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专项】2022-2023学年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选择题专项训练(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期末专项】2022-2023学年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选择题专项训练(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6.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12-08 18:20: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专项】2022-2023学年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
选择题专项训练(含答案)
选择题
1.下列科学词汇适合描述声音的是( )。
A.高、低 B.刺耳、悦耳 C.以上都是
2.小明太激动,玩到了晚上10点多,还在敲水琴,对于隔壁要休息的爷爷来说,水琴声是( )。
A.优美的音乐 B.可有可无 C.噪音
3.通过阅读“科学家这样做”中,我们知道万有引力定律是( )提出来的。
A.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 B.英国物理学家牛顿 C.中国生物学家童第周
4.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主要有哪些区别?( )
A.高低不同 B.音量不同 C.音色不同 D.以上都是
5.关于声音的发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体振动才能发出声音
B.不振动的物体不发声
C.振动快的物体能发声,振动慢的物体不能发声
6.物体在振动时,( )引起周围物质的振动。
A.不会 B.会 C.不知道会不会
7.锣是一种金属敲打类乐器。当我们用力敲锣,停止敲击后过一会儿还能听到锣的嗡嗡声,这说明( )。
A.锣还在振动只是肉眼看不见,但是仍能发出声音
B.锣已经不振动了,但是仍能发出声音
C.锣已经不振动了,嗡嗡声是我们的幻觉
8.从“拉伸皮筋听不到声音,而弹拨皮筋能听到声音”的实验现象中,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A.皮筋的声音是皮筋振动产生的
B.只要受到力的作用,皮筋一定能产生声音
C.皮筋受到力的作用,不一定能产生声音
9.声音在( )传播的更快。
A.气体 B.固体 C.液体
10.下列选项中关于声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图中,海底的鱼靠叫声来传播信息,说明液体能够传播声音
B.乙图中,敲鼓时用力越大,所发声音的音量越强
C.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听到的声音不会发生变化
11.声音可以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下列实验中不能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进行传播的是( )。
A.敲击右边的音叉发现左边乒乓球被弹开
B.用喇叭说话可以使得肥皂膜破裂
C.把耳朵贴在桌子一端听见敲击声
12.如图,玻璃罩里本来是没有空气的,处于真空状态,当我们往里面不断注入空气的时候,里面的闹钟发出的声音( )。
A.会变得很弱,甚至听不见
B.会越来越强
C.和原来的一样强,没有变化
13.( )很薄有弹性,轻微的声音也能让它振动。
A.听小骨 B.耳郭 C.鼓膜
14.耳郭的主要作用是( )。
A.收集声波 B.为了美观 C.减弱声音
15.医生给病人看病时常使用听诊器,因为听诊器能( )。
A.使听到的声音变强 B.使听到的声音变高 C.减小医生和患者的距离
16.耳朵是由( )组成的。
A.外耳、中耳、内耳 B.耳廓、中耳、内耳
C.耳廓、鼓膜、内耳
17.为了听得更清楚,我们可以将手放在耳后,并朝着声音发出的方向,这是为了增强耳朵中( )的作用。
A.耳郭 B.鼓膜 C.听小骨
18.声音的强弱可以用( )来描述。
A.音量 B.音高 C.音色
19.拨动钢尺的力度越来越大,钢尺发出的声音的变化是( )。
A.越来越强 B.越来越弱 C.越来越高
20.小华在弹拨橡皮筋时,要让橡皮筋发出更强一些的声音,他应该( )。
A.用力弹拨橡皮筋 B.把橡皮筋拉得紧一点 C.轻轻弹拨橡皮筋
21.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发出的声音越( )。
A.弱 B.高 C.强
22.塑料尺先伸出桌面15厘米,塑料尺又伸出桌面20厘米,用相同的力拨动尺子,我发现( )。
A.15厘米时塑料尺振动快 B.20厘米时塑料尺振动快 C.振动的一样快
23.琴弦振动快慢与( )无关。
A.弦振动部分的长短 B.弹拨时的力度 C.弦的松紧度
24.探究钢尺伸出桌面长度与音高的关系,发现不同长度的钢尺振动快慢与声音高低的关系为( )。
A.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速度越快,声音越高
B.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速度越慢,声音越高
C.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速度越慢,声音越低
25.如图是编号为1-3号的杯子,里面装了不同量的水,敲击杯子时,声音最高的是( )。
A.1号杯 B.2号杯 C.3号杯
26.音乐简谱中“3”“4"“5”三个音符。( )的音最高。
A.3 B.4 C.5
27.如图,小提琴在使用前,乐师常会调节琴弦的松紧,俗称“定弦”,这主要是为了改变琴的( )。
A.振幅 B.强弱 C.音色 D.音高
28.钢琴的内部有220多根琴弦,冬天温度低,琴弦受冷收缩,会绷的紧一些,此时声音( ),为了维持钢琴的准确音调,调音师要把琴弦调得( )。
A.偏高;紧些 B.偏高;松些
C.偏低;紧些 D.偏低;松些
29.下列材料不太适合制作乐器的是( )。
A.橡胶 B.陶瓷 C.竹子
30.在制作我的小乐器活动中,我们应该先完成( )环节。
A.设计 B.制作 C.展示
31.探究“声音高低与物体长短的关系”,应选择的材料是( )。
A. B. C.
32.设计制作小乐器的流程是( )。
A.明确问题→制定方案→实施方案→评估与改进
B.制定方案→实施方案→明确问题→评估与改进
C.制定方案→明确问题→实施方案→评估与改进
33.我们在正常状态下,每分钟的呼吸次数最接近( )。
A.10 B.20 C.60
34.在我们的呼吸器官中,( )是身体气体的“中转站”。
A.气管 B.肺 C.口腔
35.吸气时,胸腔( ),腹部收缩。
A.收缩 B.扩张 C.不变
36.( )时,人体一分钟呼吸的次数最多。
A.安静时 B.慢走20步后 C.原地跑1分钟后
37.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 )减少了,( )增多了。
A.氮气 、氧气 B.二氧化碳、氧气 C.氧气、二氧化碳
38.雾霾天气的时候,很少有人去跳“广场舞”,雾霾天气PM2.5会对人体造成危害,PM2.5进入人体的途径为( )。
A.外界→咽→喉→食道→肺
B.外界→鼻→咽→喉→食道→气管→肺
C.外界→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39.如图所示,这个装置可以用来模拟人的( )。
A.呼吸 B.消化 C.排泄
40.运动时呼吸和心跳都会加快,对其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运动时人体需要更多氧气,加快呼吸可从外界获得更多氧气。
B.从外界吸入的更多氧气要靠血液加快流动才能更快地输送到人体各处,所以心脏要加快跳动,促进血液循环加快。
C.运动时呼吸和心跳加快,是为了让肺和心脏得到更多的休息。
41.多数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出现了呼吸困难的临床表现。由此,你推断新冠病毒会对人体哪个器官有影响? ( )。
A.心脏 B.肺部 C.胃
42.高原地区海拔高, 空气稀薄。初次去高原的人,会出现呼吸不适,容易疲乏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高原寒冷 B.高原上空气稀薄,氧气含量较少 C.高原上紫外线比较强烈
43.中国首位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科学家是( )。
A.陈薇 B.屠呦呦 C.李兰娟
44.吹哨子时,肺活量小的人比肺活量大的人( )。
A.时间更长 B.时间更短 C.时间一样长
45.在使用肺活量测量袋时,下面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先将测量袋摊平,然后插入通气管,只需测量一次即可
B.深吸一口气后将全部气体呼入测量袋
C.肺部气体全部呼出后,需要迅速收紧通气管,避免空气跑出
46.小东是小学四年级学生,它的肺活量可能是( )毫升。
A.20 B.200 C.2000
47.刘江在测自己的肺活量时,到达了数字“2400”刻度线,这时需要记为( )。
A.2400毫升 B.2400毫米 C.2400克
48.小美测量了肺活量,但是没有达到标准值。要想增大肺活量,可以( )。
A.多休息 B.经常锻炼 C.努力学习
49.膳食宝塔告诉我们,一天的食物中,( )含量要最少。
A.水产品 B.蔬菜类 C.盐油
50.按人们生活习惯,食物可以分为( )。
A.生食 熟食 植物类食物 动物类食物
B.粮食 蔬菜 水果 调味品
C.荤食 素食 主食 副食
51.在研究食物时,我们常常要进行分类。把香蕉、青菜、玉米分为一类,鸡蛋、牛奶、虾分为另一类,这是按( )分。
A.主食与副食 B.生食与熟食 C.植物类与动物类
52.科学课上给一天食物进行分类的主要目的是( )。
A.方便对食物的研究 B.方便对食物的存储 C.方便对食物名称的辨认
53.要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可以使用( )。
A.酒精 B.碘酒 C.牛奶
54.下面哪种食物在白纸上,擦一擦,压一压,会留下油迹? ( )。
A.苹果 B.芝麻 C.米饭
55.“全食族”是指坚持吃完整的食物的人群,他们吃葡萄连葡萄皮和籽一起吃,吃香蕉连皮吃。从合理膳食、消化和吸收等方面分析,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葡萄皮和籽、香蕉皮等这样的“边角料”富含维生素、无机盐、纤维素等,易消化吸收,有利于健康
B.葡萄籽壳很厚,即使弄碎也无法消化吸收,食用后会产生强烈涩味
C.香蕉皮富含粗纤维,有助排泄,但肠胃不好的人食用,会出现严重问题
D.“全食族”们所推崇的果品营养说很难通过“营养吸收”和“食品安全”两道关卡,并不科学
56.手指脱皮、口腔溃疡时,需要多吃富含( )的食物。
A.糖类 B.维生素 C.蛋白质
57.观察“平衡膳食宝塔”中发现谷薯类一天中需要摄入250至400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正常情况下,人对谷薯类食物需求量比较大
B.糖尿病患者,每天要吃250至400克的米饭
C.肥胖者,每天要吃250至400克的米饭
58.从图表中可以看出,肥胖患者的饮食中( )摄入量比正常体重的人偏多。
A.只有粮食类和肉类 B.只有粮食类 C.只有蛋、豆制品类
59.在“平衡膳食宝塔”中提出我们每日的盐摄入量要( )6克。
A.等于 B.小于 C.大于
60.三位同学在课堂中发生了争论,你不赞同( )的观点。
A.只要挑自己爱吃的食物就能做到营养均衡
B.有些营养成分难以用实验检验,我们可以看食物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
C.口腔中的舌头、牙齿和唾液共同作用完成食物的初步消化
61.下列食物中,处于平衡膳食“宝塔”基础部分的是( )。
A.鸡鸭鱼肉、牛奶和豆类 B.油、盐、糖
C.米面杂粮类 D.蔬菜和水果
62.牙齿在帮助我们消化食物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犬齿的作用是( )。
A.撕碎食物 B.切割食物 C.咀嚼食物
63.轩轩每天手捂脸蛋儿说大牙疼,她可能是( )坏了。
A.门齿 B.臼齿 C.犬齿
64.我们的牙齿中( )是用来撕碎食物的。
A.门齿 B.臼齿 C.犬齿
65.以下关于口腔对食物消化的作用,描述错误的是( )。
A.食物在口腔的初步消化需要牙齿、舌头、唾液的共同作用
B.舌头在口腔中起到了搅拌和传送食物的作用
C.门齿、臼齿、犬齿分工明确,互相之间没有联系
66.“细嚼慢咽”的“嚼”主要是指( )完成的工作。
A.门齿 B.犬齿 C.臼齿
67.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路线是( )。
A.口腔→胃→食道→小肠→大肠
B.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
C.口腔→小肠→胃→食道→大肠
68.下列关于消化器官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小肠比大肠长很多
B.食物中大部分的营养是在胃里被吸收的
C.胃的大部分位于左上腹部,有一小部分位于中上腹部
69.不同器官有不同的作用,其中吸收水分形成的粪便的消化器官是( )。
A.小肠 B.胃 C.大肠
70.科学课上我们反复揉挤塑料袋中的“食物”,是为了模拟( )。
A.口腔在消化食物 B.胃在消化食物 C.食物通过食管
71.人吃下去的食物,消化和吸收主要是在( )里完成。
A.小肠 B.大肠 C.胃 D.食道
72.我们用垫圈、小车、绳子做小车运动实验时,发现( )。
A.垫圈个数越多,小车运动得越慢
B.是垫圈的重力,使小车运动起来的
C.不同大小的垫圈,都是用3个垫圈才能启动小车的
73.两个鸡蛋的重力约为( )。
A.0.5N B.0.25N C.1N
74.如下图,小车从斜面释放,影响小车行驶距离的因素有哪些?( )
A.斜面坡度 B.小车释放高度 C.木块位置 D.以上因素都有影响
75.小球从斜坡运动到平地,这个过程中,小球受到重力的情况是( )。
A.斜坡处受到重力作用 B.平地处受到重力作用 C.两处均受到重力作用
76.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长征火箭点火升空时,是靠( )运动。
A.反冲力 B.重力 C.弹力
77.使用气球驱动小车时,小车运动的方向和气球内空气喷出的方向( )。
A.相同 B.无关 C.相反
78.气球小车在行驶中总是偏离赛道,原因可能是( )。
A.气球太小 B.车轴不正 C.赛道太宽
79.小刚同学制作的气球小车比其他同学的气球小车跑的近,他认为可能和“气球大小”有关。请问这属于科学实践中的( )。
A.提出问题 B.建立猜想 C.实验验证
8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多,产生的弹力越大
B.当橡皮筋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后,弹力还存在
C.车轮不打滑时,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的距离有关
81.在橡皮筋驱动小车的实验中,我们发现小车行驶的距离主要与( )有关。
A.橡皮筋缠绕方向
B.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的圈数
C.橡皮筋形状
82.小沈和小李分别购买了一个大小一样的橡胶球,小沈说:“我的橡胶球弹力比你好。”小李说,“我希望你能证实你的说法。”小沈应该选择下列方案中的( )。
A.用手触摸两球,看哪个球软
B.把两球向墙扔去,测量它们反弹时离墙的距离
C.将两球从同一高处落下,测量哪个球反弹得高
83.弹簧测力计的组成部分不包括( )。
A.垫圈 B.指针 C.挂钩
84.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显示的力的大小是( )。
A.5.4N B.4.6N C.4.3N
85.使用弹簧测力计先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 )的位置。
A.0 B.1 C.5
86.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大小的工具,关于弹簧测力计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
A.测量时,检查指针是否指在“0”刻度
B.读数时,视线可以高于指针
C.拿起测力计就可以直接进行测量
87.让运动的小车停下来,可以用以下哪种方法( )。
A.给它一个阻力 B.给它一个动力 C.用手向前推一下
88.通过下面的方法能够增大摩擦力的是( )。
A.鞋底上凹凸不平的花纹
B.自行车链条上涂抹润滑油
C.行李箱下面装轮子
89.以下选项中,属于减小摩擦力的是( )。
①滚珠轴承②鞋底花纹③磁悬浮列车④下雪天汽车装防滑链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90.下列事物中,( )不具有能量。
A.奔腾的河水 B.踢飞的足球
C.停在路边的车
91.树上的苹果掉下来,是因为苹果受到( )作用。
A.拉力 B.推力 C.重力
92.明明的爸爸是大货车司机,在某段山路,即将行驶一段比较陡峭的下坡时,你会提醒他( )。
A.从坡顶向下行驶时就开始轻踩刹车 B.快到坡底时猛踩刹车 C.不踩刹车,省油
93.从三个不同的斜面上自由释放小车撞击木块,让木块在木板上滑行。图中木块被撞后在木板上滑行距离最近的是( )。
A.1号 B.2号 C.3号
94.下列关于同一运动物体与运动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速度越快,运动物体具有的能量越大
B.运动速度越慢,运动物体具有的能量越大
C.运动速度的快慢与运动物体具有的能量大小没有关系
95.下列制作小车的步骤排序正确的是( )
①制定方案 ②明确问题 ③实施方案 ④评估与改进
A.①④②③ B.②①③④ C.①②③④
96.小王同学在测试自己制作的小车时发现小车不走直路,可能是因为( )。
A.动力不足 B.车身不美观 C.车轴不正
97.下雪时,在轮胎上缠绕铁链是为了( )。
A.防止轮胎损坏 B.增大摩擦力 C.减小摩擦力
98.当我们制作的小车不能按要求完成任务时,我们的活动( )。
A.没有探究意义了
B.没有价值,模型失败了
C.有价值,可以反思再改进
9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测试小车时,要多测试几次,找到缺点和不足,然后进行改进
B.测试气球小车时,如果发现小车行驶路线不是直线,那么一定是车轴不正
C.测试橡皮筋小车时,橡皮筋缠得越紧越好
100.测量小球在轨道上的运动时间是( )。
A.从开始运动到停止需要的时间
B.从起点运行到轨道中间需要的时间
C.从起点运行到终点需要的时间
D.从开始运动到终点的时间
参考答案:
1.C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高、低、刺耳、悦耳都可以用来描述声音。
2.C 噪声是声源进行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从生理学观点来看,凡是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即不需要的声音,统称为噪声。敲水琴对于隔壁要休息的爷爷来说,干扰了他的休息,属于噪声。
3.B 根据对科学家的了解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发明了望远镜;中国生物学家童第周开创了中国“克隆”技术之先河,被誉为“中国克隆之父”。
4.D 我们可以用高低、强弱、悦耳、刺耳等科学词汇来描述声音。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主要有高低不同、音量不同、音色不同,所以D符合题意。
5.C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无论振动快慢,只要振动了,就能发声,不振动的物体不发声。
6.B 物体振动会产生一种机械波,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波也会引起它周围物质的振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传播振动。
7.A 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充当声音传播的介质,但是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声音的能力不同。固体传播声音的能力最强,气体传播声音的能力最弱。锣停止敲击后过一会儿还能听到锣的嗡嗡声,这是因为锣还在振动发声,只是肉眼看不见。若锣停止振动,声音会立即消失。故A正确。
8.B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拉伸皮筋听不到声音,但皮筋受到了力的作用;弹拨皮筋能听到声音是因为皮筋振动。
9.B 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固体里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液体,最后是气体,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0.C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听到的声音会越来越弱,如果空气被抽干,最后可能一点也听不见了,所以该说法是错误的。
11.C 把耳朵贴在桌子一端听见敲击声,声音是由桌子传播的,不能证明空气能够传播声音。
12.B 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玻璃罩里本来是没有空气的,处于真空状态,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往真空玻璃罩里通空气,声音就有了传播介质,所以闹钟声会越来越强。
13.C 耳朵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组成。耳郭的作用是收集声音;耳道的作用是传送声波;鼓膜的作用是产生振动;听觉神经的作用是向大脑报告信息,声音大时,鼓膜振动得快,声音小时,鼓膜振动的慢,鼓膜很薄而且有弹性,即使是轻微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C是正确的选项。
14.A 耳朵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组成。其中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中耳有鼓膜和听小骨,内耳包括耳蜗和听觉神经。其中耳廓的作用是收集声音。
15.A 频率影响声音的高低,频率是指发声体振动的快慢,听诊器不能增大发声体的频率,也不能使音调变高,故B错误;听诊器不能减小医生和患者的距离,故C错误。
16.A 耳朵结构分为三个部分,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是由耳郭和外耳道组成。中耳是由听小骨和鼓膜组成。内耳是由耳蜗和听觉神经组成。
17.A 耳郭具有收集声音的作用,当想听的声音很远很微弱时,把手放在耳后,手可以帮助耳郭收集声波,声音就听得比较清楚了。
18.A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强弱用音量来表示,声音的强弱主要与物体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声音越强,振幅越小,声音越弱。
19.A 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拨动钢尺的力度越来越大,钢尺振动的幅度越来越大,钢尺发出的声音就越来越强。
20.A 音量指声音的强弱,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用力弹拨橡皮筋,橡皮筋的振动幅度更大,发出的声音更强。
21.C 音量指声音的强弱,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22.A 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塑料尺先伸出桌面15厘米,塑料尺又伸出桌面20厘米,用相同的力拨动尺子,发现15厘米的尺子振动快,声音高。尺子伸出桌面越短,振动越快。
23.B 物体振动的快慢受物体自身大小、轻重、长短、粗细、松紧等相关。小的、轻的、短的、紧的物体发声音调较高,大的、重的、长的、松的物体发声音调较低。弦振动部分的长短、弦的松紧度都会影响振动的快慢,弹拨时的力度影响弦振动的幅度,与振动快慢无关。
24.C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系,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越高;振动得越慢,声音越低。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速度越慢,声音越低,故C正确。
25.A 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同样材质物体,小的、轻的、短的、紧的物体发声音调较高,大的、重的、长的、松的物体发声音调较低。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1--3号的杯子,里面装了不同量的水,敲击杯子时,1号杯子水量最少,杯子最轻,敲击时振动速度最快,发出的声音最高。2号、3号杯子水量较多,杯子较重,敲击时振动速度较慢,发出的声音较低。
26.C 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调来描述,音调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音乐简谱“3”“4”“5”三个音符中,5的音最高。
27.D 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小提琴在使用前,乐师常会调节琴弦的松紧,俗称“定弦”,这主要是为了改变琴的音高。琴弦越紧,振动速度越快,音调就越高。
28.B 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钢琴的内部有220多根琴弦,冬天温度低,琴弦受冷收缩,会绷的紧一些,此时振动的速度快,声音就高;为了维持钢琴的准确音调,调音师要把琴弦调得松些。
29.A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橡胶具有弹性,不容易振动,不太适合制作乐器。陶瓷、竹子容易产生振动,适合制作乐器。
30.A 自制小乐器分为四个步骤,依次为设计、制作、演奏和改进。在制作我的小乐器活动中,我们应该先完成设计环节。
31.A 同样材质物体,小的、轻的、短的、紧的物体发声音调较高,大的、重的、长的、松的物体发声音调较低。根据对比实验的基本要求,变量只有一个,其他条件完全相同,在探究“声音高低与物体长短的关系”,应选择的材料只有长短不同,材料的大小、轻重、粗细等因素不变。
32.A 设计制作乐器的基本步骤是明确问题、制订方案、实施方案、评估与改进,据此小乐器制作过程排序为:明确制作哪一种类型的乐器。设计乐器;寻找制作乐器的材料;制作乐器;实验并观察乐器的演奏状态,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测试乐器中出现的问题,制作完成。
33.B 人类时刻在进行呼吸作用,本质就是气体交换,吸进去氧气,呼出来二氧化碳气体。呼吸,是指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气体交换的过程。一个成年人在常态下每分钟的呼吸次数约20次。
34.B 人体的呼吸器官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肺是最主要的呼吸器官,是气体交换中转站,能够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35.B 吸气,是含有氧气的空气由鼻腔或口腔进入气管,再进入肺的过程。此时胸腔扩张,腹部收缩。呼气,是交换后的空气由肺部到气管,再由鼻腔或口腔呼出的过程。此时胸腔收缩,腹部放松。
36.C 剧烈运动时,人体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所以肺必须更加努力地工作,才能满足身体对氧气的需求。安静时、慢走20步后和原地跑1分钟后相比,原地跑1分钟的活动最剧烈,人体一分钟呼吸的次数最多。
37.C 人体需要氧气,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增多了,氧气减少了。原因是气体在肺内发生了气体交换。肺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内。故正常环境中,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其变化是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
38.C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称为呼吸道,是气体进出的通道,那么雾霾天气pm2.5超标,对人体造成危害,pm2.5进入人体的途径为:外界→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39.A 该装置是模拟人体呼吸,通过向吸管中不断吹入气体,来模拟人体吸气的过程;从吸管中不断吸出气体,来模拟人体呼气的过程,所以A符合题意。
40.C 运动时呼吸和心跳都会加快,这是因为运动时人体需要更多氧气,加快呼吸可从外界获得更多氧气,同时从外界吸入的更多氧气要靠血液加快流动才能更快地输送到人体各处,所以心脏要加快跳动,促进血液循环加快。
41.B 新冠肺炎是一种呼吸道(病毒性)传染病,新冠肺炎能在人群中传播,它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多数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出现了呼吸困难的临床表现。由此,推断新冠病毒会对人体肺部器官有影响。
42.B 由于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空气中氧气比较少,初次去高原的人,会出现呼吸不适,容易疲乏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高原上空气稀薄,氧气含量较少。
43.B 我们的科技在不断的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得益于科学家们不断的探索,他们的伟大成就时刻在提醒我们学习和探索是无止境的。屠呦呦和其团队发现了能抗疟疾的青蒿素,因此也成为了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类奖项的中国女科学家。
44.B 肺活量是人体呼吸功能的重要指标,肺活量的大小因人而异,如成人的肺活量大于儿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强度因人而异),参加户外活动,有利于增强肺活量。肺活量大的人吹哨子比肺活量小的人吹得响,时间也久。
45.A 先将测量袋摊平,然后插入通气管,为了避免偶然性的发生,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不能只测量一次。
46.C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中有关肺活量的数据:小学四年级男生肺活量在1100毫升~2600毫升;小学四年级女生肺活量在900毫升~2000毫升。小东是小学四年级学生,它的肺活量可能是2000毫升。
47.A 一次用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就是你的肺活量。从肺活量可以知道人体摄氧能力和排出废气的能力。刘江在测自己的肺活量时,到达了数字“2400”刻度线,这时需要记为2400毫升。
48.B 小美测量了肺活量,但是没有达到标准值。要想增大肺活量,可以经常锻炼,增加运动量来提高肺活量。
49.C “平衡膳食宝塔”中谷类食物位居底层,蔬菜和水果居第二层,鱼、禽、肉、蛋等动物性食物位于第三层,奶类和豆类食物合居第四层,第五层塔顶是烹调油和食盐。一天的食物中,最顶层的盐和油含量最少,要少吃。
50.C 生活中我们常把食物分为主食和副食,也可按食物来源分为动物类食物和植物类食物,根据食用方法分为生食食物和熟食食物。按照人们的生活习惯,通常把食物分为主食和副食,荤食和素食。
51.C 食物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别,按照食物的来源我们可以分为植物类与和动物类,把香蕉、青菜、玉米分为一类,鸡蛋、牛奶、虾分为另一类,这是按植物类与动物类分。
52.A 食物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别,给一天食物进行分类的主要目的是方便对食物的研究。按照食物的来源我们可以分为植物性的素食和动物性的荤食,按照主副食我们可以分为主食和副食,按照熟和生我们可以分为熟食和生食等。
53.B 淀粉遇上碘酒会变蓝,我们常用这个办法来鉴别某种物质是否含有淀粉,在该物体上滴上碘酒,如果物体变成蓝色,则说明该物体中含有淀粉,反之则没有。
54.B 采用一定的方法可以检测食物中营养成分,比如通过挤压是否留有油渍判断是否含有脂肪等。在白纸上擦一擦,压一压,会留下明显油迹说明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脂肪,给出的食物中芝麻符合。
55.A 选项A葡萄皮和籽、香蕉皮等这样的“边角料”富含维生素、无机盐、纤维素等,易消化吸收,有利于健康,错误;葡萄皮和籽、香蕉皮不利于消化吸收。
56.B 食物含有的六种主要营养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和水。维生素不仅可以预防某些疾病,还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所以手指脱皮、口腔溃疡时,需要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57.A 营养学家为提倡合理膳食,设计了“平衡膳食宝塔”,其中谷类食物(淀粉)位居底层,正常情况下,人对谷薯类食物需求量比较大,成年人每天需要摄入主食250克到400克,糖尿病患者、肥胖者要吃少于250至400克的米饭。
58.A 肥胖一般是由于饮食油腻以及缺乏运动造成的,即摄入的食物或脂肪过多。分析图表可知,肥胖患者的饮食中只有粮食类和肉类摄入量比正常体重的人偏多。
59.B “平衡膳食宝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类食物在膳食中的地位和应占的比重。平衡膳食宝塔由低到高是谷类、蔬菜和水果类、畜禽类和鱼虾类、奶类和豆类和油脂类。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中明确指出:正常成年人每天食盐的摄入量不应超过6克。
60.A 平时不偏食不挑食,我们只有合理搭配,各种营养的摄入要全面、适量才能保证我们正常的生活和成长,这就是营养均衡。
61.C “平衡膳食宝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类食物在膳食中的地位和应占的比重。平衡膳食宝塔由低到高是谷薯类、蔬菜和水果类、畜禽类和鱼虾类、奶类和豆类和油脂类。处于平衡膳食“宝塔”基础部分的是米面杂粮类。
62.A 牙齿是我们身体重要的消化器官,我们的牙齿可分为门齿、犬齿、臼齿三类。门齿有切割食物的作用;臼齿有磨碎食物的作用;犬齿有撕扯食物的作用。
63.B 牙齿是我们身体重要的消化器官,我们的牙齿可分为门齿、犬齿、臼齿三类。门齿有切割食物的作用;臼齿有磨碎食物的作用;犬齿有撕扯食物的作用。轩轩每天手捂脸蛋儿说大牙疼,她可能是臼齿坏了,臼齿位于牙齿的后方。
64.C 牙齿是我们身体重要的消化器官,我们的牙齿可分为门齿、犬齿、臼齿三类。门齿有切割食物的作用;臼齿有磨碎食物的作用;犬齿有撕扯食物的作用。
65.C 口腔是食物消化开始的地方,是由牙齿、舌头、唾液共同完成的,牙齿的作用是切磨,舌头的作用是搅拌,唾液的作用是润湿、杀菌,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可以使食物中的淀粉分解为麦芽糖,舌头在口腔中起到了搅拌和传送食物的作用,门齿、臼齿、犬齿分工明确,互相之间密切联系。
66.C 人的牙齿按不同形状可以分为门齿、犬齿、臼齿,在消化食物的过程中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门齿有切割食物的作用;臼齿有磨碎食物的作用;犬齿有撕扯食物的作用,“细嚼慢咽”这个词语中的“嚼”字,主要是指臼齿完成的工作。
67.B 所以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路线是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
68.B 人体的消化器官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不同的器官有不同的功能。胃的大部分位于左上腹部,有一小部分位于中上腹部,胃能够短暂地储存食物,并对食物进行进一步的磨碎和分解。小肠比大肠长很多,食物大部分的营养是在小肠中被吸收的。
69.C 人体的消化器官:口腔、食道、胃部、小肠、大肠。消化道主要的作用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等。口腔是人体的消化器官之一,口腔的作用是嚼碎食物,并消化少量淀粉。食道的作用是把食物运输到胃里。胃的作用是暂时储存食物,分解、搅拌食物,使食物变成食靡。小肠的作用是消化食物和吸收养分最主要的地方。大肠的作用是吸吸收食物残渣中的水分,储存干燥的未消化的食物(粪便)。
70.B 人体的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不同的器官有不同的功能。我们反复揉挤“塑料袋中的水、食物和青菜”的实验中里面的食物会碎掉,上述实验模拟是胃在消化食物。
71.A 人体的消化器官:口腔、食道、胃部、小肠、大肠。人吃下去的食物,消化和吸收主要是在小肠里完成。小肠的作用是消化食物和吸收养分最主要的地方。
72.B 给物体施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或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物体运动速度的快慢和物体启动或停止。但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使物体启动或停止,需要给物体施加一个足够的力。垫圈的数量越多,小车运动越快;不同大小的垫圈使小车开始运动的个数不同。
73.C 科学技术上统一规定用“牛顿”作力的单位,简称“牛”,用“N”表示。1牛约等于100克的力。1牛约等于100克的力,两个鸡蛋的大约重100克,故重力约为1N。
74.D 小车从斜面释放,斜面坡度、小车释放高度、木块放置的位置等都会影响小车的行驶距离;斜面坡度越大、小车释放的高度越高、木块放置的位置越远,小车的行驶距离越长,反之,小车的行驶距离越短。
75.B 物体都有一个向下的力,这个力就是重力。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或压力。小球从斜坡运动到平地上的过程中,小球在斜坡上、平地处均受到重力作用。
76.A 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长征火箭点火升空时,是靠反冲力运动,反冲力的方向与火箭的运动方向相反。
77.C 气球里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使用气球驱动小车时,小车运动的方向和气球内空气喷出的方向相反,这是反冲力的特点。
78.B 气球太小只是让小车行驶的较近,不会引起小车在行驶中偏离赛道;赛道不平会引起小车在行驶中偏离赛道,赛道太宽不会引起小车在行驶中偏离赛道。
79.B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有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验操作,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六个步骤。小刚同学制作的气球小车比其他同学的气球小车跑的近,他认为可能和“气球大小”有关,这属于科学实践中的建立猜想。
80.B 当橡皮筋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后,弹力就不存在了,因为没有发生变形。
81.B 小车行驶的距离主要与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的圈数有关。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小车,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多,行驶速度越快,行驶距离越远;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少,行驶速度越慢,行驶距离越近。
82.C 球的硬度不能决定弹性的大小,错误;两球向墙扔去,两球反弹的大小与用力的大小有关,不能根据反弹时离墙的距离区分它们弹性的大小,错误。
83.A 弹簧测力计是一种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运用于物理力学,主要由弹簧、挂钩、刻度盘构成,利用弹簧的受力越大,伸得越长的特性工作的。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组成部分不包括垫圈。
84.B 弹簧测力计是一种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运用于物理力学,主要由弹簧、挂钩、刻度盘构成,利用弹簧的受力越大,伸得越长的特性工作的。图中测力计一个小格代表0.2N。指针在4和5之间过3个小格,测量的力是4.6N。
85.A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应注意:(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指在“0”位置;(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数量。故使用弹簧测力计先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0的位置。
86.A 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1、拿起弹簧测力计,不可以直接进行测量,先检查指针是不是指在“0”的位置;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数量。
87.A 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物体运动速度的快慢和物体启动或停止。但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使物体启动或停止,需要给物体施加一个足够的力。所以让运动的小车停下来,可以给它一个阻力。
88.A 摩擦力有利有弊,生活中我们根据需要来采取相应的措施去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鞋底上凹凸不平的花纹能够增大摩擦力;自行车链条上涂抹润滑油、行李箱下面装轮子能够减小摩擦力。
89.A 接触面积越粗糙,摩擦力越大。鞋底花纹、下雪天汽车装防滑链属于增大摩擦力。滚珠轴承以滚动方式来减少摩擦力。磁悬浮列车是在车厢和铁轨上分别安放磁体,并使它们的同名磁极相互排斥,从而使得接触面彼此分离,达到减小摩擦力。滚珠轴承和磁悬浮列车属于减小摩擦力。
90.C 能量有电能、热能、光能、声能等不同的形式。和运动有关的物体也有能量,叫机械能。能量还储存在燃料、食物和一些化学物质中,叫化学能。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奔腾的河水、踢飞的足球它们都在运动,都具有能量;停在路边的车没有运动不具有能量。
91.C 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或压力。地球周围的物体都会受到重力的作用,苹果受到重力作用总是落向地面。
92.A 明明的爸爸是大货车司机,在某段山路,即将行驶一段比较陡峭的下坡时,应该从坡顶向下行驶时就开始轻踩刹车,防止快到坡底时刹不住车。大货车重量重,而且坡度大,所以大货车的能量太大,容易导致交通事故。
93.C 坡度越大,小车滑下后的速度越快,木块受到撞击后滑行的距离越远;坡度越小,小车滑下后的速度越慢,木块受到撞击后滑行的距离越近。图中木块被撞后在木板上滑行距离最近的是3号。
94.A 运动的物体具有的能量与运动速度大小的关系是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速度越快,能量越大。
95.B 设计制作的基本步骤:明确问题、制订方案、实施方案、评估与改进。设计制作小车的基本步骤是明确问题、制订方案、实施方案、评估与改进,排序为②①③④。
96.C 制作一辆动力小车,正确的操作步骤是观察小车模型,了解小车的结构、讨论、确定小车的设计方案,绘制设计图、确定组装步骤,选择材料和工具、组装、调试小车、评估小车,反思设计和制作过程,进一步改进。小王同学在测试自己制作的小车时发现小车不走直路,可能是因为车轴不正。
97.B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下大雪的时候,我们会看到有的货车轮胎上缠绕着铁链,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大轮胎与雪地的粗糙程度,从而增大摩擦力,增加行车的稳定性。
98.C 我们的活动是有探究意义了,可以继续进行研究;我们的活动有价值,可以继续改进。
99.A 小车在测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比如不能走直线,可能原因是车轴不正,调正即可,题目的说法是太绝对,错误。
100.C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叫做速度。速度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等于单位时间内物体移动的距离,速度=距离÷时间。小球在轨道上运动的时间就是全程的时间也就是从起点到终点需要的时间。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