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北朝
西
晋
东晋
十六国
北方
南方
北魏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五胡内迁
北民南迁
促进了民族交融
?
(前秦统一北方)
淝水之战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政权特点:
317年
司马睿
建康(南京)
王与马,共天下
建立政权
东晋统治-祖逖北伐
如不扫清中原,誓不再回江东。
北伐
闻鸡起舞
祖逖北伐中原
收复黄河以南大片领土
最终未能恢复中原、偏安东南
北伐缺少后援
巩固政权
前秦
东晋
383年
淝水之战
龟兹
qiū cí
沙漠
大海
汉水
对峙
项 目 内 容
交战双方
时 间
兵力对比
经 过 (成语)
结 果
特 点
影 响
前秦 东晋
383年
东晋胜利
以少胜多
投鞭断流、草木皆兵、
风声鹤唳、东山再起
80万对8万
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苻坚拥兵80万,而东晋仅8万,这十比一的兵力,应该是一边倒,但前秦却兵败如山倒,这是为什么呢?
线索中的故事—淝水之战:
材料:“秋,七月,坚亲至猛第视疾,访以后事。猛曰: “晋虽僻处江南,然正朔相承,上下安和,臣没之后,愿勿以晋为图。鲜卑、西羌,我之仇敌,终为人患,宜渐除之,以便社稷。”
——《资治通鉴》晋纪二十五
提示
阅读课本93到94页,找出前秦失败的原因
前秦:
①骄傲轻敌。
②军队内部有很多其它少数民族的人,不够团结,军心不齐。
③前秦军指挥不当,战线过长。
东晋
①战略得当
② 内部团结,军队士气高涨。
前秦
东晋
383年
淝水之战
龟兹
qiū cí
沙漠
大海
汉水
对峙
项 目 内 容
交战双方
时 间
兵力对比
经 过 (成语)
结 果
特 点
影 响
前秦 东晋
383年
东晋胜利
以少胜多
投鞭断流、草木皆兵、
风声鹤唳、东山再起
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混战状态。
80万对8万
淝水之战
前秦
东晋
383年
淝水之战
北方:再度分裂
东晋:转危为安
东晋成功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统治局面相对稳定。社会经济有所发展,江南出现“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
●东晋末年,政权落入武将手中。
●420年,东晋大将刘裕称帝,
,国号“宋”,东晋灭亡。
西晋
东晋
前秦
朝代 宋 齐 梁 陈
开国 皇帝 宋武帝 刘裕 齐高帝 萧道成 梁武帝 萧衍 陈武帝
陈霸先
曾任 官职 平北 将军 骠骑大将军 大司马 车骑
将军
①政权更迭频繁。
②武将篡权。
③偏安南方,定都建康。
南朝
观察材料思考,南朝政权有何特点?
疆域最大
疆域最小
420-479
479-502
502-557
557-589
疆域不断缩小
国力逐渐衰弱
220年
魏国
吴国
十六国
(前秦)
东魏
西魏
东晋
南朝
266年
西晋
北魏
北齐
北周
宋
齐
陈
梁
北朝
蜀国
灭 亡
263年
灭 亡
统一 全国
280年
北周灭北齐
杨坚取代北周改国号为隋
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
取而代之
六朝古都
建康(南京)
两晋南北朝更替
五胡内迁
促进了民族交融
南方
北方
北民南迁
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汉朝: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民无积聚而多贫。(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放火烧荒,耕种水田,没有钱,穷困人比较多 。
——《史记》
南朝宋: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物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江南是全国繁荣昌盛的地方。土地辽阔,物产丰饶,百姓勤奋,丰收的年头,一年的收获能满足几个郡人口的需要,生产的丝绵布帛能供天下人穿用。——《宋书》
◆阅读材料回答:江南地区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汉:地广人稀
衰败落后
宋:地广物丰
经济发展
“江南”泛指长江中下游(长江以南),古人又称江东或江左。
原因
表现
影响
江南地区
的开发
②
①
③
④
手
商
农
主要原因
⑤统治者的重视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表现
1.耕地面积增加;
2.兴修水利工程;
3.农业生产技术改进(犁耕、粪肥等);
4.水稻产量提高(麦稻兼作、双季稻);
5.实行农业多种经营。
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
建康是最为活跃的大都会。
◆阅读课本91-92页,说说江南经济发展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方面的表现。
三国时南方水稻最高产量达亩产5石(dàn),南朝时最高纪录已达亩产斛100石。
推广和改进犁耕,实行精耕细作
田间管理
农业
手工业
青瓷莲花尊
缫丝
灌钢法
大袖衫
江南已发展到能建造1000吨的大船
改进犁耕
缫丝
南朝青瓷莲花尊
千里船(模型)
繁荣的建康城
《波斯朝贡图》
◆从材料中可以得出东晋南朝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有
□商业繁荣 □城市发展 □手工艺高超
□交通便捷 □农业进步 □海外贸易繁荣
玻璃罐
①汉代
②魏晋
南北朝
③宋代
南北经济比重对比
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江南地区的开发——影响
提供安定的社会环境
重视人才和科技的发展
保护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
统治者的重视和政策的调整
启示
江南经济开发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启示
东晋
宋
齐
陈
梁
课堂小结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政权更替
江南开发
影响
表现
原因
①自然条件优越
②社会比较安定
③北人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④统治者的重视
⑤南北方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
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
农业;手工业;商业
3.《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由此可知
A.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B.南方经济发展迅速
C.南方经济超过北方 D.经济重心完全南移
2.江南出现“荆扬晏安,户口殷实”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祖逖北伐,收复失地 B.淝水之战,南方安定
C.五族内迁,北方战乱 D.物产富饶,气候宜人
1.魏晋南北朝,多个政权并立。下图中①处的政权名称是
A.北魏 B.东魏 C.东晋 D.陈
4.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因为它曾做过六个朝代的都城:
①三国吴 ②宋 ③齐 ④梁 ⑤陈 ⑥东晋
请将这六个朝代按顺序排列 。
①⑥②③④⑤
5.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下面示意图反映出的阶段特征是
A.社会变革 B.政权分立
C.繁荣开放 D.国家统一
中考演练
7.(2021·海南省·3)《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由此可知( )
A.江南地区开始开发 B.南方经济发展迅速
C.南方经济超过北方 D.经济重心完全南移
6.(2021·青海省·3)对比归纳法是学习历史的常用方法。小李同学在学习魏晋南北朝历史和辽宋夏金历史时归纳了这两个历史时期时代的共同特征。以下归纳的主题正确的是( )
A.政权并立与民族交融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
C.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D.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A
B
中考演练
9.(2021·广东省·3)东晋初期,大量避乱南迁的北方贵族定居浙东,他们主要参与制造业、商业和运输业等经济活动,很少涉足大土地农业经营。这表明北方贵族( )
A.缺乏生产工具和技术 B.可支配的劳动力不足C.难以获得广阔的田地 D.排斥南方的本地贵族
8.(2021·山东聊城·4)魏晋南北朝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一般被泛称为“五胡”。“一到隋唐时代,而所谓五胡,便已泯然无迹。”这主要说明( )
A.民族矛盾尖锐 B.民族交融加强
C.民族杂居相处 D.中外交流频繁
B
C
10.(2021·山东菏泽·3)在我国南方各省,分布着数以百万计的客家人。史学界普遍认为客家人是历史上渐次南迁的中原汉族人。下列有关中原人口南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西汉末年开始出现大批中原人口南下现象
B.自然灾害频繁是中原人口南迁的主要原因
C.中原人口大量南迁推动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D.中原人口大量南迁引发南方社会动荡不安
C
中考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