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课件(30张+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课件(30张+视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5.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2-08 21:11: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导入: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将会学习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讲课前先观察我们的周围,有哪些东西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学习目标:
1、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明白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的关系。
2、列表总结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从中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3、观看视频,结合所学知识,多角度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深刻社会变革,从此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一、电的应用
“蒸汽机的吼声使欧、北美、亚三大洲发生变革,以改革或革命的方式建立了强有力的政权,劳动力被大量解放出来;蒸汽机造就大量财富,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原料、市场均来自遥远的地区;蒸汽机激发了人的需求,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
——摘自王斯徳《世界近代史》
观看视频、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
问题思考1
(1)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政治前提)。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不断刺激工业发展。
(3)自然科学取得突破性发展并迅速转化为技术。
一、电的应用
问题思考2:第二次工业革命显著特点是什么?
《全球通史》写道:“(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他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作者意在强调(  )
A.科学技术与工业生产的紧密结合
B.许多发明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
C.一些新兴工业部门逐渐占据优势
D.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第二次工业革命显著特点
材料一: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与此同时,电动机也制造出来。不久,出现了集中供电的发电厂,输变电技术也日益完善……电灯、电话、电影放映机等机电产品纷纷涌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问题思考3:从材料一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一、电的应用
答案:电力作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电器产品在19世纪70年代已经进入生活的各个领域。
电力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成就,标志着人类进入到电器时代。
问题思考4:除了材料一中列举的例子,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电器产品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成果?
观看视频,列举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与电力、电器有关的发明成就
一、电力的应用
电学之父法拉第
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图一 电磁感应现象
图二 发电机
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出发电机
图三 电动机
1873年,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电动机
发明大王——爱迪生








电影摄影机
投票计数器
打字机
从爱迪生身上我们可以学习哪些优秀的精神品质?
所谓天才,那就是假话,勤奋的工作才是实在的。 ——爱迪生
勤奋、善于观察、富有想象力、刻苦钻研、积极思考、勇于创新、坚持不懈、不畏艰难、努力探求科学奥秘的精神。
爱迪生和他的直流发电机
问题思考5:电力作为一种能源,比蒸汽动力具有哪些优点?
1876年美国人贝尔发明电话
1895年意大利人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
1911年德国西门子发明无轨电车
1874年美国比尔布莱克斯发明洗衣机
1882年,美国霍伊拉发明第一台电风扇
1910 年世界上第一台压缩式制冷的家用冰箱在美国问世。
电钻
电焊
充足而廉价;高效无污染; 能远距离输送;传递速度快;传输损失小;按用户需要科学分配能量,使用安全方便等。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1876(德)奥托
煤气内燃机
1883(德)戴姆勒
汽油内燃机
1893(德)狄塞尔
柴油内燃机
二、内燃机和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
问题思考6:想一想,内燃机的发明带动了哪些相关的新兴工业的发展?
汽车
飞机
拖拉机
石油开采业
石油化学工业
奔驰的前世今生
汽车之父-卡尔·弗里德里希·本茨
19世纪80年代(德)本茨制造出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时代人物——亨利福特
1913年,亨利·福特开办的制造福特T型汽车的流水线
748分钟——90分钟,生产效率提高了8倍,但售价仅为260美元,约为当时福特员工两个月的的工资。
亨利 福特
“给世界装上轮子”的人。
1903年, 美国莱特兄弟成功研制出人类历史上第一架飞机——“飞行者 1 号”,被誉为“航空飞行器的先驱”。
问题思考6:
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给人类生活带来什么影响?说明什么道理?
1、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2、带来环境污染和交通拥堵等问题
说明: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
1869年,美国化学家海厄特发明赛璐珞(塑料前身)
1884年,法国夏尔多内模仿蚕的吐丝过程用人工的方法得到一种类似蚕丝的纺织材料,这是人类最早生产的化学纤维
人造丝工业之父
三、化学工业和新材料
问题思考7: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了哪些新材料?
诺贝尔
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
诺贝尔一生拥有355项专利发明。他逝世前一年,立遗嘱将其遗产的大部分(约920万美元)作为基金,将每年所得利息分为5份,设立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及和平5种奖金(即诺贝尔奖),授予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人。从1901年开始,奖金在每年诺贝尔逝世时间12月10日下午四点半颁发。
时代人物——诺贝尔
1867年,诺贝尔发明了现代炸药。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时 间 国 家 身 份 成 就
1831年 英国 科学家法拉第 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1866年 德国 工程师西门子 研制出实用的发电机
1867年 瑞典 化学家诺贝尔 发明了现代炸药
1869年 美国 化学家海厄特 发明赛璐珞(现代塑料)的制造技术
1879年 美国 发明家爱迪生 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
1883年 德国 工程师戴姆勒 研制出汽油内燃机
1884年 法国 化学家夏尔多内 发明人造纤维
1885年 德国 工程师卡尔.本茨 制造出一辆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1903年 美国 莱特兄弟 发明的飞机首次试飞成功
1913年 美国 工程师亨利.福特 福特汽车公司用流水线生产汽车
1、美国、德国领先;
发明者主要是科学家;
2、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3、以重工业为主;
4、生产各领域之间联系密切;
材料一:1870——1900年世界主要工业指标 1870 年 1900 年 增长倍数
世界钢产量 52万吨 2830万吨 54
石油产量 80万吨 1950万吨 25
铁路长度 21万公里 101.4万公里 5
世界贸易额 455亿法郎 1,182亿法郎 2.6
根据下面两则材料,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材料二:这次革命可以使人们乘坐轮船以更快的速度跨越海洋,乘坐火车进行长途旅行,还为生活在欧美地区成百上千万的人带去了高质量的服装、各种家居用品和娱乐活动。在此之前,这些是他们不敢想的。——摘编自【英】安德鲁·玛尔《世界史》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占世界工业生产总值的比重。
2、美、德等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
“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可以说自然而然地走到垄断。因为几十个大型企业彼此之间容易达成协定;另一方面,正是企业的规模巨大造成了竞争的困难,产生了垄断的趋势。”
——列宁
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过渡。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过渡。
垄断组织
大企业之间为控制生产与市场以获取更大利润而结成的经济联合体。这种控制是通过订立各种协议规定价格、划分市场、分配产量来实现的。
通过“自由贸易”形式,把不发达国家、民族和地区变成自己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
除暴力掠夺和自由贸易等手段外,资本输出成为剥削这些国家、民族和地区的主要形式。
科技改变生活
材料二:随着工业革命的起步……工人的处境最糟:曼彻斯特浓烟滚滚,污水横渡……纺织厂女工每天干活12-16小时,平均寿命17岁……工人居住区热病蔓延,贫困和教育使他们变得自暴自弃。
3、扩大战争带来的灾难,工业污染严重,自然环境遭到破坏
材料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各国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英国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相对缓慢,尤其是英国丧失了世界工厂的地位。而美、德等国抓住机遇,发展迅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工业产值超越英、法,分别位居世界第一、第二位。面对日益变化的经济格局,列强要求按照变化的实例重新瓜分世界。帝国主义国家对外侵略扩张的同时,列强争夺殖民地和霸权的斗争日益尖锐,在勾结和斗争中形成了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各国更加疯狂的扩军备战,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生。
学习完本课,你得到哪些启示?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科技推动社会进步,我们要坚持科技创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3、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和品质。
4、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
随堂训练
1. 《全球通史》中有这样一段记述,“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这段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是(  )
A.兴起于重工业 B.欧美国家同时发生
C.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D.电力的广泛使用
2. 某历史课外兴趣小组办了一期黑板报,有如下的一段宣传材料:这个发明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的更明亮的“眼睛”,而不再害怕大自然的黑暗。请你给宣传材料中的“发明”添加一个合适的标题(  )
A.“火车时代”的到来 B.“汽车时代”的到来
C.“蒸汽时代”的到来 D.“电气时代”的到来
C
D
3. 据相关资料统计,19世纪90年代,世界各国生产的汽车每年只有几千辆,但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世界的汽车年产量已猛增到50万辆以上。促进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电动机的创制和使用 B.内燃机的发明和改进
C.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 D.自动化技术广泛应用
4. 下列选项搭配不正确的是(  )
A.戴姆勒——汽油内燃机 B.诺贝尔——无烟炸药
C.海厄特——人造纤维 D.瓦特——改良蒸汽机
5.第二次工业革命深刻改变了世界面貌。下列现象不属于此次工业革命影响的是(  )
A.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B.垄断组织开始出现
C.“电气时代”到来 D.工厂替代了手工工场
B
C
D
6.对于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说法正确的有(  )
A.第一次工业革命最先发生于美国
B.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C.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电力作为新能源被广泛应用
D.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交通领域有火车、飞机等新发明问世
7.19世纪末,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新技术、新发明、新理论层出不穷。以下选项中属于这一时代的新发明是(  )
A. 珍妮纺纱机 B. 电话机
C. 蒸汽机车 D. 生物基因技术
D
B
8、科技改变生活,创新引领未来,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材料四展示了第二次工业革合时期的部分发明创造,请选择你认为对人类影响最大的一项,并说明入选的理由(至少两条)。
汽车:汽车的发明和改进,推动了交通运输领域的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汽车的大量使用,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汽车的大量使用,客观上也导致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
电灯:电灯的发明,给人们带来了光明,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电灯的改进和广泛使用,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电灯及其他电器的大量出现,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电话:电话的发明是人类通讯领域的重大革命;它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改变了人们之间交流的方式:电话等通讯工具的出现也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加快了社会发展进程。
人造纤维:人造纤维的发明,开辟了新的纺织品生产领域;它的发明使人类服饰绚丽多彩,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人造纤维发明后迅速深入到人类生活诸多领域,深刻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长期大量使用人造纤维,会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
汽车 电灯 电话 人造纤维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多角度谈谈科技是如何改变世界的?
材料一: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德国外长皮洛夫1899年12月在议会发表的演说
材料二:在英国,肺结核、支气管炎、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已经成为常见病和导致死亡的最大原因。
材料三: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人类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然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