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分析:
从上学期了解的情况来看,由于学生存在着年龄的差异,所以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也就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从上学期的学习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达到该册的目标要求。但仍有少数同学,由于智力、学习态度的问题,有待于今后积极引导,以引导他们达到学段目标。
二、 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三、教学目标:
使学生: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了解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重点难点: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四、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以前的教具和学具,一些仍可继续使用,本册的教学需要一些新教具和学具,如下:
1.数位顺序表 2.用硬纸条做的三角形
五、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xK b1.Co m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6、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时间 预定教学内容 教学课时 备注
起 讫
1 2.25 3.1 开学准备,四则运算(1) 5
2 3.4 3.8 四则运算(2)、单元测试 4
3 3.11 3.15 位置与方向 6
4 3.18 3.22 月考、加法运算定律 4
5 3.25 3.29 乘法运算定律、简便计算 5
6 4.1 4.5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生活中的小数 5
7 4.8 4.12 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 5
8 4.15 4.19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5
9 4.22 4.26 复习
10 4.29 5.3 期中考试
11 5.6 5.10 三角形的特性、分类 5
12 5.13 5.17 三角形的内角和、图形的拼组 5
13 5.20 5.24 小数的加法 5
14 5.27 5.31 小数的减法 5
15 6.3 6.7 统计 4
16 6.10 6.14 数学广角 5
17 6.17 6.21 总复习 4
18 6.24 6.28 复习迎考
一单元:四则运算
课题:四则运算(一)
主备教师: 参备教师: 使用人: 使用日期:
学习目标:
1、在合作交流中掌握知识
2、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学习重、难点: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学习流程
一、定向自学
1、结合书本情境图小组交流:
1)这副图中蕴藏着什么数学知识?
2)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并解答。
3、自学例1,完成解答过程。
思考:在一个算式里含有加减法,怎样进行计算?
4、自学例2,完成解答过程。
思考:在一个算式里含有乘除法,怎样进行计算?
二、合作探究:
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应怎样进行计算?
三、展示反馈
1、完成5页做一做。小组代表展示,集体评价。
2、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27÷3×7 3×6÷9 45+8-23 24-8+10
3、图书室有故事书98本,今天借出46本,还回25本,现在图书室有故事书多少本?
四、拓展提升
4、一箱“伊利”牛奶24盒零售价是48元,如果小明买8盒要多少钱?
归纳反思: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
课题:四则运算(二)
主备教师: 参备教师: 使用人: 使用日期:
学习目标:
1、能记住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学习重、难点: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学习流程
一、定向自学
1、口算我最棒!小组代表展示:
12 ×3= 25×4= 16×8= 100÷5=
12×3÷9= 20×8÷10= 36÷6×14=
2、组内交流,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27+67-31 8×24÷6 30-18+59
43+18-25 12×30×3 35÷7×13
3、自读例3,思考“儿童半价”是什么意思?
二、合作探究:
1、半价是多少钱。怎样来求半价。
2、为什么把24+24写成24×2的形式。
3、24×2表示什么意思。24÷2表示什么意思。
4、24+24+24÷2 24×2+24÷2 这两个综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5、讨论: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三、展示反馈
1、组内完成7页做一做。(小组代表展示)
2、开心计算:
192-45×5 75×5÷36 360÷5+32×5
3、解决问题:
一瓶药有80片。如果一个患者一天吃3次,一次4片,吃十天,这瓶药够吗?
停车场上,车牌号是单数得有46辆,车牌号是双数的车比单数的车的3倍多15辆。车牌号是双数的车有多少量?
四、拓展提升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门票成人24元,儿童半价。三张成人票付100元,找回多少钱。
归纳反思: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含有两级运算的式子的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
课题:带括号的四则运算
主备教师: 参备教师: 使用人: 使用日期:
学习目标:
1、强化小括号的作用。
2、掌握带有小括号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四则运算。
3、在分析比较中,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快乐。
学习重难点:掌握并理解带括号的四则运算。
学习流程
一、定向自学:
1、口算我最棒!
12×4÷8= 100-72÷9= 35+25×4=
72-32÷4= 78-58+36= 178-56×3=
2、我是小算盘
150+42×37 240÷80+71×13
3、自主探究例4
二、合作探究:
1、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解答的?
2、小组代表展示。
3、师生总结带括号的四则运算顺序。
三、展示反馈
1、组内完成11页做一做,小组代表展示。
2、开心演练
36÷9×5 (68-28)×(12+28) 32÷8+56÷7 (48-43) ×34
3、解决问题
张华家离学校780米,他每天上学要走12分钟,照这样的速度,他去离家1040米远的程军家,要走多少分钟?
希望小学三年级共有3个班,平均每班45人,共为学校搬砖4320块,平均每人搬砖多少块?
四、拓展提升
学校食堂买来大米850千克,运了3车,还剩100千克,平均每车运多少千克?
总结反思:这节课我的收获是(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
课题:有关0的计算
主备教师: 参备教师: 使用人: 使用日期:
学习目标:
1、概括有关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X k B 1 . c o m
2、进一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进一步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学习重难点: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
学习流程
一、定向自学:
1、先说出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700-(56+32) 9×(360÷60) (132+58)÷19 32×(295-187)
2、口算我最棒:
(1)100+0= (2)0+568= (3)0×78= (4)154-0=
(5)0÷23= (6)128-128= (7)0÷76= (8)235+0=
(9)99-0= (10)49-49= (11)0+319= (12)0×29=
(1)将上面的口算分类,根据分类的结果想一想关于0的运算都有哪些。
(2)分类后进行概括总结关于0的运算。
(3)一个数与0相加;一个数减0;一个数与0相乘的结果分别是多少。
(4)0除以一个数的结果是多少?在这里为什么不说一个数除以0.
(5)讨论: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
二、合作探究:
1、分小组展示关于0的运算。
2、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进行辩论“0能不能做除数”
3、归纳所有0的运算。
三、展示反馈
1、开心计算
(1)36+0= (2)0+68= (3)0×68= (4)54-0=
(5)0÷28= (6)128-0= (7)0÷36= (8)25+0=
(9)99-0= (10)49-49= (11)0+39= (12)0×9=
2、练习二4-8题
四、拓展提升:
用字母表示0的运算
a+0=a a—0=a a×0=0 0÷a=0(a不等于0)
总结反思:
这节课我的收获是(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
课题:定向运动
主备教师: 参备教师: 使用人: 使用日期:
学习目标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会确定位置,并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2、会确定位置和标明位置,发展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实践的学习精神。
学习重难点 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准确判断方向。
学习流程
谈话导入
如果我们在野外或者在公园、动物园、旅游区迷路了怎么办?要想不迷路我们在之前要做些什么。
一、定向自学:
结合例1示意图组内自学:
1、怎样才能有对又快的找到1号检查点?(小组讨论)
2、1号检查点在哪两个方向之间。在这两个方向之间还有一个什么数据是已经表明的。
3、这个角的两条边有一条指向正东方向,另一条偏向北边,应该怎样说。为什么不说是北偏东30度呢?
4、如果只知道1号检查点在东偏北30度的方向上就能马上找到吗?还要知道什么。
5、两个数据都知道了,能不能很快找到这个点?
二、合作探究
1、讨论怎样观察平面示意图。
2、我们学习的8个方位是怎样的。
3、我们现在学习的示意图与我们三年级学习的内容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4、小组交流还要明确其距离。
三、展示反馈
1、完成18页做一做
2、完成练习三1、2题
总结反思:
这节课我的收获是(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
课题:绘制平面示意图
主备教师: 参备教师: 使用人: 使用日期:
学习目标:
1、知道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学会绘制平面示意图的一般方法。
2、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重难点:学会概括方向和距离,在图上绘出物体的位置
学习流程
定向自学
根据图示填空:
(1)小熊家在米老鼠家的北偏( )的方向上,距离是( )。
(2)加菲猫家在米老鼠家的( )方向上,距离是( )。
(3)史努比家在米老鼠家的( )方向上,距离是( )。
二、合作探究:
1、小组合作探究例2,完成图书馆、体育馆位置的绘制。
2、小组代表展示绘制方法。
三、展示反馈
完成练习三的第3、4题。
四、拓展提升:
海军的潜水艇现在在A处。在潜水艇的西偏北35的方向上,约1500米处发现一艘船只。请在平面图上确定船只的位置。
A
总结反思:
这节课我的收获是(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
课题:位置的相对性
主备教师: 参备教师: 使用日期:
学习目标:
1、能在确定任意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并能在位置变化的情况下,能够判断行走的方向和路程,练习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实践的学习精神。
学习重难点:位置变化的情况下,能够判断行走的方向和路程。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学习流程
一、定向自学:
我们已经学习了确定位置的方法,请你看图说一说上海在北京的什么方向上。北京又在上海的什么方向上呢?
二、合作探究:
1、讨论方向的相对性。
2、分别展示各个方向的相对性,东对西,南对北。
3、位置的相对性,怎样在语言中显示出来。
4、讨论绘图的方法。
三、展示反馈:
1、组内完成22页做一做
组内完成练习四1、2题。集体订正。
归纳反思:
这节课我的收获是(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
课题: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主备教师: 参备教师: 使用人: 使用日期:
学习目标:
1、懂得在位置变化的情况下,判断行走的方向路程。
2、学会根据方向和距离,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并懂得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实践的学习精神。
学习重难点:位置变化的情况下,能够判断行走的方向和路程。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学习流程
一、定向自学:
组内自学例4
二、合作探究:
1、说一说每一个地点的讨论方向的位置。
2、说一说每一赛段所走的方向和路程。
三、展示反馈:练习四第3、4题。
2、完成
4、讨论绘图的方法。
总结反思:
这节课我的收获是(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课题: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主备教师: 参备教师: 使用人: 使用日期:
学习目标:
1、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2、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难点: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学习流程
情景图导入X k B 1 . c o m
出示27页情景图,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定向自学:
1、如何列式。
2、为什么列的式子不同?它们的结果是怎样。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3、试着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4、通过这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能不能用一句话说出来。
5、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加法交换律吗?
6、例2的式子能用什么方法来计算。有几种方法。
7、不同的方法计算结果怎样。
8、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通过这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能不能用一句话说出来。
9、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结合律。
展示反馈
1、将讨论的式子的关系向各组同学展示。
2、各小组展示自己小组记定律的方法。
3、完成练习五1-3题。
拓展提升
(△+☆)+○=△+(☆+○)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归纳反思:
这节课我的收获是(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
课题: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主备教师: 参备教师: 使用人: 使用日期:
学习目标:
1、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难点: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流程
复习旧知导入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内容是什么 你能用符号来表示吗
定向自学:
1、自渎课本:例5,根据例题的条件,能提出什么问题?
2、根据提出的问题列式,想一想,这个式子能够怎样计算,各种计算的结果是不是一样的。
3、讨论,在一些计算题中,为什么要使用运算定律。
合作探究:
1、对运算顺序及计算方法进行讨论。
2、各小组分别发表自己的见解,其他小组实时提出问题让他们解决。
展示反馈
1、组内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88+75+12 79+145+21 135+39+65+11 5+137+45+63+50
2、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 )填上适当的数。
48+( )=72+( ) a +38=38+( ) 369+258+142=369+(258+ )
(23+47)+56= 23+( + ) 654+(46+a)=(654+46)+( )
3、完成练习五4-6题拓展提升:
光明小学要组织篮球比赛,篮球队队员的身高分别是160厘米、164厘米、158厘米、156厘米、162厘米。队员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
归纳反思:
这节课我的收获是(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
课题: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主备教师: 参备教师: 使用人: 使用日期:
学习目标:
1、知道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难点: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学习流程
主题图引入(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定向自学:
1、针对上面的问题1列出算式,有几种列法。
2、为什么列的式子不同,它们的计算结果是怎样的。
3、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你还能举出其他这样的例子吗?
4、能给乘法的这种规律起个名字吗?能试着用字母表示吗
5、根据前面的加法结合律的方法,你们能试着自己学习乘法中的另一个规律吗?
6、这组算式发现了什么?
7、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合作探究:
1、用语言表述规律,并起名字。
2、小组讨论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用字母怎样表示。
展示反馈:
组内完成练习六1-4题
拓展提升:
你会简算吗?
493×5×2 25×17×4×2 8×25×15 25×166×4
归纳反思:
这节课我的收获是(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
课题:乘法分配律
主备教师: 参备教师: 使用人: 使用日期: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
2、会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
3、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难点:
会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乘法分配律的反应用。
学习流程
定向自学:
1、口算我最棒!
25×47×4 50×26×4 34×25×4 125×37×8
2、把下面每组中的两个算式得数相同的连起来。
(1)(6+4)×5 6×5+6×4
(2)(8+12)×4 8×4+12×4
(3)8×(7+3) 8×7+8×3
3、自读例3,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合作探究 :
(1)通过这些算式你们发现了一个什么规律?
(2)如何乘法分配律的字母表达式。
展示反馈:
1、组内完成下面各题:
25×12+25×88 (35+45)×12 (11+25)×4
25×(4+40) 102×43 9×37+9×63
2、完成练习六5-8题
拓展提升:
学校举行大型体操汇演,一共有8个方阵,每个方阵有13行,每行有25人,一共有多少人?
归纳反思:
这节课我的收获是(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
课题:连减、连除算式中的简算
主备教师: 参备教师: 使用人: 使用日期:
学习目标:
1、知道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或除以)两个数,可以改为减去两个数的和(或除以两个数的积)。
2、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难点:
一个数连续减去或除以两个数,可以减去两个数的和(或除以两个数的积的)方法。
学习流程
定向自学:
1、自读39页例1:试用不同方法解答。
2、小组代表展示算式。观察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3、3000÷4÷25 3000÷(4×25)这两个式子的结果怎样。
合作探究:
1、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
2、讨论这个规律如何描述?这个规律用字母怎样表示。
展示反馈
1、小组内完成开心简算:
(1)1245-(245+673) (2)1275-(164+36) (3)480-82-18
(4)673-84-71-45 (5)81÷3÷3 (6)210÷(7×6)
2、组内完成练习七第1-4题
拓展提升:
填空:
480-(268+132)=480〇268〇132 1000-159-□=1000〇(□+441)
16÷2÷4=16÷(□〇□) 210÷(7×6)=210〇(7〇6)
归纳反思:
这节课我的收获是(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
课题:加减计算的灵活应用
备教师: 参备教师: 使用人: 使用日期
学习目标:
1、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加、减法简便计算。
2、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加、减法运算中常用简便计算。
学习流程
定向自学:
1、组内完成填上适当的数。
130+150=( )+130 374+( )+518=( )+(418+ )
8×( )=125( ) ( )×25×( )=4×73×( )
2、开心计算:
875-137-63 983-117-283
合作探究
1、讨论如何解决40页例2。
2、哪一种方法最简便。
展示反馈
1、小组代表展示,集体总结。
2、组内完成开心简算:
2500-875-125 165-(65+48) 258+791+642
480-82-18 673-84-71-45 210÷(7×6)
3、组内完成练习七第5-4题
拓展提升:
在○填上“+”或“-”
563-147-26=563○(14726) 2184-(600+439)=2184○600○439
456-108=456○100○8 25×(20+4)=25×20○25×4
归纳反思:
这节课我的收获是(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
课题:乘除计算的灵活应用
备教师: 参备教师: 使用人: 使用日期
学习目标:
1、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乘、除法简便计算。
2、提高灵活、合理选择计算方法的习惯和能力。
学习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乘、除法运算中常用简便计算。
学习流程
定向自学:
1口算大比拼
125×8= 100÷4= 43×2= 56÷8=
48÷6= 25×4= 120÷30= 12×8=
2、开心计算:
(80+8)×25 35×37+65×37 300×(200+3) 200-178-22
合作探究
1、讨论如何解决40页例4。
2、讨论“一打装”是什么意思?
展示反馈xK b1.Co m
1、小组代表展示解答方法,集体总结。
2、组内完成练习八第1-4题
拓展提升:
150÷25÷2 24×5×2 36×99
25×6 125×16 2100÷42
归纳反思:
这节课我的收获是(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
课题:乘加计算的灵活应用
备教师: 参备教师: 使用人: 使用日期
学习目标:
1、灵活运用合适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2、能运用简便方法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学习重难点:
乘加运算中的简便计算的方法
学习流程
定向自学:
1、简便计算,我最棒!
36×25 810÷18 630÷7÷9 203×15 39×48+48×61
2、阅读45页例5已知条件和问题。小组讨论,解决办法。
合作探究
1、小组代表展示解决方法
2、分析31×2+30×2+26 7×21+1 31×3+30×2-5这三个解决方法的解题思路。
展示反馈
1、组内解答后互相交流。说说自己完成的是哪个问题,怎样解决的?有没有用到运算定律,怎样运用的?
2、组内完成练习八第5-8题
拓展提升:
酒泉小学2005年9月1日开学,2006年1月20日放假。这学期一共多少天?
归纳反思:
这节课我的收获是(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课题: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主备教师: 参备教师: 使用人: 使用日期:
学习目标:
1、知道小数的产生。
2、理解小数的意义。
3、知道小数与分数之间的内在联系
4、知道小数的计算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
学习重难点
1、理解小数的意义
2、会用小数表示计量单位换算的结果
学习流程
定向自学:
1、开心填空:
(1)0.1是( )分之一;0.7里有( )个0.1。
(2)10个0.1是( )。10个0.01是( )。
(3)1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2、小组合作:动手量课桌的宽度,讨论如何表示测量结果?
合作探究:
观察米尺教具:
1、把1米平均分成10,每份长是多少?
1分米是1米的几分之几?也就是( )米,写成小数是 ( )米。
3分米是1米的几分之几?也就是( )米,写成小数是 ( )米。
7分米是1米的几分之几?也就是( )米,写成小数是 ( )米。
根据以上观察学习你能知道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 )位小数?
2、把1米平均分成100,每份长( )厘米?
1厘米是1米的几分之几?也就是( )米,写成小数是 ( )米。
3厘米是1米的几分之几?也就是( )米,写成小数是 ( )米。
13厘米是1米的几分之几?也就是( )米,写成小数是 ( )米。
根据以上观察学习你能知道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 )位小数?
3、把1米平均分成1000,每份长( )毫米?
1毫米是1米的几分之几?也就是( )米,写成小数是 ( )米。
13毫米是1米的几分之几?也就是( )米,写成小数是 ( )米。
123毫米是1米的几分之几?也就是( )米,写成小数是 ( )米。
根据以上观察学习你能知道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 )位小数?
4、小数的计数单位是什么。
5、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展示反馈:
1、小组代表展示51页做一做
2、组内完成练习九第1-4题
拓展提升:
1000张纸约厚1分米,平均每张约厚多少分米?
归纳反思:
这节课我的收获是(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
课题: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主备教师: 参备教师: 使用人: 使用日期:
学习目标:
1、进一步认识小数的意义。xK b1.Co m
2、会正确地读、写小数。
学习重难点:正确的读写小数。
学习流程
旧知回顾:
1、0.45是( )位小数,表示( )分之( );
0.058是( )位小数,表示( )分之( )。
2、0.07的计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0.345的计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定向自学:
1、小数可以分为几部分?是不是所有的小数都比1小?
2、小数的数位顺序表是什么样的?每个数位的计数单位是什么?相邻的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3、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等都是小数的计数单位。这些小数的计数单位那个最大?
4、阅读例2最大古钱币的相关数据:高:0.58米、厚:3.5厘米、重:41.47千克。尝试读出古钱币的有关数据。
5、自学54页例3尝试写小数。
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读小数应注意什么?
怎样写小数?
展示反馈
1、开心填空:
(1)小数点左边第二位是( )位,第四位是( )位,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 )位,第三位是( )位。
(2)0.36是由( )个0.1和( )个0.01组成的。
(3)0.175是由1个( )、7个( )和5个( )组成的。
2、组内完成练习九第5—7题
拓展提升:
小马虎在读一个小数时,把小数点给弄丢了,结果他读成了七万零七,原数只读一个零,原来的小数应是多少?
归纳反思:
这节课我的收获是(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
课题:小数的性质
主备教师: 参备教师: 使用人: 使用日期:
学习目标:
1、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
2、会利用小数的性质对小数进行化简和改写。
学习重难点:理解小数的性质;会利用小数的性质化简小数。
学习流程
知识盘点:
0.3是( )个十分之一
0.30是( )个百分之一
0.123是( )个千分之一
定向自学
组内自学58页例1,59页例2、例3。
合作探究
1、分组归纳总结小数的性质。
2、讨论小数中间的零能不能去掉?能不能在小数中间添零?
展示反馈:
小组代表展示59页做一做。
组内完成练习十1-3题
拓展提升
下面的数中,那些“0”可以去掉?
3.9 0.300 1.8000 500
5.780 0.0040 102.020 60.06
从下面各数中选出与50.3相等的数
50.03 5.30 5.3 50.300
500.3 50.30 503 503.0 五十又十分之三
归纳反思:
这节课我的收获是(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
课题:小数的大小比较
主备教师: 参备教师: 使用人: 使用日期:
学习目标:
1、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和步骤,并能根据要求排列几个数的大小。
2、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学习重难点: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学习流程
设疑导入
王老师带了300元钱去买自行车,一辆自行车的价钱是296元,请问王老师带的钱够不够?你是怎样比较的?
小明带了14元8角,到超市买一支钢笔,发现一支钢笔的价钱是13.50元,那么小明带的钱够吗?
定向自学
组内自学课本60页例4
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1、怎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比较2.35元和2.41元的大小。
这两个小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怎样来比较它们的大小。
3、比较0.07米和0.059米的大小。怎样比较这两个位数不同的小数的大小
4、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要注意什么?
5、在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时,为什么要先比较它们的整数部分,再比较小数部分?
展示反馈
1、小组代表展示60页做一做。
2、比较下面各组数中两个数的大小
4.36○4.37 3.064○3.065 12.147○12.14
2.189○2.198 0.832○0.831 8.352○8.36
3、把3.34,4.1,3.4,3.399几个数按照从大到小顺序排列。
归纳反思:
这节课我的收获是(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
课题: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主备教师: 使用人: 使用日期:
学习目标:
1、通过探究明白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2、能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进行计算。
3、培养用联系变化的观点认识事物。
学习重难点:掌握并理解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学习流程
复习导入
1、观察:676、6760、67600。这三个整数有什么不同?在整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这个数发生了什么变化?
2、比较下面两组小数的大小0.750和0.75 2.84和2.840 2.54和25.4
定向自学:
1、自学61页页例题5
合作探究
1、组内讨论小数点的位置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怎样的变化?
2、小数点移动的方向与原小数大小变化有什么关系?
展示反馈:
(一)开心填空
(1)把6.2扩大( )倍是62。
(2)把59缩小到它的()是0.59。
(3)0.28去掉小数点得( ),原数扩大了( )倍。
(4)0.08变成0.8,小数点向( )移动( )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 ).
(二)我来判断
1、0.8的小数点向右移三位,原来的数就缩小到了它的1/1000( )
2、3.69扩大1000倍是36.9。 ( )
3、把一个数缩小到它的1/10,就要把这个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 )
(三)完成练习十第8、9题
拓展提升
把3.45改写成下面的数,它的大小各有什么变化
0.345 34.5 0.0345 3450
归纳反思:
这节课我的收获是(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
课题:生活中的小数
主备教师: 使用人: 使用日期: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单名数”和“复名数”的概念。
2、会利用单位间的进率把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名数,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的名数。
学习重难点:会进行名数的改写。
学习流程
复习旧知导入
1千米=( )米 2千克=( )克 1米=( )厘米 1吨=( )千克
1时=( )分 1分= ( )秒 1平方米= ( )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定向自学:
观察67页情景图读出小数。
组内讨论:什么是高级单位?什么是低级单位?从刚才举出的例子中找出单名数和复名数。
合作探究X k B 1 . c o m
1、按高矮顺序,给下面的小朋友排排队
80厘米、1米45厘米、0.95米、1.32米
讨论如何比较它们的大小?
2、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名数。怎样改写?
3、怎样把低级单位的单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单名数
展示反馈:
1、小组代表展示
(1)我来填空:
( )分米=1.5米 ( )千克=4.08吨 2.67吨=( )千克
510米=( )千米 516厘米=( )米 2.85元=9 )元( )角( )分
(2)在括号里填上﹤﹥或﹦
3.61米( )362厘米 800平方米( )0.82公顷 435克( )0.428千克
1480米( )1.5千米 532千克( )5.3吨 5千米80米( )5008米
2、组内完成70页1-4题。
拓展提升:
把下面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8.44千米 8080米 8.06千米 8千米800米 8千米600米
归纳反思:
这节课我的收获是(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
课题: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1
主备教师: 使用人: 使用日期:
学习目标:
1、能够根据要求会用 “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2、理解保留小数位数越多,精确程度越高。
学习重难点:
能正确的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学习流程
知识回顾:
1、把下面各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它们的近似数。
986500 54375 320010 32400 345100 450032
2、下面的( )中可以填哪些数字?
32( )645≈32万 47( )905≈48万
定向自学
组内自学73页例1思考:
1、豆豆的身高0.984米,我们一般怎么表述豆豆的身高?
2、你们能利用已有的知识来求出这个小数在不同情况下的近似数吗?
3、保留一位小数,近似数是1.0还是1。
4、保留整数部分应怎样思考,注意什么问题呢?
合作探究
1、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应注意什么?
2、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展示反馈:
(1)把下面小数四舍五入。
1、精确到十分位:3.47 0.329 4.65
2、精确到百分位:5.643 8.954 12.365
(2)完成74页做一做。
(3)完成练习十二1、2题。
归纳反思:
这节课我的收获是(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
课题: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2
主备教师: 使用人: 使用日期:
学习目标:
能把一个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以及根据要求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学习重难点:
把一个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学习流程
知识回顾:
把下面小数保留两位小数。X k B 1 . c o m
0.835 34.609 45.549 7.544米 42.893千克
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以万或以亿作单位的数。
800000 1200000 5400000000人
定向自学
结合74页例2主题图完成以下内容:
1、木星的直径是142800千米,它离太阳的距离是778330000千米。
它的直径是多少万千米?它离太阳的距离是多少亿千米?
尝试把上面两个数改写成以万或以亿为单位的数 。
2、把345280000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小数点后面有几位小数?如何来保留一位或者两位小数?
合作探究:
讨论改写成用万或亿做单位的方法。
展示反馈:
小组代表展示
1、把248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把345280000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2、把下面个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并保留两位小数
台湾岛是我国第一大岛,面积35990平方千米。
海南岛是我国第二大岛,面积34000平方千米。
3、完成练习十二3-8题。
拓展提升:
2003年我国在校小学生116897000人,改写成用亿人作单位的数并保留一位小数。
归纳反思:
这节课我的收获是(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
第五单元:三角形
课题:三角形的特性(一)
主备教师: 使用人: 使用日期:
学习目标:
1、知道三角形的意义,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
2、知道什么是三角形的高和底。
学习重难点:
1、认识三角形各部分名称,知道三角形底和高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流程
设疑导入
我们大家认识了三角形,三角形看起来简单,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用处,看来生活中的三角形无处不在,三角形还有些什么奥秘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定向自学
组内自学80页例1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是三角形?
2、画一个三角形,说说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
3、什么是三角形的底、什么是三角形的高?
4、三角形有什么特性?
5、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三角形的特性?
合作探究:
1、各组分别阐述自己小组对三角形的认识,同时解决其他小组同学提出的问题
2、自行车、屋檐、吊架等三角形的图片,讨论为什么这些部位要用三角形?
展示反馈:
1、小组代表展示完成81页做一做。
拓展提升:
有一把椅子腿松动了,你如何修理?
归纳反思:
这节课我的收获是(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
课题:三角形的特性(二)
主备教师: 使用人: 使用日期:
学习目标:
1、知道三角形的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2、能根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相关的现象。
学习重难点:
知道三角形的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学习流程
定向自学:
结合课本情境图,思考小明上学走哪条路最近?
合作探究:
讨论:
1、为什么走小明家→学校这条路最近?
2、是不是任意三条线段都能组成三角形?到底组成三角形的这三条线段有什么特点?
3、三角形的两边之和与第三边有何关系呢?三角形的两边之差与第三边有何关系呢?
4、知道了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那么三角形的两边之差与第三边有何关系呢?
展示反馈:
1、下列每组数是三根小木棒的长度,用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
(1)6,7,8; (2)5,4,9; (3)3,6,10;
拓展提升:
有两根长度分别为2cm和5cm的木棒
(1)用长度为3cm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
(2)用长度为1cm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
(3)在能摆成三角形,第三边能用的木棒的长度范围是多少?
归纳反思:
这节课我的收获是(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
课题:三角形的分类
主备教师: 使用人: 使用日期:
学习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会按角的特征及边的特征给三角形进行分类。
学习重难点:
按角的特征及边的特征给三角形进行分类
学习流程
谈话导入
我们认识了三角形,三角形有什么特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按照三角形的特征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定向自学:
1、三角形的特征是什么?三角形的特性是什么?
2、角的特征是什么。3、自学例4了解三角形的分类观察三个不同的三角形,它们的特征是什么。也就是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合作探究:
讨论:
1、三角形按角的不同可以分为哪几类。
2、三角形按边可以分为哪几类
3、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分别有几条对称轴。
展示反馈
小组代表展示:
1、根据三角形角的特征可以把三角形分成几类?分别叫做什么三角形?
2、根据三角形边的特征可以把三角形分成几类?分别叫做什么三角形?
3、生活中见到哪些三角形。
4、我来判断
(1)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2)锐角三角形中最大的角一定小于90°.
(3)看到三角形中一个锐角,可以断定这是一个锐角三角形.
(4)三角形中能有两个直角吗?为什么?
拓展提升:
用集合图表示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归纳反思:
这节课我的收获是(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
课题:三角形的内角和
主备教师: 使用人: 使用日期:
学习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知道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
2、能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规律,求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数。
学习重难点:
探索并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学习流程
知识回顾 :
三角形按角的不同可以分成哪几类?
一个平角是多少度?1个平角等于几个直角?
三角形的特点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有什么规律。
定向自学:
自学例5思考什么叫做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什么叫做三角形的内角和?
合作探究:
1、以小组为单位先画4个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利用手中的工具分别计算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各是多少度?
2、三角形的内角和与180°究竟是怎样的关系呢?
3、一个三角形中如果知道了两个内角的度数,怎样求出另一个角是多少度?
4、直角三角形中的一个锐角还可以怎样算?
展示反馈:
1、小组代表展示:求三角形其中的一个内角的方法。
2、已知∠1=35°,∠2=75°,求∠3的度数。
3、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50度,它的顶角是多少度?
4、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50度,它的一个底角是多少度?
拓展提升
如何求:1、等边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度数;2、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3、求等腰三角形一个底角的度数。
归纳反思:
这节课我的收获是(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
课题:图形的拼组
主备教师: 使用人: 使用日期:
学习目标:
1、通过活动会用三角形可以拼出学过的图形和一些美丽的图案。
2、进一步巩固三角形的特性。
学习重难点:
图形的拼组
学习流程
谈话导入
我们在前面已经学习了三角形,那么我们能不能用三角形来拼成一些美丽的图案呢?知识回顾 :
三角形按角的不同可以分成哪几类?
一个平角是多少度?1个平角等于几个直角?
三角形的特点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有什么规律。
定向自学:
自学例6思考
如何用三角形拼四边形?
合作探究:
1、什么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四边形?
2、什么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长方形?
3、什么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
4、什么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梯形?
5、你能用三角形拼出美丽的图案吗 什么叫做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什么叫做三角形的内角和?
展示反馈:
1、小组代表展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拼成四边形
两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能拼成长方形
两个相同的锐角或钝角三角形能拼成平行四边形
用三个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了梯形
拓展提升
怎样合理利用三角形拼出美丽的图案
归纳反思:
这节课我的收获是(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
第六单元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课题:两位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主备教师: 使用人: 使用日期:
学习目标:
1、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的计算两位小数加减法。
2、培养计算能力。
学习重难点:
正确计算两位小数加减法。
学习流程
复习旧知导入
先计算,再说说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754+3826 2000-493 4582+876 323-132
小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是把两个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今天学习小数加法。
定向自学
1、出示95页情景图,2004年雅典奥运会跳水比赛中,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中,中国的劳丽诗和李婷夺得冠军。
2、根据上面表格中的信息,你了解到了什么?
3、你是怎样知道的,说说你的方法。
合作探究:
1、讨论怎么计算53.40-49.80,说说具体的计算过程。
2、计算小数加减法需要注意什么?
展示反馈:
1、小组代表汇报:(1) 小数点对齐;(2)从低位算起;(3) 得数的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2、组内完成开心演练:
3.89+0.41 12.63+5.27 5.08+6.24
7.64-1.87 16.2-8.96 8-5.81
拓展提升
生活中有的时候小数末尾不需要把0去掉,举例说明?
归纳反思:
这节课我的收获是(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
课题: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主备教师: 使用人: 使用日期:
学习目标:
1、知道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法混合运算。
2、进一步培养计算能力。
学习重难点:
掌握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学习流程
旧知回顾
1、开心口算
4.5+2.8 0.48-0.35 3.6-2.8 0.9+2.5
4-3.2 5.3+3.4 0.49-0.35 4.31+3.32
笔算并验算:
4.58+5.35 32.45-6.84
定向自学
出示100页例3情景图,思考:今天第2赛段的比赛已经结束了,要完成比赛,自行车运动员还要骑多少千米?
合作探究:
1、小组讨论有几种方法可以解决问题。
2、分工合作,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讨论:整数加法的运算顺序能不能在小数加法中使用?
展示反馈:
1、小组代表展示解答过程,分析讨论,补缺补差。
2、组内完成开心演练:
3.89+2.41+4.43 12.61+5.47-3.54 5.58+6.64-5.28
185.07-15.3+94.3-4.309 9.26-〔8.9-(3.96+1.3)〕 22.8+5.23-9.125+14.75
拓展提升
粮店原有4.35吨大米,卖出1.75吨后,又运进3.78吨,现在粮店共有多少吨大米
归纳反思:
这节课我的收获是(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
课题:整数加法运算律推广到小数
主备教师: 使用人: 使用日期:
学习目标:
1、会将整数加减的运用运算定律或性质运用到小数加减中来,从而使计算简便。
2、进一步培养计算能力及对加减运用运算定律或性质的巩固。
学习重难点:
用加减法的运用运算定律或性质进行简算。
学习流程
旧知回顾
简算下面各题
36+125+75 48+85+52+15 460-176-124
定向自学
1、观察例4情景图,你都知到了哪些信息?班里这四名男生的50米跑成绩最好,他们参加4×50米接力赛,可能的总成绩是多少呢?
合作探究: X k B 1 . c o m
1、小组讨论有几种方法可以解决问题。
2、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展示反馈:
1、小组代表展示解答过程,分析讨论在这一题中,用了加法的什么定律。
2、讨论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能不能在小数加法中使用。
3、、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2+2.5+1.8 0.5+1.5+1.5+0.5 5.26+3+1.74
0.25+0.15+0.75+0.85 27.85-(7.85+3.4)
1.25+3.7+0.75 5.6-0.18-1.2 7.08+16+8.2
拓展提升
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3.69+2.58+1.47=3.69+(□+1.47)(2.3+4.7)+5.6=2.3+(□+□)
6.54+(9.7+a)=(6.54+□)+□
归纳反思:
这节课我的收获是(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
第七单元:统计
课题:折线统计图
主备教师: 使用人: 使用日期:
学习目标:
1、能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
3、培养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习重难点:
认识折线统计图,感受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读懂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学习流程
情景导入
出示课本108主题图:这是一幅“1998~20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统计表”,你们能根据相关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吗?
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什么?还有什么样的统计图?
定向自学
1、回顾‘条形统计图’的相关信息“制作步骤、特点”。
根据条形统计图说说发现了哪些信息?
2、出示“1998~20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折线统计图”这个统计图是怎样完成的?
3、什么是折线统计图。
4、认真观察折线统计图,找出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合作探究:
讨论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相同点和不同点。
展示反馈:
1、完成书中P109的问题解答;
2、 完成书中P112练习十九第一小题的问题解答;
拓展提升
你能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哪些信息?有什么感想?
归纳反思:
这节课我的收获是(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
史努比家
米老鼠家
加菲猫家
小熊家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