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2-10 10:52: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及意义;通过了解秦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的原因。
公元前
221年
秦始皇病逝
王朝兴替
重大事件
秦朝
秦代时间轴
公元前
207年
刘邦攻入咸阳
秦朝灭亡
公元前
202年
西汉建立
公元前
210年
陈胜吴广起义
公元前
209年
楚汉战争
击破六国
统一中国
建立秦朝
公元前
230年
一、秦的统一
兼并战争
诸侯间兼并战争,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变法强国
(新法)“行五年,秦人富强”,“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商鞅变法,奠定雄厚物质基础。
一、秦的统一
人才强国
六国所用相,皆其宗族及国人,独秦则不然。始与谋国开伯业者,卫人公孙鞅也,其他若楼缓赵人,张仪、魏冉、范睢皆魏人,蔡泽燕人,吕不韦韩人,李斯楚人,皆委国而听之不疑。卒之所以兼天下者,诸人之力也。
——明张燧《千百年眼》卷四
广纳贤才,善于用人。
一、秦的统一
民众心理
今师徒(行军)唯毋兴起,冬行恐寒,夏行恐暑,此不可以冬夏为者也。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获敛。今唯毋废一时(一季),则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
——墨子《非攻》
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一、秦的统一
时势英雄
秦始皇帝者……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年十三岁,庄襄王死,政代立为秦王。当是之时,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北收上郡以东,有河东、太原、上党郡;东至荥阳,灭二周,置三川郡。吕不韦为相,封十万户,号曰文信侯。招致宾客游士,欲以并天下。李斯为舍人。
——《史记·秦始皇本纪第六》
秦始皇的雄才伟略。
一、秦的统一
远交近攻
秦国的相对独特的历史传统与社会风貌……孕育出来的强大军事专制官僚政权,山东列国难以抗衡。最终,秦政告别了周政,并以“六王毕,四海一”划定了一个时代的结束。
——阎步克《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
一、秦的统一
振长策而亡诸侯
1
诸侯间兼并战争,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2
商鞅变法,奠定雄厚物质基础。
3
广纳贤才,善于用人。
4
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5
秦始皇的雄才伟略。
6
远交近攻,战略得当。
1.统一的历史条件
一、秦的统一
评价秦朝统一:
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BC230-221年 东灭六国(韩、赵、魏、
楚、燕、齐)基本实现统一
BC215年 大将蒙恬:收回河套、北击匈奴、修筑长城、修建直道
BC218-214年 开凿灵渠,设置三郡、南征岭南
BC221年 开辟“五尺道”、管辖西南 任命官吏,加强控制
一、秦的统一
2.统一过程
巩固
统一及拓疆过程
一、乱世称雄,结束纷争
BC230-221年
东灭六国
韩、赵、魏、楚、燕、齐
基本实现统一
BC215年
北击匈奴
大将蒙恬、收回河套,
修筑长城、修建直道。
BC218-214年
南征岭南
BC221年
管辖西南
开辟“五尺道”,
任命官吏,加强控制。
评价秦朝统一:
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开凿灵渠,设置三郡。
(1)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确立皇帝制度:
中央体制:
地方体制:
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权至高无上
三公九卿
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推行郡县制
郡县长官由中央任命和考核
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
是指君主专制,皇帝独裁,造成皇权的绝对权威,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能最大限度的集中人力物力。
作用:以后的王朝长期沿用,影响深远。
3.巩固统一的统治措施
统一及拓疆过程
一、乱世称雄,结束纷争
BC230-221年
东灭六国
韩、赵、魏、楚、燕、齐
基本实现统一
BC215年
北击匈奴
大将蒙恬、收回河套,
修筑长城、修建直道。
BC218-214年
南征岭南
BC221年
管辖西南
开辟“五尺道”,
任命官吏,加强控制。
评价秦朝统一:
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开凿灵渠,设置三郡。
(2)巩固统一的其他措施
法律
文化
经济
军事
巩固统一
措施
统一车轨、货币、度量衡
统一文字;
焚书坑儒
颁布《秦律》
北击匈奴修长城,南统越族西南夷
统一及拓疆过程
一、乱世称雄,结束纷争
BC230-221年
东灭六国
韩、赵、魏、楚、燕、齐
基本实现统一
BC215年
北击匈奴
大将蒙恬、收回河套,
修筑长城、修建直道。
BC218-214年
南征岭南
BC221年
管辖西南
开辟“五尺道”,
任命官吏,加强控制。
评价秦朝统一:
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开凿灵渠,设置三郡。
请比较前后两幅地图有什么变化?
疆域由分裂到统一并扩大
材料1
通过下面几组材料,比较秦朝前后中国的变化,分析秦朝到底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统一及拓疆过程
一、乱世称雄,结束纷争
BC230-221年
东灭六国
韩、赵、魏、楚、燕、齐
基本实现统一
BC215年
北击匈奴
大将蒙恬、收回河套,
修筑长城、修建直道。
BC218-214年
南征岭南
BC221年
管辖西南
开辟“五尺道”,
任命官吏,加强控制。
评价秦朝统一:
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开凿灵渠,设置三郡。
材料2
秦朝郡县制的实行,使得政令在全国范围内畅通无阻,提高了行政效率。郡县制把……郡县制使地方政权集中于中央,进而为皇帝独揽权力提供了制度保障……郡县制最终内化为中华帝制的基本组成部分。
——刘明辉《试论“一”政治思维对秦帝制初创之影响》
请思考:这是哪个方面的什么变化?
由宗法分封制到郡县制
统一及拓疆过程
一、乱世称雄,结束纷争
BC230-221年
东灭六国
韩、赵、魏、楚、燕、齐
基本实现统一
BC215年
北击匈奴
大将蒙恬、收回河套,
修筑长城、修建直道。
BC218-214年
南征岭南
BC221年
管辖西南
开辟“五尺道”,
任命官吏,加强控制。
评价秦朝统一:
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开凿灵渠,设置三郡。
材料3
秦始皇“焚书坑儒”标志着秦王朝在文化政策上由“兼”“融”向专制、禁锢转化,亦是秦始皇本人求仙受挫后偏激的个性心理特征在政策上的反映。“焚书坑儒”昭示秦帝国文化政策的取向是以“力”制文,实质是文化专制。
——李禹阶《秦始皇“焚书坑儒”新论——秦王朝文化政策的矛盾冲突与演变论》
请结合材料三说明秦朝前后思想方面的变化?
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
统一及拓疆过程
一、乱世称雄,结束纷争
BC230-221年
东灭六国
韩、赵、魏、楚、燕、齐
基本实现统一
BC215年
北击匈奴
大将蒙恬、收回河套,
修筑长城、修建直道。
BC218-214年
南征岭南
BC221年
管辖西南
开辟“五尺道”,
任命官吏,加强控制。
评价秦朝统一:
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开凿灵渠,设置三郡。
材料4
统一度量衡
车同轨
体现了秦朝建立前后什么变化呢?
统一货币、文字、
度量衡
对秦以前:
结束数百年割据混战的局面 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
对秦朝:
提高行政效率,强化对地方的控制
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
对后世:
奠定历代疆域的基本版图
奠定古代王朝制度的基础
4.秦统一的历史意义
秦始皇
简要说明
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说说秦朝暴政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1.穷奢极欲,大兴土木
2.求仙访药,动众巡游
3.开疆拓土,修筑长城
4.徭役沉重,刑罚严苛
5.焚书坑儒,钳制思想
二、秦的暴政
司马迁: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
范文澜:人口2千万,使民超过3百万,占丁男1/3
葛剑雄:人口4千万,征发2千万,占总人口50%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驾崩,秦二世胡亥继位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号为“张楚”
项羽刘邦等领导的反秦势力日益壮大 公元前207年,刘邦进军咸阳,秦朝灭亡
公元前202年,经过四年楚汉战争,刘邦击败项羽,建立汉朝
公元前207年,刘邦进军咸阳,秦朝灭亡,历时15年
大泽乡起义(绘画)
1、秦末农民起义
三、秦末农民起义
和秦的速亡
2、楚汉战争
21
广纳人才,势力壮大
进入咸阳,放纵部下烧杀抢掠,失民心
进驻咸阳,废除秦法,“约法三章”,得民心
刘邦
项羽
刚愎自用,众叛亲离,依赖武力,实力削弱
取得胜利,建立汉朝
最终失败,乌江自刎
得民心者得天下
失民心者失天下
楚汉战争中刘邦获胜的原因
本课小结
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秦朝的统一
秦朝的暴政
秦末农民起义
与秦的速亡
统一进程
秦朝统一的
历史意义
统一背景
巩固中央集权
的措施
陈胜、吴广
起义
楚汉之争
大兴土木
严刑峻法
焚书坑儒
皇帝制度
中央官制
地方制度
巩固统一的
措施
谈谈你眼中的秦始皇?
暴君:秦末暴政激化阶级矛盾,引发农民起义导致短命而亡。
1、 评价历史人物要遵循实事求是原则,把历史人物放在历史背景中考察。
2、要全面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的阶级性和时代性,防止以偏概全;
3、要观察历史人物的活动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进步和国家统一
思 考
千古一帝:结束长期分裂割据,实现了全国统一;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影响后世;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坚持辩证地评价和历史地评价。
统一及拓疆过程
一、乱世称雄,结束纷争
BC230-221年
东灭六国
韩、赵、魏、楚、燕、齐
基本实现统一
BC215年
北击匈奴
大将蒙恬、收回河套,
修筑长城、修建直道。
BC218-214年
南征岭南
BC221年
管辖西南
开辟“五尺道”,
任命官吏,加强控制。
评价秦朝统一:
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开凿灵渠,设置三郡。
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皇帝
太尉
丞相
御史大夫
奉常
郎中令
卫尉
太仆
廷尉
典客
宗正
治粟内史
少府
副丞相
律令图籍
下达诏令
监察百官
百官之首 全国政务
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
(1)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运行体制,分工明确,但都要围绕着皇权这一中心来设置和运转。
(2)充分体现“家天下”特点,诸卿为皇室专设,是为皇帝私家服务的 ,“国”与“家”同治。
(3)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项目 贵族政治 官僚政治
权力来源 世卿世禄 由皇帝授予,临民不食土
权力动作 自主性,可以决定治下的一切事情 受制于皇帝及其代理者;
很难发挥自己的才干与主动性
权力机构 比较简单 多个机构相互制约、相互监视,政府机构庞大臃肿
收入来源 自己的领地 俸禄
官吏选拔 世袭 皇帝任免,由察举制、科举制等办法产生。
贵族政治
官僚政治
VS
简单地说,贵族政治是依靠血缘关系形成的一种传统习惯上的权威;
官僚政治则是强调职位的权威。
知识延伸
郡(地方最高统治机构)
郡守(最高长官)
郡丞(行政、刑狱)
郡尉(军事、治安)

县令(最高长官)
县丞(行政、刑狱)
县尉(军事、治安)
三老(教化)
游徼(治安)
里(里正)
特征:1.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2.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动,官位概不世袭。
知识延伸
郡县制与分封制比较
相同: 性质: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王权的统治;
作用: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作用。
分封制 郡县制
划分标准 与宗法制相联系,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按地狱划分
官吏权利 拥有封地,世袭爵位 官吏由皇帝和朝廷任免调动,不能世袭;官吏只有俸禄,无封地
与中央关系 诸侯国有很强的独立性 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绝对服从中央
历史作用 容易发展成割据势力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实质 贵族政治 官僚政治
分封制与郡县制是适应不同社会生产力条件(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应用历史辩证的眼光看待
同课章节目录