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课时练习题选编(含答案)2021-2022学年宁夏各地八年级历史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课时练习题选编(含答案)2021-2022学年宁夏各地八年级历史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2-08 21:32: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课时练习题选编2021-2022学年宁夏各地八年级历史上册
一、选择题
1.下列太平天国的诸项活动中,能够与当时世界历史潮流同步的是( )
A.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B.严惩外国侵略者
C.提出《资政新篇》 D.反对封建统治
2.《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共同内容有( )
A.割地 B.赔款 C.开放通商口岸 D.开设工厂
3.台湾是中国的宝岛,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但是,在中国近代史上,祖国宝岛台湾曾流落他乡,受尽了屈辱。你知道哪个国家曾割占台湾吗?( )
A.英国 B.日本 C.德国 D.美国
4.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5.《变法通议》是梁启超阐述维新变法理论的主要著作。书中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认为要推动维新变法,从根本上要改革
A.文化制度 B.政治制度 C.教育制度 D.科举制度
6.丘逢甲在《春愁》中感叹:“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潜。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该诗是作者在哪一历史事件后发出的感叹?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近代史上某一条约的签订,列强采取了所谓的“保全政策”,但当时就有先进的中国人指出其是“托保全之名,行灭国之实”。此条约名称和“保全政策”的内涵是
A.《南京条约》:取得领事裁判权、租界等特权
B.《北京条约》:侵华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
C.《马关条约》:将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
D.《辛丑条约》:扶植并改造清政府作为在华代理人
8.下列关于第一、第二次鸦片战争说法正确的是( )
①都是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②都使中国丧失了领土和主权
③都强迫中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④两次战争的侵略者都有英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1895年,日本人终于拿到了想要的《马关条约》,各国政界议论纷纷,下面各国政界的议论符合史实的是( )
①美国:“中国,你的一个孩子走了!”
②英国:“Hello,香港岛终于归属我们了!”
③日本:“伙计,我们的机器可以搬运到中国去。”
④德国:“多威风,我们的军队可以驻扎在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了!”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③④
10.有学者认为,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宣告着洋务运动的破产,“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发生在( )
A.平壤战役 B.黄海海战 C.辽东半岛战役 D.威海卫战役
11.1900年,义和团运动进入高潮,这一时期最为流行的口号是( )
A.“自强”“求富” B.“变法图强” C.“扶清灭洋” D.“反清复明”
12.1895—1898年,中国民间新增报刊约六十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报刊(见下表),主要传播的思想主张是( )
A.自强、求富 B.三民主义 C.民主、科学 D.变法图强
13.通过梳理历史线索可以明确学习主题。对下图反映的学习主题概括最准确的是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外国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C.西方列强瓜分狂潮与中国人民反抗 D.近代化的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14.1900年6月2日夜间,天津火车站发生了一场战斗:每一次齐射之后,团民们仍然挥舞着大刀长矛冲向车站。这描述的是
A.天津人民抗击英军入侵 B.太平军抗击英法联军
C.中国民众抵御俄国蚕食 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15.据统计,甲午战争前,外资在华设有工厂192家,投资总额近2000万元;甲午战争后的1895--1913年间,外资在华新建厂矿达1366家,其多数资本在10万元以上,投资总额为10215.3万元。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列强强迫取得在中国投资办厂的权利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C.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被接受
D.中国掀起“实业救国”热潮
16.某同学收集了有关“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的资料,这些资料有利于学习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洋务运动 D.戊戌变法
17.下图是小曾同学在学习了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某次地主阶级自救运动后,绘制的一幅漫画。该漫画( )
A.反映了民族意识的空前觉醒 B.揭示了洋务运动的失败原因
C.肯定了戊戌变法的进步意义 D.讽刺了晚清官员的盲目排外
18.“戊戌政变”后的第五天,口口口口正心惊胆战地等待噩运降临,不料慈禧太后在谕旨中却说道:“口口口口为培植人才之地,应予以继续兴办……”凭借慈禧太后这一句话,它化险为夷,得以幸免于难,成了“戊戌变法”诸多新政的唯一幸存者。“口口口口”应指的是
A.京师同文馆 B.福州船政学堂 C.京师大学堂 D.轮船招商局
19.下列戊戌变法内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训练新式军队 B.开办新式学堂
C.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D.建立民主共和国
20.下图漫画中的人物手里拿着一个“创口贴”,上面印着“西方先进技术”。对此漫画正确解读是
A.洋务运动通过学习西方技术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B.洋务运动企图学习西方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
C.洋务运动认识到学习西方技术的重要性
D.洋务运动最终失败
二、综合题
21.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抗争史。
【历史之痛】
材料一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动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的“这场战争”是指哪场战争?“界碑”的含义是什么?
材料二 清末诗人丘逢甲的《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2) “往事惊心泪欲潸”中的“往事”指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件史事?这一史事对中国有何影响?
【奋起抗争】
材料三
邓世昌 关天培
(3)如图所示的两幅图片中的历史人物都曾英勇抗击外来侵略,请你再举出几例(包括人物名称与主要事迹)。
【忧患意识】
(4)给以上探究确定一个研究性学习的主题。面对这段历史,你有什么感想和看法?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开放 、福州、厦门、 、宁波五处为通商口岸;割 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材料二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 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 、 、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材料三 清政府赔款白银 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划定 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请回答:
(1)请将上述材料的内容补充完整?
(2)写出上述三份材料分别是哪个条约的内容?
23.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侵华史,又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也是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
材料二:有学者指出,1840-1949年间的中国历史经历了“沉沦”“谷底”“上升”三个阶段,在1840-1901年期间,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沉沦” ……
材料三:“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1)根据材料一,请你判断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南京条约》的各项条款中,最能体现英国发动战争的本质意图(目的)的是哪一个条款?
(2)材料一中,英国资产阶级的愿望并未实现,为此,英国又发动了哪场侵略战争?战败后清政府又被迫签订了哪两个条约?
(3)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材料二中学者所谓“沉沦”的真实含义是什么? 中国完全“沉沦”到谷底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晚清政府寻求“御侮自强”之术的主观目的是什么?为“自强”,李鸿章创办了哪一著名军事工业?
24.材料一 至恭亲王奕 等请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第一要务。……不过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国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太平军),可以勤远略(外国势力)。--曾国藩《复陈购买洋船炮折》
材料二堪得滦洲所属开平西南十八里之唐山,山难旧煤穴甚多。……从此中国兵船.轮船及机器制造各局用煤,不致远购于外洋,一旦有时,庶不为敌人所把持,亦可免利源之外泄。富强之基,此为嚆矢(开端)。
——李鸿章《直境开办矿务折》
材料三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立后三年内,外轮损失了一千三百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进口洋布减少了十五万匹。
——《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1983年
(1)奕?、曾国藩、李鸿章属于什么派别?这一派的代表还有两个谁?他们的口号是什么?
(2)从材料一看,他们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洋务派创办的中国近代三支海军的名称。
(4)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他们的活动有什么积极作用?
25.观察图片,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图一:大水法遗址 图二:燃烧的北京城
材料一 “在地球的另一角落里有着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人们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神话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中。……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
——(法国)维克多·雨果
材料二 侵略军攻陷北京后,“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其后更继以私人抢劫。北京居民所受之物质损失甚大,但其详细数目,亦复不易调查。”“(皇宫)最大部分可以移动之贵重物件,皆被抢去。”
——《瓦德西拳乱笔记》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次侵略战争的劫掠景象?被劫掠的地点是哪里?主凶分别是哪些国家的侵略军队?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次侵略战争的劫掠景象?被劫掠的地点是哪里?
(3)这些历史事件你有何认识?
参考答案:
1.C2.B3.B4.D5.B6.C7.D8.D9.B10.D
11.C12.D13.B14.D15.A16.C17.B18.C19.D20.B
21.(1)鸦片战争;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3)林则徐虎门销烟、陈化成吴淞口誓死抗英、三元里人民抗英、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左宗棠收复新疆、徐邦道旅顺抗日、左宝贵平壤抗日殉国、丁汝昌威海卫抗日殉国等。
(4)主题:侵略与反抗;感想和看法:落后就要挨打;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封建制度的落后;中国人民具有抗争精神;中华民族不可辱;青少年应以史为鉴,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团结奋斗,振兴中华等。
22.(1)材料一广州、上海、香港岛(答香港不给分);材料二台湾岛、重庆、苏州;材料三:4.5、东交民巷。
(2)《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23.(1)目的:打开中国大门,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开放广州、厦门、宁波、福州、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2)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3)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丑条约》的签订
(4)目的:维护清朝统治;江南制造总局
24.(1)派别:洋务派;代表:左宗棠、张之洞;口号:“自强”、“求富”
(2)维护清王朝统治
(3)北洋舰队,南洋舰队,福建舰队
(4)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引进近代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培养了人才;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
25.(1)第二次鸦片战争。圆明园。英国和法国。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北京。
(3)言之有理即可,如落后就要挨打,腐败就要亡国;要刻苦学习,振兴中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