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期末试题选编2021-2022学年湖南各地七年级历史上册
一、选择题
1.(2022·湖南益阳·七年级期末)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南方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B.北方人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大量劳动力
C.统治者努力革除弊政,发展生产
D.南方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2.(2022·湖南益阳·七年级期末)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的关键性战役是( )
A.淝水之战 B.马陵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3.(2022·湖南怀化·七年级期末)成语“乱七八糟”源于两个历史典故。“乱七”与西汉景帝时的“七国之乱”有关,“八糟”则与晋惠帝时的“八王之乱”有关。两次变乱的共同原因是
A.地方诸侯势力强大 B.推恩令的实行
C.君主专制统治腐朽 D.民族矛盾激化
4.(2022·湖南怀化·七年级期末)一位同学分类梳理历史人物,下图中①处应为
类别一:秦始皇 汉武帝 光武帝 类别二:张骞 班超 甘英 类别三:钟繇 胡昭 ①
A.曹操 B.王羲之 C.贾思勰 D.华佗
5.(2022·湖南邵阳·七年级期末)获取有效信息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与“大千世界、因果”“白马寺”“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几个信息都符合的宗教是
A.佛教 B.道家 C.伊斯兰教 D.基督教
6.(2022·湖南邵阳·七年级期末)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北朝贾思勰撰写的
A.《齐民要术》 B.《兰亭序》 C.《洛神赋图》 D.《女史箴图》
7.(2022·湖南邵阳·七年级期末)“北平袁绍,南拒孙刘,青梅煮酒间,问天下英雄有几?因事设奇,唯才是举,铁槊赋诗处,笑人间霸业如何!”这段材料称道的人物应是
A.刘秀 B.孙权 C.曹丕 D.曹操
8.(2022·湖南邵阳·七年级期末)他在数学方面的突出贡献是将圆周率的精确度计算到小数点后第7位,也就是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一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这个“他”是谁
A.刘徽 B.曹丕 C.祖冲之 D.钟繇
9.(2022·湖南怀化·七年级期末)此地古称金陵,有6个政权先后以此地为都城,因此此地有“六朝古都”之称。这地点是( )
A.洛阳 B.南京 C.西安 D.咸阳
10.(2022·湖南怀化·七年级期末)丰富多样的历史素材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如图是戴老师备课中使用的部分素材。由此推断,戴老师备课的主题是
两晋人口迁徙 南朝青瓷刻花单柄壶 农业 麦稻兼作,兴修水利
手工业 江浙地区冶铁业发展
城市 建康城人口众多
经济发展表标
A.西域地区发展 B.西南地区开发 C.黄河流域发展 D.江南地区开发
11.(2022·湖南永州·七年级期末)最美莫过中国方块字。我国古代东晋有这么一位书法大师,时人称赞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这位书法家号称“天下第一行书”的代表作是
A.《宣示表》 B.《兰亭集序》 C.《张猛龙碑》 D.《玄秘塔碑》
12.(2022·湖南湘潭·七年级期末)有一位北方朋友,他想了解我国古代北方农业生产技术,他可以查阅的书籍是
A.《缀术》 B.《水经注》
C.《齐民要术》 D.《黄帝内经》
13.(2022·湖南永州·七年级期末)掌握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主要内容之一。三国两晋南北朝长达近三个世纪的历史最主要的阶段性特征是
①国家产生②民族汇聚③国家统一④政权分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4.(2022·湖南邵阳·七年级期末)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出现了“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的多元文化融合景象,对出现这一景象影响最大的历史事件是
A.昭君出塞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出击匈奴 D.联合大月氏
15.(2022·湖南娄底·七年级期末)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之一的王羲之,世人酷爱其书法,唐太宗认为其“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王羲之的书法登峰造极,备受推崇,后人尊其为“书圣”,其代表作品是( )
A.《论语》 B.《兰亭序》 C.《女史箴图》 D.《大明历》
16.(2022·湖南娄底·七年级期末)杜牧的《江南春》中写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其中的“南朝”是指( )
A.魏、蜀、吴 B.西汉、东汉
C.西晋、东晋 D.宋、齐、梁、陈
17.(2022·湖南永州·七年级期末)他运用刘徽的方法,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是
A.祖冲之 B.贾思勰 C.宋应星 D.郦道元
18.(2022·湖南邵阳·七年级期末)中国古代杰出的书法家中被后人誉为“书圣”的是( )
A.钟繇 B.胡昭 C.王羲之 D.欧阳询
19.(2022·湖南株洲·七年级期末)他的书法“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在他的名作中《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文中的“他”是( )
A.曹操 B.顾恺之 C.钟繇 D.王羲之
20.(2022·湖南株洲·七年级期末)如图是《我国古代部分朝代更迭示意图》,①指代( )
A.梁 B.蜀 C.前秦 D.东晋
二、综合题
21.(2022·湖南永州·七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秦汉篇】
材料一:秦汉时期我国的民族关系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即南方地区的开发和融合加强,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北方边境战争不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时期“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与什么历史事件有关?
【北魏篇】
材料二: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次改革?图一、图二分别是改革中推行的什么汉化措施?根据图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此次改革有什么意义?
【现代篇】
材料三: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高举民族团结大旗,引导各族群众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2017年3月10日,习近平在参加新疆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的知识,谈谈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民族意识?
22.(2022·湖南衡阳·七年级期末)“东汉末年起三国”,“魏晋尽风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三国演义》开篇词
材料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材料三:从西晋末年“永嘉之乱”起,北方长时间陷入战乱之中,人民纷纷迁徙到江南,黄河中下游地区一片萧条,南方则在相对稳定条件下利用北方南迁的大批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生产经验,使南方经济得以发展。
——摘《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1)材料一中的“浪花淘尽英雄”是说在那个历史年代,曾有过很多的英雄豪杰。请你举出两位当时的“英雄豪杰”。
(2)材料二中“三国”指哪三国?材料二与我国古代历史上哪一个著名战役有关?该战役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归纳西晋末年以来江南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23.(2022·湖南衡阳·七年级期末)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文化承载着生生不息的民族力量和自信。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的,有一部分应该归功于他们的文字。”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中文字的名称。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何时?
材料二: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宝库。
——赵可金《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丰富内涵与理论价值》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我国古代哪一位大思想家的主张?他的思想被其弟子整理成书,书的名字是什么?到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东汉时,谁改进了造纸术,大大提高纸的质量,此后纸的使用日益普遍?南朝哪一位科学家将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第7位,领先世界近千年?
24.(2022·湖南怀化·七年级期末)中国古代史源远流长学者们把具有相近特征的几个朝代划为一个历史阶段,进行阶段性分期。如夏商周时期、秦汉时期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河西地区魏晋少数民族砖室墓内的壁画的“采桑图” 甘肃嘉峪关魏晋砖室墓内的壁画:汉人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
(1)填写材料一①②指代的朝代,材料展示的阶段性朝代我们称之为什么时期?
(2)简述材料二江南地区的发展状况。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江南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
(3)汉人采桑历史悠久,蒸馍与烙饼原是北方少数民族的食物。材料三表明魏晋时期少数民族与汉族交往状态呈现什么特点?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这一阶段历史的时代特征。
25.(2022·湖南娄底·七年级期末)物久则废,器久则环,法久则弊,改革创新历来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财富。请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政治篇
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论语》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汉书·食货志》
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那么西桃、北周就是追随者……北周政权折射出中华民族历史重新走向全国统一,建立在挑骨向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之上,
——《简明中国史读本》
艺术篇
材料二:
图一
材料三:
图二《天下第一行书》
思想篇
材料四: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忌人。”子曰:“其怒乎!己所不铁,勿施于人。”
——《论语》
(1)材料一中三则史料依次反映了我国古代史上三次政治改革,其中管仲改革有何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一史料,从中概括出第二、三则史料中的两次改革历史作用的相同之处。
(3)写出材料二中(史记》的体例:材料三作品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其作者是谁?
(4)材料四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思想主张?谈谈这种思想主张对当今社会有什么作用?
26.(2022·湖南永州·七年级期末)“东汉末年起三国”,“魏晋尽风流”。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替示意图
(1)请分别写出材料一中①和②所对应的政权名称。他们的都城都位于今天的哪座城市?
材料二 “……改革的最大特点在于,把胡人的汉化进程纳入政治体制,使之法制化、常规化,使北方地区的胡人与汉人的差别日趋缩小,以至于融为一体,这是北魏改革最为了不起的成就。”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胡人”是哪一少数民族?请写出为推进“胡人的汉化进程”所改革的内容。
材料三 两汉时期,建康只是一个偏远小城,这时(东晋南朝时期)成长为南方的政治和经济中心,人口曾达百万之多。
——岳麓版《中国通史》
(3)据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两则信息的关系。
材料四 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齐民要术·种谷》
(4)写出材料四中这部著作的作者。综合上述材料,说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社会进步的趋势有哪些?
27.(2022·湖南邵阳·七年级期末)回望经济文明,厚植发展情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春秋战国 秦朝 汉朝 魏晋南北朝
①春秋:出现铁农具和牛耕。②战国:废除井田制;鼓励 A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①把天赋降到了三十税一,出现了“B”的治世局面。②实行盐铁官营、专卖③西域的核桃、葡萄传入中原 ①三国时期,曹魏兴修水利,马钧改进翻车;孙吴发展海外贸易;蜀汉改善民生②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得到开发,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1)补充材料中“A”“B”两处缺失的信息。
(2)观察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实施下列经济发展措施的历史人物。备选人物:禹、齐桓公、秦始皇、汉文帝、汉武帝、光武帝、曹操、诸葛亮。
①开凿河渠,用疏导的方法引洪水入海,解除了黄河水患:( )
②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
③在蜀汉发展经济,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
(3)材料中秦朝的两幅图片,反映了秦始皇为巩固统一实施的哪两项措施?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主要原因。
28.(2022·湖南邵阳·七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易中天总结道:“中央集权,春秋是准备。战国是实验,秦汉是完成。”
(1)材料一中的“战国是实验”指哪次改革?指出这次改革的作用。
材料二: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
——剪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进行判断。正确的在相应括号内填写“之前”,错误的在相应括号内填写“错误”
①材料二中的“地理空间的整合和凝聚”仅指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 )
②材料二中的“精神空间的整合和凝聚”是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③汉武帝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 )
材料三: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次改革?指出其“正音”的主要作用。
材料四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4)根据材料四指出“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的作用。
参考答案:
1.B2.D3.A4.B5.A6.A7.D8.C9.B10.D
11.B12.C13.D14.B15.B16.D17.A18.C19.D20.B
21.(1)张骞通西域
(2)北魏孝文帝改革。说汉话,改汉姓。促进了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3)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共同繁荣的民族意识
22.(1)东汉末年;曹操、周瑜、诸葛亮等(任意写出两位即可)
(2)魏、蜀、吴;赤壁之战;以少胜多。
(3)北人南迁,给南方带来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23.(1)甲骨文;商朝。
(2)孔子;《论语》;百家争鸣。
(3)蔡伦;祖冲之。
24.(1)①:西晋,②:南朝;三国两晋南北朝。
(2)状况:江南地区物产丰富,粮食产量高,手工业发达。(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发展。)原因:北方战乱多,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南下,为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劳动力,同时也带去先进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加上南方统治者也重视发展经济,南方优越的自然条件使得南方地区得到开发。
(3)汉族与少数民族相互影响,民族交融。
(4)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25.(1)使齐国国富兵强,为齐桓公成为春秋首霸奠定了基础。
(2)相同点:都为实现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3)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王羲之。
(4)体现了孔子"仁"的思想。有利于调解人际关系;有利于社会和谐。
26.(1)①:吴国;②:东晋。城市:①建业;②:健康。
(2)少数民族:鲜卑;内容:主动学习中原地区汉族文化,如典章制度、改汉姓等。
(3)关系:北方人口南迁促进南方经济发展。
(4)作者:贾思勰;趋势:南方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民族交融等。
27.(1)A:耕织;B:文景之治。
(2)①禹;②汉武帝;③诸葛亮。
(3)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4)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28.(1)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大增,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秦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2)①错误;②正确;③正确
(3)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促进了北魏的发展,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4)有利于维持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