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基于单元整体的作业设计
——以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
“双减”政策旨在减轻学生的校内作业负担和课外培训负担,要想在减少数量的同时巩固学生的基础,发展学生的思维,真正做到减负提质,就得在作业设计上下功夫。陈先云主任在统编教材培训中提出教材编排的三个关键词:整体、系统、初步。单元作为教材编排的最小整体,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的理念进行作业的系统化设计是作业减负提质的最优解。如何基于单元整体进行系统化的作业设计呢?笔者从单元内容、教材分析、单元学习目标、单元作业整体设计思路以及课时作业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基于单元整体教学进行作业的系统化设计。
一、单元内容
内容 教学要点 课时
1古诗词三首 本文介绍了三篇关于描写乡村生活的古诗,重点是能抓住关键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3
2乡下人家 本文介绍了乡村的景致和乡下人家的生活,重点是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2
3天窗 本文主要写小时候乡下房子里的天窗给“我”的影响,重点是感悟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2
4三月桃花水 本文讲了三月桃花水声音动听,光芒耀眼的特点。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优美的语言,感悟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
口语交际:转述 本次口语交际是学会转述,重点是能够清楚、正确地转述。 1
习作:我的乐园 重点是写出乐园的样子及带给“我”什么样的快乐。 2
语文园地 主要内容是学会从关键句子中体会作者的想法和情感;学习词语了解几个城市和乡村的不同。并能自选择图画仿写一段话。积累和理解《卜算子.咏梅》。 2
二、教材分析
教材是进行作业设计的重要依据。在课标指引下,依托教材的单元语文要素、课文编排、课后习题等助学系统,本着教学评一致的思想,可以确定作业设计的目标。
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乡村生活”,编排了《古诗词三首》《乡下人家》《天窗》《三月桃花水》等四篇课文。文章语言优美,从不同角度描写了乡村的景色和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田园风光、乡村生活的赞美之情。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为了落实这一语文要素,本单元的选文在内容上贴近学生的认知经验:《乡下人家》借助泡泡语点明抓结尾处关键句来体会课文情感;《天窗》除了用课后练习点明需要理解结尾的关键句,还借助泡泡语点明阅读时也需关注并理解藏在课文中间的关键句;《三月桃花水》引导学生迁移运用抓关键句体会情感的阅读方法。
本单元的习作训练要素是写喜爱的某个地方,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习作内容是写“我的乐园”,要求写清楚:乐园是什么样子的?你最喜欢在那儿干什么?这个乐园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快乐?
三、单元学习目标
依托教材确定本单元作业设计的目标:
1.认识、会写本单元生字词,积累本单元课文中生动形象的句子;
2.抓住关键词句理解,体会乡村的独特风光,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3.能读懂书面通知要求,记住要点,根据对象进行转述。
4.回忆自己的生活乐园,根据思维导图写清楚乐园的样子,分享自己在乐园活动中的情感。
四、单元作业整体设计思路
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中,鼓励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为响应要求,笔者团队研读布鲁姆能力目标分类层级,依据学情设计精读课文作业、略读课文作业和课外阅读作业,其中每一课作业又分为“筑基练习”和“拓展练习”。
“筑基练习”面向全体学生,包括四个层级的训练,即识记、理解、应用、分析,旨在巩固学生的基础及基本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拓展练习”面向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内容的选择上偏向于类文拓展,运用方法,主要指向高阶思维的训练,实现思维发展与提升。两类作业,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但能力指向有重合的部分一一分析。
本着“跳一跳搞桃子”的原则,希望基础学生也能实现从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的过渡,并以此为契机,愿意挑战“拓展练习”。只要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完成“筑基练习”,都可以选择“拓展练习”。因此,“拓展练习”的练习对象不是固定而唯一的,而是可变的。由此,实现了分层、弹性布置作业。
例如:在《天窗》一课中,将《屋顶上的月光》片段作为拓展文本,其关键句明显,所描述的场景也是作者儿时的乐园。作者将儿时在屋顶所看到的、想到的描述得惟妙惟肖,很契合单元习作中“表达自己快乐的感受”这一目标。根据课文内容,完成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更清晰回顾孩子们通过天窗看、想、感受,为后续习作目标达成奠定方法基础。
五、课时作业
古诗词三首
分层作业设计框架 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 评价设计 时长
基础性作业 一、一字多音我会选。 xiǔ sù 1.昨天晚上,我在同学家住了一宿( )。 2.下了晚自习,同学们都要回宿( )舍。 二、读拼音,写汉字。 黄昏时分, 一只蜻蜓xú xú ( )落在xīshū( )的 lí bɑ( )上,准备要在这儿借sù( )一晚。 三、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宿() 经()菜() 宜() 径()彩() 四、读读诗句,理解词语和句子。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篱落:蛱蝶: 惟 有 : 本题通过对易错读音、课文生字词的书写和形近字的辨析,巩固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 评价主体: 学生 评价方式: 自我评价 生生评价 六分钟
提升性作业 五、读读古诗,说说你的理解。 1.这首诗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写的。诗中描写了________种景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 之情。 2.“ 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了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欢乐情景。 3..说说读了这两句诗,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本题旨在训练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诗句意思。 评价主体: 学生 教师 评价方式: 教师评价 七分钟
综合性作业 诗配画(任选一首) 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也考查学生的感悟能力,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评价主体: 学生 教师 评价方式: 生生互评 教师评价 十五分钟
乡下人家
分层作业设计框架 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 评价设计 时长
基础性作业 一、读拼音,写汉字。 pān dēnɡ zhuānɡ shì shùn xù pǔ sù tàn tóu ( ) ( ) ( )( ) ( )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词。 ( )瓜架 ( )南瓜 ( )尾巴 ( )旗杆 ( )桌椅 ( )梦乡 三、本文作者( )向我们展示了:( )图、( )图、( )图、( )图、( )图、( )图,体现了乡村生活的( )、( )是特点。 本题考查了学生拼写词语的能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评 评评价主体: 学生 评价方式: 自我评价 生生评价 八分钟
提升性作业 四、读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 1.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你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2.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本题考查了对句子的理解能力,①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探”字写出了笋悄悄地生长,长得快且可爱,对世界充满好奇的特点。②全文的中心句,总领全文的作用,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评价主体: 学生 教师 评价方式: 教师评价 六分钟
综合性作业 班级开展了以“走进乡村”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练习。 看到图片,我想到的四字词语有:( )( )。 活动中,我搜集到了描写乡村风光的诗句: 为推动乡村旅游事业的发展,我想到了这样的宣传语: 本题考查理解和实践运用能力。可抓住画面中的主要情景,展开想象,结合自己的积累去作答。 评价主体: 学生 教师 评价方式: 生生互评 教师评价 六分钟
3.天窗
分层作业设计框架 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 评价设计 时长
基础性作业 看拼音写汉字 wèi jiè ruì lì ( ) ( ) hé tān shǎn shuò ( ) ( ) 二、用部首查字法查“慰”,先查部首( ),再查( )画。用音序查字法查“藉”,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慰藉”的近义词是( )。 本题考查学生拼写词语的能力; 本题考查查字典的能力。 评评价主体: 学生 评价方式: 自我评价 生生评价 五分钟
提升性作业 三、按要求写句子。 1.小小的天窗会使你的想象活跃起来。(改成反问句) 2.我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粒星,一朵云,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数的奇幻云彩。 (用加点的词语仿写句子)从……想象到 四、你对“天窗”了解多少呢? 本题①考查已学知识的应用和语言表达能力。 ②按课文内容填空,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 评价主体: 学生 教师 评价方式: 教师评价 十分钟
综合性作业 五、学习了本文,我们知道小小的“天窗”给了“我”唯一的慰藉,在你的生活中,什么又给了你唯一的慰藉呢? 本题考查要结合全文内容进行理解,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评价主体: 学生 教师 评价方式: 生生互评 教师评价 五分钟
三月桃花水
分层作业设计框架 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 评价设计 时长
基础性作业 一、辨字组词。 铛( )绮( )谈()瓣() 挡( )倚( )淡()辨() 二、多音字组词 huó () 旋 xuán( ) 和 hé () Xuàn( ) hè () 三、从课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美丽( ) 柔软( ) 纤小( ) 四、判断说法的正误,对的打“√”, 错的打“×”。 1.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呵,河流醒来了!运用了疑问的设问的修辞手法( ) 2.文中用一万个小酒窝来比喻朵朵桃花( ) 3.三月桃花水的意思是三月的河水像桃花一样美( ) 考查易错字形,辨析形近字; 考查对多音字字音的掌握情况。 考查近义词,检验平时的积累词语情况。 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评价主体: 学生 评价方式: 自我评价 生生评价 八分钟
提升性作业 五、理解短文内容填空。 1.第一自然段作者把____比作了铃铛、丝绸,写出了河水_____的情景。 2.“三月的桃花水,舞动着绮丽的朝霞,向前流淌。”这是一种___的写法,写出了______ 3.感悟全文,请你从三个方面说说桃花水的美。 4.“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说说你聪明镜中看到了哪些景物。 我看见 ____________,我还看见 ___________ 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掌握程度。 评价主体: 学生 教师 评价方式: 教师评价 八分钟
综合性作业 六、写两句关于春天的谚语。 考查平时的积累情况 评价主体: 学生 教师 评价方式: 生生互评 教师评价 两分钟
口语交际
1.四一班班长接到足球俱乐部的通知,要把这个通知转述给参加俱乐部的同学。
通 知
本周日上午9点在足球俱乐部训练场进行一场足球综合测试,选拔全市小学生足球赛的参赛队员。
温馨提示:
1.据天气预报,周日风较大,空气污染指数为轻度污染,小球星和爸爸妈妈们应带好口罩,注意保暖,带好热水。
2.小球星们请带好装备(训练衣裤,护腿板,袜子,球鞋),在保暖基础上保证活动不会太受束缚,从而影响测试成绩。
3.请保持场地卫生,不要乱扔垃圾和随地吐痰,这是我们共同的训练场,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它保护好哦!
天天向上足球俱乐部
3月27日
假如你是班长,你会这样向同学们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钟)
2.从四年级二班传来了诗朗诵的声音,原来是同学们正在进行诗歌朗诵会。笑笑正在朗诵:“嫩绿的树梢闪着金光,广场上成了一片海洋。水里一群赤脚的孩子,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这是题为《雨后》的一首诗歌。请你也来朗诵一首喜欢的诗歌吧!
我喜欢的诗歌题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钟)
3.直述句与转述句训练。
(1)爸爸对我说:“今天我出差,你自己做饭吃。”(改为转述句)
(2) 妈妈对小红说:“我晚上要加班,你不要等我吃饭了。”(改为转述句)
(3)小明对小芳说:“你的书包非常漂亮,我特别喜欢。”(改为转述句)
(4)凡卡说,他在给爷爷写信。(改为直述句)
(5)老师对我说,他教我怎么写作文。(改为直述句)
(6)小明告诉妈妈,他在书店买了一本《雷锋日记》。(改为直述句)(10分钟)
【设计意图】:考查转述的运用能力。转述时注意信息完整,表达准确,要有称呼和礼貌用语,并且根据转述对象实时转换人称,灵活调整转述内容。
习作
一、根据习作要求完成下面的练习。
1.本单元习作要以______(写人 写景)为主。
2.下面是同学们拟定的这次习作的题目,在符合本次习作要求的题目后面画“√”,然后自拟一个题目,写在横线上。
(1)奶奶家 (√) (2)植树节 ( ) (3)家乡的小河(√) (4)晚饭后的广场(√)
(5)让我快乐的事( ) (6)我最喜欢的歌手()(7)第一次骑车( ) (8)村东头的草地(√)
我拟的作文题目:___________
【设计意图】本题考查选材能力。
下列材料中不符合本次习作要求的是( )
我想写外婆家的后山,那里的果树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我想写一写我们学校的图书馆,它让我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
我想写我那满是玩具的房间,那里有我许许多多的“好朋友”。
我想写一写我那调皮的弟弟,他给我带来了很多乐趣。
二、根据要求,动笔写一写。
围绕“我的乐园”简单写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理清思路,写出乐园的样子,发生在乐园中的事情,心中的感受。(10分钟)
范文 我们家的小院
我家住在一个小镇上,家里有一个小院,一年四季都非常美丽,这里就是我的乐园。
春天来了,我家的校园披上了嫩绿的“衣服”。院子里的雪化了,杨树又抽出了新芽,树上的蚕宝宝又开始辛勤地“工作”了,大地充满了生机。
在不知不觉中夏天来了,外面的天气非常炎热,可是我们家的小院充满了阴凉,因为大杨树张开了“绿伞”,我经常在树荫下乘凉,放上桌子在下面下棋、写作业等。爸爸在树杈上给我挂上了绳子,这样我可以荡秋千啦!
秋天像吃了含羞草一样,悄悄地到来,这是丰收的季节。农民伯伯正在弯腰收割庄稼,大地上丰收的快乐带给农民伯伯无限的喜悦。我们家的大杨树落下了金色的叶子,它在空中翩翩起舞,像一位了不起的舞蹈家,在空中舞动优雅的姿态。
冬天来了,带着刺骨的寒风,也为大地上的生物带了礼物——它给大地穿上了自己织的“毛毯”,它为我家的大杨树穿上“外衣”,它还给我们家的房子带上了“棉帽”。看着漫天飞舞的雪花,我和小伙伴们到雪地里尽情玩耍,打雪仗、堆雪人,欢声笑语在院子里回荡。
我们家的小院就是这样一处乐园,我怎么能不喜欢这里呢?
语文园地
一,补充下面的词语,并按要求分类。
车水(马)(龙) 灯(火)辉煌 高楼(林)(立)
依(山)傍(水) 鸡(犬)相闻 (炊)(烟)袅袅
1.描写农村生活的词语:炊烟袅袅、依山傍水、鸡犬相闻。
2.描写城市生活的词语: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灯火辉煌。
【设计意图】本题考查对四字词语的积累。注意区分描写农村生活和域市生活的四字词语,分类后填在横线上即可。(3分钟)
二、读句子,再选一幅图画照样子写一写。
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① ② ③
我选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钟)
【设计意图】本题考查看图写语句的能力。从四幅图中任选一幅,要先了解图中的信息,四幅图分别描绘的是农村、海滩、城市、山区,然后用恰当的语句写一写图的内容。
三、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练习。(8分钟)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___________________,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___________________,她在丛中笑。
把词补充完整。
【设计意图】本题考查书写和背诵能力。写的时候要注意“悬崖”的“悬”下部是“心”。
2.《卜算子·咏梅》中,___________是词牌名,__________是词的题目。
3.理解词句,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词赞美了梅花凌寒傲雪,报春却不争春的优秀品质。
词中多次提到春天,是为了以梅花的高洁反衬春天的美好
这首词表现了梅花崇高的精神境界,体现出作者积极乐观的态度。
【设计意图】本题考查对词句的理解能力。从“悬崖、冰”等词可以看出梅花所处的自然环境十分恶劣,然而在恶劣的环境中,它傲然绽放,说明梅花不畏严寒、品质高洁、乐观向上。这首词是通过赞美梅花来表达作者乐观的人生态度的,而不是通过梅花反衬春天的美好,所以B选项是错误的。
4.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梅花的古诗?根据你的积累,写出一首吧!
______________(题目)
______________(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本题考查积累运用的能力。
第一单元专项练
一、读拼音,写词语。(2分钟)
qīng tíng( ) máo yán( ) zhuāng shì( ) tà bù( ) hé xié( ) tǎng ruò( )
ruì lì( ) shǎn shuò( ) bà qì( )
二、辨字组词。(3分钟)
三、按要求写句子。(6分钟)
1.人们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人们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用关联词语把这两句话合成一句)
2.纺织娘唱起歌。(把句子说具体)
3.妈妈对爸爸说:“我们一起出去买点菜”。 (转述句子)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6分钟)
1.童年是欢乐的,在古诗《宿新市徐公店》中描写儿童快乐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清平乐·村居》中描写小儿子活动乐趣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乡下人家,不论__________________不论_______________都_______________。”这句话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 之情。
3.《天窗》运用丰富的____________,说明天窗给孩子们带来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五、口语交际。(6分钟)
通知
3月22日(星期二)下午3时,在学校礼堂举行学习雷锋诗歌朗诵会。请全体少先队员准时参加。
温馨提示1.以班级为单位,在指定区域就座。
2.请提前十分钟到会场。开会期间自觉遵守会场纪律,不要随意走动,保持会场安静。
少先队大队部
3月22日
你的同桌小明请假了,老师让你给小明转述通知内容。注意不要遗漏主要信息,以及人称的转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外阅读。(12分钟)
家乡的小河
在我家院子的后面,流淌着一条清澈的小河。
小河的早晨是迷人的。绚丽的晨曦中,刚刚苏醒的小河揉了揉眼睛,好奇地张望着她周围的新鲜东西。这时水绿得像玉,霞红得似胭脂,袅袅上升的雾气像洁白的羽纱,轻掩着小河姑娘那羞涩的脸蛋。
太阳爬上了树梢,把自己的身躯映在河水中,(欣赏 玩赏)着火红的脸庞。一群白鹅开始了“曲项向天歌”“红掌拨青波”的嬉戏。鱼儿凑趣地跳跃着,翻起了一个个跟头,顿时河面上鳞光闪闪。
夕阳西下,太阳把余晖洒在河面上,小河里这处是红,那处是绿。又一阵风来,(反映 倒映)着两岸和成排的桑树、桃树,都乱成灰暗的一片,像醉汉,可一会儿又站定了。
小河的夜晚可静啦,喧闹了一天的小河带着倦意入睡了。她像(凝固 坚固)了一般躺在那里一动也不动,清清的明月,悄悄爬到空中,对着小河照镜子。这时,寒风任意地扫着河岸上的小草,发出一阵窸窸(xī)窣窣(sū)的声响。远处,偶尔传来几声汪汪的狗叫声,此时的小河更静、更清。
家乡的小河啊,你真美!
1.在文中括号里合适的词语下面画“ ”。
2.“袅袅上升的雾气像洁白的羽纱,轻掩着小河姑娘那羞涩的脸蛋。”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A.比喻 B.拟人 C.比喻和拟人
3.用“ ”画出描写小河动态的句子,用“ ”画出描写小河静态的句子。
4.找出文章的中心句抄写下来,并说说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七、习作。(30分钟)
学习了本单元的四篇课文,你一定对乡村生活有了更深的了解了吧!那你对乡村的哪些景物、人物、事情感兴趣呢 赶快写下来吧!题目自拟,不少于350字。
【设计意图】单元作业的设计我以专项训练为主,复习生字,形近字组词入手,又有针对性的练习“按要求写句子”,考察了关联词,扩句,转述句三个知识点;边读边想,复习课文内容,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重点又考查了口语交际中的转述,再次巩固学习;因为在课时练中加强了课内知识的考查,因此在单元作业中只涉及了课外阅读,增强孩子们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