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基础巩固题
?
1.下列条件中,有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自然条件是?(?????)
?
A.地形崎岖,气候寒冷?? ?B.水源充足,土壤肥沃? ?? C.资源贫乏,气候干旱??? ?D.水源匮乏,地形崎岖
?
2.下列地区聚落分布密集的是?( ?????)
?
A.高原、山地地区?? ??B.热带雨林地区? ??? C.荒漠地区??? D.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
?
3.聚落一般分两大类(?????)
?
A.散村与集村???? ??B.乡村和城市??? C.集镇和乡村?????D.集镇和城市
?
4.下列关于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对比,不正确的是( ?????)
?
A.乡村聚落的居民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活动形式
B.乡村聚落有农村、牧村、渔村、林场等不同类型
C.城市聚落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D.城市聚落有住宅、学校、医院、影院,而乡村聚落没有
?
5.造成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景观差异的原因是( ?????)
?
A.居民人口的多少??? ?B.占地面积的大小??? ? C.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 ?? D.地形和气候的差异
?
6.关于城市和乡村聚落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城市自然景观改变小,建筑密而高???????? B.乡村道路纵横交错,网线密集
C.城市人口密度大,商店、学校、医院多???? D.乡村人们工作节奏快,文化生活丰富
?
7.“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着鞭儿响四方,百鸟齐歌唱。”这首歌描述的乡村聚落类型是(???)
?
A.农村?? ????B.牧村?? ????C.渔村??????D.林场
?
8.有关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竹楼,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当地多竹林,所以就地取材?????????????? B.当地气候湿热,竹楼利于散热防潮
C.当地降水频繁,较陡的楼顶便于雨水下泻?? D.当地经济落后,没钱盖砖瓦房屋
?
9.渔村、牧村、农村、城市等不同聚落类型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
?
A.自然条件的影响???? ?B.开发利用的时间长短不一???? ?C.各地政治制度不同??D.人类的劳动生产方式不同
?
10.有关聚落与环境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
A.早期的聚落大都选择在经济发达的地点????????? B.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有利于聚落的形成
C.自然环境的差异并不影响聚落民居的建筑风格??? D.热带沙漠地区的房屋一般墙薄窗户大,有利于散热
?
11.关于聚落的分布,正确的是(?????)
?
A.平原地区工农业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稠密???? B.高原、山地空气好,适合人们居住,聚落分布稠密
C.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的地方,聚落分布稀少?????? D.气候终年炎热多雨的地区,聚落分布稠密
?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凡是有人类活动的地方,一定有聚落?????B.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的居住场所,在地图上常被定为居民点
C.四合院是我国南方地区民居建筑的代表???D.自然环境对聚落的形成、发展的作用不如人文、环境的作用重要
?
强化提高题
?
13.下图a、b、c、d四个聚落中,最有可能优先发展成为城市的是(?????)
?
?
?
A.a??? ???B.b??????C.c?? ????D.d
14.以下正确体现聚落与环境关系的是(?? ???)
?
A.东南亚常见双层木楼和竹楼,上层住人,下层不住人
B.西亚和北非地区因为炎热少雨,所以民居窗户大,屋顶是平顶
C.我国南方地区冬季为了御寒屋内有土坑
D.日本因地震较多,所以房子大多用砖瓦建造,特别牢固
?
15.不同类型的聚落呈现出的景观有较大差异,其主要原因是(?? ???)
?
A.社会制度的差异?? ?B.建筑风格的差异????? C.风俗习惯的差异??? ?D.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
?
16.人们提倡保护传统聚落的主要原因是(?? ???)
?
A.它们是世界重要的文化遗产??????????????????? B.它们是革命传统教育的极好场所
C.它们美观漂亮、赏心悦目,是极好的旅游资源??? D.它们是透视古今中外民俗风情的窗口
?
17.下列关于聚落保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如不对传统聚落加以保护,将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
B.应尽力保护那些具有传统特色的、民族特色的聚落
C.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D.对于那些较为破旧的聚落,应当拆除以利于美化环境
?
18.以下属于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正确措施是(?????)
?
A.控制工业污染对历史性建筑物、雕塑和壁画的侵蚀???
B.在著名文化遗产周围修建高大的现代化建筑物
C.在古代建筑上刻写“XXX到此一游"为其增添光辉?????
D.尽量多的吸纳参观人数,以充分挖掘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
?
读“沙漠中的绿洲景观图”,分析回答19~20题。
?
19.该景观可能位于下列哪个地区(?????)
?
A.欧洲西部????????????B.西亚和北非???????
C.北美洲北部地区?????D.塔里木盆地
?
20.该地区的民居建筑“墙体厚,窗子小”是因为(?? ???)
?
A.气候寒冷?? ?B.盗贼猖獗????? ?C.昼夜温差大,风沙也很大???D.降水稀少
?
综合应用题
?
21.读右图,回答下列各题。
?
(1)聚落可以分为乡村和城市两大类,按照这种划分,图中A、B、C三处聚落属于??????聚落,三处聚落的选址从交通因素分析,共同点是???????????。
?
(2)A、B、C三地最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的是?????????? ,理由是??????????????????????。
?
(3)聚落附近森林资源丰富,如果在C处建立一造纸厂是否合理?为什么?
?
22.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
?
(1)此图反映了由????????? 演变为 ?????????的过程。?
?
(2)观察和分析地图,可以说明该聚落的人口总数不断????????? ,占地规模不断??? ?????;聚落的建筑群不断?????? ??????,并有向高空发展变化的趋势;聚落的交通将会越来越???????? ??????。
(3)聚落的常见形式有????? ???????与????????????。
?
(4)关于聚落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聚落变得越小越好
B.世界上所有的聚落都在扩大范围
C.世界上多数城市聚落都在变大
D.北京应将低矮的旧房子变成高楼大厦
?
(5)城市的形成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十分突出。下列地区,容易形成城市的是??????? 。
?
A.河流附近???? ?B.山麓地带???? ??C.公路、铁路附近 ??????D.高山高原 ?
E.热带雨林 ?????F.南极大陆 ??????G.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
?
(6)从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哪些优越的自然条件对早期聚落的形成有利?
?
参考答案
?
1.B?? 2.D?? 3.B?? 4.D?? 5.C?? 6.C??? 7.B?? 8.D?? 9.A?? 10.B?? 11.A? 12.B ?13.D ?14.A ?15.D?16.A?17.D? 18.A ?19.B?? 20.C
?
21.(1)乡村沿河分布,地势平坦?(2)B?该地处在两条河交汇处,交通便利,有利于人和物资的集散?(3)不合理?因C地处于河流上游,造纸厂会给下游地区带来污染
?
22.(1)村庄城市??(2)增多 ??扩大?? ?变多 ???拥挤???(3)乡村?城市??
?
(4)C?????(5)ACG??????(6)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适于耕作、水源充足、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等。
课 题: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学习目标
1.了解世界的聚落分为城市和农村。
2.了解城市和农村聚落的区别。
3.知道聚落的形成和发展的有利条件。
学习重点
1.聚落的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2.聚落的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学习难点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一、学习导航:
(一)预习:
什么是聚落?世界聚落可以分为哪两类?
2.说出聚落的形成和发展需要什么有利的条件?
3.怎样保护聚落?
(二)质疑问难: 。
二、探究交流:
探究一:读课文与看图片。
(1) 什么是聚落? 世界聚落可以分为哪两类?
(2) 结合自己家乡的所见所闻,畅谈城市聚落和农村聚落有何区别?
(3) 城市聚落和农村聚落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4) 谈谈聚落的特色与当地经济的关系。
探究二:读图4.19。
(1) 结合家乡的情况,说出聚落的形成和发展需要什么有利的条件?
(2) 你家乡的聚落是稠密的还是稀疏的? 分别说说有哪些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
探究三:读图片4.21、4.22、4.23、4.24与4.25 说说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 东南亚的高架屋; (2) 西亚的厚墙小窗 ;
(3) 因纽特人的冰屋; (4) 黄土高原的窑洞;
(5) 云南的傣家的竹楼等。
探究四:读82页课文与83页的图片:
为什么要保护传统聚落?
你对保护传统聚落有什么高招?
教师点拨:
1.聚落的形成条件:地形、土壤、水资源、交通、自然资源、文化、历史、政治等。
2.聚落的保护方法:增强人们保护意识,进行维修与改造,建设与保护并重等。
三、达标检测:
选择题:
(1)一般来说,城市聚落比乡村聚落:
A、规模小 B、建筑物大 C、道路稀小 D、建筑物密集
(2)一般来说,在人口稀小的地区,村落:A、分布密集B、分布稀疏C、规模较大 D建筑物高大
(3)下列地点不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是:
水源充足的地方 B、交通不便的地方
C、矿产资源丰富的地方 D、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的地方
(4)在我国南方水资源丰富的地方,许多村落都沿河分布,主要原因是:
沿河地带土壤肥沃 B、沿河地带地形平坦
C、沿河地带渔业资源丰富 D、沿河地带交通便利
(5)一般来说,经济发达地区:
A、聚落密集 B、聚落稀疏 C、建筑物矮小 D、聚落规模小
(6)竹楼适合什么地区的人们居住:
A、热带雨林地区 B、热带沙漠地区 C、沿海地区 D、内陆地区
(7)我国黄土高原的窑洞:
能反映当地降水多 B、能反映当地冬暖夏凉
C、能反映当地气候干旱 D、能反映当地经济发达
(8)北京的古老民居——四合院,记录的政治文化信息是:
当地的气候特点 B、当地当时的经济水平
C、当地的地形特点 D、封建时代多代同居的家庭关系
四、学习反思: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乡村与城市景观的差异;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根据材料从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联系学生生活体验及已有知识储备,运用图片或材料等分析归纳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世界聚落文化的差异,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的意义,形成正确的人地观 。
教学重点:
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
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媒体:电脑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
课件展示一组乡村和城市的图片并配有音乐,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走进聚落的世界。设疑:这些景观图片可以分两类,同学们知道是哪两类吗?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导言:乡村和城市都是人们的集中居住地,我们称之为聚落,聚落不仅是人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入不同的聚落。
二、探究新知
1、乡村和城市聚落的差异
二者的差异是多方面的,由于七年级学生生活经验有限,因此利用课件展示多组乡村和城市聚落图片,对比出现,将乡村与城市在人口、规模、道路、劳动生产方式、建筑等方面的差异用直观方式展示给学生,学生观察并从这些人文图片中提取有效的地理信息、小组探究得出结论。同时学生也能了解更多的聚落文化。过渡:乡村和城市聚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那同一种聚落间就没有差异吗?猜猜看下面的乡村聚落分别是哪个大洲的。课件展示三大洲乡村图片小组竞猜。进而引出哪些因素影响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呢。2、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1)先提出问题:如果让你选择一个居住地,你将挑选怎样的自然条件呢?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探究的主人。进而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找到问题结论。(平原、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适宜、资源丰富) (2)再问:除自然条件外,你还会考虑哪些因素呢?(交通,服务设施等)如果不具备这样的条件,聚落分布会怎样(很少或没有)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展示高山荒漠的图片及中纬度平原区图片,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了解世界聚落的分布大势。 (3)如果自然环境已定,你在所处的自然环境中会有怎样的房屋创意呢?(课件展示:沙漠区、温带草原区、热带雨林区、极地地区、黄土高原区,图片下有文字材料说明)每组选定一种环境进行房屋设计要经济实用,最好就地取材。学生展示作品,教师进行适当的鼓励性评价,最后课件展示现实环境中的房屋建筑结构,进而达到共识:聚落受多种自然因素影响。(学生根据自然环境的特点,会设计出很多的房屋建筑,可能与现实生活中的有些出入,但其与当地自然环境的适应功能是有相同或相近之处的,师生互动时,要适当引导,从而与现实自然环境中的建筑拉近距离) (4)除以上因素外,还有一些因素也会影响聚落的形成和发展,结合材料分析。如巴西利亚(巴西为管理内地而迁都,是政治因素),黄山市(我国黄山旅游资源的开发而兴起,旅游因素),石家庄(原是小村庄,后因京汉先等铁路通过而使其成为铁路枢纽,是交通因素)等。(为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补充教材之外的材料,同时培养学生通过材料学习和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总结:聚落在长期发展中受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建筑风格和文化特色。 学生已经具备一定聚落知识的基础,让学生欣赏一组世界各地的聚落景观(包括部分世界文化遗产),学生感受欣赏聚落文化的魅力。(教师进行适当的解说,并提供相应的网址,便于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过渡:当我们在为以上聚落文化感到自豪的同时,我们也看到有很多具有鲜明特色的传统聚落却止步了,甚至有些已经消失了。3、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时代在发展,聚落也在发展。聚落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好的居住环境。同时我们也面对这样一个问题:昔日特色鲜明的传统聚落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是否应该保留呢?以2008年奥运会举办城市北京的四合院在城市建设中的去留问题为例。(教师补充材料:北京四合院是北京最有特点的居住形式,所谓四合,四“东、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四合院体现了传统的建筑工艺和人居创造的守完美结合。结合图片进行说明,增强直观性。)采用角色扮演小组合作进行,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语言表达能力及增强责任感,达到师生情感的共鸣---传统聚落也应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三、知识延伸:
搜集家乡的聚落资料,并将其发展中存在问题及建议形成小文章,并以此为题,出一期板报。(使学生能真正将课堂知识内化,并通过实践活动增加对家乡沈阳历史文化的了解,认识到沈阳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课件69张PPT。居民与聚落AB1、这两幅图片都叫做聚落。根据他们,你能描述一下什么是聚落吗?问题探讨聚落:人们集中居住的地方 聚落,不单包括房屋建筑,还包括与居住直接有关的其他生活设施。既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的场所,总之,聚落就是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乡村和城市2、A和B各是反映哪里的景观?A地是城市景观,B地是乡村景观。1、你认为聚落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两种:乡村和城市乡村和城市A B同学们了解乡村吗?你能不能谈谈你所知道的一些乡村风光?乡村和城市乡村和城市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乡村风光:农田、小道、池塘、果树…………你觉得乡村的人们一般从事哪些生产活动?耕地、捕鱼、种树、放牧……(视频)乡村和城市所以就产生了乡村聚落的不同类型: 即农村、牧村、渔村、林场分别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农村牧村渔村林场 城市又有哪些风光呢?住在城市里的人们都从事哪些生产活动呢?乡村和城市
高楼、商店、医院、
学校、高速立交公路……城市聚落:城市居民主要从事工业、商业等,或在学校、医院、政府机关工作。哈佛大学比一比: 乡村和城市景观的差异?小 低 差 少 少 少 有 有 有 小大 高 好 多 多 多 无 无 无 大大小简单复杂以工业为主以农业为主楼 房平房复杂简单大小你肯定知道亚洲
非洲
欧洲或北美洲ABC世界各地乡村聚落不同的景观聚落是人们居住的地方,请结合以前学过的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思考影响聚落形成的因素。
进一步思考:人类早期的聚落在哪些地方形成?聚落与环境是在这些地方吗?交通便利(沿线、沿海等地)地形平坦自然资源丰富(林、渔、矿等)土壤肥沃,适于耕作水源充足(井、泉、河湖等地)?聚落聚落与环境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的平原地区世界上最早出现聚落的地区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中国中美洲世界最早出现的聚落多数在大河的冲积平原上6000多年前的居民为什么
选择这里作为聚居地? 考古发现表明,大约30万年前南京
就有了古人类的活动,6000 年前
南京就出现了原始村落,当时南京市区
的中心鼓楼岗一带,就有原始居民居住
考古工作者曾先后在这里挖掘了面积约
11万平方米的北阴阳营原始村落遗址
他们以采集、捕鱼、狩猎和原始农业为主。 印度河畔的摩亨佐.达罗废墟 1922年,先是在德信地区的摩亨佐达罗,后又在西旁遮普的哈拉帕发现古城遗址,它们统称为哈拉帕文化。其存在时期,估计为公元前2500~1500年,但也有一说上至公元前3500年,从而使这两个城市成为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城市。在公元前2000年前后,摩亨佐达罗占地达260公顷,人口约为2万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最早的城市 石家庄市原不过是正定县的一个小村庄,当初京汉铁路修到正定县城时,把车站向南迁了十几千米,建在了石家庄。后来石德、石太铁路又在这里与京汉线相交,石家庄成了重要的铁路枢纽、城市也获得了较快的发展,成为河北省的行政中心。现在,石家庄人口已超过100万、而正定县城仍不过是座3万人的小城。
火车拉来的城市石油带来的城市 大庆市我国最大的石油城,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大庆油田中心—萨尔图,原为草原野甸,1955年开始建设,1959年9月26日“松基3号井”喷出具有工业价值的油流,时值建国10周年大庆前夕,正式取名“大庆油田”。 聚落建筑特色与环境 你家要盖新房,在两张图片中选哪一种,为什么?再想想:聚落建筑的差异各什么有关?傣家竹楼黄土高原窑洞聚落与环境北极雪屋平顶、厚墙、小窗干旱,白天炎热
昼夜温差大双层竹楼(木楼)高温多雨,潮湿低矮、无窗
厚墙、圆形严寒多雪利用黄土层
挖凿成窑洞干燥,土层厚
黄土的直立性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江南水乡蒙古包泰国“高架屋”旱季里上楼下楼,雨季里跨出门槛就是河,坐着小船来回跑。日本的轻木质房屋 可以减少地震伤亡各地民居的差异除了受自然环境外,还可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宗教习俗、历史文化??????聚落与环境拉萨的八廓街民居群是围绕大昭寺发展起来的,是城镇宗教聚落的典型代表。富有宗教意义的装饰更是西藏民居最醒目的标识,外墙门窗上挑出的小檐下悬红蓝白三色条形布幔,周围窗套为黑色。在藏族的宗教色彩观中,此三色分别寓示火、云、天,以此来表达吉祥的愿望。 维吾尔族民居在建筑装饰方面,多用虚实对比,重点点缀的手法,廊檐彩画、砖雕、木刻以及窗棂花饰,多为花草或几何图形;门窗口多为拱形;色彩则以白色和绿色为主调,表现出伊斯兰教的特有风格。 客家土楼出于族群安全而采取的一种自卫式的居住样式。在当时倭寇入侵、年年内战的情况下,要选择一种既有利于家族团结,又能防御战争的建筑样式。于是,同一个祖先的子孙们在一幢土楼里形成一个独立的社会,共存亡,共荣辱。聚落因环境而各有千秋
环境因聚落而多姿多彩聚落与环境聚落的发展与保护3、传统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2、传统民居的去留1、列举世界文化遗产拆?留?北京四合院外国游客 说:………
北京市城建局领导
北京老百姓
北京房地产开发商
福建土楼 文化遗产水 城 威 尼 斯平遥古城城楼“日升昌”票号宏村宏村西递村木王府 三、聚落的发展与保护1、随着人口增长和社会发展,世界上多数聚落都在发生变化,为人类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2、保护传统聚落的意义世界遗产——人类的无价之宝 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遗产,如何保护好它们,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一.乡村与城市
二.聚落与环境
1.聚落分布与环境
2.聚落建筑特色与环境
三.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1.传统名居的去留
2.世界聚落文化遗产
课堂巩固2、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有( )
①地形 ②资源 ③土壤 ④水源
⑤气候 ⑥交通1、民居与其所在地搭配正确的一组
是( )
A、高脚屋—黄土高原 B、平顶屋—西亚
C、窑洞—西双版纳 D、竹楼—北极地区
B① ② ③ ④ ⑤ ⑥3、连线题(将乡村聚落类型与人们从事
的生产活动连接起来)农村渔村牧场林场伐木种植放牧捕鱼资源聚落产生和它们的关系?聚落与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