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屈原 课件(共41张PPT)+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17屈原 课件(共41张PPT)+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09 09:01:27

内容文字预览

(共41张PPT)
导入新课
观看动漫,初步了解屈原生平。
屈原(节选)
郭沫若
1.了解《屈原》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情况。
2.能够在朗读中把握人物情感及人物的性格特点。
3.联系背景资料,能够恰当地演绎剧本故事情节。
4.能够赏析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象征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学习目标
戏剧知识推介
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戏剧的文学部分,通称剧本,是文学的一大类别,与诗歌、散文、小说并列。
戏剧的基本要素是矛盾冲突,通过具体的舞台形象再现社会的生活斗争,激发观众强烈的情感反应,达到熏陶教育的目的。
戏剧的分类
1、根据表演形式的不同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戏曲等。
2、根据剧情的繁简和结构的不同可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
3、根据题材所反映的时代不同可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
4、根据矛盾冲突的性质和表现手法的不同可分为:喜剧、悲剧和正剧。正剧兼有悲剧和喜剧的因素。
剧本的特点
剧本是舞台演出的依据和基础,是戏剧的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着戏剧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有尖锐的矛盾冲突即戏剧冲突。
2、主要运用人物语言(对话、唱词、独白、旁白)、动作塑造人物形象。
3、适合舞台演出。人物、事件、时间、地点高度集中,人物不能太多,事件不能纷繁场景不能过多的变化。
4、有舞台说明。舞台说明一般写在每一幕(或场)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内容包括人物、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
了解作者
【郭沫若】(1892~1978):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郭开贞。代表作有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棠棣之花》《虎符》《高渐离》《南冠草》。
郭沫若故居
郭沫若故居内雕像
郭沫若手迹
写作背景及意图
《屈原》写于1942年1月,正是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半壁河山沦于敌手,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悍然发动“皖南事变”。
郭沫若面对这样的政治现实义愤填膺,创作了历史剧《屈原》,以批判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展示了现实世界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爱国与卖国的尖锐斗争。借屈原的时代来象征我们当前的时代,起到了“借古讽今,古为今用”的作用。
剧情简介
全剧分为:
“橘颂”
“受诬”
“招魂”
“被囚”
“雷电颂”
课文节选自第五幕的第二场,是全剧的高潮。
《屈原》在当年国民党统治的中心──重庆上演,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尤其是“雷电颂”一幕中的独白,激起过许多爱国者的共鸣。每次演出都被观众爆发出的雷鸣般的掌声所淹没。这个剧最终被国民党当局禁演。
《屈原》剧照 1
《屈原》剧照 2
屈原,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战国时楚国人。他用楚辞的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政治抒情诗《离骚》。
因看透了秦国吞并六国的野心,力劝楚怀王合齐抗秦,后来遭奸人陷害,罢官放逐,但心仍系国。楚国被攻破后,自投汨罗江而死。
屈子祠
屈原纪念币
字词积累
脚镣 睥睨 咆哮 波澜
雷霆 污秽 眩目 驰骋
伫立 木梗 稽首 虐待
鞺鞺鞳鞳 迸射 徘徊 犀利
踌躇 鞭挞 祈祷 忏悔
罪孽 国殇 诡谲
liào
pì nì
páo xiào
lán
tíng
huì
xuàn
chí chěng
zhù
gěng

nüè
tāng tà
bèng
pái huái

chóu chú

qí dǎo
chàn
niè
shāng
guǐ jué
诡谲:狡诈、狡黠。这里指鬼鬼祟祟的样子。
哗众取宠:用言论行动迎合众人,以博得好感或拥护。
睥睨: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指天画地:形容指手画脚,说话无所顾忌。
犀利:(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走,比喻犹豫不决。
拖泥带水:比喻办事拖沓不爽快或语言不简明扼要。
驰骋:骑马奔驰。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屈原》全剧分五幕,虽然只写屈原的一天生活经历,却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橘颂”
“受诬”
全剧分为五幕 “招魂”
“被囚”
“雷电颂”
第一幕,屈原清晨散步橘园,吟诵《橘园》,抒发爱国忧民,报效祖国的壮志豪情,并把诗赠予学生宋玉,教育他好好做人。这时秦国丞相张仪与楚怀王的宠妃南后郑袖内外勾结,一场分裂和出卖楚国的阴谋正在酝酿之中。
第二幕,郑袖伙同楚怀王侍臣靳尚设计诬陷屈原“调戏”郑袖,致使怀王大怒,将屈原免职。张仪乘机阿谀郑袖讨好楚怀王,促使楚与齐断交,与秦结好。奸佞阴谋终于得逞,楚国陷入危亡之中。
第三幕,由于新尚等人的谎言欺骗,群众不明真相,以为屈原真“疯了”,宋玉也攀附权贵而去,只有侍女和弟子婵娟对屈原的品格笃信不移。屈原在群众的招魂声中愤然出走。
第四幕,屈原行吟河畔,巧遇为其辩诬者。接着他又遇到楚怀王、郑袖、张仪等人,再遭侮辱。屈原揭穿郑袖的阴谋,怒斥张仪,遭监禁。婵娟亦因之被囚。
以屈原为代表的联齐抗秦为爱国政治路线
以南后靳尚为代表的降秦卖国的反动路线
这是全剧的思想冲突,以此为基础形成了迫害和反迫害的斗争,构成了贯穿全剧的动作线。
第五幕,展示了屈原和以南后郑袖为首的楚国朝廷奸佞们之间尖锐的矛盾冲突,可分为两场。第一场写了看守卫士从死槛里救出婵娟。第二场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婵娟之死)。课文节选的是第五幕第二场的前两个部分。
快速浏览文本,把握故事大意,梳理写作思路。
第一部分:开端
第二部分:发展和高潮
写靳尚和郑詹尹秉承南后旨意,欲密谋毒死屈原。
屈原的内心独白,表现了他的忠贞不屈和正气浩然的英勇悲壮的形象。
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1.阅读课文前面的舞台说明,谈谈其作用。
舞台说明为屈原的动作、形象外貌作了必要交代,为读者理解下文震天撼地的呼喊做了铺垫。舞台上的屈原是一个坚持真理的爱国者、受到奸佞残酷迫害的形象。自然景象是雷电交加,狂风大作,黑夜在颤动,在撕裂,在爆炸。这个环境意味着现实世界带给屈原的肉体精神的伤害,又象征着光明与黑暗的搏斗。
2.阅读屈原独白之前的部分,分析南后、靳尚、郑詹尹有怎样的特点?
这三个人物的共同特点是邪恶、阴暗、卖国。他们邪恶,残害忠良,分别是企图毒害屈原的主使人,策划者和执行者。他们阴暗,害怕阳光与人民:南后下的是密令,靳尚是“蒙面、诡谲地登场”,郑詹尹更是怕“惹出乱子”,战战兢兢。他们卖国,痴想商於六百里土地,统统成了张仪的应声虫。
郭沫若说过,“我是借了屈原的时代来象征我们当前的时代。”南后、靳尚、郑詹尹这魅魑魅魍魉正是国民党反动派对外妥协,对内专制的象征。
3.阅读(屈原独白部分第6-7自然段),分析屈原的整段独白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这段长篇抒情独白用风雷电与黑暗撞击,表达了屈原与旧世界决绝的心声,充满了对光明的向往与讴歌。面对黑暗现实,诗人呼风唤雷,怒斥神祇,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对光明世界的热烈追求,表现了他的忠贞不屈和浩然正气 。
4.作者将很多的事物赋予了其他含义。请同学们归纳一下这些事物的特殊含义,这又是一种什么表现手法?
风、雷、电: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
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
土偶木梗: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没有人的小岛:
象征寄托灵魂的一方净土。
“有形的长剑”“无形的长剑”分别指什么?
有形的长剑,是屈原被囚禁前的佩剑;无形的长剑指坚定的信念。
复刻的屈原佩剑
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将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5.文中屈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屈原是一个爱国爱民,忠贞不屈,有着浩然正气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的形象。屈原的形象体现和概括了中华民族的性格。他所坚持的争取自由和反抗侵略的高风亮节,他为捍卫真理与正义刚正不阿、奋不顾身的意志言行,是民族灵魂的化身。
熟读课文,品精彩语言
品读文章“雷电颂”的句子,思考其表达效果及内涵。
示例: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运用了呼告、反复的修辞手法,流露出屈原对风的急切渴盼,风即是改变黑暗的变革力量。对风以及后面的雷、电的呼唤实际也就是对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的呼唤。
电,你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我心中的剑。你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
运用呼告、比喻、反复的修辞手法,热切地赞美电这种自然界的伟力,表达屈原想要冲破黑暗的急切而又果敢的决心。
火!你在天边,你在眼前,你在我的四面,我知道你就是宇宙的生命,你就是我的生命,你就是我呀!我这熊熊地燃烧着的生命,我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了吗?
这几句是屈原对光明的狂热呼喊,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热烈向往与追求。
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把你这云中君烧毁了吧!你们这些土偶木梗,你们高坐在神位上有什么德能?你们只是产生黑暗的父亲和母亲!
这几句深刻地指出了产生社会黑暗的根源。表现了作者鞭挞一切污秽、横扫一切邪恶的顽强战斗精神,表现了他与黑暗势力决斗到底的浩然正气。
1.内心独白想象奇特,联想丰富,气势宏伟,表现了作者浪漫主义的激情。
写作特色
2.运用象征的手法,将作者难以言表的情感表达得更加含蓄、深沉、凝练。
3.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呼告、反问等多种修辞方法的运用,增强了语句的气势和感彩。
4.多用短句,表达激烈的情感,急促的语气,体现了屈原忧国忧民,英勇无畏的伟大精神。
这篇课文是《屈原》历史剧剧本的节选。节选部分大段的独白以奇特的想象,宏伟的气魄,火一般的语言和雷霆万钧般的启示,塑造了屈原追求光明、横扫一切黑暗邪恶的光辉形象,表达了诗人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对光明的热烈追求。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屈原
(节选)
洞庭湖、长江、东海:象征人民群众
浪漫主义诗风
象征手法
怒斥神祇
歌颂风雷电
风、雷、电: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
“东皇太一”等众神:象征人世间昏庸腐朽的当权者和官僚统治集团
屈原:光明与正义的化身 爱国爱民 英勇无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