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大单元“四步复习法”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大单元“四步复习法”学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2-09 17:07: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大单元“四步复习法”
第一步:单元学习目标整合
课时名称 学习目标
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1.了解商业贸易的起源和古代的商贸活动与贸易通道。 2.知道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等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
第8课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认识世界市场的形成对商业贸易的意义
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认识20世纪以来贸易、金融的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第二步:单元思维导图回顾知识
第三步:单元重难知识易混易错
1.宋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1)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也就是交子。
(2)城市商品经济兴盛,与唐代相比,打破了地域限制、市坊不分;不受时间限制;官府对商业活动也不再严格监控,这使得城市的经济职能增强。
(3)随着私营手工业规模的扩大,农村家庭手工业的商品化程度也大大提高,商品经济呈现繁荣景象。
(4)中唐以来,传统的商业政策——重农抑商也有所松动。
(5)海外贸易发达,南宋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即是对外贸易税收。
2.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
(1)先以陆路贸易为主,后以海路贸易为主。汉代开辟了丝绸之路,中国对外陆路贸易开始发展;唐朝时,海陆并重;宋元时期,海路贸易地位日渐上升,并占据主导地位。
(2)以友好交往为主流。不管是陆路还是海路,带去的都是我国最精美的工艺品、丝绸和瓷器,虽然畅销,但有不少是赠送的,返航时不仅带回货物,而且常常有外国使臣搭船来中国访问。
(3)外贸伴随着文化交流。西亚不少商人带来了西方宗教,中国科技也相继西传。
(4)外贸促进了民族交融。不少波斯人、阿拉伯人在我国定居,长期与中国人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在元朝时形成了新的民族——回回。
(5)由对外开放走向闭关锁国。汉朝至明朝的对外友好政策,促进了我国与亚、非、欧各国经济文化发展。清朝前期统治者对外实行“闭关”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使我国日益落后于世界潮流。
(6)朝贡贸易:政府垄断对外贸易,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
3.中国古代货币制度的特点
(1)信用性纸币制度的早产、贵金属流通的不发达,是中国古代货币制度演化区别于古代与近代西方的两个重要特征。
(2)多元货币体系存在。货币的各种职能在中国古代并不集于一体。铜钱、白银和纸币在中国古代许多朝代同时存在,但有时某些货币形态并不作为流通货币,而是储藏手段。
(3)货币制造和流通的地方性。在中国古代,许多地方流通的货币并不相同,这体现了中国封建性的特征。
(4)货币形态最终归向贵金属。两宋时期纸币制度的形成本质上就是商品性和信用性关系调整的产物。但是其后政府信用性的膨胀和商品性、信用性关系的失衡以及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导致中国古代币制最终还是向贵金属流通归复。
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1)形成原因
①资本主义经济开放和扩张的本性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本推动力。
②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
③两次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助推剂。
④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交通、通信工具的发展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条件。
(2)影响
①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自16世纪以来,日益扩大的世界市场,不仅加快了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资本积累的速度,还为其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促进了世界经济的蓬勃发展,加强了世界各地经济的相互联系。促使世界经济体系形成,这正是今天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早期表现。
③人口流动加快,改变了世界人口布局。这一影响在非洲、大洋洲、美洲尤为明显。
④给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带来双重影响。一方面,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财富、劳动力、资源被大肆掠夺,逐步成为资本主义的经济附庸。另一方面,殖民地、半殖民地原有的落后、封闭的经济结构被打破,新的经济因素不断发展壮大,促使殖民地、半殖民地向近代社会转型。
5.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三种模式及其特点
(1)三大发展模式
类型 苏联模式 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模式 西方模式
所有制形式 生产资料公有制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 生产资料私有制
工业化道路 优先发展重工业 农、轻、重按比例协调发展 先轻工业后重工业
农业生产 形式 集体化农庄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资本主义大农场
经济体制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特点
①苏俄(联):国家在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在一定范围内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后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②中国: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解放生产力,最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③西方: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第四步:单元核心素养对接高考
一、核心素养
(一)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三种模式及其特点
1.工业革命与近代西欧商业革命的关系
近代西欧的商业革命为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多方面的条件,反过来工业革命也推动商业革命向纵深方向发展。
(1)西方早期的殖民扩张,为欧洲的工业产品提供了广阔的、不断扩展的市场。
(2)商业革命推动了技术革新和组织形式的创新。为了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手工工场必须要改善其组织形式与进行技术革新,这为工业革命积累了技术。
(3)商业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必需的大量资金。商业革命期间,通过殖民掠夺和海外贸易,欧洲赚取了丰厚的利润,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金。
(4)商业革命刺激了人文主义的发展,渴望得到财富的精神成为社会思潮,这为工业革命开展提供了精神支持。
(5)商业革命期间建立的许多商业形式如股份制公司、银行等,为工业革命开展提供了许多借鉴和便利。
(6)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资产阶级在全世界寻找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推动了商业革命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的发展。
2.两次工业革命对近代中国经济的影响
(1)18世纪60年代起,以英国为首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行了工业革命。为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它们在世界范围内强占原料产地,抢占商品市场,倾销工业品。列强用炮舰打开中国的大门,促使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列强商品倾销地和原料产地,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2)鸦片战争后,列强侵略,客观上促使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地主阶级洋务派发起的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同时中国近代工业、科技、教育起步,因此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3)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西方国家需要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开展殖民活动,争夺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在全世界领土已被瓜分完毕的情况下,中国则成了它们掠夺的中心,列强的经济侵略,导致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使外国在华投资设厂合法化。列强竞相对华输出资本,经济侵略加剧,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3.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加强干预的方式和实质
(1)方式
①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经济。发达国家把铁路、电力等投资数额大、见效慢、利润低、私人不愿投资的基础工业收归国有。
②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其目的是避免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保证经济运行的有序状态。
③财政政策调节。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也是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手段。
(2)实质:国家干预经济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过程中,在坚持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4.世界贸易组织与关贸总协定的区别
(1)机构性质不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以“临时适用”的多边贸易协议形式存在,不具有法人地位。世界贸易组织则是一个具有法人地位的国际组织。
(2)管辖范围不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只处理货物贸易问题;世界贸易组织不仅要处理货物贸易问题,还要处理服务贸易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问题,其协调与监督的范围远大于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3)争端解决机制不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争端解决机制遵循协商一致的原则,对争端解决没有规定时间表;世界贸易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采用反向协商一致的原则,裁决具有自动执行的效力,同时明确了争端解决和裁决实施的时间表。
5.美国的主导地位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的体现
(1)《布雷顿森林协定》规定: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美元充当黄金的等价物或代表。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规定:各成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即与美元保持固定的汇率。
(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都由美国人担任关键职务。由于美国认缴资金最多,从而拥有最大的表决权和对重大问题的否决权,这样美国取得对以上两个国际金融机构的决定性控制权。
可见,布雷顿森林体系使美元在战后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美国由此建立起以美元为支柱的国际货币制度,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
6.认识电子商务对人类工作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1)电子商务将改变商务活动的方式。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进入网上商场浏览、采购各类产品,而且还能得到在线服务;商家们可以在网上与客户联系,利用网络进行货款结算服务。
(2)电子商务将改变人们的消费方式。网上购物的最大特征是消费者的主导性,购物意愿掌握在消费者手中;同时消费者还能以一种轻松自由的自我服务的方式来完成交易,消费者主权可以在网络购物中充分体现出来。
(3)电子商务将改变企业的生产方式。为了取悦顾客,突出产品的设计风格,许多企业纷纷发展和普及电子商务。
(4)电子商务将对传统行业带来一场革命。在商务活动的全过程中,通过人与电子通信方式的结合,极大地提高商务活动的效率,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各种线上服务为传统服务业提供了全新的服务方式。
(5)电子商务将带来一个全新的金融业。随着电子商务在电子交易环节上的突破,网上银行、银行卡支付网络、银行电子支付系统以及网上接收、电子支票等服务,将传统的金融业带入一个全新的领域。
(6)电子商务将转变政府的行为。在电子商务时代,当企业应用电子商务进行生产经营,银行实行金融电子化以及消费者实现网上消费的同时,将同样对政府管理行为提出新的要求,电子政府或称网上政府,将随着电子商务发展而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角色。
二、模拟练习
1.中唐以后,唐城市中出现了“侵街打墙,接檐造舍”和坊内开店的现象,一些里坊“或鼓未动即先开,或夜已深犹未闭”。据此可知,唐朝( )
A.坊市时空界限被彻底打破 B.雇佣导致人身束缚松弛
C.工商业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D.国家对社会控制的弱化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唐以后城市出现坊市时空界限被打破,这反映了国家对商业和城市的管控弱化,D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中唐以后部分城市出现坊市时空界限被打破的现象,“彻底”的说法太绝对,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雇佣问题,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部分现象,不能证明工商业市民阶层壮大,排除C项。故选D项。
2.宋代的地契分为“ 红契” 和“ 白契” ,红契是政府或法律认可的产权凭证,土地交易后完 税后由政府在契尾加盖政府印章,相当于官府颁发的财产所有权证。白契是民间买卖土地房屋时,由交易双方协商拟订,有中人作保并签名盖章。此做法( )
A.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B.确保了政府赋税收入
C.缓和了尖锐的社会阶级矛盾 D.维护了小农合法权益
答案:A
解析:宋代的土地交易,分政府颁发财产所有权证和民间协商订立契约两种,体现出社会对契约的重视,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A项正确;规范土地交易并不能确保政府赋税收入,排除B项;土地交易重视契约与缓和社会阶级矛盾无关,排除C项;规范土地交易维护的并非只是小农的合法权益,排除D项。故选A项。
3.清代,无论是买地、租房、雇工、合伙、婚娶、借贷等都以契约作为凭证,确立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在雍正、乾隆时期,既有官版契纸,也有民间手写契纸,如双方发生争讼,要出具契纸作为凭证。加盖官印的“红契”比未盖官印的“白契”的法律效力要大。材料主要说明了( )
A.清朝专制主义发展促进了契约的发展
B.清朝契约形式较前朝有了较大发展
C.契纸凭证说明法治理念得到社会认可
D.契约的发展推动清朝的近代化转型
答案:B
解析:“官版契纸”“民间手写契纸”“加盖官印的‘红契’”和“未盖官印的‘白契’”说明契约的形式有了发展,B项正确;专制主义从根本上会对契约形成阻碍而不是促进发展,排除A项;法治理念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随着民主意识的发展而出现的,排除C项;材料没有说到契约的发展对近代化转型的推动,排除D项。故选B项。
4.据统计,1866至1886年,中国茶叶出口贸易进入巅峰时期,其中汉口茶叶出口占全国总量的34.3%…此后,随着英国购买市场的转移,中国茶叶出口贸易受到冲击,但由于俄国市场需求的旺盛,汉口茶叶出口仍保持上升趋势。这反映了( )
A.市场开拓影响贸易兴衰 B.英国消费结构发生变化
C.茶叶出口呈现多元格局 D.汉口成为对外贸易中心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1866至1886年,中国茶叶出口贸易进入巅峰时期,其中汉口茶叶出口占全国总量的34.3%…此后,随着英国购买市场的转移,中国茶叶出口贸易受到冲击,但由于俄国市场需求的旺盛,汉口茶叶出口仍保持上升趋势。“可见随着英国茶叶市场的转移,中国的茶叶出口受到冲击,但由于俄国市场对中国茶叶的需求,使得汉口茶叶出口仍保持上升趋势,可见市场开拓影响贸易兴衰,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英国消费结构的变化,排除B项;材料主旨信息是市场营销贸易的兴衰,未体现出茶叶出口的多元格局,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城市之间贸易额的对比,无法得出汉口就是对外贸易的中心,排除D项。故选A项。
5.1867—1894年,中国仅出口的茶叶价值即大致与进口的鸦片价值相当。1880—1891年, 清政府茶叶关税收入总计5 338.9万两,年均445万两,相当于同期海关出口税收的55.4% 左右。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的中国( )
A.茶叶贸易在经济发展中地位突出 B.茶叶贸易有取代鸦片贸易之势
C.农村种植结构出现了巨大调整 D.在对外贸易中由逆差转为顺差
答案:A
解析:19世纪后期,中国出口茶叶数量巨大,其价值与进口鸦片价值大致相当,税额占海关出口税收一半以上,反映出茶叶贸易在经济发展中地位突出,A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茶叶贸易有取代鸦片贸易之势,排除B项;仅茶叶出口情况不能说明农村种植结构出现了巨大调整,排除C项;19世纪后期,中国对外贸易并未由逆差转为顺差,排除D项。故选A项。
6.18世纪下半叶,欧洲国家邮政业务的主要服务对象由政府逐步扩大到民间,各国邮局数量普遍增加,邮政体系进一步完善。如普鲁士地区的信件传递速度在24小时内可达150千米,邮递范围遍及欧洲。据此可知邮政业( )
A.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 B.成为欧洲各国重点发展行业
C.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 D.促进了人们文化素养的提高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下半叶,欧洲各国的邮局数量普遍增加,邮政体系发展完善,邮政业服务范围扩大、工作效率提高等,便利了信息的传递和交流,促进了贸易和市场的发展,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C项正确;18世纪后期,工业革命尚处起步阶段,19世纪才深入发展,排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邮政业是欧洲各国重点发展行业,排除B项;邮政业传递信息,不能直接促进人们文化素养的提高,排除D项。故选C项。
7.如表为二战后主要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率的对比表。表中两个时段的数据变化反映出资本主义国家( )
国别 1950~1973年 1973~1978年
日本 14.1 1.1
西德 7.6 0.9
法国 6.1 1.3
美国 4.3 2.5
A.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提高 B.经济实力对比出现根本变化
C.产业结构调整效果明显 D.经济调整难以克服固有矛盾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受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的影响,资本主义国家呈现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因此根据材料时间及数据变化可知,当时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调整难以克服固有矛盾,D项正确;材料与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提高无关,排除A项;当时仍然是美国一家独大,并未出现根本性变化,排除B项;材料与产业结构调整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8.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的时装公司,为了迎合‘摩登女性’的心理,不断地把服装加长裁短,或是贴花加边,以新奇时尚"。材料可以说明( )
A.中国妇女传统形象发生根本改变 B.近代服装的中西合壁特点
C.中国女性的社会地位得到了提高 D.时尚是商业发展的催化剂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为了迎合‘摩登女性’的心理,不断地把服装加长裁短,或是贴花加边,以新奇时尚”可知为了迎合民众消费的心理,服装公司推陈出新,说明时尚是商业发展的催化剂,D项正确;“中国妇女传统形象发生根本改变”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近代服装的中西合壁,排除B项;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得出中国女性的社会地位得到了提高,排除C项。故选D项。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