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 (共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 (共3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2-08 21:52: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掌握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内容,理解土地改革运动与人民解放战争之间的关系。
2.正确理解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的开始。
3.掌握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等基本史实。
4.了解三大战役首战发生在东北战场的有利条件及北平和平解放的原因及意义。
5.理解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万船齐发,百万雄师过横渡长江,一举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毛主席豪情万丈,写下了这首诗。
在短短三年内,人民解放军是如何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改革,对解放战争的胜利具有怎样的意义?
新课导入
问题:
土地占有不均衡
土地制度极不合理
为改变这种不均衡状态,只有改革!
土地改革的背景:
1、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根本原因)
2、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结合教材P115材料研读,
思考:中国土地制度存在什么问题?农民的生活状况如何?
20-30%
90%
占有土地比例
农村人口比例
10%
70-80%
地主
农民
土地占有情况不均衡
农民生活条件恶劣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政策
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2.措施
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制定土地改革总路线。
翻身农民丈量土地
贫雇农代表分土地给农民
3.结果
分到土地后喜悦的农民
解放区的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4.意义
①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②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解放区人民踊跃支前
解放区农民从亲人参军
最后一碗米用作军粮,最后一尺布来缝军装,最后亲骨肉送到战场上。
——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歌
1.挺进大别山


南京
武汉
时间:
影响:
部队:
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
人物:
刘伯承、邓小平;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1947年夏
“蒋介石两个拳头一伸, 胸膛就露出来了。我们要对准胸膛插上一刀,插入他们的心脏” -----毛泽东
120
万人
430
万人
373
万人
国民党军队:
195
万人
1946—1947年双方兵力对比
280
万人
365
万人
内战爆发时
1946年6月
孟良崮战役后 1947年5月
挺进大别山后1947年8月
人民解放军:
1948年解放战争形势发生巨大变化。国民党军队的退守沈阳、北平、徐州3个战场上。毛泽东根据这种形势,认为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到来。
---摘自《中国共产党大典》
辽沈战役
平津战役
淮海战役
①决战的条件
国民党的力量严重削弱,共产党的力量显著增强,决战时机来到。
国统区的饥民
反饥饿游行示威
2.三大战役
部别
总兵力
机动兵力
装备
后方
士气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280万
365万
优于敌军
不足
大为改善
略占优势
巩固
危机四伏
高昂
低落
长春
沈阳
锦州
塔山
黑山
营口
辽宁
吉林
辽 北


热 河
河 北
(1)辽沈战役(1948.9.12--1948.11.2)
4.作用:攻占长春、沈阳,
解放东北全境
1.指挥员:林彪、罗荣桓
3.作战方针:关门打狗
2.参战部队:东北野战军
徐州
陈官庄
碾庄
双堆集


山 东
河南
安 徽
淮海战役(1948.11.7 -- 1949.1.10)
1.指挥: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
粟裕 邓小平 刘伯承 陈毅 谭震林
2.参战部队:华东、中原野战军
3.方针:中间突破,分段歼敌
4.结果: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
陈毅司令员说: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是与人民群众对解放战争的全力支持分不开的。
淮海战役支援前线的农民
平津战役示意图
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
2.参战部队:
东北、华北野战军
3.战略方针:
先两边,后中间(瓮中捉鳖)
4.结果:华北全境解放
平津战役
(1948.11.29-1949.1.31)
1.指挥员:
聂荣臻、罗荣桓、林彪
傅作义
①和平解放能减少人民伤亡,是人心所向。
思考:平津战役中,和平解放北平有何意义?
傅作义
北平人民庆祝解放
②有利于保护北平城市和文物。
保存完好的故宫
战火中的圆明园
1949年5月27日,
解放军进入上海
1949年5月27日,人民解放
军解放上海。进城部队为了
不惊扰市民,露宿街头。
战役 时间 部队 歼敌人数 战果
1948.9 ~ 1948.11 47万
1948.11~ 1949.1 中原、 华东 基本解放
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地区
1948.11~ 1949.1 52万    
辽沈
战役
东北
解放军
解放东北全境
解放军取得数量优势
淮海
战役
辽沈战役
“关门打狗”
淮海战役(徐州)
先取中间
55万
平津
战役
平津战役
“瓮中捉鳖”
华北
东北
基本解放
华北全境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三大战役的胜利
①辽沈战役
②淮海战役
③平津战役
意义: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划江而治
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毛泽东 朱德
南京
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毛泽东、朱德
国共划江而治,好不好…
上海
南京
浙 江


江 苏
江 西
江阴
湖口
1949年4月,解放军百万雄师发起了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3.南京解放
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了。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材料一: 辽沈战役先打锦州,截断了东北敌军逃回关内的退路,实行“关门打狗”的方针。淮海战役采取“中间突破、分段歼敌”的方针,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平津战役采取分割包围歼灭的方针,实现了“瓮中捉鳖”的战略。
材料三: 1948年5月,为配合即将开始的辽沈战役和华北战场杨罗耿兵团东进,董存瑞所在的第十一纵队奉命攻打隆化。董存瑞带领爆破组的战友们一鼓作气炸掉了敌人的四个炮楼和个碉堡,顺利地完成了扫除隆化中学外围工事的任务。
战略战术正确
解放军作战勇敢
材料二: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 ——陈毅
人民群众的支持
材料四: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 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 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合作探究: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1.为适应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从1946年到1948年底,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 )
A.实行减租减息政策
B.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C.推行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
D.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
B
检测提升
2.1947年,中共中央公布了一个彻底的反封建的土地革命纲领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法》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中国土地法大纲》
D
A.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B.是抗战中发动的最大规模战役
C.揭开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
D.标志着解放战争取得彻底胜利
3.如图是进军大别山示意图。刘邓大军以锐不可当之势,先后跨越重重障碍,经过20多天的艰苦跋涉和激烈战斗,完成了一次无后方依托,以长驱直入插进敌人战略纵深为特点的特殊形式的进攻行动。这一“行动”( )
C
4.这一战后,东北解放区成为巩固的战略后方。毛泽东信心十足地说:“这样,我们原来预计的战争进程,大为缩短。”“这一战”指的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A
5.观察下面的战役态势,它反映的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 )
A.辽沈战役 B.渡江战役
C.平津战役 D.淮海战役
D
6.解放战争期间著名建筑史学家梁思成一直忧心战火会毁了北平文物和古城墙,但北平城最终完好无损地保存了下来。这主要是由于( )
A.国民党军队接受和平改编
B.解放军能速战速决
C.北平人民群众的全力保护
D.北平城墙固若金汤
A
7.毛泽东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提到“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其中“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意义在于( )
A.解放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B.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C.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D.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A
1、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
A.依据《中国土地法大纲》 B.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人力、物力保障
C.实行耕者有其田 D.没收地主和中农的土地
2、1947年夏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阶段,揭开这一序幕的军事行动是
( )
A.百团大战 B.转战陕北 C.挺进大别山 D.解放南京
3、辽沈战役发生于1948年9月至11月,是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在辽沈战役中,解放军先后解放的城市是( )
①锦州 ② 长春 ③沈阳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①② D.①③②
4、陈毅元帅曾深情地说道:“战役之所以能取得胜利,多半是老百姓用独轮小车推出来的。”陈毅所指的是哪次战役(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D
C
A
B
二次达标
6、毛泽东曾称赞傅作义“为和平解决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了榜样”。上述评价与哪次战役有关(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8、人民解放军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是(  )
①广大人民的支持
②国民政府的腐败
③正确战略战术的运用
④解放区在军事。经济上的优势。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7、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这一战役的战果是( )
A.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 B.拉开了战略大决战的序幕
C.解放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D.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
5、小华收集了一份叫《捷报》的图片,上面有徐州宣告解放的消息,它报道的消息与某一战役有关,该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C
C
C
C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思维导图
板书设计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南京解放
战略反攻
战略决战
意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概况: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中国共产党得民心
国共北平和谈:和谈破裂
渡江战役:南京解放,国民党败退台湾
结果: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
和衣物
背景:抗战胜利后土地政策的转变
概况: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
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
意义:激发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背景:国共实力对比发生显著的变化
概况
影响: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 约·诺里斯
教师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