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内能---复习学案2022-2023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章 内能---复习学案2022-2023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12-08 15:52: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3章 内能
13.1 分子热运动
一、物质的构成
1.常见的物质是由 、 构成的。
2.分子很小,一般分子的直径很小,通常用 m为单位来度量分子。
二、分子热运动
1.扩散: 的物质在 彼此 的现象,叫做扩散。
固体、液体、气体间都能发生扩散现象。
【误区警示】
不同的物质彼此进入对方时,由于分子的运动而自发形成的 扩散现象,受外力作用下的宏观机械运动形成的现象 扩散现象。
2.扩散现象表明:
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 运动;
②分子间存在 。
3.影响因素: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 ,扩散越 。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 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 运动。
【点拔】
(1)机械运动与分子热运动的区别:机械运动是在 作用下的 物体的运动,用
肉眼可以观察到;分子的热运动是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是 产生的,并不是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用肉眼根本观察不到。
(2)不同的物质彼此进入对方时,由于分子的运动而自发形成的 扩散现象,受外力作用下的宏观机械运动形成的现象 扩散现象。
三、分子间的作用力
1.分子间存在 力和 力,且它们是 存在的。
2.固体中分子之间的距离很小,相互作用力很 ;气体中分子之间的距离很大,相互作用力很 。
3.分子间作用力的变化:
间距减小,引力、斥力都会增大,最终斥力 引力;
间距增大,引力、斥力都会减小,最终斥力 引力;
间距增加太大,分子间作用力会 。
考点 分子动理论
1如图所示,向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注入一些水,用力压活塞,发现水的体积没有明显变小。
这是由于水分子之间( )
A.有间隙 B.没有间隙 C.存在斥力 D.存在引力
2.关于分子热运动的一些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的流速越快,水分子的热运动就越剧烈
B.水凝固成冰后,水分子仍然在做无规则的热运动
C.水很难被压缩,说明水分子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
D.只有气体和液体才能发生扩散现象,固体不能发生扩散现象
3.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水凝固成冰后,水分子的热运动也就停止了
B.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分子或原子之间只有引力
C.快速压缩气体,可使气体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D.冬天人们用热水袋取暖,内能从热水袋传递给人体
4.如图,甲、乙、丙三个相同的烧杯中盛有等量、等温的水,用一支滴管分别在水面、水中、水底滴一滴红墨水,记录整杯水变红所用的时间。这项活动要探究的问题是红墨水扩散快慢是否( )
A.与墨水滴的大小有关 B.与滴墨水的位置有关
C.与烧杯的容积有关 D.与水的温度有关
5.对下列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手捏海绵,海绵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B.磁铁能吸引铁钉,说明分子间有吸引力
C.打开醋瓶能闻到酸味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D.雪花漫天飞舞,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6.如图所示,在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倒扣一个空瓶子,使两个瓶口相对,它们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抽走玻璃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现象说明气体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B.该现象说明气体分子间存在间隙
C.若将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放在上面,可以观察到相同的现象,
得出相同的结论
D.这种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物的方法,叫等效替代法
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如图甲,量简里上方清水和下方蓝色硫酸铜溶液静置几天,界面模糊。说明扩散现象主要原因是分子引力
B如图乙,两个底面很平,很干净的铅柱压在一起后好像“粘”成一个整体,甚至在下面挂上重物也拉不开,主要说明分子是不停运动的
C如图丙,玻璃片重为G,当测力计显示的力比G大很多时,仍然不能将玻璃片从水面提起。主要说明水分子和水分子之间有引力,玻璃分子与玻璃分子之间有引力
D.如图丁,两位同学分别握住处于原长的弹簧的两端,可以将人比作组成某些物质的分子,物质被压缩,分子间表现为斥力;物质被拉伸,分子间表现为引力
8.下表归纳了固、液、气三态物质的宏观特性和微观特性,分析表格所填写的信息可知,表格中①②处应分别填写( )
A.很小;有固定体积 B.很小;无固定体积
C.很大;有固定体积 D.很大;无固定体积
9.用吸盘吸住干净的玻璃板,把吸盘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读出测力计的示数。再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变大,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是( )
A.水分子间存在引力
B.水分子和玻璃分子间存在引力
C.玻璃分子和吸盘分子间存在引力
D.吸盘分子和弹簧测力计挂钩分子间存在引力
13.2 内能
一、内能
1.构成物质的 分子,其热运动的 能与 的总和,叫做物体的 能。
2.单位: (J)
3.影响因素:温度、质量、体积、状态等。当物体温度升高时,内能会 。
【点拨】
(1)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 内能。
(2)温度高的物体内能 大,温度低的物体内能 小。
二、物体内能的改变
1.利用 改变物体的内能
(1)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 。用字母表示,单位:焦耳(J)。
(2)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热量,内能 ;放出热量,内能 。
(3)热传递的条件: 。
(4)热传递的方式:热传导、热辐射、热对流。
(5)热传递的实质:能量的 过程。
2.利用 改变物体的内能
(1)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 ;物体对外界做功,内能 。
(2)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能量的 过程(如: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3)常见的对物体做功改变内能的方法:压缩体积,物体的内能会 ;摩擦生热,物体的内能会 ;锻打物体,物体的内能会 ;折弯物体,物体的内能会 。
【点拨】
【误区警示】
温度 热量 内能
区别 状态量 过程量 一种能量形式
只能说“降低“升高 只能说“放出“吸收” 只能说“有“具有”“增加”“减少”
联系 (1)内能变化,不一定吸收或放出了热量,也可能是因为做功; (2)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时,温度 变化; (3)物体温度升高,内能 增加,温度降低,内能 减少;但物体内能增加,温度 升高,内能减少,温度 降低。
考点1 温度、热量、内能
1.如图,一只憨态可掬的北极熊站在冰川上晒太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寒冷的冰川具有内能
B.憨态可掬的北极熊具有内能
C.太阳照在冰川上,少量冰雪消融,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D.北极熊晒太阳时吸收热量内能增加
2.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内能小的物体可以把热量传递给内能大的物体 ②物体吸热,温度可能上升,内能一定变大 ③物体的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 ④0℃的物体内能为零 ⑤内能相同的物体之间也可以发生热传递 ⑥运动的物体比静止的物体内能大
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①④⑤ D.①⑤⑥
3.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发生热传递时,温度总是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
B.在相同温度下,1kg的水比1kg的冰含有的热量多
C.一块0℃的冰熔化成0℃的水,内能增大
D.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不一定增加,但一定要吸收热量
4.关于温度、内能、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 B.物体运动越快,内能越大
C.热传递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D.0℃的冰块,其内能为零
5.关于热量、内能和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C.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D.物体内能增加,一定是从外界吸收热量
6.关于内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不一定增加 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
C.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 D.物体内能增加,不一定吸收热量
7.下列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温度不变,内能可能发生变化了
B.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了,它一定吸收了热量
C.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比温度低的物体多
D.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
8.小亮测得甲、乙两杯水的温度分别是45℃和75℃,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杯中水的分子运动一定比乙杯中水的分子运动剧烈
B.甲杯中水的内能一定比乙杯中水的内能小
C.乙杯中水的热量一定比甲杯水的热量多 D.乙杯中水的温度降低,水的内能一定减少
9.如图所示,探究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低温物体温度变化的特点。将盛有30℃冷水的小烧杯,放进盛有70℃热水的大烧杯中,分别用温度传感器,测量两杯水的温度变化。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热水的质量可能小于冷水的质量
B.热水温度下降比冷水温度升高得快
C.冷水吸收的热量等于热水放出的热量
D.冷水和热水到达同一温度的时间相同
考点2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10.下列实例中,通过做功改变内能的是( )
A.盛夏时,吃雪糕解暑 B.搓手时,手感到热
C.天冷时,用热水袋取暖 D.发烧时,用湿毛巾给头部降温
11.下面实例采用做功方式使划横线物体内能逐渐减小的是( )
A.热水倒入茶杯,茶杯的温度升高 B.水蒸气冲开水瓶塞子
C.电炉通电后,电阻丝逐渐变红 D.汽油机压缩冲程中燃料混合物的温度发生变化
12.下列现象和推断不符合实际的是( )
A.现象:抽去玻璃板,两瓶中的气体都会变成红棕色。推断: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现象: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推断:分子间只有引力没有斥力
C.现象:棉花被点燃。推断: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D.现象:当塞子跳起时瓶内出现白雾。推断: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13.在如图所示事例中,不属于做功改变内能的是( )
A.冷天搓手取暖 B.空气被压缩时内能增大
C.烧水时水温升高 D.下滑时臀部发热
14.如图所示,烧瓶内盛有少量的水,给瓶内气体打气,当瓶塞跳起时,观察到瓶内出现白雾,关于这个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瓶内出现白雾是汽化现象 B.本实验是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气体内能
C.瓶塞跳起的过程,气体的内能减小,瓶内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白雾
D.打气筒打气时,活塞与筒壁摩擦,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15.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是常见的一种方式,下列有关内能的
改变事例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云中形成的冰粒在下落中,会与空气摩擦变成了雨滴,内能增大
B.火箭从地面向上发射过程中,克服空气摩擦做功,火箭外壳内能增大
C.子弹击中一块木块的过程中,子弹对木块做功,子弹的内能减小
D.钻木取火的过程中,木棒克服摩擦做功,所用的木棒和木头的内能都会增加
16.如图,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把活塞迅速压下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下压活塞,活塞与玻璃套筒之间的摩擦是升温的主要因素
B.下压活塞,活塞对硝化棉做功,硝化棉温度升高,硝化棉燃烧起来
C.下压活塞,用做功的方法使硝化棉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达到硝化棉的燃点
D.下压活塞,活塞对空气做功,空气温度升高,达到硝化棉的燃点
17.如图所示描述的物理过程,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图甲:向下压活塞时,空气内能增大是因为活塞与玻璃筒壁摩擦生热
B.图乙:瓶子内的空气推动塞子做功后,瓶子内空气的内能减少
C.图丙:该实验与内燃机做功冲程相似,都含有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
D.图丁:汽缸内的气体推动活塞向下运动,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气体内能减少
13.3 比热容
一、关于物质吸热能力的探究
1.实验器材:相同质量的水和油,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停表(秒表)、天平、温度计;
2.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把吸收热量转换为加热时间)
3.比较方法:
① ,加热时间越长,越大,吸热能力越强,比热容越大;(建议)
② (相同),升温越多,吸热能力越弱,比热容越小;(不建议)
4.实验核心:吸收热量等价于 ;
5.实验图像:
二、比热容(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
1.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 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 ,用符号 表示。
2.单位: ,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
3.公式:
【误区警示】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反映了不同物质 的强弱。比热容的大小与物质的 和 有关,与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物体的质量和温度的变化量无关。
三、热量的计算
计算公式:
:物质的比热容,单位为
:质量,单位为kg
:温度的变化量,即升高或降低的温度,单位为℃
【点拨】
(1)“升高了”“降低了”代表的是物体温度的变化量;
“升高到”“降低到”代表的是物体的末温。
(2)物体若发生了物态变化,则不能用计算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四、比热容的应用
水的比热容较 ,这一特性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很广。如:用冷水降温、用热水取暖、调节环境的温度、利用这一特点解释城市热岛效应、海陆性质差异等。
考点1 比热容、热值的理解和应用
1.如表列出一些物质的比热容,根据表中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定不同
B.物质的物态发生变化,比热容不变
C.质量相等的铝和铜升高相同的温度,铝吸收的热量更多
D.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水升高的温度更多
2.水的比热容是煤油的2倍。如图所示,用规格相同的两试管分别装上质量相同的煤油和水,同时对两试管加热,下面四图中的哪一图线能反映该实验情况( )
3.现有甲、乙、丙三种初温相同的液体,其中甲、乙为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乙、丙为质量不等的同种液体。若对这三种液体分别加热,则可根据它们吸收的热量和升高的温度,在温度—热量图象上分别画出对应的三点甲、乙、丙,如图所示,由此图象得出下列结论:①丙的比热容比甲的比热容大②丙的比热容比甲的比热容小③丙的质量比甲的质量大④丙的质量比甲的质量小。这些结论中正确的是( )
A.只有①正确 B.只有②正确
C.只有①、④正确 D.只有②、③正确
4.有两个温度和质量都相同的金属球,先把甲球放入盛有热水的杯中,热平衡后水温降低了。把甲球取出,再将乙球放入杯中,热平衡后水温又降低了,则甲球比热容和乙球比热容大小的关系是( )
A.> B.< C.=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5.一大杯冷水的温度为,一小杯热水的温度为,将它们倒在容器中混合(不计热量损失),达到热平衡时水的温度为,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6.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比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用铁夹将温度传感器及分别盛有水和食用油的两个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温度传感器的探头部分与试管内的水和食用油良好接触,两只温度传感器通过数据采集线与计算机相连接。在计算机上打开与此仪器配套的专用软件,点击“开始记录”,同时打开红外加热器开关,对盛有水和食用油的试管进行加热,在计算机上可以得到相应的实验图线,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两个试管中必须盛有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
B.同时打开红外加热器开关的目的是使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
C.图线b表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D.食用油的比热容为
7.在“比较不同液体比热容大小”的实验中,用相同的酒精灯对四种液体加热,得到如下表所示的数据,如果在四次实验中,在相同的时间内,水、甲、乙、丙吸收的热量相等。则由以上条件可得( )
A丙液体的吸热能力最弱 B.>>
C.甲与乙的比热容之比为2:1 D.::=30:21:28
8.某科技小组在老师指导下,用如图所示的同一个实验装置分别加热200g的甲、乙两种液体(其中一种是水),用测得的数据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乙从20℃加热至沸腾刚好消耗了14g酒精()。若单位时间内甲吸收的热量与乙吸收的热量相等,则( )
A.乙的比热容是 B.该酒精灯的加热效率为20%
C.乙的吸热能力大于甲的吸热能力 D.0~8min乙吸收的热量为
9.用电热棒分别给甲、乙两种液体加热(),两种液体每秒吸收的热量相同,这两种液体的温度—加热时间的图线如图所示,下面四个选项正确的是( )
A.同时加热120s,甲升高的温度大于乙 B.同时加热120s,甲吸收的热量比乙多
C.甲、乙两种液体的质量之比是3:2
D.如果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液体,降低相同的温度,则乙放出的热量比甲多
10.如图所示,随州某学校物理小组设计实验,探究“酒精、煤油、汽油”的热值。甲、乙、丙装置完全相同,水的质量和初温及待测燃料的质量也相同。通过测量全部燃料充分燃烧后水的末温(均未达到沸点)<=,可以粗略知道它们的热值大小关系为( )
A. B. C. D.
11.以下关于热值、比热容和热机的效率说法中正确的有几个( )
①生物体内水的比例较高,有助于调节生物体自身的温度,这与“水的比热容大”有关
②通常四冲程内燃机工作时,柴油机的效率与汽油机相同
③燃料燃烧释放的热量越多,热值越大
④热机损失的能量中,废气带走的能量最多
A.一个 B.两个 C.三个 D.四个
考点2 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
12.某同学在做“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时,使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水和食用油
加热,他得到如下数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从表中数据可知,水和食用油的质量相同,加热结束时,食用油的温度比水温度高
B.实验表明,在相同条件下吸热能力更强的是水,根据数据可得食用油的比热容为
C.在实验中该同学是根据升高的温度来判断吸收热量的多少
D.在此实验中,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水加热更长的时间,此时,水吸收的热量大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13.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对质量相等的A和B两种液体加热(不计热量损失)。如图是A和B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的比热容与B的比热容之比为2:1 B.A的比热容与B的比热容之比为2:3
C.都加热t时间,B吸收热量比A吸收热量多 D.A和B升高相同的温度,B吸收热量较多
14.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先后加热初温、质量均相同的水和煤油,比较两种液体比热容的大小,多次实验表明:要让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水需要的加热时间更长,以下关于该实验的操作及分析错误的是( )
A.水比煤油的比热容大
B.加热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是为了水和煤油受热均匀
C.实验中可以不使用温度计,让水和煤油都沸腾后再比较加热时间
D.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若吸收相同热量后煤油比水升高的温度大
15.小明在做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特点”的实验时,用同一酒精灯分别给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加热.可以认为单位时间内它们吸收的热量 (填“相等”或“不相等”)。用实验测得的数据画出它们升高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它们都是过原点的直线,即;温度升高过程中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填“小于”“等于”或“大于)水;用表示水的质量,和分别表示水和食用油的比热容,则两条直线的比值:等于 .
15题图 16题图
16.小明在探究“物质的放热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分别用质量均为0.5kg的水和另一种液体进行对比实验,并用图象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处理,如图所示。实验过程中,水和另一种液体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等,分析图象可以得出: (选填“甲”或“乙”)物质为水,另一种液体的比热容为 ,这种液体在0~15min内放出的热量为 。
17.在“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的实验中,用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加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中应量取 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倒人相同的烧杯中。液体的量要适当,至少要能 电加热器的发热体,保证液体在相等时间内吸收热量相同,太多则实验耗时较长。
(2)实验中记录的数据如上表所示,分析实验数据可知: 的吸热能力较强。
(3)物理学中用比热容表示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不同,上述实验中,甲和乙的比热容之比为 。
(4)实验中使用的测量器材有 。
(5)实验表明物质吸热本领与 有关。
(6)下图中能合理反映该实验结果的图象是 (选填“A”“B”或“C”)。
18.如图所示,在“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的实验中,用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给质量
相等的A、B两种液体加热。实验中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1)分析数据可知,液体A吸收的热量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液体B吸收的热量,液体B升高温度更高,说明液体 (选填“A”或“B”)吸热能力更强。
(2)若两种液体的比热容分别为和,则:= ;如果液体A、B降低相同的温度,那么液体 (选填“A”或“B”)放出的热量更多。
19.同学在做“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时,使用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对水和食用油加热,得到如表数据:
(1)该实验 (选填“能”或“不能”)得出水的吸热能力比食用油强,原因是 。
(2)在改进此实验后,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的大小,该同学采用的方法是加热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使它们 ,比较加热时间的长短。
(3)如对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都加热10min,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水吸收的热量。
20.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中记录的
数据如下表所示。
(1)实验中应量取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相同的烧杯中,用 的电加热器对液体加热,吸热多少可以通过 来反映(选填“温度计示数”或“加热时间”);
(2)如果甲物质是水,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可知,乙物质的比热容
为 。
(3)图中①是绘制的乙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果将初温相同的乙物质,质量增加到原来的2倍,不考虑热损失,用相同的加热器加热,再绘制出一条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则曲线为图中的第 条。
(4)与酒精灯加热相比用红外加热器加热的优点是 (至少写出一点),在实验中,要在两个试管内分别加人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使它们 ,通过比较 来比较吸收热量的多少。
(5)实验时 (选填“必须”或“不必”)控制水和食用油的初温相同。图线③加热4分钟吸收的热量与甲物质加热4分钟吸收的热量之比为 。
参考答案
第1节 分子热运动
一、物质的构成
1.分子 原子 2.
二、分子热运动
1.不同 互相接触 进入对方 【误区警示】属于 不属于
2.①无规则 ②间隙
3.剧烈 快 温度 热
【点拨】(1)外力 宏观 自发 (2)属于 不属于
分子间的作用力
1.引 斥 同时
2.大 小
3. > < 消失
【高频考题】
1-9 CBCBCBDCB
第2节 内能
内能
1.所有 动 分子势能 内 2.焦耳 3.增加
【点拨】(1)具有 (2)不一定 不一定
物体内能的改变
1.热传递 (1)热量 (2)增加 减小 (3)温度差 (5)转移
2.做功 (1)增加 减小 (2)转化 (3)增加 增加 增加 增加
【点拨】(2)不一定 (3)一定 一定 不一定 不一定
【高频考题】
1-9 CACCBAADC 10-17 BBBCCCDA
第3节 比热容
一、关于物质吸热能力的探究
2.转换法 3.①升高相同的温度 ②加热相同的时间 4.加热时间
二、比热容
1.乘积 比热容 c 2. 3.
【点拨】吸放热本领 种类和状态
热量的计算
答案:
比热容的应用
答案:大
【高频考题】
1-11 CCDBDBDBCCB 12-14 CAC
15. 相等 小于
16.甲
17.(1)质量相等 浸没
(2)甲
(3)2:1
(4)温度计、天平和秒表
(5)物质的种类
(6)B
18.(1)等于 A (2)2:1 A
19.(1)不能 没有控制水和食用油质量相同
(2)升高相同温度
(3)等于
20.(1)规格相同 加热时间
(2)
(3)③
(4)热源稳定、误差小 升高相同的温度 加热时间的长短
(5)不必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