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记者》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图片报道的作用、基本途径及表现方式。
2.感受美术与新闻报道之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美术语言结合文字报道生活中所关注的人或事,选择合适的素材编辑、制作手抄报。
3.在学习活动中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提高收集、处理信息的社会实践能力、人际交往等综合能力,增强对生活、社会的关注及责任感。
教学重点:
了解新闻图片报道的作用、基本途径及表现方式。
教学难点:
感受美术与新闻报道之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美术语言结合文字报道生活中所关注的人或事,选择合适的素材编辑、制作手抄报。
教学流程: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记者”吗?“小记者”指的又是谁呢?
记者,就是通讯社、报刊、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单位采访新闻和写通讯报道的专职人员。
现在,我们通过一段视频,认识真实的记者。
有些少年儿童虽然不是新闻单位的专职人员,但他们从小积极学习采写新闻,人们赠给这些孩子一个光荣称号——“小记者”。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做一做小记者,用我们敏锐的眼光去捕捉身边大家关注的事,感人的事,新鲜的事,并用美术语言表现出来吧!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小记者,摄影是我们要掌握的必备技能之一。
这张新闻照片拍摄了什么内容?给你怎样的感受呢?
2008年5月12日在汶川发生了特大地震3岁的北川男孩朗铮,在废墟里掩埋了一天后,被解放军战士救了出来,弱小的他挣扎着向战士们敬礼的新闻图片感动了无数人。。
这是一双美丽的大眼睛,乌黑透流露出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这亮张照片感动了一代中国人,推动了一场影响深远的运动——“希望工程”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常见的拍摄角度:
平拍:与被摄对象在同一水平面。拍摄气势宏伟的建筑物,给人以正面全貌的印象;拍摄人物,能比较真实地反映人物的正面形象。
俯拍:高于被拍摄者向下拍摄。俯摄镜头视野开阔,用来表现浩大的场景,有其独到之处。
仰拍:低于被拍摄对象向上拍摄。由于透视关系,前景和后景中的物体在高度上的对比被突出和夸大,从而获得特殊的艺术效果。
照片拍完就可以直接用了吗?如何调整让画面更符合新闻主题,突出新闻主体呢?
同一个场景,你们觉得哪张照片拍摄得好?为什么呢?
通过剪裁,可以让照片上的主体物更加的突出。
接下来我们一起做一个小测试吧!
除了摄影,我们还能用哪种方式来记录身边的事呢?一起来看看吧!
这个新闻使用什么方式来表现的?与拍摄的新闻图片进行比较,绘画形式的新闻图片有什么不同?
绘画形式的新闻图片比较生活化、富于情趣性。要求表达的新闻意义鲜明、准确,形象生动、简约。可以是漫画或速写的形式表现。
只看图片,你能读出这个新闻的内容吗?还需要添加什么?
作为小记者,用我们敏锐的眼光去捕捉校园内外的新鲜事,用我们美术这一特殊的语言——绘画与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展现出来好吗?
选择生活中新近发生的有意义的事情,尝试从不同的角度用摄影或绘画的方式结合文字进行报道。
对一个事情进行新闻图片报道时需要有思考有规划:
①怎样捕捉新闻?(什么事情有意义?选择好一个新闻主题。)
②哪些新闻图片适合特写拍摄 哪些新闻图片适合大场景拍摄
③哪些场景对象适合平拍、俯拍或仰拍
小记者新闻采访时要注意的语言技巧:
1.注意语言文明,有礼貌。
2.注意采访地点,提问时要顾及对方周围的人。
3.事先多拟一些问题。
4.不要提被访者不熟悉的问题
5.不要逼问、诱问、套问。
6.在一个问题谈完要提下一个问题时,应该有所停顿。
如果觉得对方回答不充分、不准确或太平淡,可以接着补充,不要冷场。
7.不要喧宾夺主,自己讲得过多,更不要和采访对象无休止地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