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3张PPT)
声
声
慢
李清照
叁·初读课文
贰·诵读感悟
壹·文学常识
伍·高考链接
录
目
肆·赏析课文
第壹章
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 写作风格 人生简历 写作背景
壹
文学常识
李清照
(1084-约1151),字漱玉,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留有作品集《漱玉词》。宋代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之一。
作者简介
壹
南渡前
生活闲适,
夫妻志趣相投、感情笃厚
作品风格
清新明快、细腻婉转
多写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闺怨离愁
南渡后
北宋灭亡,漂泊江南
丈夫身亡,书画丢失
作品风格
哀婉凄清、苍凉悲楚多写其悼亡之悲、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
南渡是李清照人生的分水岭。
文学常识
写作风格
壹
人生简历
文学常识
壹
人生简历
文学常识
壹
人生简历
文学常识
壹
写作背景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作品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声声慢 寻寻觅觅》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文学常识
第贰章
诵读感悟
重点字音 品读词题 深情朗读 诗词大意
贰
通读感悟
戚戚(qī qī) 将(jiānɡ)
憔悴损(qiáo cuì sǔn)
了(liǎo) 乍(zhà)
堪摘(kān zhāi) 盏(zhǎn)
重点字音
贰
通读感悟
品读词题
声声慢:原调名《胜胜慢》。
慢:即慢词、慢曲,为词的
长调。
贰
通读感悟
深情朗读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贰
通读感悟
诗词大意
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秋天总是忽然变暖,又转寒冷,最难保养休息。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傍晚的寒风紧吹?一行大雁从头顶上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当年为我传递书信的旧日相识。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孤独地守着窗前,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那雨声还是点点滴滴。这般光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
第叁章
初读课文
探究词眼 直接抒情 分析叠字 感情基调
自由朗诵并思考:
文有文眼,诗有诗眼,词当然也有词眼,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
叁
初读课文
自主探究
(一)直接抒情: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叁
初读课文
怎样入愁?
词眼:愁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
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
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朱自清《荷塘月色》
· 增强语言的韵律感
· 起强调作用
叠字的妙处
叁
初读课文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动 作
环 境
感 受
若有所失寻觅无果孤苦无依、
处境冷清
心境清冷
凄苦无告
沉痛凄厉 惨然不乐
哀婉凄凉、悲苦愁绝
感情基调
叁
初读课文
第肆章
赏析课文
间接抒情 意象渲染 意境营造 感情分析
怎样入愁?
(二)间接抒情:
词眼:愁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肆
赏析课文
肆
这些意象我们曾经在那些诗句中接触过?
如何理解这些具有丰富含义的意象?
酒
雁
黄花
梧桐
赏析课文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
酒入愁肠,
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酒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肆
课文赏析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
酒入愁肠,
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酒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愁”的象征
酒,一种浓郁情义和相思的幽愁。
酒,一种溢满凄凉哀伤的落寞
肆
课文赏析
酒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肆
课文赏析
为何说是“淡酒”?
并非酒淡,愁情太重,
酒力压不住心愁,
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
——晚年凄凉惨淡
雁过也,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雁归来。
——晏殊《浣溪沙》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雁
肆
课文赏析
雁过也,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雁,一种离情别恨的希望。
雁,一种怀古伤情的寄托正伤心。
“离愁”的象征
雁
肆
课文赏析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雁归来。
——晏殊《浣溪沙》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黄花
肆
课文赏析
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
菊花,一种孤傲高洁品格的象征。
菊花,诗人孤独寂寞情的寄托。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黄花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肆
课文赏析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菊花,一种孤傲高洁品格的象征。
菊花,诗人孤独寂寞情的寄托。
花盛:
乐景哀情 反衬
花衰:
以花喻人 正衬
凄苦忧愁
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
黄花
肆
课文赏析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温庭筠《更漏子》
梧桐
肆
课文赏析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梧桐,一种凄凉悲伤的象征
梧桐,一种悲怆凄婉的寄寓
孤寂、凄苦的象征
梧桐
肆
课文赏析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温庭筠《更漏子》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细雨
肆
课文赏析
细雨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哀伤、愁丝的象征
肆
课文赏析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淡酒、晚风、过雁
黄花、梧桐、细雨
国破家亡之悲
丧夫孤独之愁
颠沛流离之苦
情感
意象-意境-情感
肆
课文赏析
添愁、助愁
冷清、凄惨、哀怨、愁苦之境
意境
意象
这次第,
怎一个 愁 字了得!
表面是对愁欲说还休,实则倾泻无遗。
肆
课文赏析
这首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一个身历国破家亡的孤苦的妇女,在一个秋日黄昏十分真实的生活感受。
全词就抒写一个“愁”字,从不同角度,选取不同意象,反复描写、渲染,充分的表现出词人复杂的思想感情,读后使人感觉哀愁满纸。
小 结
肆
课文赏析
第伍章
高考链接
古人说愁 思考感悟 真题分析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 许多愁-秦观《江城子 》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如何载得起?--王实甫《西厢记》
休问离愁轻重,向个马儿上驮也驮不动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古人眼中的愁
伍
高考链接
(明诚)独驰马赴建康陛辞,冒大暑感疾,七月于建康病危,八月卒。(清照)葬毕明诚,金兵已迫建康,清照携带图书出逃。
——李清照《金石录后续》
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
“闻金人犯京师,四顾茫然,盈箱溢箧,且恋恋,且怅怅,知其必不为己物矣”——李清照《金石录后序》
经奉化、上宁海至三门,入章安,至黄岩,具舟入海,奔温州。自台州、明州回越州,次年赴杭。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伍
高考链接
伍
高考链接
2014年真题链接
双调·清江引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意境。
①这首诗选取西风、啼雁、红叶、黄花、芭蕉和秋雨等一系列富有季节特征的景物,(第一步:分析意象)②渲染出一幅深秋时节色彩浓丽的游子思乡图。(第二步:渲染意境)③抒发了游子身处异地、思念家乡的浓浓愁情。(第三步:抒发情感)
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
苦难不停地擦拭着艺术的灵魂,
在生命空间受到的伤害和疼痛,
在艺术的空间都会给予几倍的补偿和酬惠。
思考感悟
伍
高考链接
谢
谢
观
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