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4 古诗三首
一年有四个季节 春夏秋冬 四时之景各不相同
课前引入:哪位同学愿意来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个季节?以及原因呢?
同学们来看看这张图片是什么季节呢?
目 录
CONTENTS
《赠刘景文》
《夜书所见》
《山行》
壹
《山行》
【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我会读我会写
寒 径 斜 霜
hán jìnɡ xié shuānɡ
我是小小组词家
寒假 小径 斜坡 霜降
寒冷 半径 斜阳 霜花
杜牧,唐代诗人。字牧之,唐代文学家。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人谓之小杜,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以别于李白与杜甫。主要作品:《阿房宫赋》《江南春》《泊秦淮》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注释:
⑴山行:在山中行走。
⑵远上:登上远处的。
⑶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⑷石径:石子铺成的小路。
⑶生:作“深”。
译文:弯曲的石头小路远远地伸至深秋的山巅,在白云升腾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点名深秋
石子小路
形成白云的地方,“生”字形象的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的种种动态。
使人联想到炊烟渺渺,鸡鸣犬吠,一驱寒山清冷之意,照应了”石径
jìnɡ xié
上联写了看到的山中景致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
1.坐:因为。
2.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3.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4.于:比。
译文:停下马车来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霜染后枫叶那鲜艳的红色胜过二月春花。
自古以来,秋天在人们的眼中往往是悲凉的,而诗人从火红的枫林中看到了秋日爽朗高昂的一面,令人精神振奋,别具新意
停车欣赏的原因:喜爱这傍晚的枫树林
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
山行
眺望远景
停车欣赏
寒山 石径
白云 人家
枫林
霜叶
色彩鲜明 生机盎然
秋比春美
《山行》描写了山林深秋时节,作者在山中行走时所看到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贰
《赠刘景文》
【宋】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qínɡ
cán yóu
jūn
chénɡ
(七言绝句/勉励诗)
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我会读我会写
赠 刘 盖 菊 残 君 橙
我是小小组词家
赠品 姓刘 瓶盖 菊花 残缺 君主 橙子
赠送 盖章 秋菊 残疾 君子 橙色
zènɡ liú ɡài jú cán jūn chénɡ
古 风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北宋眉州眉山人。豪放派词人代表,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世称“三苏”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雄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注释:
1.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2.擎:举,向上托。
3.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4.菊残:菊花凋谢。
5.犹:仍然。
6.傲霜: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
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写景:从荷,菊入手,描绘出秋天的景象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荷花枯萎
不怕霜冻寒冷
比喻,指代擎雨的荷叶
注释:
1.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2.须记:一定要记住
3.正是:一作“最是”
4.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译文: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写出了秋天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也给了好友刘景文以勉励。
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赠刘景文
写景
议景
荷尽无叶
菊残傲霜
橙子金黄
橘子青绿
色彩鲜明 富有生气
主题概括:《赠刘景文》通过对“荷尽”“菊残”“橙黄橘绿”等秋景的描写,突出了菊枝傲霜斗寒的气概,以此勉励友人乐观向上。
叁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shào
xiāo
tiǎo cù
lí
书写
(七言绝句)
我会读我会写
挑
我是小小组词家
挑
tiǎo
挑战
挑剔
tiǎo zhàn
tiāo tī
指由下往上拨动,引申指挑拨,扬起等的意思读作三声
叶绍翁 ,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南宋诗人。叶绍翁原姓李,后因受祖父李颖士牵连,家业中衰,少时即嗣于龙泉叶氏。宋光宗至宋宁宗期间,曾在朝廷做小官,与真德秀过从甚密。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又与葛天民互相酬唱。
主要作品:著有《四朝闻见录》,《游园不值》等,其诗语言清新,意境高远,属江湖诗派风格。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词句注释
①萧萧:风声这里形容风吹梧桐叶发出的声音。
②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译文: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游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萧萧两字反衬出秋夜的寂静
“送”字引出了”寒,微妙地写出了深秋时节旅人的敏锐感觉
“客情”指游子的思乡之情
用典:据传晋人张翰客居洛阳,见秋风起而思念故乡,于是辞官回乡,了却心愿
秋风起时客未归,瑟瑟秋风撩动着诗人的思乡之情(重点)
深秋的凄清
(所闻所思)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注释:
③挑:用细长的东西拨动。
④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
⑤篱落:篱笆
译文: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由深秋夜晚的灯火想到的生活场景(所见、所想)
这些场景勾起了诗人对家乡的追忆,留恋,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之情(重点)
拨弄
蟋蟀
篱笆
tiǎo cù
lí
夜书所见
所闻:梧叶 送寒声
所思:秋风 动客情
思念家乡
所想:儿童 挑促织
所见:篱落 一灯明
深秋凄清
追忆想象
主题概括:《夜书所见》通过对秋风梧叶,篱笆下的灯火,小孩子斗蛐蛐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及思念家乡的情感。
问题思考:这三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你是从哪里发现的?
单元导读页:人文主题:金秋时节
秋天的代表性景物: 《山行》:“寒山”“霜叶”
《夜书所见》:“荷尽”“菊残”“傲霜”“橙黄橘绿”
《赠刘景文》:“寒声”“秋风”
拓展积累
(关于秋天的诗句)
1.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唐)刘禹锡《秋词》
释义: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都悲叹秋天的萧条,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秋天。
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唐)王绩《野望》
释义: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王勃《滕王阁序》
译文:落霞与孤雁一起飞翔,秋天的江水和辽阔的天空连成一片,浑然一色。
4.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唐)黄巢《不第后赋菊》
释义 :等到秋季九月来临的时候,菊花开放时其他花都枯萎了。
课后作业
壹
贰
叁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够结合注释进行翻译。
2.背诵课文,将三首古诗各抄写两遍在作业本上,并默写《山行》
3.完成练习册对应习题和练习,预习下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