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伯牙鼓琴》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2《伯牙鼓琴》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08 22:28:51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伯牙鼓琴》 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能借助书中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疏通全文,并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感受俞伯牙、锺子期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了解中国的“知音”文化。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朗读感悟锺子期与俞伯牙之间的知音深情。
2.难点:初步探究学习古文的方法,体会人物的心理。
【学习策略:】
1.读——培养语感,积累语文
(1)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2)再读课文,指导断句
(3)带着理解,读出韵味
2.猜——习得方法,训练思维
(1)准确把握要求,只说“大意”
(2)联系上下文,猜一猜,再验证
(3)猜着猜着就对了,错着错着就会了。
【教法和学法】
1.诵读法:本课内容是古文,学习古文要有大量的朗读,把古文朗读流利、顺畅。要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语句,读懂古文内容。
2.发现点拨教学法:文言文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比较难,所以帮助学生疏通句意,准确感悟课文主旨。为了能让学生用最快的速度理解课文,把握课文的思想,我围绕三维目标,引导学生借助书中的注释自主学习、同桌之间互相探究的方式,对这篇课文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3.学法指导,形成能力:通过课前的充分预习,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用读的方式促进学生对课文深入理解,让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提高学生的能力。
【大概流程】
释题知出处
初读能读准
再读有节奏
文章知大意
细品悟深情
教学过程:
一、单元定位,导入课题
1.师过: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想问问你们,你们喜欢画画、唱歌、跳舞、弹琴吗? 指回( ) 你最喜欢什么? 指回( )
2.师过:同学们第7单元的三篇课文。课件出示——《文言文二则》、《月光曲》、《京剧趣谈》分别从音乐、绘画、戏曲等不同的角度折射出艺术的魅力。
【设计意图】从学生兴趣爱好导入,通过谈话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激起他们学习的欲望。然后点到本单元的单元目标,聚焦单元导语,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从而引出今天所学的课题。
3.今天这节课,顾老师将和大家一起来学习第21课《文言文二则》。
板书课题 21.文言文二则
二、释题知出处
1.补充文言文知识:文言文人们通常说古文。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我国古代有着灿烂的文化,有着浩如烟海的文学艺术瑰宝,它们都以文言文的形式记载下来的,现在让我们穿越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认识两个人。 课件出示图片
2.问:通过课前预习,你们知道他们的名字吗? 指回( 俞伯牙 、锺子期 )
(1)图中这位正在弹琴,一身长袍的人,就是晋国上大夫——俞伯牙
板书 俞伯牙
(2)而这位青布包头,两截布衫的打柴樵夫就是——锺子期
板书 锺子期
3.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正是关于他们俩的千古流传的故事——伯牙鼓琴
板书 伯牙鼓琴
【设计意图】由图片联系起来,引入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4.师过:同学们学习古文,首先我们要理解题目的意思,你能结合书中的注释说说题目的意思吗?
(1)课件点红: 鼓:弹 (伯牙弹琴) 指名回答
(2)这篇文章出自《吕氏春秋》这本书是由当时的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编写的。
5.课件播放视频
这篇古文,写了俞伯牙和锺子期他们俩的什么事呢?老师带来了一段视频,我们一起去听听吧。 学生认真聆听
三、初读能读准,再读有节奏
师过:文言文和我们以往学习的课文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简洁。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习文言文贵在诵读,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停下来,问问同学,会读了,再继续往下读。 学生自由朗读
【设计意图】学生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这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环节。如果学生能把课文读得通顺、流利、节奏准确,也就说明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
(一)学习第1句
1.课件出示: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1)指名读 师点评(声调、字音)
(2)师:同学们,我们在读句子的时候,不仅要把字音读准,还要注意它的停顿,有标点符号的地方停顿一下。
(3)谁再来试试。 指名读
(4)课件出示带停顿的PPT: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老师发现你在伯牙后面停顿了。能说说你这么停顿的理由吗?
老师发现你在锺子期后面停顿了。能说说你这么停顿的理由吗?
鼓琴就是弹琴,听表示动作,所以这里停顿一下。 你再试试。 齐读
(5)问:有没有同学,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 指回、点评
(6)课件出示意思: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
(7)师点评:同学们可真会读书,一会儿时间就能把第1句古文,读正确,读好停顿,真了不起。
(二)学习第2句
1.课件出示: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1)第2句谁来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指名读 、师点评
(2)问:字音都能读准了,非常棒!哪位同学知道,句中的“志”是什么意思? 指回(心志、情志)
课件出示
(3)问:“太山”什么意思? 指回(泛指大山、高山。一说指东岳泰山。)
课件出示
(4)猜一猜“方”是什么意思? 指回(刚刚) 课件出示
(5)问:谁能连起来说说前面半句话的意思。 指回
课件出示 伯牙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
2.师过:同学们我们在学习古文时,可以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读好停顿,谁来再试试。
(1)课件出示: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2)“哉”和“乎”都是语气词,语气词后面要延长停顿,“善哉”是什么意思?指回(好啊)
(3)“巍巍乎若太山”什么意思?指回(像大山一样高峻。)
A 巍巍就是高大的样子,若是像的意思。谁能结合书中注释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课件出示:伯牙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锺子期说:“弹的好啊!(琴音)高峻的样子像大山。” 学生齐读
B 问:伯牙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琴声里就会出现高山,说明什么?
指回(伯牙琴艺高超)
C问:伯牙弹琴的技术这么高超,如果是你,你会怎么赞美他?
指回(......你弹的真好呀!)
3.让我们带着赞美之情读好这句话。 指读、齐读。
4.师点评:同学们在朗读的过程中,不仅能读好停顿,还能读出韵味,真是太棒了!
四、文章知大意,细品悟深情
(一)学习第3句
1.小结学习第2句的方法:同学们我们刚才在学习第2句时,是通过结合书中注释理解字义,从而读好停顿,读出韵味,现在请你试着用刚才的方法自己读一读第3句。
2.课件出示: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1)第3句谁来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指名读
(2)老师发现你把这个多音字读得特别准确?你是怎么知道它读(shǎo)的?指回(因为语文书上有注释)(因为刚才视频中放过。)
读(shǎo)的时候表示什么意思你知道吗? 指回(表示时间短,暂时)
它还有另外一个读音,你知道吗? 指回( )读少的时候表示什么意思?
指回(表示年纪轻)
(3)师过:当我们读书遇到多音字时,可以根据它的含义来判断读音。
【设计意图】教学第1、2句名言时,我先让学生充分的读、然后随机正音、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交流、点评,读多音字少的时候让学生明白我们可以根据它的含义来判断读音。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交流意思,以及它背后藏着的深意,得其言、得其意、得其理,然后总结学法。
3.读准字音是最重要的,谁再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少(shǎo)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shāng汤乎/若流水。”
(1)师过:老师听出来了,你在少选之间后面停顿了,少选之间是什么意义?指回(一会儿时间),这一句中有两个“乎”,这两个“乎”可不一样,第一个是语气词,第二个是......的样子,读得时候要延长停顿。
(2)问:谁再来试试。 指读
4.师问:这一句中还有一个多音字,细心的你发现了吗? 指回(汤shāng)
(1)问:有没有同学知道汤(shāng)什么意思? 指回(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
课件点红:汤(shāng),它表示水流大而急时,就读shāng
(2)它还有另外一个读音,你知道吗? 指回( 汤tāng )
课件出示:当它表示食物加水煮熟后的汁液或者作为姓氏时就读tāng。
5.问:汤汤乎若流水是什么意思? 指回(像流水一样浩荡)
6.问:谁能结合书中注释连起来说一说这句古人的意思。 指名回答
7.课件出示意思:
(1)师过:不一会儿,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了流水,琴声里就会出现流水,锺子期又说:“弹的好啊!(琴音)浩荡的样子像流水。”
(2)师过:同学们,伯牙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琴声里就会出现高山,伯牙弹琴时心里想着流水,琴声里就会出现流水,说明伯牙弹琴的技艺是非常——齐回(高超)
(3)让我们带着赞美之情一起读好第3句。 齐读
8.师过:俞伯牙是晋国著名的宫廷乐师,名满天下,被称为“琴仙”。虽听者众多,但他始终觉得无人能真正听懂他的琴声,所以独自一人来到山间排解孤独和寂寞,中秋之夜,伯牙泊船在山崖下抚琴一曲,在山间砍柴的樵夫锺子期被其琴声所引,来到船上。令伯牙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锺子期都能听出来。
课件出示: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shǎo)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设计意图】理解文本,探究“知音”。这一环节是为了让学生对“知音”一词有更形象的了解,真正明确伯牙和锺子期两人的默契程度,通过与一般人对伯牙的赞美作对比,知道只有两人的关系达到这种程度才能成为知音。
9.课件出示一幅幅画,教师随机说:俞伯牙的琴声不仅有泰山、江河,还会有:鸟语花香,百花盛开,白雪皑皑,依依杨柳,缕缕霞光,潇潇春雨,粼粼波光。俞伯牙心中想什么,就能弹出什么?不论俞伯牙弹什么,锺子期都能听出来,这就是知音,这就是知己。 板书:知音
【设计意图】理解了关键词语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全文。重点理解第二、三句,拓展子期从伯牙的琴声中还会听到哪些美妙的景物,从而联系到子期与伯牙是知己。再达到有感情地朗读。】
10.同学们想象一下,茫茫人海之中,当你遇到一个了解你,又懂你的人,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指回(高兴、开心、激动、欣慰)
11.师:俞伯牙遇到锺子期的心情是快乐、激动、欣慰,因为锺子期知其音,更知其志,知音难得,知己难求,可是世事难料,好景不长,故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锺子期死了。 板书:死
12.这时俞伯牙的心情是怎样的?他又会怎么做呢?请同学们读一读第4句话,边读边思考。
(二)学习第4句
1.课件出示: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2.我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第4句话。 指名读
3.问:锺子期死,伯牙是怎么做的? 指回( ) 板书:绝弦
课件出示: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猜一猜伯牙破琴绝弦是什么意思? 指回(把琴摔碎,剪断琴弦。)
(2)师:这里的终身也作终生,就是一辈子都不再弹琴。
4.问:俞伯牙为什么一辈子都不再弹琴? 指回(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5.同学们这句话中也有一个多音字,请你结合书中注释,根据字义来判断它的读音。
(1)第一个读——wéi,意思是认为;第二个读——wèi意思是替、给,连起来的意思就是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2)同学们!结合书中注释判断多音字的读书,是学习古文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
6.师:在俞伯牙的心里,只有锺子期能听懂他的琴声,伯牙在断绝琴弦的时候,也断绝了他的前程,他的希望。据史料记载,锺子期死后,俞伯牙曾经来到子期的墓前悼念他,曾写下这段话:
7.课件出示: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chóng)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póu)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师范读
【设计意图】出示俞伯牙悼念锺子期的一首短歌,教师朗诵。学生从歌词中可以感受到俞伯牙对锺子期的深切怀念,对“知音”一词就有了更深的理解。
8.师过:俞伯牙和锺子期,早已不是普通的知音、知己,而是千古知音。
板书:千古知音
9.《伯牙绝弦》成了知音的代名词,后人还根据这个典故编写了一首乐曲《高山流水》。人们现在常常用它来比喻乐的精妙和知音难求,现在请同学们伴着《高山流水》的音乐,试着吟诵全文。
10.配乐吟诵
五、积累背诵,扩展延伸
同学们,这篇课文虽然很短,但写出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课后将你此刻内心的想法写出来,我们下节课再交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升华情感,向课外拓展探究,既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感的理解和对人物情感的体会,又可以训练学生的拓展思维,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板书设计】
文言文二则
伯牙鼓琴
俞伯牙 绝弦
千古知音
锺子期 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