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

文档属性

名称 大自然的语言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1-04 11:05: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9张PPT。 别以为只有人类才会说话 大自然也有语言 这语言到处都有 仔细观察就能发现清晨鸡鸣,告诉了你什么?落叶,告诉了你什么?打雷、闪电,告诉了你什么? 今天,我们将跟随我国著名的气象和地理学家竺可桢一起去破译大自然的语言,探寻大自然的奥秘。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分钟)
1、积累文中重点生字词;
2、阅读课文,了解内容,理清思路。预习检测:(4分钟)1、根据句意填出相应的词语.
A、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sù sù ( )地落下来。
B、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xiāo shēng nì jì ( ).
C、冰雪融化,草木méng fā ( ),各种花cì dì ( ) 放。再过两个月,燕子piān rán( )归来。
D、如果能注意到物候yán chí ( ) ,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bì miǎn( ).
E、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fēng xuě zài tú( )的寒冬。
F、这样看来,花香鸟语,cǎo zhǎng ying fēi( )都是大自然的语言。簌簌销声匿迹萌发次第翩然延迟避免风雪载途草长莺飞 1、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性?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速读课文,自主思考:自学指导一(8分钟)1、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这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自学检测一:(8分钟)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单,容易掌握。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古今的差异。1、纬度的差异;2、经度的差异3、高下的差异;纬线经线三月的内蒙古草原三月的海南1、纬度对物候的影响(南北)2、经度对物候的影响(东西)四月的内蒙古草原四月的大连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 3、高下的差异对物候的影响(同一地点不同位置)天山山顶和山腰的差异古代三月的长城现代三月的长城4、古今的差异。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自学指导及检测二:(7分钟)
细读课文,思考以下的问题:
1.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几个因素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
2.全文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纬度经度高下古今四个决定因素按照影响程度大小大小空间因素时间因素逻辑顺序
不能调换描述物候现象阐述研究意义作出科学解释影响物候的四个因素现象本质逻辑顺序大自然的语言 引出物候和物候学
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启示:写说明文要有条理,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分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逻辑顺序总结:(2分钟)(由现象到本质)逻辑顺序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大自然的语言》中“语言”是指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
B、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的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学。
C、本文按照从本质到现象的说明顺序介绍了物候学。
D、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是决定物候现象来临迟早的因素。D当堂训练(8分钟)物候现象物候现象到本质是受影响物候的第三种因素:高下的差异。因为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2.诗句中诗人所看到的物候现象是受物候现象来临的哪一种因素决定的?为什么?两个月前,在广州,
看见了玉兰开花;
两个月后,在北京,
又看见玉兰开花。
玉兰花呀,我说,
你走得真慢哪!
费了两个月工夫,你才到了京华。
说明纬度差异决定物候现象(玉兰花开放)来临的早晚。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分钟)
1、评析本文准确生动的语言;
2、掌握本文主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积累相关物候学知识.自学指导一:评析语言。(7分钟)1、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可能”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2、加红色的词语好在哪里?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1、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可能”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自学检测一(7分钟) 不能删去。“可能”是表估计 ,不确定,如果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也有可能避免不了。删去了与事实不符,“可能”一词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或答:不能删去。“可能”是表估计 ,不确定,如果删去说明如果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完全避免了,说话太绝对,与事实不符,“可能”一词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2、加红色的词语好在哪里?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这些词语都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一些普通的自然现象,在农业生产那里,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可读性。 准确严密:措词严谨,用词语从数量、范围等方面进行限制,如“许多”。生动形象:词语优美,描绘的画面生动形象,多用拟人等修辞手法。小结本文的语言特点 自学指导二、(8分钟)

请找出文中的主要说明方法并加以分析。提示:重点关注第2、3、4、5段1、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2、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3、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这句话运用了引用的说明方法,充分有 自学检测二 ( 8分钟 ) 下列句子分别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这句话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用科学而简明的语言对物候学加以解释,从而使读者对物候学有清晰确切的认识 。 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活生生的生物比作物候观测的仪器 ,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物候观测依靠生物来完成的特点,增强了说明的趣味性。力地说明了一些普通的自然现象,在农业生产那里,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使说明更有趣味性和说服力。 大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它不但绚丽多姿、丰富多彩,而且瞬息万变、奥妙无穷。希望我们保护自然,爱护自然。总结(1分钟) 麻雀囤食。
 
蚂蚁垒窝。
燕子低飞。
1.积累古代农谚
要落雪要落雨要落雨当堂训练(8分钟)古代农谚选粹
癞蛤蟆出洞。
龟背潮。
泥鳅静。下雨靠得住下雨兆天气睛2.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3.请阅读《大自然的语言》,回答下列问题?
(1)选文6--10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是按照怎样的说明顺序说明的?
(2)“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一句中加点的
“凡是”有什么表达作用?
(3)选文节选自《大自然的语言》。请问,以“大自然的语言”为标题,有什么好处?(1)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是按照怎样的说明顺序说明的?
(2)“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一句中加点的“凡是”能否删去,为什么?说明对象: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凡是”表示范围,说明无一例外,只要是近海的地方,就一定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寒冷。删去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3)选文节选自《大自然的语言》。请问:
以“大自然的语言”为标题,有什么好处? “大自然的语言”是物候现象形象化的说法,以此为题,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或答: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物候现象比喻为“大自然的语言”,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