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鸿全优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二单元目标检测: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含答案点拨)

文档属性

名称 《志鸿全优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二单元目标检测: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含答案点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4-01-04 11:04: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化学人教必修 2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检测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24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
A.锌粒与稀硫酸的反应
B.灼热的木炭与CO2的反应
C.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的反应
D.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的反应
2.下列措施对增大反应速率明显有效的是(  )
A.Na与水反应时增大水的用量
B.将铝片改为铝粉,做铝与氧气反应的实验
C.在K2SO4与BaCl2两溶液反应时,增大压强
D.Fe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改用浓硫酸
3.下图是可逆反应X2+3Y22Z2在反应过程中的反应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曲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t1时,只有正方向反应
B.t2时,反应停止
C.t2~t3,反应不再发生
D.t2~t3,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4.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可逆反应的是(  )
A.Pb+PbO2+2H2SO42PbSO4+2H2O
B.N2+3H22NH3
C.Cl2+H2OHCl+HClO
D.2NO2N2O4
5.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H2和N2,经测定反应开始后3 s末的v(H2)=0.3 mol·L-1·s-1,则3 s末NH3的浓度为(  )
A.0.4 mol·L-1
B.0.6 mol·L-1
C.0.9 mol·L-1
D.1.2 mol·L-1
6.可逆反应2SO2+O22SO3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①消耗2 mol SO2的同时生成2 mol SO3
②SO2、O2与S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2
③反应混合物中,SO3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
A.①② B.①③
C.③ D.①
7.各烧杯中盛有海水,铁在其中被腐蚀由快到慢的顺序为(  )
A.②①③④ B.④③①②
C.④②①③ D.③②④①
8.一种新型燃料电池,用两根金属作电极插入KOH溶液中,然后向两极分别通入甲烷和氧气,其电极反应为X极:CH4+10OH--8e-===+7H2O;Y极:4H2O+2O2+8e-===8OH-。下列关于此燃料电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X为负极,Y为正极
B.工作一段时间后,KOH的物质的量减少
C.在标准状况下,通入5.6 L O2完全反应后,有1 mol电子发生转移
D.该电池工作时,X极附近溶液的碱性增强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36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36分)
9.(6分)拆开1 mol H—H键,1 mol N—H键,1 mol N≡N键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为436 kJ、391 kJ、946 kJ。
则1 mol N2生成NH3____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____________kJ热量;
理论上,每生成1 mol NH3____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____________kJ热量。
事实上,反应的热量总小于理论值,为什么?
10.(9分)选择适宜的材料和试剂设计一个原电池,完成下列反应:
Zn+CuSO4===ZnSO4+Cu
(1)画出装置图,并标明各部分材料名称。
(2)负极材料________,正极材料________,电解质溶液是________。
答案:锌片 铜片 CuSO4溶液(每空1分)
(3)写出电极反应式:
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8分)已知化学能与其他形式的能可以相互转化。填写下表的空白:
化学反应方程式(例子) 能量转化形式
① 由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②Pb+PbO2+2H2SO42PbSO4+2H2O
③CaCO3CaO+CO2↑
上述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13分)某同学为了探究锌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速率变化,他在100 mL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锌粉,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反应放出的氢气(气体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实验记录如下(累计值):
时间/min 1 2 3 4 5
氢气体积/mL 50 120 232 290 310
(1)哪一时间段(指0~1、1~2、2~3、4~5 min)反应速率最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哪一时间段的反应速率最小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求2~3 min时间段以盐酸的浓度变化来表示的该反应速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反应太剧烈,为了减缓反应速率而又不减少产生氢气的量,他在盐酸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下列溶液:
A.蒸馏水
B.NaCl溶液
C.Na2CO3溶液
D.CuSO4溶液
你认为可行的是(填编号)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A、D都是放热反应,C不是氧化还原反应,B符合题意。
2. 答案:B 解析:A增大水的用量不能增大Na与水的接触面积,反应速率不变;B增大接触面积,增大反应速率;C压强对溶液间和固体间的反应速率无影响;D稀硫酸改用浓硫酸后,Fe发生钝化。
3. 答案:D 解析:只要建立了可逆反应,正、逆反应均同时存在,同时进行,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如图t2时,v(正)=v(逆),达到化学平衡,但反应不会停止。
4.答案:A 解析:可逆反应应在相同条件下,正反应方向与逆反应方向同时进行。A选项中放电和充电的条件不同,故不属于可逆反应。
5.答案:B 解析:同一反应中各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由N2+3H22NH3知v(NH3)=v(H2)=×0.3 mol·L-1·s-1=0.2 mol·(L·s)-1;
所以:c(NH3)=v(NH3)·Δt=0.2 mol·L-1·s-1×3 s=0.6 mol·L-1。
6.答案:C 解析:①只提到正反应速率;②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2,若为瞬时,不一定平衡,如保持不变,则平衡;③SO3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即说明各物质浓度不再改变,反应达到平衡。
7.答案:C 解析:②③④实质均为原电池装置。③中Fe为正极,被保护;②④中Fe为负极,均被腐蚀,但相对来说,Fe和Cu的金属活动性差别较Fe和Sn的差别大,故④中Fe被腐蚀得更快;①中因铁不纯而发生微电池反应。
8. 答案:D 解析:原电池中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可判定A项正确;该电池的总反应式为:CH4+2O2+2OH-===+3H2O,可知工作时OH-的量减少,则B项正确;反应的n(O2)为0.25 mol,根据Y极的电极反应可求出有1 mol电子发生转移;原电池负极消耗OH-,碱性减弱,D项不正确。
9. 答案:放出(1分) 92(1分) 放出(1分) 46.2(1分) 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充分反应的最终结果是达到最大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因此放出的热量总是小于理论计算值。(2分)
解析:此类问题要把握断键要吸收热量,成键要放出热量,吸放热多少和参加反应的物质的多少有关。断键、成键都指的完全消耗或生成,而可逆反应不存在完全反应,因此要仔细分析理论与实际。
10.(1) 答案:(2分)
(2)答案:锌片 铜片 CuSO4溶液(每空1分)
(3) 答案:负极:Zn-2e-===Zn2+(2分)
正极:Cu2++2e-=== Cu(2分)
解析:设计原电池一定要满足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11. 答案:①2H2+O22H2O(答案合理即可) ②放电由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充电由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③由热能转化为化学能 ①②(每空2分)
解析:仔细分析反应前后的能量形式变化。①问答案比较开放。
12. (1) 答案:2~3 min(2分) 因该反应是放热反应,2~3 min时温度高(2分)
(2) 答案:4~5 min(2分) 因为4~5 min时H+浓度小(2分)
(3) 答案:0.1 mol·(L·min)-1(3分)
(4)答案:AB(2分)
解析:(1)反应速率最大,则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氢气最多,2~3 min产生了232 mL-120 mL=112 mL氢气,因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此时温度最高。(2)反应速率最小,即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氢气最少,为4~5 min,共产生20 mL氢气,此时H+浓度太低。(3)可先求氢气速率,根据化学计量数之比再求盐酸的反应速率。(4)A、B相当于降低浓度,C消耗了盐酸,减少了生成氢气的量,D增大了反应速率且消耗了锌,减少了产生氢气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