲虫,惊慌而又忧郁。他的父亲发现后大怒,把他赶回卧室。第二部分写格里高尔养成了甲虫的生活习性,却保留着人的意识。他失业了,但仍旧关心怎样还清父母的债务,送妹妹上音乐学院。可是,一个月后他成了全家的累赘。父亲、母亲、妹妹对他的态度改变了。第三部分写为了生存,家人只得打工挣钱,越来越忍受不了格里高尔这个负担。终于,妹妹提出把哥哥赶走。格里高尔又痛又饿,陷入绝境,最后死去。父亲、母亲、妹妹开始过着自己养活自己的新生活。
课文探究
1.分析重要句段。
(1)一天清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烦躁不安的睡梦中醒来时,发现自己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大得吓人的甲壳虫。
开篇点题,整则故事都围绕着主人公变形为大甲壳虫这一荒诞的变化展开,同时制造悬念,引导读者去探求荒诞中的本质。
(2)他的房间静卧在四面颇为熟悉的墙壁之间,那是一间可惜略微偏小、却是真正人住的房间。……那是一位戴着毛皮帽子,围着毛皮围巾的女性,她直挺挺地坐着,两只前臂完全笼在一个厚厚的皮手筒里,正对着看画的人。
揭示了格里高尔生活环境的压力,居住房间狭小拥挤,繁重的工作之余没有一个宽敞舒适的休息之地,上班被挤压,下班后还是被挤压。
(3)①于是他把目光转向窗口,阴沉的天气完全使他变得心情忧郁——他听见雨点打在窗子挡板上的声音呢。
②在这样想的时候,他把目光投向窗户,睁大眼睛,紧盯不放,但可惜窗外晨雾弥漫,连狭窄的街道对过都被浓雾遮蔽,面对这样的景象,谁也提不起信心和兴致。
③这时天色亮了许多。街对面那幢长得没有尽头的灰黑色房屋的一段清晰可见——那是一座医院——房子正面排列着穿透墙面、间隔有序的窗子。雨还在下,雨点很大,一滴滴清晰可见地、稀稀落落地掉在地上。
三处都是典型的环境描写。①起到了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同时,天气的阴暗使得人物心情变得忧郁,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②窗外景色的变化代表了心境的变化,变形后所面临的世界茫然一片,脱离了格里高尔的把握。③此处的环境描写紧承前文“阴沉的天气”,重点描写“雨点”,象征着格里高尔无声的“眼泪”。
2.小说通过心理描写成功地塑造了格里高尔这一形象,他在变形后都有哪些心理变化?
① 突然发现自己变成大甲壳虫,几乎没有表现出特别的惊异和惶恐。就像他只是患了头痛脑热一样。整个过程中,他只说了一句:“我发生什么事啦?”
② 不能上班让他惊慌、忧郁,但他还想为还清父母的债务而苦干。父亲发现他变成大甲壳虫,毫不留情逼他返回卧室。他谦恭地恳求,努力尽快回屋,免得父亲生气。他忍辱负重,顺从父亲。
内容小结
主题归纳
小说描绘了一幅小人物悲惨命运的图画:旅行推销员格里高尔·萨姆沙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甲壳虫,失去了工作能力,不仅无法供养父母为他们还清债务,而且成了全家人的累赘,因而受到全家人的冷遇和折磨。小说深刻地揭示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即人在现代社会激烈的生存竞争压力下,渐渐丧失了自我,以至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趋冷漠乃至走向冷酷。
深入探究
形象:格里高尔是一个勤勉、善良、忠厚、坚强、富有责任感的人。
个性特点:格里高尔是一个有着丰富情感、深厚爱意和诗意追求的人,然而在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下,他丧失了自己的自由和追求,几乎整日都在惶恐不安中过日子。他勤勉善良、胆小软弱、安分守己,是一个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弱者,一个完全丧失了自我的悲剧人物。
1.格里高尔是一个怎样的人?他有什么样的个性特点?
①工作辛苦,饮食低劣;友情淡薄,心里烦恼。
小说写道:“我选了个多么艰辛的职业啊!成天都在奔波。在外面出差为业务操的心比坐在自己的店里做生意大多了。加上旅行的种种烦恼,为每次换车操心,饮食又差,又不规律,打交道的人不断变换,没有一个保持长久来往,从来建立不起真正的友情。这一切都见鬼去吧!”
②还债的心理压力,受老板的气,使格里高尔生活在重压之下。
小说写道:“……我早就辞职了,那样我就会走到我的老板面前,把我的所有想法都一股脑儿倒出来,……等我攒够了钱,还清父母欠他的债——大概还得五六年吧——我一定办理这件事。”
由此可见,格里高尔变成甲壳虫的原因有三:社会的原因、家庭生活的原因、心理的原因。
2.课文从哪些方面揭示了格里高尔变形的原因?
从本质意义上讲,格里高尔变成甲壳虫,意味着他人性的丧失,被异化为“非人”了。
甲壳虫的大身躯、小足显示出格里高尔不堪生活重负。
甲壳虫行动缓慢,表明格里高尔对工作压力大、生活紧张的强烈逆反。
甲壳虫是笨拙、卑贱的,却又是自由的,是格里高尔的自卑心理和人生理想的结合。
甲壳虫有“甲”,是人际关系冷漠的反映,是潜意识中防范心理的反映,也是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心理壁垒的映射。
甲壳虫是弱小的、任人宰割的,反映出人对自身的命运感到无法掌控、把握的恐惧。
3.格里高尔变成甲壳虫有何象征意义?
小说运用心理描写手法刻画格里高尔这个人物。格里高尔过去的生活、变为甲壳虫后的思想感情和个性特点都是通过心理描写表现出来的。
① 小说用许多笔墨写了变形后格里高尔悲哀凄苦的内心世界。格里高尔虽然变成了甲壳虫,但他的心理始终保持着人的状态,如:他突然发现自己变成甲壳虫时的惊慌、忧郁,他考虑家庭经济状况时的焦虑、自责,无不展示了一个善良、忠厚、富有责任感的小人物渴望得到人们的理解和接受的心理。只是这种愿望终于被彻底的绝望代替,弥漫在人物心头的是无边的孤独、冷漠与悲凉。
②《变形记》的内在主线就是格里高尔变成甲壳虫后的心理——情感流动的过程,主人公变成甲壳虫后的内心感受和心理活动是小说的主体。小说用内心独白、回忆、联想、幻想等手法去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他不断地回忆、联想过去和今后的事情,不时由于恐惧、焦虑、痛苦和绝望而产生幻想、幻觉,并且在自由联想中经常出现时空倒错、逻辑混乱、思维跳跃等现象,具有一定的意识流特征。
4.小说是怎样运用心理描写手法来塑造格里高尔这个人物形象的?
观点一:个体的异化——金钱与自我的对立。
变成甲壳虫后的格里高尔显得焦灼而忧郁,他忧虑的是变形给他带来的工作上的麻烦,而非变形本身。只要不给他的工作带来影响,那么变形似乎就只是一件无伤大雅的小事,他甚至没有什么生理上的不适。在生活的重压下,工作和金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强烈的生存意识主宰了他的大脑,而自我意识几乎完全丧失。自我意识与生存意识严重失衡,他不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社会的工作者和生产者。强烈的讽喻效果就此诞生了。金钱之于格里高尔不再是货币符号,而是现实的象征、生存的代名词。
5. 《变形记》是卡夫卡笔下颇具荒诞、讽刺意味的经典之作,小说以西方资本主义工业社会为背景,通过小市民格里高尔的曲折命运,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畸形、扭曲的金钱观,强烈抨击了异化的现实世界。阅读文章,分析小说体现了现实世界中哪些异化现象。
观点二:现实世界的异化——门内与门外的对立。
他迫切地想要走出去,接触外面的世界、外面的人,可他换来的却是父亲的动怒和母亲的受惊。家人尚且如此,更何况外人。公司协理上门探听情况,看到变成甲壳虫的格里高尔,便“耸着肩,嘴巴张得大大地扭过头来,将两眼朝向格里高尔”“片刻也没有停留”“仿佛有一道禁令让他离开房间似的”。显而易见,当他极力追求自己与他人的同化,渴求获得理解的同时,他的家人和同事正在排斥、抵制已经异化的他。这里的门指的不仅是房门,更象征着他与人类社会的隔膜与距离,是社会中的大多数人抵制少数异类的标志。这是门内与门外的对立,也是追求同化与抵制异化的对立。
基础知识梳理
①脊( )背 ②镶( )嵌 ③搔( )痒( )
④驳( )回 ⑤抑( )制 ⑥撬( )起
⑦窘( )迫( ) ⑧耽( )搁 ⑨黏( )性
⑩ 下颚( ) 窥( )视 恳( )求
jǐ
yǎng
xiāng
bó
1.易错字音
sāo
yì
qiào
pò
nián
dān
jiǒng
è
kuī
kěn
( )积攒
( )众星攒月
攒
zǎn
cuán
2.易混字形
hú( )度
gū 苦心( )诣
hú( )死首丘
①
shèn 谨言( )行
zhěn( )密
zhèn( )定自若
②
弧
孤
慎
缜
dài 孜孜不( )
dài 知止不( )
③
怠
殆
lǎn 心灰意( )
lài 百无聊( )
④
懒
镇
狐
赖
3.课内词语
居高临下:
小心翼翼:
想入非非:
刨根究底:
闻所未闻:
玩忽职守:
浑身解数:
闲言碎语:
处在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或傲视他人。
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不严肃认真地对待本职工作。
比喻追究底细,问事问根本,看事看内在。
思想进入虚幻境界,完全脱离实际;胡思乱想。
所有的本领,全部的技术手段。
与正事无关的话;没有根据的话;闲话。
听到从来没有听到过的,形容事物非常稀罕。
4.近义词语
(1)摆脱/ 解脱
相同点:都有“脱离限制、苦难”的意思。
不同点:“摆脱”侧重甩掉限制自己的人或物。“解脱”侧重从困境中托生。
(2)深思熟虑/ 深谋远虑
相同点:都形容“计划周密,考虑细致”。
不同点: 深思熟虑”指深入细致地考虑,强调思考细致。“深谋远虑”指周密地计划,往长远里考虑,侧重考虑长远。
(3)理所当然/ 天经地义
相同点:都有“按道理应该如此”的意思。
不同点: “理所当然”偏重在应当如此,适用范围更广。“天经地义”偏重在合乎道理,语气重,还可以指非常正确、不容置疑的道理。
(4)不可思议/ 不堪设想
相同点:都有“不能想象”的意思。
不同点: “不可思议”一般适用于奇妙的、深奥的、不能理解的事情或道理。“不堪设想”适用于严重的、不良的后果。
课堂巩固训练
1.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 他退休在家,一下子从紧张工作中 出来,反而感到无所事事,百无聊赖,很不适应。
② 经过几天的 ,又和病人家属作了充分沟通,吴医生最终否定了治疗小组提出的保守治疗方案。
③ 真理是随着社会的前进而发展变化的,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什么 、永远不变的事物或理论。
④ 这项工程预算十多个亿,我们在设计上必须一丝不苟,否则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后果 。
A. 摆脱 深思熟虑 理所当然 不可思议 B. 解脱 深思熟虑 天经地义 不堪设想
C. 解脱 深谋远虑 天经地义 不可思议 D. 摆脱 深谋远虑 理所当然 不堪设想
答案:B
解析:① 指从紧张的工作中脱出身来,应用“解脱”。② 强调经过几天的认真思考,应用“深思熟虑”。③ 语境侧重于“事物或理论”的不容置疑,语气重,应用“天经地义”。④ 句子是说如果设计出问题会产生严重后果,应用“不堪设想”。
2.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
① 今天,学校邀请了几位校友来给我们鼓劲。第一位校友讲话很有激情,也讲到了点子上;最后一位校友滔滔不绝,但净是些隔靴搔痒的话。
② 他不说话了,好像陷入沉思的状态中,正襟危坐,苦苦地思索着什么,回忆着过去发生的一切。
③ 无数事实证明,好的家风源自好的榜样,身体力行的示范胜过苦心孤诣的说教。孩子从小耳濡目染,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想不孝也难。
④ 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力。
⑤ 从长辈们的闲言碎语中,他了解到父亲曾经是一位为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过杰出贡献的人物。
⑥ 提升公民旅游素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绿色旅游”这种注重修正行为习惯的休闲方式当然不能等闲视之。
A.②③⑤ B.①③④ C.②⑤⑥ D.②④⑥。
答案:A
解析:② 句中是表现人物神情、动作严肃庄重,应用“目不斜视”。③ 语境是指善意且不厌其烦的劝导,应用“苦口婆心”。⑤ 句中是指长辈们的个别的、片段的话语,应用“只言片语”。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从人类的角度来看,围棋的棋路过于复杂,电脑很难学会。不过Alpha Go 做到了,它拥有首个世界上有效的评估函数系统。
B. 为了更好地提高服务质量,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为旅客创造和谐的候车环境、快乐的人性化服务。
C. 由于存款准备金率上调,使得银行必须调整资产的配置,将资金从债券、贷款等高收益品种调整至准备金上,从而对银行的赢利可能产生一定的压力。
D. 蓝印花布是我国民间传统工艺品之一,它格调朴素、高雅,蕴含着国人独特的生活情调和审美趣味,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A. 多项定语语序不当。定语“首个”属于数量定语,应放在表领属的定语“世界上”之后。B“. 创造”与“快乐的人性化服务”搭配不当,应改为“创造和谐的候车环境,提供快乐的人性化服务”。C. 滥用介词导致成分残缺,应去掉“由于”。
4.按照要求,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一句话,并保留原有信息。(可酌情增删词语)
①《变形记》是西方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部小说。
② 荒诞派小说《变形记》的作者是奥地利作家卡夫卡。
③ 卡夫卡认为《变形记》的创作动机是要表现西方现代人
在沉重的精神压迫下,失去了自己的本质,异化为非人的
现状。
(1)《变形记》是 。
(2)卡夫卡是 。
答案:(1)(《变形记》是)奥地利作家卡夫卡的一部以表现西方现
代人在沉重的精神压迫下,失去了自己的本质,异化为非人的现状为创作动机的西方现代荒诞派小说。(2)(卡夫卡是)以表现西方现代人在沉重的精神压迫下,失去了自己的本质,异化为非人的现状为创作动机而写就的西方现代荒诞派小说《变形记》的作者。
解析:首先根据主语的不同,确定句子的主干,然后把这三句话的内容融合到句子中。注意语句流畅且不要遗漏信息。
5. “寂寞”因人而异,请仿照示例,写出下面两个人物的寂寞。要求:符合人物身份或思想性格;使用比喻或排比手法;不超过30 字。
示例:孔子是一驾孤独的马车,寂寞的车轮碾过多少晨昏与冷漠的脸。
(1)卡夫卡 (2)曹雪芹。
答案:(示例)(1)卡夫卡是一只寒鸦,寂寞地在一座找不到入口或出口的“城堡”里飞翔。(比喻)(2)曹雪芹如雪的寂寞,是黛玉的葬花,是宝玉的悲歌,是十年的血泪。(比喻、排比)
解析:注意题目要求中的“因人而异”,要写出卡夫卡与曹雪芹不同的寂寞,同时还要注意符合人物身份或思想性格,使用修辞手法。解答这道题要求同学们对卡夫卡和曹雪芹有一个比较全面而深刻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