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第4章 代谢与平衡(4.4-4.5)期末备考秘籍(学案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九上第4章 代谢与平衡(4.4-4.5)期末备考秘籍(学案 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12-08 20:48:20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上第四章 期末备考
(复习范围:4.4-4.5)
考点一、能量的获得
考点精要:一般情况下,人体每天进行各种生理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大多数来源于糖类,也有一部分来源于脂肪,极少数来源于蛋白质。糖类是人体最主要的能量来源。根据是否需要氧气,把细胞的呼吸作用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有氧呼吸:糖类+氧→水+二氧化碳+能量;
无氧呼吸:(动物)葡萄糖→乳酸+能量(少量);
(植物)葡萄糖→酒精+二氧化碳+能量(少量)。
典例1:(2022·浙江嘉兴·九年级期末)酵母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将含酵母菌的葡萄糖液分为两等份,如图所示分别装入甲、乙两个相同的烧瓶中,用带有导管的瓶塞塞紧,导管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并定时向甲烧瓶内通入氧气。根据酵母菌代谢方式的多样性推断。
(1)乙烧瓶内最后的产物是_________。
(2)从理论上推测,哪个烧瓶对应的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请说明理由________。
【答案】酒精和二氧化碳 甲烧瓶,因为甲烧瓶中的酵母菌有充足的氧气,进行有氧呼吸,有机物的分解较为彻底,并释放较多的二氧化碳,所以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而乙烧瓶中的酵母菌氧气不足,进行无氧呼吸,有机物分解不彻底,释放的二氧化碳较少,所以变浑浊较慢
【分析】酵母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无氧呼吸:。
【解析】(1)乙烧瓶内没有通入氧气,所以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酵母菌无氧呼吸的表达式为:,所以乙烧瓶内最后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
(2)甲烧瓶先变浑浊,因为甲烧瓶中的酵母菌有充足的氧气,进行有氧呼吸,有机物的分解较为彻底,并释放较多的二氧化碳,所以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而乙烧瓶中的酵母菌氧气不足,进行无氧呼吸,有机物分解不彻底,释放的二氧化碳较少,所以变浑浊较慢。
考点二、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考点精要: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的其他物质均可通过滤过作用进入肾小囊形成原尿。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流过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能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包括全部的葡萄糖和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等。尿液排出:肾盂内的终尿,经输尿管流入膀胱,在膀胱内蓄积到一定的量以后,通过神经系统给大脑发出指令产生“尿意”。最后经尿道排出体外,就是我们平常所见的小便。
典例2:(2022·浙江温州·一模)如图为肾单位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为不同的结构。
(1)结构______中的液体为尿液。(填序号)
(2)④中尿酸和尿素含量比①低,这与图中______有关。(填结构名称)
(3)排尿是人体排出水分的重要途径,请再写出一种人体排出体内水分的途径______。
【答案】③ 肾小球 呼吸或排汗
【分析】(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肾小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
【解析】(1)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因此③中的液体为尿液。
(2)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形成原尿,所以④中尿酸和尿素含量比①低,这与图中肾小球的滤过作用有关。
(3)人体内的水分还可以通过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把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以及通过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除体外。
考点三、水盐平衡
考点精要:当体内水分过多时,肾脏会产生很多的尿,将多余的水分排出。如果喝很多水,又不增加盐分,肾脏就会形成盐含量较低的尿,除了肾脏对水盐平衡起到的重要作用外,皮肤、呼吸系统也承担部分功能。
典例3:(2020九上·西湖期末)水盐平衡是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重要方面,对维持人体的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关于正常人体内水分的自身调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排尿是人体内水分流失的途径之一,而排粪不是
B.获得水分的途径有饮水、进食和呼吸
C.若摄入的盐较多,肾脏会产生盐含量较高的尿液
D.若摄入的糖分较多,肾脏会产生糖含量较高的尿液
【答案】C
【解析】人体内产生的废物必须及时排出,否则会影响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甚至危及生命。人体排出尿,不仅出废物的且对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含量,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也有重要的作用。
A.为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每天有一定量的水通过以下渠道损失:呼吸与汗水(平均约900ml)、尿液(平均约1500ml)、粪便(平均约100ml),A错误。
B.人体获得水分的途径有食物中含的水、饮料中的水以及代谢水,B错误。
C.当体内盐含量过高时,肾脏就会产生含盐量较高的尿液,C正确。
D.若人摄入的糖分较多,胰岛素的分泌增加,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元、转化成非糖类物质,不会进入尿液,D错误。
考点四、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
考点精要:新陈代谢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也是生命的基本特征。同化作用是指生物体不断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合成自身组成物质,并贮存能量。同化作用按营养方式可分为自养和异养。
典例4:(2022·浙江·温州市九年级开学考试)据调查,我国青少年肥胖率近五年增长明显。
(1)肥胖是由于人体的同化作用 ___________ (选填 “大于”、“等于”或“小于”)异化作用而导致的。
(2)多运动可减肥,运动后有时会感到肌肉酸痛,是由于肌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而产生了___________的缘故。
(3)有人提出:通过长期素食可以减轻肥胖烦恼,使人更健康。该观点是否合理?请判断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
【答案】大于 乳酸 该观点合理,素食中含有的糖类等提供能量的营养素相对较少,有利于减轻肥胖。(不合理,长期素食会导致摄入营养素种类不全,会影响健康或不合理,有些素食中也会含有较多的供能物质,比如粮谷类,不一定能减轻肥胖。)
【分析】人体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经过一系列的变化,转变成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并且储存了能量,这种变化叫做同化作用。与此同时,构成身体的一部分物质不断的分解,同时释放出能量,并且把分解所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异化作用。
【解析】(1)同化作用是指生物体把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的营养物质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或能量储存的过程。故肥胖是由于人体的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而导致的。
(2)肌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而产生了乳酸从而导致肌肉酸痛。
(3)“通过长期素食可以减轻肥胖烦恼,使人更健康”该观点合理,素食中含有的糖类等提供能量的营养素相对较少,有利于减轻肥胖。(不合理,长期素食会导致摄入营养素种类不全,会影响健康或不合理,有些素食中也会含有较多的供能物质,比如粮谷类,不一定能减轻肥胖。)
1.(2022·浙江杭州·九年级期末)下表是某成年人血浆、原尿和尿液中部分成分含量(单位:g/100ml),则A、B、C三种液体依次是(  )
成分 尿素 蛋白质 葡萄糖 无机盐
A 1.95 0.01 0 1.5
B 0.03 0.01 0.15 0.7
C 0.03 7.20 0.15 0.7
A.尿液、原尿、血浆 B.尿液、血浆、原尿
C.原尿、尿液、血浆 D.血浆、原尿、尿液
【答案】A
【分析】血浆的成分主要是蛋白质、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等,原尿的成分是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尿液的成分是水、无机盐和尿素。
【解析】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血浆和原尿相比,原尿中不含有大分子的蛋白质;尿液和原尿相比不含有葡萄糖。
故A为尿液,B为原尿,C为血浆。
2.人体的排泄途径概念图如下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指皮肤中的汗腺,汗液中含有尿素 B.②指肾脏,它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C.③指输尿管,将尿液排出体外 D.④指呼吸系统,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答案】C
【解析】A、①指皮肤中的汗腺,汗液中含有尿素,A不符合题意。
B、人体生命活动产生的废物,尿素、多余的水、无机盐等经过②指肾脏,它是形成尿液的器官,B不符合题意。
C、肾脏中形成的尿液,经输尿管流入膀胱暂时储存,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时,人就产生尿意,排尿时,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 ③ 指的是膀胱,C符合题意。
D:人体生命活动产生废物,二氧化碳经过④指呼吸系统,然后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D不符合题意。
3.(2021·浙江·九年级专题练习)人体在剧烈运动状态下,不可能发生的(  )
A.血液中酒精含量增加 B.贮存的糖元减少
C.乳酸积累增加 D.皮肤分泌汗液增加
【答案】A
【分析】人体在剧烈运动状态下,有氧呼吸供能不足,因此会进行无氧呼吸。
【解析】人体在剧烈运动时,贮存的糖元分解以提供能量,皮肤分泌汗液以调节体温。由于暂时性的无氧呼吸,乳酸积累增加。植物无氧呼吸时才会产生酒精。
4.(2022·浙江宁波·八年级期末)如图为一个肾单位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④中若含大分子蛋白质可能与③的病变有关
B.⑥和⑦中液体成分相比较,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C.①到②的过程中,血液从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D.正常人⑤中含有尿素、葡萄糖、无机盐、水等
【答案】A
【分析】肾脏是血液体循环流经的器官,主要功能是形成尿液。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如图所示肾单位的结构名称为:①入球小动脉、②出球小动脉、③肾小球、④肾小囊、⑤肾小管、⑥肾动脉、⑦肾静脉。
【解析】A.④肾小囊内流动的是原尿,原尿的成分是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等,大分子蛋白质不能滤过,若原尿中有蛋白质,说明③肾小球出现了问题,A正确。
B.⑥肾动脉和⑦肾静脉中的血液成分相比较,肾静脉的血液中血液流经肾脏后,其成分发生的变化是氧减少,二氧化碳增多,尿素、尿酸等废物减少,B错误。
C.肾动脉属于体循环,里面流的是含氧多的动脉血,通过①入球小动脉进入到肾小球,因为没有发生气体交换,故②出球小动脉中仍然是动脉血,C错误。
D.正常情况下,原尿经⑤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后,剩下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最后形成尿液,所以没有葡萄糖,D错误。
5.(2022·浙江舟山·九年级期末)如图为人体内尿液形成过程示意图,图中①、②、③表示的结构(或生理作用)分别是(  )
A.动脉、滤过、重吸收 B.静脉、滤过、重吸收
C.静脉、重吸收、滤过 D.动脉、重吸收、滤过
【答案】A
【分析】尿的形成过程是: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解析】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②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在肾小球里,血液只进行了过滤作用,并没有发生气体交换,所以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几乎没有变化,也就是血液仍然是动脉血,①为出球小动脉。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③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里。
6.(2022·浙江杭州·九年级阶段练习)如图所示为人体血液循环过程中某物质含量在各血管内的变化情况。如果I代表肺泡间的毛细血管,Ⅲ代表组织细胞间的毛细血管,则该物质最可能是(  )
A.二氧化碳 B.氧气 C.葡萄糖 D.尿素
【答案】A
【分析】图中横轴中的I段代表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此种物质逐渐下降,Ⅲ段代表组织处的毛细血管,此种物质逐渐增多,可以结合血液循环中各物质的变化进行解答。
【解析】AB.如果为Ⅰ包绕在肺泡外的毛细血管,血液要进行肺循环。路线为:右心室→肺动脉→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经过肺循环,血液在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内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内的氧气进入血液,因此血液就由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为含氧较多、颜色鲜红的动脉血;Ⅲ段代表组织处的毛细血管,血液要进行体循环,途径为: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组织细胞要进行生理活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因此血液就由含氧较多,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变为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所以曲线应代表的是二氧化碳的变化情况,故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
CD.组织细胞进行生理活动要消耗能量,葡萄糖分解能产生能量,所以不管是在肺泡处还是在组织细胞,葡萄糖的量应减少。组织细胞进行生理活动要产生二氧化碳、尿素等废物,所以不管是在肺泡处还是在组织细胞,尿素的量应增加,故CD不符合题意。
7.(2022·浙江杭州·九年级期末)如图所示为血液流经人体器官②时的状况,图中曲线X或Y表示血液中某物质含量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②代表小肠,则曲线X可表示饭后葡萄糖含量的变化
B.若②代表脑,则曲线Y可表示氧气含量的变化
C.若②代表肾脏,则曲线X可表示尿素含量的变化
D.若②代表肺,则曲线Y可表示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
【答案】C
【分析】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血液在流经毛细血管时发生物质交换,血液流经的器官不同,血液从该器官流出后,血液的成分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分析成分变化时结合各器官的功能进行。
【解析】A.若②代表小肠,由于在小肠内吸收营养物质,因此饭后人体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增加,则曲线Y表示饭后葡萄糖含量的变化,A错误。
B.根据图示中的血流方向可以判定:①段是动脉,②是毛细血管,③是静脉。脑部的组织细胞内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因此血液流经脑部后,二氧化碳含量增多。所以,若曲线②代表脑,则曲线Y表示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B错误。
C.若②代表肾脏,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中的尿素含量减少,即曲线X表示尿素含量的变化,C正确。
D.当血液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时,由于吸入肺泡内的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肺泡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由含二氧化碳较多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气较多、二氧化碳较少的动脉血。所以,若②代表肺,则曲线X表示氧气含量的变化,D错误。
8.(2022·浙江丽水·中考真题)小科整理了人体内物质代谢过程的知识结构及说明,其中说明有错误的是(  )
A.消化系统①过程表示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主要在胃内完成
B.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肺,是a、b物质交换的场所
C.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负责物质运输
D.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答案】A
【分析】如图是人体消化、呼吸、泌尿、循环系统生理活动示意图,图中①表示吸收、a是氧气、b是二氧化碳。
【解析】A.消化系统图中①表示吸收,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A错误。
B.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a氧气、b二氧化碳物质交换的场所,B正确。
C.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负责物质运输,输送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C正确。
D.肾脏由大约一百万个肾单位组成,肾单位由肾小体、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肾小囊、肾小球组成。当血液流经肾时,肾将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从血液中分离出来,使血液得到净化;可见肾脏是形成尿的场所,因而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D正确。
9.(2022·浙江·中考真题)科学观念是指在理解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的整体认识。物质与能量观是重要的科学观念。图甲为小棉同学构建的植物体的能量变化模型,请模仿并完成图乙中动物体的能量变化模型建构:
(1)图乙中“?”处应该填___________;
(2)生物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主要用于___________。
【答案】化学能 生命活动
【分析】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供生物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
【解析】(1)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有机物中含有的能量为化学能,可见图乙中“?”处应该填化学能。
(2)呼吸作用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10.(2022·浙江台州·中考真题)“全氟碳人造血”是一种白色乳剂,具有良好的运输氧气能力,化学性质稳定,对人体没有毒害作用。
(1)这种人造血能运输氧气,与人体血液中的___________(填血细胞名称)作用相似。
(2)若该人造血从失血者的上肢静脉注入体内,最先到达心脏的___________。人造血不会在体内长期贮留,能随尿液排出体外。请用图中字母表示人造血随尿液排出体外所经过的路径:___________。
【答案】红细胞 右心房 a→b→c
【分析】图中a入球小动脉,b肾小球,c肾小管,d肾静脉。
【解析】(1)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能运输氧气。因此这种人造血能运输氧气,与人体血液中的红细胞用相似。
(2)在体循环中,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经过全身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腔、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若该人造血从失血者的上肢静脉注入体内,最先到达心脏的心房。 当血液经a入球小动脉进入b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c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经输尿管流入膀胱,暂时储存,最后由尿道排出体外。因此人造血随尿液排出体外所经过的路径:a→b→c。
11.(2022·浙江·龙泉市民族中学九年级期末)如图表示人体部分系统之间的联系,a表示物质,A、B表示生理过程,请回答:
(1)“生命不息,呼吸不止”是指外界空气中的氧气通过__________系统,在肺泡内进行气体交换,血液流经肺泡后氧含量将_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
(2)物质a经消化系统吸收后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完成该过程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__;
(3)肾脏是人体最主要的排泄器官,尿液是通过肾单位的作用形成的,图中A表示人体肾小球的______作用。
【答案】呼吸 升高 小肠 滤过
【分析】呼吸系统由肺和呼吸道组成,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肺由许多肺泡构成,肺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功能单位。
【解析】(1)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外界空气中的氧气通过呼吸系统进入肺泡,肺泡中氧气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这样,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后氧含量将升高。
(2)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营养物质经消化后,主要由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
(3)肾脏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肾小球和神小囊组成。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图中A表示人体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12.(2022·浙江台州·九年级期末)如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淀粉经B系统消化后的终产物是__________。
(2)进入C系统的氧气,大部分会与红细胞中的__________结合。
(3)在D系统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__________。
【答案】葡萄糖 血红蛋白 肾脏##肾
【分析】如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图示中,A系统为呼吸系统,C系统为循环系统,B是消化系统、D是泌尿系统,识图分析作答。
【解析】(1)淀粉在B消化系统中,在口腔内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成麦芽糖,最终被彻底消化分解成葡萄糖。
(2)氧气进入C血液循环系统后,会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再运输到身体的组织细胞。
(3)D系统是泌尿系统,泌尿系统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肾脏。
13.(2021·浙江·九年级专题练习)某中学的小胡同学早晨仅吃了一小片奶油面包就匆匆去参加学校秋季运动会的1500米长跑比赛。赛后,小胡感到头晕乏力,双腿酸胀。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胡将奶油面包中的淀粉摄取到体内并转化成骨骼肌中的葡萄糖,这一过程属于新陈代谢的___________作用。
(2)跑步时小胡的呼吸和脉搏明显加快,从而及时为骨骼肌细胞运送_________和营养物质。
(3)赛后小胡感到双腿酸胀的原因是___________。
(4)有人说小胡胆囊所分泌的胆汁能帮助消化奶油面包中的脂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
【答案】同化 氧气 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不同意,胆汁是由肝脏分泌的
【分析】(1)生物的代谢活动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两个方面。同化作用是指生物体会不断地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合成新的自身组成物质,并贮存能量的过程。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等都是同化作用。异化作用是指生物体不断地氧化分解自身组成物质,释放能量,并不断排出代谢废物的过程。如呼吸作用是生物异化作用的主要过程。
(2)人体每天进行各种生理活动所需的能量大多来源于糖类,也有一部分来源于脂肪,极少数来源于蛋白质。这些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是主要通过细胞的有氧呼吸进行的,同时产生二氧化碳、水等产物。
(3)人体在剧烈运动时,肌肉细胞急需大量能量的供应,这时,虽然呼吸运动和血液循环都大大增加了,但仍不能满足肌肉组织对氧的需求,以致肌肉处于暂时相对缺氧的状态,于是细胞就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并产生少量的能量。
(4)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分泌的胆汁流入胆囊浓缩和贮存。
【解析】(1)同化作用是指生物体会不断地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合成新的自身组成物质,并贮存能量的过程,所以小胡将奶油面包中的淀粉摄取到体内并转化成骨骼肌中的葡萄糖这一过程属于同化作用。
(2) 跑步时,骨骼肌细胞需要更多的氧气以更好的进行呼吸作用,提供能量。
(3) 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从而使人感到双腿酸胀 。
(4)不同意,胆汁是由肝脏分泌的,胆囊只是一个储存胆汁的器官。
14.(2022·浙江杭州·九年级阶段练习)人体是一个统一整体,各系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图A、B、C、D分别表示人体的四个系统,序号①、②分别表示不同的生理过程。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若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为淀粉,则物质①为________。
(2)A系统能为全身各处细胞输送氧气和营养,其动力器官是________。
(3)C系统获得的氧气通过A系统输送到组织细胞处利用,从而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________,A系统与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________实现的。
【答案】葡萄糖 心脏 能量 气体扩散作用##扩散作用
【分析】观图可知:A表示循环系统、B表示消化系统、C表示呼吸系统、D表示泌尿系统。
【解析】(1)淀粉被分解为葡萄糖才能被人体吸收,故若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为淀粉,则物质①为葡萄糖。
(2)A循环系统的动力器官是心脏,心脏主要由心肌组成,它不停的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血管里循环流动,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3)C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肺,氧气进入该器官时,膈肌所处状态是收缩获得的氧气通过A循环系统输送到组织细胞处利用,从而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A系统与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扩散作用实现的。
15.(2022·浙江温州·中考真题)在学习了“泌尿系统”相关内容后,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肾单位模型”,以模拟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同时针对该模型的科学性设计了评价表。
“肾单位模型”评价表(节选)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 设计合理,有创意,结构完整 结构完整 结构不完整,有1处以上缺失
指标二 能模拟肾小球中不同成分的滤过作用,效果明显 能模拟肾小球的滤过作用,但效果不明显 不能模拟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某同学利用橡皮管、漏斗、水、相同的塑料颗粒、注射器等材料制作了如图所示的模型。
(1)用塑料颗粒模拟血液中不能进入肾小囊的成分,写出其中一种成分。___________
(2)若该模型能模拟肾单位功能,则形成的“尿液”将从部位___________中流出。(选填图中序号)
(3)根据评价表,该模型“指标一”被评为“优秀”,“指标二”被评为“待改进”。为使该模型的“指标二”达到优秀水平,请你对该模型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___________。
【答案】大分子蛋白质(或血细胞等) ③ 使用不同大小颗粒模拟不同成分,并在部位①处戳出若干小孔,使代表尿素等物质的小颗粒能滤过,代表大分子蛋白质等物质的大颗粒不能滤过
【分析】图中①模拟肾小球、②模拟肾静脉、③模拟收集管。
【解析】(1)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用塑料颗粒模拟血液中不能进入肾小囊的成分是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
(2)若该模型能模拟肾单位功能,则形成的“尿液”将从部位③集合管中流出。
(3)对“指标二”的建议:使用不同大小颗粒模拟不同成分,并在部位①处戳出若干小孔,使代表尿素等物质的小颗粒能滤过,代表大分子蛋白质等物质的大颗粒不能滤过。
16.(2022·浙江温州·中考真题)科学中普遍存在着“系统与模型”。
(1)内燃机可当作一个动力系统,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内能再转化为___________。
(2)人体可当作一个生命系统,时刻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转换;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同化作用强度大于___________作用。
(3)建立模型是解决系统问题的常用方法。如图甲为50毫升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蔗糖溶液模型,其中5个“ ”代表所有的蔗分子。往该溶液中加水使其溶质质量分数稀释为5%,稀释后溶液密度变小。在答题纸图乙中,补充完成稀释后的蔗糖溶液模型(要求画出液面和蔗糖分子分布)。___________
【答案】机械能 异化
【解析】(1)内燃机可当作一个动力系统,工作时先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燃气的内能,再将燃气的内能再转化为机械能。
(2)人体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经过一系列变化,转变成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并且储存了能量,这种变化叫做同化作用;与此同时,构成身体的一部分物质不断地分解,同时释放出能量,并把分解所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这种变化叫做异化作用。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同时不间断地进行,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身体之所以能够不断的生长,就是因为他们的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
(3)根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设10%的蔗糖溶液密度为ρ1,5%的蔗糖溶液密度为ρ2,5%溶液体积为x,则有50mL×ρ1×10%=x×ρ2×5%,由于稀释后溶液密度变小,即ρ1>ρ2,故x>100mL,稀释后的蔗糖溶液密度减小,蔗糖分子间间隔增大,溶液是均一的,故蔗糖分子均匀分布,故稀释后的蔗糖溶液模型如下:。
17.(2022·浙江绍兴·九年级期末)如图为人体代谢的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字母A、B、C、D表示物质,①、②、③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
(1)图中物质B是 _____;小肠中,参与完成生理过程①的消化液有 _____ ;
(2)甲细胞能运输B物质,若血液中该细胞的数量过少,会患 _____ ,经常出现头晕症状;
(3)C进入血液后,随血液循环首先到达心脏的 _____ ,自C进入血液到被运至下肢骨骼肌利用的整个过程中,需流经心脏 _____ 次;
(4)D中含有的尿素是人体内 _____ 彻底氧化分解的产物;
(5)若某人的尿液中出现C,则可能是图中生理过程 _____ (填序号)出现了障碍。
【答案】(1)氧气 唾液、肠液、 胰液 (2)贫血
(3)右心房 2 (4)蛋白质##氨基酸 (5)③
【分析】观图可知:①表示食物的消化过程、②表示营养物质的吸收、③表示肾小管的重吸收,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氧气、C表示葡萄糖、D表示尿液,据此解答。
【解析】(1)血液流经肺泡时,肺泡中的氧气会经过扩散作用进入到血液当中,图中物质B是氧气。生理过程①表示淀粉的消化,淀粉的消化是在口腔中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初步消化成麦芽糖,进入小肠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分解成葡萄糖,由小肠吸收进入血液。
(2)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B是氧气,甲细胞能运输B物质,因此甲细胞的名称是红细胞,若血液中该细胞的数量过少,会患贫血,经常出现头晕症状。
(3)食物中的淀粉,在人体的口腔内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初步消化为麦芽糖,最终在小肠内在胰液肠液消化淀粉酶的作用下,被最终消化为C葡萄糖。人体内的C葡萄糖被小肠吸收进血液后,通过体循环由肝静脉汇入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小肠吸收的C葡萄糖随血液循环被运送至下肢骨骼肌利用的途径是:肝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下肢骨骼肌,因此由经吸收后物质a随血液循环被运送至肺部利用,整个过程至少经过心脏2次。
(4)人体的三大供能物质中,蛋白质含有氮元素,所以D尿液中含有的尿素是人体内蛋白质或氨基酸彻底氧化分解的产物。
(5)尿液的形成过程是: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若某人的尿液中出现C葡萄糖,则可能是图中生理过程③肾小管的重吸收出现了障碍。
18.(2022·浙江金华·九年级期末)下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图中的序号表示不同的军理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
(2)图中D表示___________系统。
(3)若某人排出的尿液中含有大量的葡萄糖,则很可能是C系统中构成肾脏的肾单位中的___________发生了病变。
(4)经过图中的①②④过程后,组织细胞获得了___________,用于各种生命活动。
【答案】(1)吸收 (2)血液循环 (3)肾小管 (4)氧气和营养物质
【分析】图中结构名称:①表示营养物质的吸收,②、④表示氧气,③、⑤二氧化碳,A是消化系统、B是呼吸系统、C是泌尿系统、D表示血液循环系统,据此解答。
(1)食物在A系统中被消化和吸收,因此A是消化系统,消化的主要场所是小肠,吸收是指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因此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吸收。
(2)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血液和血管组成。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血管是血液流通的管道,血液是流动的组织,血液就在心脏和血管组成的密闭的管道系统中循环流动。图中D表示血液循环系统。
(3)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当肾小球发生病变、导致肾小球通透性增大时,在尿液中会出现蛋白质或血细胞;若人体一次摄入大量的糖类物质,导致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过多,超过了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尿液中也会出现少量的葡萄糖;但是如果尿液中发现大量的葡萄糖,则说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发生了障碍。
(4)①表示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②表示肺泡里的氧气通过扩散作用进入血液,④表示血液里氧气通过扩散作用进入组织细胞,经过①②④过程后,组织细胞获得了氧气和营养物质,氧化分解了有机物,释放了能量,用于生命活动。
19.(2022·浙江·天台实验中学九年级开学考试)螺蛳粉是风靡全国的网红食品,其重要配菜是酸笋。腌制酸笋时常加入食盐,为探究食盐含量对酸笋发酵和保存的影响,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
第一步 将新鲜竹笋洗净,切丝
第二步控制食盐含量 A组 B组 C组
食盐含量1% 食盐含量7% 食盐含量12%
第三步 对发酵罐进行X处理,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
实验结果 第3天酸化第11天出现腐臭 第11天酸化第30天出现腐臭 酸化不明显第60天出现腐臭
(1)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
(2)在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因此第三步“X”表示的处理方式是___________(选填“密封”或“敞开”)。
(3)在实验结果中三均出现腐臭现象,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4)根据实验结果分析,食盐含量会影响酸笋的发酵时间和保存期限。因此,在酸笋腌制过程中,我们可采用___________组中设置的食盐含量让笋迅速酸化;在酸化后可添加适量食盐以延缓酸笋腐败。
【答案】食盐含量 密封 其它微生物大量繁殖 A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解析】(1)实验中控制不同的食盐含量,食盐含量1%、食盐含量7%、食盐含量12%形成对照,因此该实验变量是食盐含量。
(2)在无氧的条件下,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在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因此第三步的处理方式是密封,使乳酸菌进行无氧发酵。
(3)食物腐败的原因是杂菌大量繁殖。在实验结果中三均出现腐臭现象,主要原因是其他细菌、真菌在笋中大量生长繁殖。
(4)根据实验结果,A组在第3天酸化,第11天出现腐臭,因此,在酸笋腌制过程中,我们可采用A组中设置的食盐含量1%让笋迅速酸化,在酸化后可添加适量食盐以延缓酸笋腐败。食盐含量高,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20.(2021·浙江·九年级专题练习)如图是研究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物差异的实验:
步骤一:取2克高活性干酵母放于烧杯中,加入200毫升的32℃的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搅拌使其均匀混合。
步骤二:
取两支相同的注射器,编号为A和B,在注射器内分别抽取30毫升酵母菌培养液,B号注射器再抽取30毫升空气,振荡几次;
步骤三:用橡胶管分别连接注射器和装有BTB试剂的试管,5分钟后观察实验现象。
步骤四:将注射器内的酵母菌培养液分别倒入烧杯中,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查阅资料:
①BTB试剂在中性环境中呈淡蓝色,在酸性环境中呈黄色;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呈橙色,遇酒精变成灰绿色。
②无氧呼吸:葡萄糖→二氧化碳+酒精+少量能量
(1)实验用32℃的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
(2)写出酵母菌有氧呼吸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
(3)若A、B两组试管中出现________现象,说明相同条件下,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比有氧呼吸少。
(4)实验结束后,发现两个烧杯中的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均变为灰绿色,试分析其原因________。
【答案】保持酵母菌的活性,并提供其呼吸作用所需的有机物 葡萄糖+氧气 水+二氧化碳+能量 A试管中黄色比B中的黄色淡 实验时间较长,B试管中空气不足,酵母菌也进行了无氧呼吸,产生了酒精
【分析】(1)实验时葡萄糖溶液温度控制在32℃,此时酵母菌最适宜的生活温度,过高过低都会杀死酵母菌;酵母菌呼吸作用需要消耗有机物。
(2)酵母菌的有氧呼吸的过程,就是葡萄糖和氧气在酶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二氧化碳和能量的过程。
(3)若A、B两组试管中都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有氧呼吸产生的多于无氧呼吸。BTB试剂在酸性环境中呈黄色,二氧化碳溶解于水呈酸性,若出现B试管首先由蓝色变为黄色,说明相同条件下,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比有氧呼吸少。
(4)实验结束后,B试管中氧气消耗干净,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了少量酒精,于是发现两个烧杯中的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均变为灰绿色。
【解析】(1)实验用32℃的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的目的是:保持酵母菌的活性,并提供其呼吸作用所需的有机物。
(2)酵母菌有氧呼吸的文字表达式:。
(3)若A、B两组试管中出现A试管中黄色比B中的黄色淡现象,说明相同条件下,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比有氧呼吸少。
(4)实验结束后,发现两个烧杯中的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均变为灰绿色,其中的原因为:实验时间较长,B试管中空气不足,酵母菌也进行了无氧呼吸,产生了酒精。
21.(2022·浙江舟山·九年级期末)新冠肺炎传染性强,严重患者会出现呼吸衰竭、窒息导致死亡。目前疫情防控形势依旧严峻复杂。
(1)进行新冠肺炎手术治疗中,可能会出现肺部出血,需要输血,输血前需要做好各项检查,化验病人血型。ABO血型系统是人类最早认识也是最为重要的血型系统。为了更好地理解人类的ABO 血型系统,左图是某同学绘制的A型血和B型血的模型图,据此推测,O型血的模型图是___________;
(2)正常情况下,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这一过程属于代谢的___________作用(选填“同化”或“异化”)。如果病毒侵害肺部严重损害肺功能时,人体呼吸衰竭吸收不了外界空气中的氧气进行有氧呼吸,此时人体某些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写出此时呼吸作用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
(3)因为防疫的需要,很多地方常用如图甲所示的伸缩隔离柱分流人群。圆盘形底座质量分布均匀,直径32cm,正中有一立柱杆身,顶端伸缩头中有可收缩的布带,内部有弹性装置固定,松手后布带会自动收回伸缩头中。其模型结构如图乙,A为伸缩头固定装置,B为杆身和底座连接处(杆身直径、布带宽度、底座厚度均不计,除底座外其余部件的质量都不计),AB长80cm,底座标配质量为6.5kg。
①图甲中布带向右拉出时,可将隔离柱整体看作一根杠杆,在图乙中画出隔离柱受到拉力的力臂L。②在使用“标配底座”时,布带可承受的最大拉力为多少?(g取10N/kg)
【答案】D 异化 葡萄糖乳酸+能量
【分析】ABO血型的对比:
血型 红细胞凝集原 血清凝集素
A型 A 抗B
B型 B 抗A
AB型 A、B 无
O型 无 抗A、抗B
【解析】(1)由图可知,A型血中只有A凝集原和抗B凝集素,B型血中只有B凝集原和抗A凝集素, 而O型血没有凝集原,血清中有抗A和抗B两种凝集素,故D图表示O型血。
(2)人体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经过一系列的变化,转变成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并且储存了能量,这种变化叫做同化作用;与此同时,构成身体的一部分物质不断的分解,同时释放出能量,并且把分解所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异化作用。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这一过程属于代谢的异化作用。人体进行无氧呼吸的文字表达式:葡萄糖乳酸+能量。
(3)①隔离柱整体看成是一根杠杆,则底座的右端是支点,过支点作拉力作用线的垂线段,即拉力的力臂L,如下图所示:
②底座标配的重力G=mg=6.5kgx10N/kg=65N
圆盘的半径为
由图知,以底盘右侧点为支点,则L=AB=80cm
自身重力力臂L′=16cm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得FL=GL′
所以
典例分析
典例分析
典例分析
典例分析
精选精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上第四章 期末备考
(复习范围:4.4-4.5)
考点一、能量的获得
考点精要:一般情况下,人体每天进行各种生理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大多数来源于糖类,也有一部分来源于脂肪,极少数来源于蛋白质。糖类是人体最主要的能量来源。根据是否需要氧气,把细胞的呼吸作用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有氧呼吸:糖类+氧→水+二氧化碳+能量;
无氧呼吸:(动物)葡萄糖→乳酸+能量(少量);
(植物)葡萄糖→酒精+二氧化碳+能量(少量)。
典例1:(2022·浙江嘉兴·九年级期末)酵母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将含酵母菌的葡萄糖液分为两等份,如图所示分别装入甲、乙两个相同的烧瓶中,用带有导管的瓶塞塞紧,导管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并定时向甲烧瓶内通入氧气。根据酵母菌代谢方式的多样性推断。
(1)乙烧瓶内最后的产物是_________。
(2)从理论上推测,哪个烧瓶对应的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请说明理由________。
考点二、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考点精要: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的其他物质均可通过滤过作用进入肾小囊形成原尿。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流过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能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包括全部的葡萄糖和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等。尿液排出:肾盂内的终尿,经输尿管流入膀胱,在膀胱内蓄积到一定的量以后,通过神经系统给大脑发出指令产生“尿意”。最后经尿道排出体外,就是我们平常所见的小便。
典例2:(2022·浙江温州·一模)如图为肾单位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为不同的结构。
(1)结构______中的液体为尿液。(填序号)
(2)④中尿酸和尿素含量比①低,这与图中______有关。(填结构名称)
(3)排尿是人体排出水分的重要途径,请再写出一种人体排出体内水分的途径______。
考点三、水盐平衡
考点精要:当体内水分过多时,肾脏会产生很多的尿,将多余的水分排出。如果喝很多水,又不增加盐分,肾脏就会形成盐含量较低的尿,除了肾脏对水盐平衡起到的重要作用外,皮肤、呼吸系统也承担部分功能。
典例3:(2020九上·西湖期末)水盐平衡是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重要方面,对维持人体的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关于正常人体内水分的自身调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排尿是人体内水分流失的途径之一,而排粪不是
B.获得水分的途径有饮水、进食和呼吸
C.若摄入的盐较多,肾脏会产生盐含量较高的尿液
D.若摄入的糖分较多,肾脏会产生糖含量较高的尿液
考点四、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
考点精要:新陈代谢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也是生命的基本特征。同化作用是指生物体不断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合成自身组成物质,并贮存能量。同化作用按营养方式可分为自养和异养。
典例4:(2022·浙江·温州市九年级开学考试)据调查,我国青少年肥胖率近五年增长明显。
(1)肥胖是由于人体的同化作用 ___________ (选填 “大于”、“等于”或“小于”)异化作用而导致的。
(2)多运动可减肥,运动后有时会感到肌肉酸痛,是由于肌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而产生了___________的缘故。
(3)有人提出:通过长期素食可以减轻肥胖烦恼,使人更健康。该观点是否合理?请判断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
1.(2022·浙江杭州·九年级期末)下表是某成年人血浆、原尿和尿液中部分成分含量(单位:g/100ml),则A、B、C三种液体依次是(  )
成分 尿素 蛋白质 葡萄糖 无机盐
A 1.95 0.01 0 1.5
B 0.03 0.01 0.15 0.7
C 0.03 7.20 0.15 0.7
A.尿液、原尿、血浆 B.尿液、血浆、原尿
C.原尿、尿液、血浆 D.血浆、原尿、尿液
2.人体的排泄途径概念图如下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指皮肤中的汗腺,汗液中含有尿素 B.②指肾脏,它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C.③指输尿管,将尿液排出体外 D.④指呼吸系统,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3.(2021·浙江·九年级专题练习)人体在剧烈运动状态下,不可能发生的(  )
A.血液中酒精含量增加 B.贮存的糖元减少
C.乳酸积累增加 D.皮肤分泌汗液增加
4.(2022·浙江宁波·八年级期末)如图为一个肾单位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④中若含大分子蛋白质可能与③的病变有关
B.⑥和⑦中液体成分相比较,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C.①到②的过程中,血液从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D.正常人⑤中含有尿素、葡萄糖、无机盐、水等
5.(2022·浙江舟山·九年级期末)如图为人体内尿液形成过程示意图,图中①、②、③表示的结构(或生理作用)分别是(  )
A.动脉、滤过、重吸收 B.静脉、滤过、重吸收
C.静脉、重吸收、滤过 D.动脉、重吸收、滤过
6.(2022·浙江杭州·九年级阶段练习)如图所示为人体血液循环过程中某物质含量在各血管内的变化情况。如果I代表肺泡间的毛细血管,Ⅲ代表组织细胞间的毛细血管,则该物质最可能是(  )
A.二氧化碳 B.氧气 C.葡萄糖 D.尿素
7.(2022·浙江杭州·九年级期末)如图所示为血液流经人体器官②时的状况,图中曲线X或Y表示血液中某物质含量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②代表小肠,则曲线X可表示饭后葡萄糖含量的变化
B.若②代表脑,则曲线Y可表示氧气含量的变化
C.若②代表肾脏,则曲线X可表示尿素含量的变化
D.若②代表肺,则曲线Y可表示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
8.(2022·浙江丽水·中考真题)小科整理了人体内物质代谢过程的知识结构及说明,其中说明有错误的是(  )
A.消化系统①过程表示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主要在胃内完成
B.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肺,是a、b物质交换的场所
C.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负责物质运输
D.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9.(2022·浙江·中考真题)科学观念是指在理解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的整体认识。物质与能量观是重要的科学观念。图甲为小棉同学构建的植物体的能量变化模型,请模仿并完成图乙中动物体的能量变化模型建构:
(1)图乙中“?”处应该填___________;
(2)生物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主要用于___________。
10.(2022·浙江台州·中考真题)“全氟碳人造血”是一种白色乳剂,具有良好的运输氧气能力,化学性质稳定,对人体没有毒害作用。
(1)这种人造血能运输氧气,与人体血液中的___________(填血细胞名称)作用相似。
(2)若该人造血从失血者的上肢静脉注入体内,最先到达心脏的___________。人造血不会在体内长期贮留,能随尿液排出体外。请用图中字母表示人造血随尿液排出体外所经过的路径:___________。
11.(2022·浙江·龙泉市民族中学九年级期末)如图表示人体部分系统之间的联系,a表示物质,A、B表示生理过程,请回答:
(1)“生命不息,呼吸不止”是指外界空气中的氧气通过__________系统,在肺泡内进行气体交换,血液流经肺泡后氧含量将_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
(2)物质a经消化系统吸收后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完成该过程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__;
(3)肾脏是人体最主要的排泄器官,尿液是通过肾单位的作用形成的,图中A表示人体肾小球的______作用。
12.(2022·浙江台州·九年级期末)如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淀粉经B系统消化后的终产物是__________。
(2)进入C系统的氧气,大部分会与红细胞中的__________结合。
(3)在D系统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__________。
13.(2021·浙江·九年级专题练习)某中学的小胡同学早晨仅吃了一小片奶油面包就匆匆去参加学校秋季运动会的1500米长跑比赛。赛后,小胡感到头晕乏力,双腿酸胀。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胡将奶油面包中的淀粉摄取到体内并转化成骨骼肌中的葡萄糖,这一过程属于新陈代谢的___________作用。
(2)跑步时小胡的呼吸和脉搏明显加快,从而及时为骨骼肌细胞运送_________和营养物质。
(3)赛后小胡感到双腿酸胀的原因是___________。
(4)有人说小胡胆囊所分泌的胆汁能帮助消化奶油面包中的脂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
14.(2022·浙江杭州·九年级阶段练习)人体是一个统一整体,各系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图A、B、C、D分别表示人体的四个系统,序号①、②分别表示不同的生理过程。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若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为淀粉,则物质①为________。
(2)A系统能为全身各处细胞输送氧气和营养,其动力器官是________。
(3)C系统获得的氧气通过A系统输送到组织细胞处利用,从而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________,A系统与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________实现的。
15.(2022·浙江温州·中考真题)在学习了“泌尿系统”相关内容后,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肾单位模型”,以模拟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同时针对该模型的科学性设计了评价表。
“肾单位模型”评价表(节选)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 设计合理,有创意,结构完整 结构完整 结构不完整,有1处以上缺失
指标二 能模拟肾小球中不同成分的滤过作用,效果明显 能模拟肾小球的滤过作用,但效果不明显 不能模拟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某同学利用橡皮管、漏斗、水、相同的塑料颗粒、注射器等材料制作了如图所示的模型。
(1)用塑料颗粒模拟血液中不能进入肾小囊的成分,写出其中一种成分。___________
(2)若该模型能模拟肾单位功能,则形成的“尿液”将从部位___________中流出。(选填图中序号)
(3)根据评价表,该模型“指标一”被评为“优秀”,“指标二”被评为“待改进”。为使该模型的“指标二”达到优秀水平,请你对该模型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___________。
16.(2022·浙江温州·中考真题)科学中普遍存在着“系统与模型”。
(1)内燃机可当作一个动力系统,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内能再转化为___________。
(2)人体可当作一个生命系统,时刻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转换;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同化作用强度大于___________作用。
(3)建立模型是解决系统问题的常用方法。如图甲为50毫升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蔗糖溶液模型,其中5个“ ”代表所有的蔗分子。往该溶液中加水使其溶质质量分数稀释为5%,稀释后溶液密度变小。在答题纸图乙中,补充完成稀释后的蔗糖溶液模型(要求画出液面和蔗糖分子分布)。
17.(2022·浙江绍兴·九年级期末)如图为人体代谢的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字母A、B、C、D表示物质,①、②、③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
(1)图中物质B是 _____;小肠中,参与完成生理过程①的消化液有 _____ ;
(2)甲细胞能运输B物质,若血液中该细胞的数量过少,会患 _____ ,经常出现头晕症状;
(3)C进入血液后,随血液循环首先到达心脏的 _____ ,自C进入血液到被运至下肢骨骼肌利用的整个过程中,需流经心脏 _____ 次;
(4)D中含有的尿素是人体内 _____ 彻底氧化分解的产物;
(5)若某人的尿液中出现C,则可能是图中生理过程 _____ (填序号)出现了障碍。
18.(2022·浙江金华·九年级期末)下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图中的序号表示不同的军理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
(2)图中D表示___________系统。
(3)若某人排出的尿液中含有大量的葡萄糖,则很可能是C系统中构成肾脏的肾单位中的___________发生了病变。
(4)经过图中的①②④过程后,组织细胞获得了___________,用于各种生命活动。
19.(2022·浙江·天台实验中学九年级开学考试)螺蛳粉是风靡全国的网红食品,其重要配菜是酸笋。腌制酸笋时常加入食盐,为探究食盐含量对酸笋发酵和保存的影响,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
第一步 将新鲜竹笋洗净,切丝
第二步控制食盐含量 A组 B组 C组
食盐含量1% 食盐含量7% 食盐含量12%
第三步 对发酵罐进行X处理,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
实验结果 第3天酸化第11天出现腐臭 第11天酸化第30天出现腐臭 酸化不明显第60天出现腐臭
(1)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
(2)在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因此第三步“X”表示的处理方式是___________(选填“密封”或“敞开”)。
(3)在实验结果中三均出现腐臭现象,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4)根据实验结果分析,食盐含量会影响酸笋的发酵时间和保存期限。因此,在酸笋腌制过程中,我们可采用___________组中设置的食盐含量让笋迅速酸化;在酸化后可添加适量食盐以延缓酸笋腐败。
20.(2021·浙江·九年级专题练习)如图是研究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物差异的实验:
步骤一:取2克高活性干酵母放于烧杯中,加入200毫升的32℃的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搅拌使其均匀混合。
步骤二:取两支相同的注射器,编号为A和B,在注射器内分别抽取30毫升酵母菌培养液,B号注射器再抽取30毫升空气,振荡几次;
步骤三:用橡胶管分别连接注射器和装有BTB试剂的试管,5分钟后观察实验现象。
步骤四:将注射器内的酵母菌培养液分别倒入烧杯中,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查阅资料:①BTB试剂在中性环境中呈淡蓝色,在酸性环境中呈黄色;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呈橙色,遇酒精变成灰绿色。
②无氧呼吸:葡萄糖→二氧化碳+酒精+少量能量
(1)实验用32℃的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
(2)写出酵母菌有氧呼吸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
(3)若A、B两组试管中出现________现象,说明相同条件下,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比有氧呼吸少。
(4)实验结束后,发现两个烧杯中的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均变为灰绿色,试分析其原因________。
21.(2022·浙江舟山·九年级期末)新冠肺炎传染性强,严重患者会出现呼吸衰竭、窒息导致死亡。目前疫情防控形势依旧严峻复杂。
(1)进行新冠肺炎手术治疗中,可能会出现肺部出血,需要输血,输血前需要做好各项检查,化验病人血型。ABO血型系统是人类最早认识也是最为重要的血型系统。为了更好地理解人类的ABO 血型系统,左图是某同学绘制的A型血和B型血的模型图,据此推测,O型血的模型图是___________;
(2)正常情况下,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这一过程属于代谢的___________作用(选填“同化”或“异化”)。如果病毒侵害肺部严重损害肺功能时,人体呼吸衰竭吸收不了外界空气中的氧气进行有氧呼吸,此时人体某些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写出此时呼吸作用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
(3)因为防疫的需要,很多地方常用如图甲所示的伸缩隔离柱分流人群。圆盘形底座质量分布均匀,直径32cm,正中有一立柱杆身,顶端伸缩头中有可收缩的布带,内部有弹性装置固定,松手后布带会自动收回伸缩头中。其模型结构如图乙,A为伸缩头固定装置,B为杆身和底座连接处(杆身直径、布带宽度、底座厚度均不计,除底座外其余部件的质量都不计),AB长80cm,底座标配质量为6.5kg。
①图甲中布带向右拉出时,可将隔离柱整体看作一根杠杆,在图乙中画出隔离柱受到拉力的力臂L。②在使用“标配底座”时,布带可承受的最大拉力为多少?(g取10N/kg)
典例分析
典例分析
典例分析
典例分析
精选精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