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曹刿论战》课件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曹刿论战》课件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共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09 21:56: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曹刿论战
丘明
学习目标
1. 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2.积累文言知识,如实词、虚词、一词多义等
教学过程
1.引出人物故事,观看相关视频(视频导入),了解作者简介和相关资料
2.让学生花五分钟自主阅读文章
3.教师带着学生朗读,并给读错的字词正音
4.带着学生积累重点字词
5.理清楚文章结构
6.掌握文章中心
7.让学生自主阐述人物形象
作者简介
丘明(姓姜,氏丘,名明),华夏人,生于前502年,死于前422年,享年80岁。丘穆公吕印的后代。本名丘明,因其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称“左丘明”,后为鲁国太史 。左氏世为鲁国太史,至丘明则约与孔子(前551-479)同时,而年辈稍晚。他是当时著名史家、学者与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传》、《国语》等。他左丘明的最重要贡献在于其所著《春秋左氏传》与《国语》二书。左氏家族世为太史,左丘明又与孔子一起“如周,观书于周史”,故熟悉诸国史事,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
背景资料
本篇选文又题作“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曹刿论战》记载了发生在公元前684年鲁国与齐国的一场战争。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军队) (攻打)(将要)(请求)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他的) (当权者)(谋划) (这件事)(何必) (参与)
他的同乡说:“当权者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深谋远虑)(于是)
当权者见识浅陋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拜见鲁庄公。
问:“何以战?”(什么)(凭借、靠)
问:“凭借什么作战?”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安身)(不)(独自享有)(把)
鲁庄公说:“衣食这类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恩惠)( 普遍,遍及)(听从)
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虚夸,夸大)(实情)
祭祀用的牲畜、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不敢夸大,一定按照实情(对神禀报)。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使信服)(赐福,保佑)
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您的。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诉讼事件)(虽然)(明察)(诚,诚实。这里指诚心。)
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根据自己的诚心处理。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类)(可以)(凭借)
这才是尽本职的事,可以凭借这一点去打仗。作战时请允许我跟您去。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他,指曹刿)(乘车)(在)
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交战。
公将鼓之。刿曰:“未可。”
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看)(车轮轧出的痕迹)(车前横木)(于是,就)(追赶)
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既克,公问其故。(已经)(战胜)(原因)
 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
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1、通假字:“徧”同“遍”,遍及、普遍(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2、一词多义:
①故:故克之(因此,所以)
公问其故(缘故,原因)
②请:曹刿请见(请求)
战则请从(请让我,请允许我)
③从:战则请从(跟从,跟随)
民弗从也(服从,听从)
④信:必以信(实情)
小信未孚(信用)
知识点整理
1⑤何:何以战(什么)
又何间焉(为什么,何必)
⑥焉:又何间焉(语气词,相当于“呢”) 惧有伏焉(“于之”的合音,在那里)
⑦以 何以战 / 可以一战(凭,靠)
必以分人(把)
必以信 / 必以情 (根据,按照)
⑧其:公问其故 (这样,如此)
下视其辙 / 吾视其辙乱 (他们,指齐师) 其乡人曰 ( 他的,指曹刿)
知识点整理
1⑨之:肉食者谋之(代词,代迎战齐军这件事)
忠之属也(代词,代“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登轼而望之(代词,代齐军撤退的情况)
公与之乘 (代词,代他,指曹刿)
故克之 / 故逐之(代词,代他们,指齐师)
小大之狱(助词,的)
公将鼓之 / 公将驰之(助词,凑足音节,不译)
知识点整理
3、古今异义:
①小大之狱:(古)诉讼事件;(今) 监狱,监禁罪犯的地方
②牺牲玉帛:(古)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今)为正义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
③齐师伐我:(古)讨伐,攻打;(今义)砍伐
④又何间焉:(古)参与;(今)隔开,不连接;时间或空间
⑤肉食者鄙:(古)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今)轻视,看不起
知识点整理
⑥弗敢加也:(古)虚夸,夸大;(今)增加⑦再而衰:(古)第二次;(今) 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又一次
⑧忠之属也:(古)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今)忠诚
知识点整理
第一段(曹刿问战)总: 叙述战前曹刿求见鲁庄公,通过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分两层第一层(开头到“乃入见”):写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第二层(“问”到段末) :写曹刿和鲁庄公关于战前准备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赢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
第二段(曹刿参战)叙述齐鲁长勺之战的经过。
第三段(曹刿论战)战后曹刿论述战役取胜的原因。
课文结构
全文中心:本文通过描写曹刿对长勺之战的论述以及弱鲁战胜强齐的史实,表现了曹刿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说明了只有在政治上取信于民和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把握好作战时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鲁庄公:从谏如流、知人善任、性格急躁、遇事鲁莽、目光短浅
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他把战争胜利寄托在臣子支持和祈求神的保佑上,说明他目光短浅,政治上平庸;在战争过程中,他急于迎战,又说明他军事上无知;但在曹刿启发下终有所悟,认识到“取信于民”的重要性,在作战中能听从曹刿的正确指挥,说明他知人善任,与一般昏君有别。
人物形象
曹刿:有强烈的责任心与爱国热情,善于进谏。在军事上,指挥从容镇定,胸有成竹,冷静睿智,计谋出众,做事谨慎。
写作特色
(1)对比手法。通过鲁庄公和曹刿的对话描写,反衬出曹刿的深谋远虑,从容镇静。
(2)文章详略得当,中心突出。文章详写曹刿关于战前准备和战机把握以及战后论述取胜的原因的言论,略写战争过程,从而表现了曹刿的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杰出才能,而对表现中心无关的内容,如战争的起因、战争的规模,军事装备情况,战争的激烈程度,战后的处理等都略而不提。
(3)运用对话,文字简洁。
相关成语
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做完。(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再衰三竭:形容士气低落,不能再振作起来。
辙乱旗靡:车迹错乱,军旗倒下。形容军队溃败。(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曹刿论战》)
彼竭我盈:他们的士气已消失,而我们的士气正旺盛。(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论战》)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